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式微》:短短十句,卻影響深遠

2020-12-24 愛詩詞的小蟲了

今天我們來學習《詩經》的第三十六首詩,也就是《邶風》的第十一首詩《式微》。

在學習《式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其對後世的影響。

唐·王維《謂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南國辛居士,言歸舊竹林。

未逢調鼎用,彼有濟川心。

予亦忘機者,田園在漢陰。

因君故鄉去,遙寄式微吟。

唐·貫休《別杜將軍》

伊餘本是胡為者,採蕈鋤茶在窮野。

偶披蓑笠事空王,餘力為文擬何謝。

少年心在青雲端,知音滿地皆龍鸞。

遽逢天步艱難日,深藏溪谷空長嘆。

偶出重圍遇英哲,留我江樓經歲月。

身隈玉帳香滿衣,夢歷金盆風和雨。

東風來兮歌式微,深雲道人召未歸。

燕辭大廈兮將何為,濛濛花雨兮鶯飛飛,一汀楊柳同依依。

上面三首詩皆有「歸隱」的意象,也從側面說明了《式微》在後世之人看來或有歸隱之意吧。這才常被詩人們吟誦以示心志。也可見此詩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式微》

[先秦 無名氏]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讀起來很簡單的一首詩,其實大有深究之處。

《毛詩序》說:「《式微》,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黎國和衛國是唇齒相依的兩個國家。狄人攻滅了黎國,黎侯逃到衛國,衛君就給了他兩個城邑來居住,這首詩是追隨他的大臣們勸他回去復國。

但問題來了,既然是黎國的大臣勸君之詩,為什麼要放在邶風,實際上也就是衛風中呢?

《詩經》中許多篇都具有諷諫之功,這首想來當是衛國的大臣諷刺衛宣公的,宣公淫亂好戰,使得國力日漸衰微,時間長了,恐怕自保都不能,又怎能覆護逃亡至此的黎侯呢?

由此我們也可來解「式微」這個詞,《詩經·大雅·烝民》中言:「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式」是古訓,是古代聖王所傳下來的法度,但衛國離此法度已漸行漸遠了。「微」便做衰微來解。國力衰微、法度衰微、人心衰微,衛國在經過了莊公,公子州籲和宣公的折騰後,正處於這麼種萎靡不振的狀態。「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不是由於您的緣故,怎麼會奔波於露中!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不是為了您這個人,怎麼會顛僕於泥濘中!

方玉潤評點此詩:「語淺言深,中藏無限義理,未許粗心人魯莽讀過。」

反覆吟詠,方得真味。當我們顛沛流離,當我們等待的人遲遲不現時,大可以此抒發一下心中的悲涼哀怨: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以上就是小蟲子對詩經《式微》的學習,有不當之處望指點。

