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獨家揭秘抗疫「中國智造」:5天建成「火眼」 2臺T7坐鎮武漢

2020-12-18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訊(記者 董育雄、王揚帆 通訊員 龔碧婧、霍世傑)僅用5天,建成國際一流的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實驗室——武漢「火眼」實驗室;一個月內,將「火眼」日檢測通量能力提至2萬人份/日;截至3月13日,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團隊及其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已在湖北地區累計完成超過20萬人份樣本的檢測……3月14日,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通過荊楚網(湖北日報網)獨家揭秘,抗擊新冠肺炎背後「中國智造」的科技攻關幕後故事。

5小時找到病毒特異序列 72小時研發出基因檢測試劑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華大表現亮,背後三大「神器」居功至偉,尤其是T7。它的全稱是DNBSEQ-T7,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已知的通量最高的測序儀。它由華大智造發布於2018年底,並於2019年啟動科研市場交付,引領全球測序儀技術,實現了國貨從追趕到超越競爭對手的戰略勝利。新冠疫情出現初期,由於DNBSEQ-T7速度快(5個小時完成測序)、通量高(一張晶片50億以上信號點,最大同時運行4張晶片)的優勢,在武漢一線結合華大的PMseq宏基因組技術,被迅速採用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組裝、監控病毒變異和複雜病例分析的強大工具。


華大智造超高通量測序儀DNBSEQ-T7 通訊員供圖

華大智造前期已緊急部署2臺DNBSEQ-T7運達武漢,用於應急檢測病原。在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協調下,T7已在武漢完成數百例樣本檢測,協助新冠肺炎防控以及病毒變異追蹤。2019年末、2020年初,武漢,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和華大基因的通力合作下,T7出色完成基因組測序任務,快速完成該新型冠狀病毒組測序。2020年1月2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其中,華大集團旗下華大基因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和華大智造超高通量測序儀DNBSEQ-T7,雙雙正式通過了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程序,成為首批正式獲準上市的抗擊疫情的檢查測產品。

華大基因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20年1月初,華大基因就緊急組織科研及生產力量,開始研製相關試劑盒。由科研、研發、交付人員組成的試劑盒研發團隊,每天工作到凌晨五點。為了讓試劑盒儘早研發成功,華大智造團隊更是對超高通量測序儀DNBSEQ-T7的晶片、流體、生化及光學系統進行全面升級。由於該病毒與蝙蝠類SARS病毒的同源性較高,需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設計特異檢測試劑盒,確保準確鑑定,避免形成交叉誤判。基於DNBSEQ-T7強大的測序能力,從拿到處理好的樣本到找到這段屬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序列,華大基因用了5個小時。從確定序列到研發出基因檢測試劑,僅用了72小時。

2020年1月14日華大基因官方宣布,其下屬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前身為感染防控事業部)完成成品試劑盒的全部研製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  通訊員供圖

武漢「火眼」開掛 日檢測通量提升至2萬人

2020年1月26日,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抵達武漢。1月30日,汪建建言,破解疫情困局,把精準檢測與診斷提到與臨床搶救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注重臨床搶救的同時,把精準檢測和診斷視為同等重要。他強烈呼籲,快速建成萬例通量的檢測中心,快速給出臨床診斷需要及時精準的檢測,解除恐慌和不必要的隔離需要及時精準的檢測,武漢及湖北的檢測需要量預估在十萬以上。如同打開「天眼」,讓所有待排查和有需求的人員儘快得到明確的檢測結果,通量實現大的人群的群防群控,每天萬人通量的病毒核酸檢測和輔助配套的高測序能力必不可少。

打贏武漢「保衛戰」,時不我待。2月5日下午,在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高效部署、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快速響應落實下,每日可檢測萬人份樣本的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實驗室——「火眼」實驗室正式啟動試運行。「火眼」實驗室由武漢市政府、東湖高新區、中交二航局、上海諾瑞實驗室、華大基因聯合共建。其中,東湖高新區提供場地,華大基因主導設計及運營,中交二航局主導施工,上海諾瑞提供大量實驗室裝備。實驗室佔地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

打破疫情困局,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是關鍵所在,這是臨床確診和患者康復出院的重要依據,也是接觸者解除隔離的判斷依據。具備每天萬人份檢測能力的「火眼」實驗室可為武漢及周邊城市提供充足的檢測能力,為發熱病人的確診、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別、陽性感染者的隔離、健康人群排查等提供科學依據,為湖北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恢復社會經濟有序運轉提供科學保障。2月22日開始,武漢宣布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即所有醫療機構當日要對有必要進行核酸檢測的「四類人員」進行採樣、送檢。

