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暖的葉楠大叔
圖/配圖網絡侵刪
公元1685年5月30日,時年31歲的納蘭容若病故。
大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無論是情深不壽、還是慧及而傷,他肉體的生命去了。
但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等300多首不朽詩篇、永隨日月而在。
《納蘭詞》不朽的文字傳承讓納蘭容若永生在人間。
幾百年來寫《納蘭詞》的文字很多,
知名暢銷書作家張其姝在她的《納蘭詞:花月不曾閒,莫放相思醒》一書中開篇《序》就是如此寫的——
不到情深處,不讀納蘭詞。
她的書中的第一章就是從納蘭性德的早逝著筆。
然而:情深過後讀《納蘭詞》每一個人都真的能理解詞人的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人間怎能無情?唯情最鉤讀者心。故讀過納蘭詞的人很多、很多……
幾百年來,讚譽《納蘭詞》的、感悟解讀的很多,如王國維、徐志摩……等傳世大家。
人們在大師的感嘆:「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中;懂了的該是各人心中的納蘭詞的情深、情真、哀婉又唯美吧?
人們說: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對於每個人翻開《納蘭詞》更為精準。
1,相門公子,少年文武全才,卻慧心易感為情傷
納蘭性德出生於清朝滿族八大姓之一、尊貴隨生而來。
幼能提筆揮就詩篇、少能彎弓射鵰英雄傳,又出生在皇親國戚之家……
幾百年來人們感嘆:那個十七歲入太學、十八歲中舉人,十九歲卻因病無法參加殿試……
而《側帽集》《飲水詞》兩部詞集卻在他24歲時編纂完成,也就是從那時起就讓納蘭性德詞動天下。
那是個神一樣的少年。
人人爭唱《飲水詞》不只是只在當時……
讓我們先看納蘭性德的《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吧——
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尋常風月,等閒笑談,稱意即相宜。十年青鳥音塵斷,往事不勝思。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納蘭容若《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
在納蘭容若短暫一生裡,人生意義上的少年時代佔去了大部分時光,可他天生是慧心易感、易傷之人。
生於貴族之家,年少時就精通文武,文能詞作成集,武能成為康熙大帝帶刀侍衛。
可在他的心裡:稱意即相宜卻已是早早地感悟深深。
他的詞裡哀婉、悲傷到刻骨,並不只是寫給表妹入宮後、盧氏早逝後,看他的那首著名的塞上詞: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容若《長相思》
從此,天涯處處,又有多少:故園無此聲?
聲聲長相思,聲聲思不同。
2,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寫給誰?
幾百年來,人們說納蘭容若是滿清三大詞家,清朝第一詞人,而他下面的這首詩更是在《飲水詞》等近350首詞中被人評為第一。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郞,比翼連枝當日願。——納蘭容若《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正史、民間主流說法說這首詞是納蘭容若送給摯友加恩師:顧貞觀的。
可在很多讀詞人的心裡,這首詞裡怎麼能沒有納蘭容若的表妹呢?
最美人生少年時,「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最唯美的人生初見,最動人、最純真的的初戀,在納蘭容若和表妹的心頭萌芽生長。
可父輩們卻早已用心良苦地安排了:表妹選秀進宮。
一對情真意切的戀人被活生生地被宮牆阻隔為:天涯咫尺、咫尺天涯,相思無盡頭。
人生若只如初見,無論是千年等一回的唐明皇和楊玉環,還是江南女子沈宛……誰不是懷著最初的心願:比翼連枝到白頭?
可世間裡更多的:卻道故人心易變。
不只是相愛的兩個人之間,還有生命旅途中先後出來的人。
「我亦飄零久……」人生短暫,很多時候的故人心易變,是由命不由人。
3,納蘭容若寫最深情的詞,卻也有無情時
納蘭容若的——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讓天下的讀詞人感嘆納蘭容若是天下最深情的男人。
而在納蘭容若短暫一生裡,他和多個女人有感情的交集,這裡有命運的安排,此生無奈!
看他的這首詞吧: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傳神的文字永現:彼時身披袈裟的納蘭容若和表妹,在深深的皇宮裡,百轉千回後的四目相對,只能無言以對,輕叩玉釵代傳聲。
還是此生無奈,在短短的三年時光裡,納蘭容若和盧氏從相對無言平淡如水的開始,到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容若和髮妻盧氏始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盧氏是兩廣總督之女,又才情美貌並存。
天意難違,盧氏用溫潤慢慢暖了——納蘭容若被表妹進宮撕裂的心,卻因產後染疾早逝。
從此納蘭容若悼亡妻的詞遍傷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提起詞牌名《虞美人》怎麼少得了納蘭性德的這首詞呢?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納蘭容若《虞美人》
在納蘭容若的悼亡詞裡,傳神了納蘭容若是深情的郞君,可同樣是納蘭容若生命中另外兩個女人——官氏和江南女子沈宛呢?
納蘭容若為髮妻盧氏守身三年後,同樣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續娶的官氏同樣生在滿清八大家族之一……
可彼時的納蘭容若心中唯有髮妻盧氏,對官氏述說的是:「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世人傳奇的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那麼沈宛呢?這個江南女子著有《選夢詞》她的「添段新愁和感舊,拼卻紅顏瘦。」讓彼時的納蘭容若擊掌而贊。
在煙雨江南,他們曾泛舟湖上,彼時的人生初見,一樣心中有白首偕老不分離……
可滿漢不能通婚,納蘭容若轉身而退了。
他用心為沈宛填下那首詞,也會永遠的傳唱: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閒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
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
——《採桑子》
一年後,納蘭容若和髮妻同日而逝。
一年後,江湖再無沈宛的歌聲。
納蘭容若病故後,在納蘭容若家無兒無女的官氏改嫁。
想起:
人生若只如初見……
誰念西風獨自涼……
寫在後面
張其姝在她的《納蘭詞:花月不曾閒 莫放相思醒》尾聲裡感嘆:
「他寫得最好的詞,其實是他自己。」
問世間花月何曾閒?感嘆張其姝的領讀,以著名女作家對寫作的理解,以文學碩士對古文古字的功力,在唯美的文字裡再現眾生的(也是她心中的):我的納蘭公子。
回到本書篇首她在序言裡,感嘆讀納蘭詞傷心傷情……
又說人生何處能不讀《納蘭詞》呢?
只有翻開書,您才能細品《納蘭詞》才能領悟做有情人,在情感的劫難裡知情、守情。
—END—
感謝閱讀。
感念文字的溫度,感懷曾經的少年。願我的文字傳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