相關焦點

  • 式微,式微!胡不歸:《詩經 邶風 式微》賞讀
    【原文】式微 《詩經邶風》式微,式微[1]!胡不歸?微君之故[2],胡為乎中露[3]!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4],胡為乎泥中!【簡要注釋】[1]式:語助詞。微:(日光)衰微,黃昏或天黑。[2]微:非。
  • 詩經·邶風·式微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式微詩經·國風·邶風·式微原文式微[1]式微,胡[2]不歸?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5],胡為乎泥中?式微朗讀式微注釋及注音[1]式微:式,語氣助詞,無實義。微,日光衰微,指黃昏或天黑。式微賞析《式微》一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劉向《列女傳》則認為是衛侯之女嫁黎國莊公,卻不為其所納,有人勸以歸,她不肯接受,作此詩以明志。所說之事雖然不同,但都認為這是一首「勸歸」之詩。
  • 《詩經》十句經典名言,簡短精闢,句句深刻!
    《詩經》最早稱為《詩》或「詩三百」,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詩歌305首。《詩經》十句經典名言,簡短精闢,句句深刻!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經·衛風·淇奧》。有文採的君子,做學問能不斷切磋,不斷琢磨。
  • 超美中國風壁紙,以詩經作畫,美到無法呼吸
    來自繪畫師呼蔥覓蒜的作品,「缽山圖繪」,每一張圖對應一篇詩經,意境超美。Cr:呼蔥覓蒜圖一、二螽斯羽,詵詵(shēn)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 林徽音、梁思成、袁克定……他們的名字都出自《詩經》
    《詩經·周南·桃夭》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詩經鄘風載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載馳詩經鄘風載馳賞析及題解公元前661年,衛國為狄人所滅,衛懿公死。此詩正是在許穆夫人在這一背景下創作的,根據相關史實及詩中「芃芃其麥」之句,可推知所作時間應是衛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暮春。全詩共有五章,第一章六句,第二、三章各四句,第四章六句,第五章八句,共二十八句。全詩只有二、三兩章採用復沓結構,其餘各章相對獨立。首章是全詩的大綱,將主要的事件已經交代清楚。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桃夭
    第二句之子于歸,之子通常解釋都是這個人,但從全詩來看這裡解釋為這位女子更合適。於,指去的意思,於歸,根據明朝程登吉所著《幼學瓊林》裡記載:女嫁曰於歸,男婚曰完娶,所以於歸是女子出嫁的意思。宜其室家,宜指和順,好的意思。第二段第一句有蕡其實,蕡形容多而大,實我的解釋是這裡指果實。第三段第一句其葉蓁蓁,蓁蓁形容草木茂盛。
  • 詩經幹旄_朗讀_注音_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幹旄詩經·國風·鄘風·幹旄原文孑孑[1]幹旄[2],在浚[3]之郊。詩經幹旄朗讀詩經幹旄注音及注釋[1]孑孑〔jié jié〕:獨立突出貌。[2]幹旄〔gān máo〕: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的旌旗。幹,猶竿、杆,後同。[3]浚〔jùn〕:春秋時衛國邑名。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桃夭賞析《桃夭》也是《詩經》中流傳最為廣泛的經典詩歌之一,清代學者姚際恆在《詩經通論》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首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可謂詠物寫景的千古名句,也對後世大量以桃花為題材的詩詞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辛棄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話十個典故,均出自四書五經,千古奇詞!
    但是,如果你熟讀儒家經典,又會發現辛棄疾的這首《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絕沒有那麼簡單,全詞十句話,竟然每一句都出自《四書五經》,背後都有典故。 其中:第一句「進退存亡」出自《易經·乾·文言》;第二句「行藏用舍」出自《論語·述而》,第三句「小人請學樊須稼」出自《論語·子路》;第四句「衡門之下可棲遲」出自《詩經·陳風·衡門》;第五句「日之夕矣牛羊下」
  • 10個優雅大氣的詩經小男孩名字,帶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詩經》是中國詩歌乃至中國文學的重要源頭,它的內容、思想、意象、語言、創作方法對後世的影響都是難以估量的。《詩經》是中國絕美情詩,也是父母給兒子女兒起名的名字庫。詩經中並不止唯美的女孩名字,也有俊美好聽的男孩名字,採用《詩經》取名,既浪漫又帶著期望。 一、《詩經》中那些博大精深的智慧精髓!可以用來給寶寶取名!1.
  • 《詩經》中最唯美篇章,意境深遠,打動你的心!
    《詩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經典的詩歌總集,記載了周朝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的歷史,滿載著遠古的意境,滋養著我們的心,穿越上千年,它嫋嫋而來,用意境深遠的篇章,打動著我們的心。漢廣《國風·周南》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 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契訶夫十句語錄,文字睿智,道理深遠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契訶夫的文字,欣賞他筆下睿智的文字和感悟文字中暗含的深遠道理。俄國文學對我國作家及讀者影響巨大,我們曾在課本上學習過不少俄國作家,比如高爾基、契訶夫、託爾斯泰等等。作為俄國短篇小說之王,他與法國作家莫泊桑、美國作家歐·亨利,被世界文壇公認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 《詩經》裡的一段話,短短37字,卻包含一個成語,更指點人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就有很多行文樸素的詩歌,人們將其整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然後就匯集成了《詩經》。雖然這部偉大著作的很多作者都無從考察,但其中卻蘊含了深刻思想和巨大智慧,也讓後世讀者無比讚賞,所以才能傳世久遠。
  • 貌美才女被騙嫁個醜男,一氣之下寫首妙詩,短短幾句流傳2000多年
    這部詩歌集的整理者,是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共收錄詩歌305篇,這就是《詩經》。為什麼浩如煙海的詩歌歷史長河中,唯有這一部能夠稱為「經」呢?因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所謂無邪,就是率真,就是可愛,是妙不可言。後世歷代文學,無論詩詞歌賦,小說戲曲,都必須向這部《詩經》學習,學習那份純真、天然、素樸和深情。
  • 【CF】火線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武器,火麒麟也在內,第一名卻是它!
    歲月人間促,當中不乏缺絕版、稀有以及被下架的武器……那麼這些武器當中影響上最為深遠>的走向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時光流逝,轉眼間CF已經陪伴我們十來個年頭,在10周年慶的日子裡,推出了許多亮眼的活動,而最吸引廣大玩家的便是周年套裝的誕生。「十周年幻獸套裝」它開創了CF周年慶的另外一種狂歡模式!
  • 《風雅和歌》:日本人的《詩經》,越過四季、寫盡和式傳統與美學
    眾所周知,《詩經》作為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而在日本有著同樣地位的和歌,則是由古代中國的樂府詩經過不斷日本化發展而來的。平安朝前期,嵯峨、淳和天皇崇尚「文章經國」,促使日本文化向中國模式的傾斜,漢詩文學十分繁榮,和歌式微。到平安時代後期,短歌佔較大優勢,明治維新之後,和歌成為了短歌的特定形式。後來,花園天皇編纂21部和歌集,終於使得和歌取代漢詩成為歌壇傳統主流。現在,以五七五七七共五個音節的三十一音的短歌為主。
  • 詩經,天真無邪之人方可讀之
    這幾天一直在讀《詩經》,當然,在學校的時候我們都讀過其中幾首,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來自於第一首 《關雎》,已經成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日常用語。說到這點,《詩經》中還有許多詩句已經成為了成語供我們使用,粗略查看,足足一百五十多個。
  • CF:火線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五把武器,火麒麟也在內,第一名卻是它!
    歲月人間促,當中不乏缺絕版、稀有以及被下架的武器……那麼這些武器當中影響上最為深遠是哪五把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探討一番。AK47-火麒麟作為CF第一把付費永久型槍枝道具,它在遊戲內帶來的影響大家是有目共睹,它的問世對整個遊戲本身的走向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 男孩女孩起名:《詩經》帝王霸氣的男寶寶名,個個意蘊深遠
    對於今天的人們而言,通過閱讀《詩經》,得到潛移默化的滋養,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的源源不斷的能量。從古以來,很多名人的名字都直接取材于于《詩經》,下面跟隨吉生起名看看有哪些歷史文化人物的名字來自詩經。一、那些出自詩經的名人名字1. 劉綱紀劉綱紀(美學家)。出自《詩經·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