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型糖尿病患者,你會重新定義你自己嗎?

2020-12-05 戴泵君

曼迪·馬夸特是美國自行車國家隊和諾和諾德隊的一名賽道自行車選手,諾和諾德隊是世界上第一支全糖尿病職業自行車隊。他們的使命是激勵、教育每一個糖尿病患者。Mandy從2010年就加入了這個團隊,她相信這個團隊所做的對我們社區中的人們來說有很大的影響——比賽賽事和激勵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快樂。

你幾歲被診斷患有1型糖尿病?

我16歲時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當時我和父親一起在德國曼海姆比賽和生活。

你有什麼症狀?

令人驚訝的是,我沒有發現任何症狀,而診斷結果令人震驚。現在有跡象表明,我回想起一些我認為是奇怪的事件。舉個例子,我會花很長時間來熱身,並且經常感到疲憊和疲勞的感覺。我想這可能是由於學校的壓力和刻苦訓練造成的。

隨著我的1型診斷,我發現我也有甲狀腺功能減退,所以,所有這些都被發現並學會控制它是一種很好的感覺。

小時候被診斷是很難的,你是如何處理診斷的?你是對此保持沉默,還是直言不諱,歡迎接受教育的機會?

當我第一次被診斷時,我不知道還有誰患有1型糖尿病。在住院兩周的時候,一位醫生告訴我,我再也不能在高水平的自行車運動中競爭了。我很傷心,但我的父母卻沒有放棄,他們幫助我重新回到自行車上,成為我最大的支持者。我一直知道這項運動是我最大的快樂。後來我又開始騎馬,只是為了好玩而訓練,然後告訴自己,我們等著瞧會發生什麼。

2010年加入諾和諾德團隊,與其他患有1型糖尿病的運動員一起比賽,互相學習,談論我的診斷卻帶給我更多的希望。

在你的生活中,你什麼時候開始鍛鍊身體,更確切地說,騎自行車?

我出生在德國曼海姆,6歲時搬到南佛羅裡達,父母讓我加入當地的遊泳隊,我開始打網球。我開始跑步,並對參加三項全能運動很感興趣。2002年,在我10歲的時候,我爸爸偶然發現了布賴恩·皮科洛賽車場,那裡離我們家很近,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開展自行車運動。一年後,我和父母開車去德克薩斯州參加2003年美國女子10-12公路全國錦標賽,我在比賽中贏得了兩枚金牌和一枚路賽銀牌,我被更多的關注。

多年來,我一直在跑步和訓練。我在賽道上的成功已經獲得了18個美國國家冠軍和3個美國國家記錄(記錄全部為1型糖尿病)。

你是在什麼時候決定專業地做這件事的?

2014年春天,我從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萊赫德谷聯邦分校畢業後,我被邀請參加了秋天的美國自行車夏令營。

之後,我被邀請代表美國參加我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的第一屆UCI田徑世界盃。我曾經很害怕參加那種水平的比賽,但是現在,六年過去了,我和世界上最好的選手站在一起,在UCI世界短跑排名榜上排名第12位,離我的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更近了一步。這是一個緩慢而穩定的過程,但如果說糖尿病教會了我什麼,那就是堅持、耐心和韌性。

在2020年6月,我有幸被美國自行車協會提名為女子田徑長隊的一員。由於東京奧運會已被重新安排在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最終的選拔將於明年進行。

1型糖尿病是否妨礙過你的訓練或比賽?

哦,當然。有時候,這可能是一個挑戰,比賽對我來說是不會停下來的。在這個水平上的訓練和比賽,我已經調整和適應了我的身體來應對壓力和運動,但偶爾身體會做它想做的事。有時候,當我的血糖不合作時,我仍然會感到沮喪,比如在高原上訓練和比賽,在經歷不同的訓練周期內,克服地理氣候環境和自身反應帶來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

我與一位運動心理學家和我的團隊糖尿病教育家密切合作。通過大量的嘗試和錯誤,我發現日常習慣和營養習慣哪些對我來說是最適合的,我仍然在不斷的學習和改進。

你用什麼來幫助你控制糖尿病?你用的是泵還是你喜歡注射?你是否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來幫助你監測血糖水平?

我使用連續的葡萄糖監測和注射。掌握關於訓練、賽車和旅行的實時數據對改善我的糖尿病管理和表現很有幫助,這使得我在訓練和康復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另外,我想活得健康長壽,沒有併發症!

在這類活動中,你對其他運動員有什麼建議呢?

