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少年,錦衣公子:為何說納蘭性德是人間風流客?

2020-12-06 小佛說史

歷史是不會停歇的滾滾長河,古人常說光陰似箭,時間將世間萬物細細雕琢,宇宙萬物不斷地繁衍,又在時間的消磨下化作無盡的塵埃。在這層層疊疊的灰燼之中,有的如同塵土層疊湮沒無人問津,有的卻如同佳釀,被時間釀成了一壇回味悠長的醇酒。遍讀唐詩,便覺得自唐之後無好詩;再讀宋詞,又驚覺佳詞難再有;又讀元曲雜調,感慨著一代自有一代的造化,自己好比是那個晉人,執斧進山,在幽暗密林中失了方向,忽然看見有人下著精妙的圍棋,一番欣賞,已是數百年光陰。

數百年間,世上有千千萬萬的人出現又消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人會留下一星半點的痕跡,有人卻如清風拂過不見蹤影。數百年後,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穿透歷史的塵埃,輕輕拍打在每個人的心上。是啊,三百年光陰裡,還有一個人:承平少年,錦衣公子。

他生於海晏河清、修文偃武之時,承平少年;誕於鐘鳴鼎食,顯赫富貴之家;他自幼聰穎好學、博聞強識,心懷吞鯨之志,且又精於騎射武武功。鮮衣怒馬少年郎,數百年後,有人翻開他的集子,吟哦一番,便驚為天人,字裡行間情真意切,不覺讓人淚流滿面。

他就是納蘭性德。

順治十一年臘月,寒風凜冽裡的納蘭府一片手忙腳亂,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那個平日裡滿面笑容,慈善和氣的一家之主正在廳裡喝著茶,茶葉在碗中的靜散發著香氣,主人的神色有一絲的緊張。不久之後,僕人匆匆來報,面上帶著歡欣的喜氣,端著茶碗的手終於是踏實了——納蘭家的長子出世了。

納蘭,是個動人的複姓,舌尖在上顎輕盈地觸碰,婉轉多情卻並非漢族之姓。在更為久遠的年代之前,他的祖先曾是北方草原上策馬奔馳、逐水草而居,最初他們的姓氏為默特,在草原部落的血性戰鬥中,容取了納蘭部的領土,從此默特族在納蘭部的領土上繁衍生息,改姓為納蘭。

正當元朝的政權被農民起義的烽火所毀滅,遠居塞外的納蘭氏漸漸以正黃旗的身份,幫助清族歸附了後金。數百年後,他們隨清軍入關,建立了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納蘭性德的父親一才華橫溢的納蘭明珠是當朝的太博,太子的老師。他的母親乃是努爾哈赤的孫女,英親王的愛女,一品誥命夫人。而他又是這個鐘鳴鼎食之家的長子。這些都註定了,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就註定會出現在史書之中,哪怕寥寥幾筆。 然而這個納蘭帶給歷史的,又何止是寥寥一筆。

《周易》講道:「君子以成德為行。」他被寄予厚望的取名為"成德"。他幾乎與這個王朝的盛世一同降臨。納蘭7歲,康熙皇帝登基,納蘭13歲,康熙皇帝親政。這是一個開啟盛世的時代,明主聖君,懷柔天下;這是一個建功立業的時代,國家初定,戰火未熄。

之後皇子保成(胤礽)被立為太子,納蘭為了避諱,將名字改為性德。取字容若,小字成哥,號楞伽山人。楞伽山,傳說中佛陀曾在此山宣講楞伽經,山中有無量花園,園中有香樹一株,微風拂過,枝葉之中流布百千妙香,傳揚百千妙音。他便是許願能做這精妙之中的山人,隱居於佛陀的薰風之中參悟此身。未來的許多歲月裡,他都這樣與佛相伴,追尋一絲內心的平靜。

與他家世年級相仿的子弟中,有不少遊手好閒平庸紈絝之輩。先輩打下的江山,在這些衣食無憂中的少年身上看不到守業的擔當、他們沉於溫柔鄉中,忘記了父輩們的浴血徵戰,忘記了保守家業的淳淳教誨。但是年少的納蘭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他文治武功,莫不精通。

作為名門望族的長子,納蘭從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學識淵博的父親給他發蒙,識文斷字是每日必做的功課。練習騎馬射箭,先祖馬背上的生涯他依然承續著。京城裡人人都知道納蘭家的少年過目不忘,天資聰穎。垂髫年紀,既能朗誦詩詞,又能彎弓射箭。不像尋常孩童那樣能歡樂遊戲,他在嚴肅的氛圍中慢做成長錦衣玉食他不缺,似錦前程他註定會有。

