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經引以為傲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經濟究竟如何?真的那麼差

2021-01-07 思路哥

一、臺灣是戰略要地,具有海上貿易的地理優勢

臺灣,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島,地處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寬130—200公裡)相望,由臺灣島和周圍21個附屬島以及澎湖列島64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3.62萬平方公裡。

臺灣省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海上貿易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臺灣省會為臺北市,下轄6個直轄市、3個市和13個縣,2020年末臺灣人口2369.4萬人,比上海市(2418.3萬人)略少,相當於兩個武漢市人口(1140.7萬人),臺灣人口密度(654.5人/平方公裡)排全國第7名,僅為上海的1/5.85。

臺灣人口的98%來自大陸的漢族,約2%為臺灣的高山族,漢族中,70%為從福建省南部沿海遷移過去的閩南人,14%為廣東東部遷移過去的客家人,因此,臺灣和大陸是同祖同宗,血脈相連!

正是由於臺灣獨特的地理位置,解放戰爭後臺灣才有機會與大陸長期對峙、分隔,並成為美國制衡中國大陸發展的棋子。

二、解放初期,臺灣的經濟基礎優於大陸

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和四年的解放戰爭,大陸早已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到建國時的1949年,GDP僅約123億美元,90%以上產值來自於非常落後的農業,近代工業很少,產值不足總產值的1/10。

在5.4億人口中,近80%是文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人均GDP僅有23美元,而老蔣的後臺,美國當時的人均GDP已經高達1882美元。

反觀臺灣,1949年的GDP為13億多美元,已佔中國整個GDP的18.7%,人口僅約830萬,人均GDP為156美元,是大陸的6.78倍,經濟基礎遠勝於大陸。

這是由於臺灣在被日本佔領的近50年間,建立了較先近的工業基礎設施和教育制度,已經具有相對發達的工業體系,並且,基本普及中等教育,連大多數女性都上過小學,勞動者教育水平比較高。

三、老蔣敗退臺灣時,偷運了價值3億美元的黃金、白銀等硬通貨

根據1986年在臺灣出版的《俞鴻鈞傳》,第一次明確確認了國民偷運黃金入臺之事。當時俞鴻鈞是中央銀行總裁,是將國庫黃金運往臺灣最直接的當事人,第一批黃金起運時間是1949年12月1日夜晚。

目前,偷運到臺灣的其體數據仍有爭論,據專家估算,偷運到臺灣的黃金400萬兩,白銀及美元等,折合約當年的3億美元。

國民黨偷運到臺灣的黃金、美元等硬通貨約佔臺灣當年GDP的23%,這麼多錢是老蔣在臺灣立足、起步的重要資本。

四、美國的援助對臺灣經濟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視

冷戰時期,東西方對立,為確保美國自身戰略利益,達到打壓、遏制大陸發展目的,臺灣作為美國人的棋子和對抗前哨,得到了來自美國的大量援助。

據統計,1950—1965年間,美國給予臺灣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援助、低利貸款、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和人才支援等。甚至有臺灣學者認為:「沒有美國的援助,臺灣經濟至少要比現在落後20-30年」。

五、抓住歐美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大力發展出口型海島經濟,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

臺灣與韓國、香港和新加坡曾是耀眼的「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亞洲經濟的奇蹟,在1970—1996年間,臺灣經濟發展相當迅速,甚至自詡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實際為第三名)。

在1970年以前,臺灣主要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在之後的20餘年中,抓住了歐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量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大好機會,利用臺灣廉價勞動力和貿易港口優勢,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

臺灣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資金和技術,形成以輕紡、家電等加工為核心的支柱產業,同時,其高新技術產業和製造業也非常發達,在電子精密製造、IT、通訊、半導體等領域全球領先,湧現出HTC、富士康、宏碁、華碩、臺積電等一大批明星企業。

臺灣逐漸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從而成為發達經濟體。到1995年,臺北已非常之繁華,大型商場、摩天樓、火車站及機場人流如織!

臺灣在1963 — 1996 年間,創下了年均GDP成長率超過9%的「經濟奇蹟」,以至於國外許多學者將臺灣視作第三世界發展的成功典範。

尤其是1994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臺灣的GDP高達2564.4億美元,大陸的GDP只有5664.7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5%!

