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記者走進位於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臨時氣膜實驗室(又稱:「火眼實驗室」)。自9月1日開始,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實施,所有採集樣本均送到這裡進行檢測,經過數百名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成員和專業人士夜以繼日的工作,至今已檢測144.8萬個樣本,發現23個樣本呈陽性,為香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圖為輪班上崗的工作人員即將投入工作。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火眼實驗室」全貌。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火眼實驗室」全貌。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工作人員準備將來自社區檢測中心的樣本送入 「火眼實驗室」內進行檢測。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一批來自社區檢測中心的樣本運到 「火眼實驗室」。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樣本被送入「高壓滅菌鍋」銷毀。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在輪換區等待輪換的內地支援隊員換上防護服準備上崗。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在輪換區等待輪換的內地支援隊員換上防護服準備上崗。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等待輪換的工作人員在休息區休息。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內地支援隊隊員在臨時休息區觀看香港市民送來的心意卡。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