無論是高水平的競爭,還是日常出去鍛鍊,都要做好準備。我愛吃零食!我最喜歡的是蜂蜜味華夫餅、蛋白質零食!重要的是要注意營養和補給,攝入更多的蛋白質,每天堅持吃。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尋找資源。我的團隊,諾和諾德團隊有許多很棒的資源和建議!

我知道你在社區裡很活躍,你最近都在做了些什麼?

我熱愛我的自行車事業,但我認為在我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之間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我最近和 Mammoth Creameries合作,這是一種由患有1型糖尿病的TimKrauss創立的美味的酮類冰淇淋——一個非常甜蜜的夥伴關係!

我最近發布了我的商標和商品。糖尿病社區一直在鼓勵和支持。我覺得我的標誌真的把我的旅程和與糖尿病社區的聯繫放在了正確的角度。藍色圈是糖尿病的全球象徵——我們都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我的名字縮寫微妙地分享著我的故事。我的商品強調我的標誌,我想創造一個範圍廣泛的令人敬畏和高質量的服裝和產品,人們可以感覺到靈感和聯繫。

在5-10年後,你對自己的個人和職業生涯有怎樣的想法?

嗯,目前正在努力訓練,希望能入選我的第一支奧運代表隊!我想為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做準備。所以,在5-10年後,我希望能成為一名兩屆奧運會選手。就我個人而言,我想繼續我的教育,並獲得我的碩士學位。我擁有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工商管理和營銷學士學位——賓夕法尼亞州立萊赫谷(14年)聯邦大學校園。我想繼續向自己證明,作為一名運動員的能力和糖尿病的可能性。

你會對那些患有1型糖尿病的孩子們說些什麼,他們渴望在運動和健身方面做一些更偉大的事情?

勇敢點兒!永遠不要限制自己和自己的能力。使用你的平臺激勵和聯繫其他受糖尿病影響的人。諾和諾迪克團隊的創始人兼執行長也在和糖尿病賽跑,他說:「糖尿病者只會選擇冠軍。」

