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問這個瓜保熟嗎?」
在周揚青與羅志祥的分手微博公布後,如何在421號瓜攤上選取一個保熟且脆甜的瓜,成為了吃瓜網友們的當天要事。而隨著吃瓜地不斷深入,不免讓大伙兒深感疑惑:「白天極限挑戰,晚上挑戰極限,小豬如此熬夜真的不會猝死嗎?」
對於這個問題,吃瓜先鋒—丁香醫生率先進行了搶答。
吃瓜不忘科普心。熬夜作為當下年輕人猝死的最大成因之一,憑什麼小豬連續熬夜「bangbangbang」三四天後,不僅不受影響,體力充沛,還能擁有一份「精彩「的體檢報告?
對於熬夜一詞,《辭海》中是這麼解釋的:夜間因忙於某事,而延後就寢,勉力支撐。這也導致大多數人認為,在人類最佳睡眠時間夜晚十一點之後睡覺即為熬夜的原因之一。
但這一觀點其實是片面地,睡得晚不一定是熬夜,睡得少才是。以羅志祥每天五點入睡,10點起床的作息為例,作為他常年以來的的睡眠習慣,五小時的睡眠已經能充分滿足其第二天的生活所需,每晚五點入睡的羅志祥只是將其睡眠時間後移了,對於其本身這並不算熬夜,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熬夜過勞。
除卻因人而異的睡眠規律,基因也決定了一個人十一點前入睡是否熬夜的關鍵考核條件。在遺傳性疾病學中有這麼倆種疾病,一種名為:「睡眠時相前移綜合症」(Advancedsleep phase disorder,ASPD),另一種則叫做「睡眠相位後移綜合症「(Delayed sleep-phase syndrome Disorder,DSPD)。
ASPD患者由於體內的hPer2基因發生突變,導致在睡眠時間上早於常人,入睡時間超過晚上10點都算是熬夜,但與之相反的DSPS患者,則因為CRY1基因(已知的人類生物鐘基因)產生了突變,導致具有催眠作用的褪黑素分泌時間遠遠晚於正常人群(正常人褪黑素的分泌大約為晚上的9-10點,而DSPD患者的褪黑素分泌時間通常在凌晨的2-3點)。
但作為生活作息規律的正常人群,高強度的熬夜並不可取。當我們清醒時,外界因素(輻射、氧化等)會對我們的DNA造成損傷,如果沒有長期規律充足的睡眠時間,讓身體修復已經損壞的DNA,那麼這些損傷將會不斷累積,最終導致人體的機能崩壞,這也是目前科學家們認為所有動物睡眠進化的原因。
你想知道自己是早睡者還是貓頭鷹嗎?我們在閱讀原文中插入了《睡眠類型測量表(MEQ-SA)》,該表由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團隊推出,該團隊將早睡者與晚睡者細化,更精細地把睡眠類型分成了五種,通過測試我們可以更為清晰地知道什麼樣的作息更為適合我們,從而更好地調整作息。
https://mp.weixin.qq.com/s/fKtAgj2R2HqRvNWwtMzx-w(測試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