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原名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僅三十歲。納蘭容若出生權臣之家,鐘鳴鼎食,玉階金湯,烏衣門第,富貴京城,才識超群梁啓超盛讚他為清初學人第一,大學者王國維更稱讚他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同時又少年得志,風流儒雅更兼英雄熱血的他,更是士人結交的對象,但相門翩翩公子的他為何抑鬱一生,稱自己是人間惆悵客,不是富貴之花?納蘭的惆悵和抑鬱與他的感情生活有著巨大的關係,納蘭容若一生中三段極為重要的感情——和表妹傾心相戀卻只能生別離,與妻子盧氏情深意篤而妻子卻早早辭世,和江南才女沈宛彼此愛慕卻為納蘭家族不容最終勞燕分飛。多情的容若非常看重的三段感情都沒能善終,屢屢和心愛的人生離死別,特別是妻子盧氏的早亡更是讓他悲痛萬分。二十歲那年,納蘭容若與盧氏「牽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他,眉宇俊逸,她,蕙質蘭心。婚後夫妻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盧氏既是納蘭房中之妻,又是枕邊知己。誰料天妒良緣,三年後盧氏為納蘭生得一子,卻因產後受寒而死,納蘭無盡的相思之中,惆悵和抑鬱了,從此他只有淚水和無盡的相思陪伴他。他的惆悵,失落我們可以從他的詩詞種探尋,因為詩詞正是他人生和生活的表現。採桑子·塞上詠雪花作者: 納蘭性德 (清代)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攤破浣溪沙·葬名花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