他的心裡裝著雄圖大業,他渴望在戰場上廝殺,褐望與現實枯燥生活所不同的熱血生涯;他渴望著成長,希望能早日建功立業,策馬凱旋。他還讀著江南的詩詞,嚮往著如水的南方,想在吳依軟語裡尋找與北方的凜冽全然不同的溫婉細膩。當然還有愛情,懵懂的少年嚮往愛情,在這座看似熱鬧的豪門宅邸之中,每個人都想要親近他,卻又都和他保持著距離。孤獨是一直以來的心病,若是有愛,人生必然會溫暖起來吧?少年的納蘭心裡塞滿了各種惆悵與期望,渴望展翅高飛,體驗不同的生活、愛與溫暖的懷抱。這時候的他還沒有想到,在他的生命之中,命運會像他期盼的那樣把他所渴望的東西一一帶到他的面前,當他沉浸在夢想變成現實的喜悅中時,命運又將所有饋贈一點點抽走。

參考資料:《人間惆悵客》《納蘭故事》

文:劉牛正威。

相關焦點

  • 納蘭容若為何會是人間惆悵客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
  • 少年悲情詞人,多情、無情公子|納蘭容若泣血:人間此情何時已?
    《納蘭詞》不朽的文字傳承讓納蘭容若永生在人間。然而:情深過後讀《納蘭詞》每一個人都真的能理解詞人的——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人間怎能無情?唯情最鉤讀者心。人們說: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對於每個人翻開《納蘭詞》更為精準。1,相門公子,少年文武全才,卻慧心易感為情傷納蘭性德出生於清朝滿族八大姓之一、尊貴隨生而來。
  • 納蘭性德的四首詞,人間溫情,總是情深不壽
    納蘭性德是富貴公子,卻至情至性;他渴望「一生一代一雙人」,卻總不能如願;他是人間惆悵客,不是人間富貴花。他的一生短暫而燦爛,將縷縷的青絲埋於詞中。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痴數春星。《青衫溼·悼亡》納蘭性德之所以走進人們的視野,大多是因為他的愛情。
  • 月亮月亮你別睡,憐我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
    耳畔是《不過人間》這首歌在循環,歌詞通俗,沉吟時滄桑無限,加上海來阿木渾厚遼遠之嗓音,一遍遍地心生悲涼。中秋倏忽才過,重陽已是在望。這如梭一樣的時光,總不待人靜聽。此詞曲與此情此景最為相配。窗外是綿綿秋雨,月兒已沉沉睡去,窗內是更漏聲殘,伊人輾轉難眠。腦海裡唯復現這樣幾處語句: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 納蘭性德最經典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名句,道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納蘭性德生於高官之家,但他卻沒能成為一個典型的官二代。納蘭性德自幼熟讀詩書,文採飛揚。他區別於一般的文官武將,他既有斐然的文採,又有著高超的武藝,還有著細膩的心思。 納蘭性德擁有一個短暫的人生,但絲毫不影響其在歷史上留下的完美形象。對於納蘭的才學自然不必多說,納蘭性德留給後人更多的印象,還是其豐富細膩的內心情感。
  • 納蘭性德為初戀寫的肉麻情詞,唯美浪漫,無一愛字卻句句飽含深情
    不過有一個人卻是例外,此人便是納蘭性德。納蘭性德的詞,婉約雋永,很多作品如果不刻意提醒,簡直可以和宋詞相媲美。納蘭詞最美的篇章,是情詞,尤其是關於初戀的懵懂美好的追憶。納蘭性德的初戀,一直是一個謎,每一種猜測都是一段佳話傳奇。其中,清代無名氏曾在筆記中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 後來這一則記錄的女子就被民間附會為是納蘭性德的表妹。
  • 納蘭性德一首詞,寫出世上真正的孤獨,無盡的惆悵,讓人讀來心酸
    納蘭性德才華出眾,出身世家名門。高處悲風,高處不勝寒,也是陽春白雪的意思了,納蘭把情與愛的生活看得忒重,那如花美眷,那似水流年,都化作了淡淡的惆悵,在納蘭的心中隱隱不去了呢。納蘭的詞是留在詞史上最後一道殘陽,是最美的也是最憂傷的,納蘭的人生全部都寫入了飲水詞裡。
  • 「千年一個」納蘭性德:傷心深處是痴情
    大清朝的御前侍衛;唐宋後800年第一文人;是公子,也是素人;他是納蘭性德,字容若,一個流著葉赫那拉氏家族血液的滿族正黃旗子弟。 他身處鼎食鳴鐘之家,卻有一肚傷心,都寫在了詞裡。納蘭性德的青春裡,也有初戀。相傳,那個初戀女子是納蘭性德的表妹——納喇惠兒,她正值豆蔻年華。她幼小無父無母,被寄養在納蘭家,和納蘭性德,一起長大,一起玩耍。他和她,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納喇惠兒十五歲那年,被迫選秀入宮。有情人,成了兩地相隔,一個在宮內,一個在宮外。
  • 納蘭性德一首經典《浣溪沙》,14字道出無數人的心聲,讀之落淚
    納蘭劇照「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浣溪沙》清·納蘭性德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納蘭詞很美,他的用語與構境,都有一種獨特的悽清的美:「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悽涼。