相關焦點

  • 2型糖尿病會變成1型嗎?為啥肥胖人群容易患糖尿病?醫生告訴您
    1型糖尿病嗎?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1型糖尿病是一種比2型糖尿病較為嚴重的疾病,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而2型糖尿病可以不用胰島素,甚至不用吃藥也可能控制好血糖,只有轉變成了1型糖尿病,才會使用胰島素。那麼,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 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要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嗎?
    自我血糖監測(SMBG)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用可攜式血糖儀監測自己血糖的變化情況,醫生和患者在此基礎上可以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進行調整。自我血糖監測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多少幫助?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嗎?
  • 再次提醒,二型糖尿病患者要這樣選擇糖尿病治療儀
    根據最新報告,2019年全球約4.63億20-79歲成人患糖尿病(11個人中有1個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前10個國家/地區,前三位分別為中國、印度和美國,糖尿病患者(20-79歲)數量分別為1.164億、7700萬和3100萬,約有420萬人(20-79歲)死於糖尿病或其併發症,相當於每8秒有1個人死於糖尿病,約佔全球全死因死亡的11.3%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本文作者吉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 李可心副主任醫師)今天出診遇到個患者,看病過程中反覆問給他確診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因為他聽說1型糖尿病就必須打胰島素,而且併發症出現得早、一般不會活太久。所以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為1型。
  • 你的孩子需要警惕2型糖尿病嗎?
    中美兩國人種不同、基礎醫療的覆蓋程度不同、疾病發現及確診率不同……診療標準也會略有差異。因此,本文僅供老父親老母親們參考,目的也是幫助提高警惕,以免疏漏或延誤病情的識別與治療。但具體到實際鑑別診斷和治療,還請遵循兒科內分泌科醫生的意見。多大年齡的」高危孩子「需要篩查2型糖尿病?
  •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的傷口不易癒合,醫生告訴你這些
    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你真的了解糖尿病嗎?說起糖尿病,大家會說:「不就是體內的血糖升高,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以使血糖降低嘛!」2.糖尿病是怎麼形成的?知道健康人如何調整血糖,那麼糖尿病的形成就很簡單了。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和胰島素的平衡被打破。根據胰島素的分泌情況,糖尿病類型分為1型和2型。
  • 1型糖尿病兒童的用藥難題
    有患者家屬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留言板留言。圖文無關。資料圖片「孩子屬於1型糖尿病兒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需要終生使用胰島素、胰島素泵、動態血糖儀監測、血糖試紙、胰島素針頭,每年看病醫療器械耗材費用將近4萬元。」山西臨汾的閆青(化名)告訴記者。
  • 糖尿病患者高達1億人!最新研究,HIV藥物可預防糖尿病
    2 型糖尿病在我國預計有 1.096 億患者,並且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漸急劇上升[3],2013 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中國 18 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況,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 10.4%,相當於每 10 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4];患有糖尿病之後,還有各種各樣的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壽命,比如視網膜病變會導致失明、糖尿病足可能導致殘疾、糖尿病腎病可能導致腎衰等等
  • 問答|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問答|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答: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日益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達到1.14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 BEYOND III研究揭密:2型糖尿病患者最佳空腹血糖目標多少合適? |...
    醫脈通現場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近千名糖尿病患者在診斷糖尿病前有過這11個症狀,看看你有嗎?
    1.傷口久不癒合,確診為糖尿病 門診有位男性患者,大腿內側被蚊子叮咬後出現紅腫、化膿的症狀,多日不見好轉,到醫院檢查確診為糖尿病。 4.階段性乏力、睏倦 糖尿病患者通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存在胰島素抵抗,血液中雖然有葡萄糖卻無法被利用。 沒有了葡萄糖供給,大腦就沒有了能量來源,能量供給不足,當然就更容易疲倦、犯困。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段時間忽然有這個症狀,可以去醫院檢查下。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差別在這,別當一種病!
    唐叔結語雖然都叫糖尿病,但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病因、病情、診療上都有很大的區別。1型糖尿病多見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會經常口乾多尿多飲,而且體重下降明顯,這一類患者的胰島功能,常常是部分或完全損害,胰島素分泌能力不足,在維持血糖平穩上,更依賴於外源性胰島素。
  • 讀懂這些助你遠離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但胰島素的生理效用較差,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相應的降糖藥物,也可以通過皮下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的病因遺傳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發病的特點,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需要更多的關注自身身體血糖。
  • 攻克1型糖尿病,我們在路上
    糖尿病通常分為1型、2型及妊娠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相對於2型在治療上更加的複雜,患者「三多一少」症狀更為典型,急、慢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等)的發生率更高,病情進展更快,患者的預後和生存質量也更差,且以年輕患者居多。
  • 我國首套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正式出版
    研究發現,我國每年有超過1.3萬名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這個數據背後是一萬多個家庭十萬百萬親屬的擔憂。迄今為止,糖尿病尚不能根治,但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只要父母重視、孩子配合、方法得當,血糖是可以控制的,可以將其對生活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翁建平教授表示,兒童青少年時期起病的1型小糖友們,在心智尚未成熟之際就開始與疾病相伴相形,最需要關心和關愛。
  • 愛達健康科普:Ⅱ型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有效的運動
    糖尿病被成為身體惰性疾病,超過80%的糖尿病和肥胖、缺乏運動有關,缺乏運動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規律的運動動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水平,還可以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改善併發症的發展和預後,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66%;
  • 「醫心胰意-1型糖尿病患者援助計劃」走進汝州市人民醫院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世清 通訊員 秦俊傑 焦若瑩2020年12月8日,對汝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小婉一家來說,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她獲得了「醫心胰意-1型糖尿病患者援助計劃」免費援助的胰島素泵。
  • 患上2型糖尿病,是否能治癒?會不會影響患者壽命?本文說出實情
    糖尿病雖說分很多種,但不管是哪一種都只能通過藥物控制血糖水平但並不能痊癒。很多人會有困擾,那我豈不是要吃藥一輩子嗎?大家可以反過來想,即使是吃藥一輩子,血糖水平也安穩一輩子,也不用擔心糖尿病的併發症出現。患上2型糖尿病會不會影響壽命呢?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事情,畢竟也有很多人死於糖尿病的併發症。
  • 【人民網】我國首套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正式出版
    研究發現,我國每年有超過1.3萬名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這個數據背後是一萬多個家庭十萬百萬親屬的擔憂。迄今為止,糖尿病尚不能根治,但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只要父母重視、孩子配合、方法得當,血糖是可以控制的,可以將其對生活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翁建平教授表示,兒童青少年時期起病的1型小糖友們,在心智尚未成熟之際就開始與疾病相伴相形,最需要關心和關愛。
  • 2型糖尿病患者為什麼容易患高血壓,可能與這個原因有關
    研究人員將一萬餘名2型成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酒精攝入量與血壓之間的關係。這些研究對象平均年齡63歲,其中61%為男性,都是「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行動(ACCORD)」試驗的參與者。該試驗於2001年至2005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77家醫學中心聯合開展,是最大規模的長期臨床試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