六、金融風暴之後,臺灣的經濟輝煌不再,經濟增長乏力

從1997 年起,臺灣經濟增長受阻,首先是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1 年又雪上加霜,遭遇全球電子業衰退,GDP 首次負增長 1.26,失業率高達 5%,2007 年又被全球金融海嘯衝擊,2009 年 GDP 年成長率為負 1.57,失業率近 6%!2019年,臺灣GDP增長率為2.7%,而大陸為6.1%,是臺灣的2.26倍!

從下表可以看出,若以1952年的GDP為基數,臺灣從1982年至2017年,GDP基本保持了線性增長,而大陸則從1997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在2009—2019年的10年間,臺灣GDP增長了1.61倍,而大陸同期增長則高達2.88倍!

七、儘管臺灣的經濟增長乏力,在全國的GDP排名不斷下降,但其經濟實力仍不可小覷

2019年,臺灣GDP6048.59億美元,大陸為142433.7億美元,臺灣僅相當於大陸的4.25%,臺灣GDP排名居全國第9,位居湖北和福建之後。

儘管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臺灣的GDP在大陸的比重快速下降,但臺灣的人均GDP依然一騎絕塵。

2019年,臺灣人均GDP2.59萬美元,居全國第一,超越北京(2.38萬美元)和上海(2.28萬美元),臺灣的經濟實力仍然不可小覷。

如今,臺灣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是其經濟支柱,在半導體、IT/電子和信息等領域實力仍舊強大,在全球供應鏈中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根據2020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臺灣共有9家企業上榜,其中大部分屬於電子、半導體企業。

其中最牛逼的是鴻海精密和臺積電,尤其是臺積電,2019年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市場佔有率高達52%,幾乎壟斷了全球7nm晶片的生產。目前已經成功掌握5nm晶片製造工藝技術,並正在研發3nm工藝。