  • 羅雲熙:自帶憂鬱氣息的美男子VS《月上重火》的風流公子上官透
    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上官透,口紅的色號也更為鮮亮,畢竟要演繹風流貴公子,比身體看起來不太好的潤玉,精神氣更足。01 自帶憂鬱氣息的美男子在《何以笙簫默》中飾演少年何以琛開始引人注目,青春氣息撲面而來。粗眉英氣十足、鼻梁筆直挺拔、雙眸如清泉深而清澈,即便身長玉立,也是少年氣十足,飾演膚色蒼白的古裝男子,既讓人喜歡又讓人心疼。
  • 袁世凱的次子是風流公子,書法也十分了得,看小楷寫的日記如何?
    風流同子建,物化擬莊周大家都知道袁世凱是北洋軍閥首領,一生妻妾成群,子嗣眾多。自己是以武成名,帶兵出身,但是他卻有一個非常文藝的兒子。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是一個風華絕代的倜儻公子。袁克文唱戲喝酒,寫詩書法收藏,樣樣精通。
  • 納蘭性德最「孤寂」的一首詩,全篇無「悲」字,最後7字引人淚流
    因此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一首詩詞,納蘭性德最冰冷的一首詞,最後7個字寫盡一生落寞。《浣溪沙》【清】納蘭容若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問句,這可以說是全詩的經典妙處。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的,自傷身世的悲嘆。
  • 納蘭性德:他把富貴全拋棄,卻在塞外的風雪中,看見了自己
    1678年農曆10月,納蘭性德隨康熙皇帝出巡塞外!冬日的邊塞,馬蹄聲聲,拖著少年的殘夢,行過一程又一程。一個西風凜冽,飄著雪花的夜晚,這位23歲的痴情公子,獨自一人站出了帳外,望著天空發呆。「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一個「淄塵京國、烏衣門第」的貴族公子,卻說出了這樣的話。如果換做別人,會覺得這是一種「凡爾賽文學」,可是納蘭說的,卻一定是真心的。對於他而言,什麼王權富貴、什麼戒律清規,通通是人間浮雲。
  • 觀宋填詞合集146-155 人間何處覓風流,白了少年頭
    原標題:觀宋填詞合集146-155 人間何處覓風流,白了少年頭 前言 不知不覺中,又讀過了不少宋人的佳作。錄入這一段時間的習作十首,歡迎詩友們指正。
  • 走進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固然短暫,瞬間綻放的芳華,確是驚世的璀璨耀眼……第二篇:走進納蘭性德,揭開多情才子風流情史的神秘面紗納蘭性德是清代文壇的一個奇蹟。倏忽一生,短暫而絢麗……他驚才絕豔為詞生,橫絕一代為情傷。揭開多情才子風流情史的神秘面紗,在他曇花一現的人生中,曾經出現過四個女人。第一個女人,是他的表妹也是他的初戀。小表妹名叫納喇惠兒,三四歲的時候進京,住在納蘭性德家。他倆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志趣相投的兩個人,很快便熟絡了起來。隨著一天天的長大,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他們之間滋長,蔓延。
  • 納蘭詞讀:春花春月年年客,憐春又怕春離別
    」春花春月年年客,憐春又怕春離別。只為曉風愁,催花撲玉鉤。娟娟雙蛺蝶,宛轉花飛側。花底一聲歌,疼花花奈何。」納蘭性德《菩薩蠻初衣解詩:這首納蘭性德的小詞,清新靈動,優雅憂傷,甚至有說不出來的悱惻。已經無從去推測,他對他妻子的感情,是來自於血液中草原民族的天性的真摯,還是因為貴族家庭,一向缺少正常的溫暖,還是因為這個出生在優渥家庭的少年,並沒有經歷太多現實的風雨。總之,在他結婚三年之後,他的妻子因為產後疾病忽然身亡,留給他一個襁褓中的孩子,納蘭性德的心情直線墜落。
  • 納蘭性德最美詠雪詞:通篇無雪字,寫盡雪花美,其中名句驚豔時光
    納蘭性德也有一首詠雪名作,題曰《採桑子·塞上詠雪花》,其詞曰: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 納蘭性德:浮世一場春夢,空繾綣,徒風流|周末讀詩
    納蘭性德像歸夢隔狼河《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黃雲,紫塞,千裡,啼烏,落日,蕭蕭,獵馬,笳聲,空城,殘燈……詞人對這些事物的看見和命名,精確地呈現出塞外秋天與邊城寒夜的質樸面貌,以及自身在客途中與之遭遇的他者心情。
  • 風雪交加的天氣,納蘭性德寫下一首詞,在外奔波之人讀後落淚
    到了清代,當別人埋頭研究小說的同時,納蘭性德獨闢蹊徑,鍾愛於詞作,因此成為整個清朝最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並非寒門出身,他是葉赫那拉氏,正兒八經的滿洲正黃旗人,父親納蘭明珠官職顯赫,康熙時期的權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等要職。母親更不得了,英親王的愛女,名副其實的格格,所以納蘭性德屬於皇親國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