一個月完成一篇自媒體文章,這是眼下的寫作任務。因為內容不限,體裁不限,篇幅不限,所以算不上什麼難事,輕車熟路,駕輕就熟。多少有點出乎預料,近日思來想去,竟不知該寫點什麼、該怎麼寫了,不斷地自我否定,基本的寫作思路都理不清了。
凡事總要去想,想不透就使勁想,不敢說一定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但總會有點感覺和收穫的。想起東坡先生的教導來了,也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說來簡單,錢不夠了,或者說沒錢了,怎麼回事?這算什麼解釋?寫作跟錢有這麼直接的關係嗎?
東坡先生乃中華文明史上最有才華的文人,估計沒有人反對吧。孔子和老子應當劃歸哲人,李杜終究是偏科嚴重,今天是端午節,因一人而成節,屈原同志縱身一跳,值了。玩笑之言,屈原乃我們詩歌國度最早的大詩人,而且是愛國詩人,悲劇色彩濃鬱,人們自然深情懷念,這才是主要原因。
如果單論對後人有影響的名言佳句,東坡先生當能奪冠。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東坡志林》裡有句名言,看似出自歐陽修之口,實則出自東坡先生筆下,「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似乎深度不夠,淺顯了些,其實那就是寫作之秘訣,並非秘訣的秘訣,深刻得很。
電閃雷鳴颱風過,瓊崖來了蘇東坡。既然是超級文豪,自然可以春風化雨。東坡先生在儋州生活了約三年,曾經教人作文之法,出言不凡,既簡單又深刻,令人過目難忘。
梁溪是無錫的別名之一,南宋無錫人費袞著有《梁溪漫志》一書,其中第四卷專門記載蘇軾之事。東坡先生曾在儋州對人講了這樣一個道理,店鋪之中應有盡有,有了錢就可以隨意買到,寫作亦然,文章的詞藻和事實,所謂創作的靈感和素材,店鋪之中都有,就看你有沒有錢了,錢是何物呢?就是立意,立意又是什麼東東呢?就是確定文章的主題。
「為文若能立意,則古今所有,翕(xī)然並起,皆赴吾用。」「意者,錢也。汝若曉得此,便會做文字也。」立意如同掙錢,如能悟透這個道理,也就會做文章了,就這比喻,驚不驚奇?意不意外?服不服氣?
「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船山先生王夫之的精闢之論,用今天的話來說,主題決定材料的取捨,主題支配結構的安排,主題影響語言的表達,所謂文章四要素,最重要的是主題。
去年觀看電視劇《慶餘年》,第一集裡就出現了儋州,當時還琢磨,會不會與蘇軾有關聯呢?後來才明白,那叫一個胡扯啊。2003年夏,到過儋州的東坡書院,最難忘的不是什麼著名景點,而是整個書院裡面就我一人,於是乎遙想三亞之天涯海角,感嘆人文景點之衰敗不振。
歐洲足球比賽恢復了,心情不錯;班公湖畔印度人要惹事,不歸我管;北鬥組網成功了,大好喜事;玩了段時間的識字遊戲,小有心得;《蘭亭序》究竟是324還是325個字?「不知老之將至」之前有沒有那個「曾」字?快然自足和怏然自足哪個更佳?文人聚會是個幌子,實則為秘密軍事會議?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本人不信……
或比較難寫,缺乏深度,或沒啥意思,平淡乏味,關鍵是主題的正確與深刻,以及鮮明與集中都把控不好,這就是所謂的沒錢了,自然也就做不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了,缺少了立意這個統帥和靈魂,就會無所適從,難以下筆,實屬正常,沒什麼奇怪的。
若想寫作,如同生活,存款應該多多益善,只是存款何來?東坡先生直言,「莫易得者是物,莫難得者是錢。」寫作綜合性的幾個方面均需下大功夫,惟有如此,才能腰纏萬貫,才大氣粗,才能立意高遠,天馬行空,隨時隨地,於寫作的店鋪之中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大致說來,生活閱歷,知識儲備,人格修養和文字功底,這幾個方面的綜合作用就構成了所謂寫作的綜合性。文章說到底比拼的是什麼?不在一般的文字功底,並非基本的文化素養,而是心胸視野和人格境界。
就以東坡先生為例,先是被貶廣東惠州,後又因一句「報導先生春睡美」再貶海南儋州,加上之前的被貶湖北黃州,三段人生失意期,成就先生功業地。《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正是在那些艱難歲月裡,東坡先生以其超強的心態和淵博的知識,掙足了寫作的資金呢。天降大任,「增益其所不能」,所謂磨難也是一筆財富,怎麼理解?具備了寫作掙錢能力當屬正解之一吧。
面對瓊州海峽,已是花甲之年的東坡先生感嘆自己的老骨頭就要留在海南了。惠州屬於嶺南流放之地,儋州更是「南服荒繳」、「越郡外境」。牛李黨爭,主角之一的宰相李德裕和另一位唐朝宰相楊炎都曾被貶海南,並留下名作,一首是《登崖州城作》:「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一首是《流崖州至鬼門關作》:「一去一萬裡,千知千不還。崖州何處是,生度鬼門關。」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喜不喜歡寫作方面的錢呢?要不要在立意方面痛下功夫呢?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在則要強調寫作的綜合性,倘能如此,何愁文章不成?何愁功業不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