總之,隨著大陸的崛起和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在與大陸的實力比拼中,臺灣早已遠遠地甩在身後,變得無足輕重,臺灣想以一省之力與大陸相抗衡,只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臺灣近年搞的「新南向」政策已經變成「新難項」。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高達46%,每年從大陸賺取1000億美金,對於缺乏資源並以外向型加工為主的臺灣而言, 如果在統一問題上不與大陸同向而行,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堪憂!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很敢講,臺灣經濟居「亞洲四小龍」第一!
    導讀:日前,民進黨當局又給出了一大「喜訊」,臺灣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位居「亞洲四小龍」第一位。然而,對於蔡英文的興致勃勃,島內很多網友卻潑了一盆冷水。所謂「亞洲四小龍」是20年前的說法,難道民進黨還活在過去嗎?
  • 經濟增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龐建國:臺灣人均GDP墊底
    不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屢屢推出危害兩岸關係的相關政策。罔顧民意,拒認事實。就在近期,她還就後疫情時期,臺灣在經濟領域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進行了一番吹捧。
  • 亞洲四小龍,新加坡GDP增長不到1%,香港下降1.2%,韓國和臺灣呢
    而2019年香港的的經濟更是出現了過去十年來的首次衰退。根據香港統計處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四季度,香港的GDP同比下降2.9%,連續兩個季度下降,2019年全年,香港的GDP總量同比下降了1.2%,為過去十年來首次下滑。很顯然,香港的亞洲四小龍的光環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除了香港之外,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幾個情況又如何呢?
  •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經濟下滑,富裕程度卻不減當年
    中國香港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天然深水港優勢創造了數百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與韓國相比的經濟成果,與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合併稱為「亞洲四小龍」,現在的香港整個國際貿易發展不景氣,周邊港口城市貿易的 現在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不景氣,只相當於我國二線城市蘇州,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的有錢人也變少了,其實香港有錢人的數量似乎不減當年,除了有名的李嘉誠,還有很多有錢人,那麼,不說有錢人多和少,還是去香港看看這個城市的發展吧
  • 30年前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GDP佔大陸GDP總值的一半,現在如何了
    說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們分別是臺灣、新加坡,香港和韓國,作為聞名於世界的亞洲四小龍,在經濟的發展潛力上遠超其他的一些貧困國家與地區,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便是作為中國省區之一的臺灣省。作為中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經濟發展方式,臺灣由八十多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臺灣的經濟發展方向便轉到了導向型工業戰略,而這也幫助臺灣的整體經濟得到了突飛式的增長,後面就有了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故事。
  • 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前三季度GDP對比
    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期內經濟實現騰飛,並且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誕生了「亞洲四小龍」的說法。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較高,尤其韓國和新加坡早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此,在亞洲佔據較高的地位。另外,中國臺灣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在中國國內經濟排名出現下調,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經濟差距較為突出,因此,在亞洲的綜合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對應GDP排名差別明顯。那麼,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呢?
  • 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說亞洲四小龍了?其中一個已不如我國的一個城
    可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焦點,什麼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已經很少有人被提及,甚至很多人連名字都叫不全了,這是為什麼呢?亞洲四小龍已成明日黃花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卻還在持續發展之中,你知道它是哪裡嗎
    但中國人一到臺灣就會大吃一驚,為什麼呢?雖然國的固有形象,但臺灣是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上世紀60年代和中國香港、新加坡、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為什麼現在正在臺灣旅行,在臺灣的城市看起來和我們的2、3線城市相似呢?
  •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說實話雖然沒有上個八九十年代那麼輝煌,但是依舊不可小覷。首先要說的是臺灣是我國固有領土,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面積為3.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360萬,省會臺北。
  • 亞洲四小龍人均GDP出爐,韓國突破3萬美元,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呢
    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通過承接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最為發達和富庶的地區之一。國際社會普遍將亞洲四小龍視為發達國家和地區。
  • 「亞洲四小龍」又多了一個 變身「五小龍 」-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臺媒指出全靠兩岸貿易
    蔡英文今天在臉書上發文誇耀臺灣經濟的好表現,再次超越了預測。她聲稱,最近世界各地陸續公布2020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其中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來到3.33%,比預期更好,也穩居「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第一名。
  • 深圳的人均GDP已超過臺灣省,那麼GDP總量還差多久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急先鋒城市,從一個幾萬人口的小漁村,如今已經成為了10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並且GDP總量已經超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亞洲四小龍。除此之外深圳的人均GDP還超過了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省。由於深圳的人口只有臺灣一半左右,因此想要在總量超過臺灣可能需要花不少功夫,但是深圳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年人口都會有所增長。從目前看來深圳人口增長到1600萬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這樣人口就不會差臺灣很多。那麼GDP總量也會逐漸的超過臺灣省,實際上深圳的財政收入已經超過臺灣省。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
  • 深圳40年,人均GDP超過20萬,和亞洲四小龍相比如何呢?
    40年前,深圳只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個小漁村,現在的深圳是全國的科創中心、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海洋中心等,GDP超越香港,排名全國第3,人均GDP大陸地區排名第1。
  • 亞洲四小龍!二季度中國臺灣和香港、韓國、新加坡的GDP增速對比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亞洲四小龍的二季度經濟均出現了下滑,但降幅差異較大,受損情況不一。其中,咱們的臺灣地區經濟降幅最小,僅實際萎縮0.73%,且投資、消費和貿易的降幅都不是很大。報導稱,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子科技產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半導體產業起到了支柱和支撐作用。但海外疫情仍很嚴重,外部需要持續疲軟,如果長期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將對下半年的出口影響較大。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增長第一,網友:果然活在20年前
    導讀:臺灣經濟在上個世紀確實發展得非常快,還曾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與香港、韓國以及新加坡齊名。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臺灣依舊還在吹噓自己在「四小龍」中經濟增長位居第一,這完全就是在偷換概念。蔡英文闡述臺灣經濟最好因為疫情原因,全球經濟都處於下滑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在臉書上發表了一則動態,坦言因為臺灣防控措施做的相當到位,在第三季度中臺灣經濟出現了增長,比起韓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都要高,甚至在這四個地區中,臺灣是唯一一個增長的地區。
  • 臺灣經濟發達,為什麼城市基礎設施卻「破舊」?
    臺灣省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受到中國的關注, 臺灣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經濟也一直領先,特別是二三十年前,領導大陸,城市建設的各反面非常先進, 但是近兩年,大陸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有些人去臺灣旅行,去看亞洲四小龍臺灣是什麼樣的, 但是最近有遊客說臺灣的城市基礎設施有點老化,不像經濟發達的地區,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 關於非洲四小龍你知道多少,經濟快速增長,正逐步擺脫貧困
    說起亞洲四小龍,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值得是亞洲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這四個國家和地區。這四個地方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迅速騰飛,目前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或者地區,可以說是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的榜樣。當然,不僅僅有亞洲四小龍,其他地方也都有四小龍。我們今天看一下非洲四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