根據華大基因運營的武漢「火眼」實驗室最新消息,2月29日晚至3月1日凌晨,該實驗室接收樣本量逾1.2萬例,超過單日萬人份設計通量。3月1日樣本接收峰值超過1.4萬例,並在當日已提升通量能力至2萬人份/日。3月5日,當日樣本接收峰值接近1.6萬例。截至3月13日,武漢「火眼」實驗室已在湖北地區累計完成超過20萬人份樣本的檢測。

武漢「火眼」實驗室  通訊員供圖

武漢布局「火眼」的經驗,很快受到各界認可。目前,華大基因已經在武漢、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長沙、石家莊、重慶(技術支持)、無錫(技術支持)等9地布局 「火眼」實驗室並承接樣本檢測工作。另外,青島、貴陽、昆明等地的「火眼」實驗室正在籌建中。截至3月13日,華大基因在全國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完成49.9萬人份,其中深圳已超27.9萬人份,全國日通量可達6萬人份,根據需要整體可繼續提升。

華大基因負責人表示,目前,武漢「火眼」實驗室主要用於為武漢及湖北地區送檢樣本的進行快速檢測。根據整體疫情防控需要,當前只做新型冠狀病毒的PCR檢測,前期主要承擔來自臨床檢測和診斷需求,未來或將承擔人群排查等更多疫情防控需求。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結束後,他們希望,「火眼」實驗室能繼續在武漢甚至全國的疾病防控工作中發揮價值。

截至3月13日,華大基因共計向全國捐贈132,500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並已全部發放到位此外,第三方愛心機構通過向華大基因公益採購對全國各地捐贈試劑盒共計175,050人份。

華大新型試劑盒國際訂貨量已超過40萬人份

1月24日,汶萊衛生部向中國駐汶萊大使館通報,一名中國遊客因發燒就醫。經使用專業試劑檢測,該遊客被證實只是患有普通感冒。在文方衛生部門的周到安排下,該遊客得到積極治療,已經平安返回中國,遊客及家人對文方的關照表示感謝。1月31日,中國駐汶萊大使於紅在汶萊《婆羅洲公報》發表文章《中國全力抗擊疫情》,專門介紹了此次檢測案例。於紅大使寫道:「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檢測過程中,中文兩國密切合作,確保快速、準確做出診斷。汶萊衛生部使用的試劑來自於中國華大基因公司。中國企業第一時間向汶萊方面供應檢測試劑,展現了中國政府和企業同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抗擊疫情的決心,也體現了中文友好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我們願同文方進一步密切合作,共同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

這也是華大基因試劑盒首次在境外使用。2月18日,中國駐孟加拉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中方將向「兄弟般的孟加拉人民」捐贈先進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願中孟友誼長存。大使館並配發了試劑盒研發生產方華大基因的主題圖。2月25日,中國駐孟加拉大使李極明與孟加拉國衛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長馬利克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馬利克部長代表孟加拉國政府感謝中國使館向孟疾控機構捐贈500個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試劑。

2月20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宣布,近來,日本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發展。中方對此高度關注,感同身受。得知日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不足後,中方立即向日方表達提供協助意願,並採取行動。經過多方協調,近日將通過中國深圳華大基因和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緊急向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捐贈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截至3月13日,華大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國際訂貨量已超過40萬人份,覆蓋50餘個國家和地區,並已陸續運往日本、汶萊、泰國、阿聯、埃及、秘魯等地。目前,該試劑盒已獲得歐盟CE-IVD證書以及歐盟自由銷售證明。

相關焦點

  • 華大「火眼」實驗室助力河北抗疫
    1月8日,華大「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經過通宵連夜建設,僅用10個小時亮相河北體育館,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 100萬人份。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助力河北抗疫。
  • 華大亮相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 抗疫利器備受矚目
    在深圳市特區成立40周年以及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華大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並在疫情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華大智造高通量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MGISP-960和遠程超聲機器人MGIUS-R3等亮相本次展覽會。
  •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聯合華大智造共建「火眼」實驗室
    為順利達成每日1萬至2萬的核酸檢測樣本通量目標,華大智造將向實驗室提供自主研發的高通量自動化病毒核酸提取設備MGISP-960,以減少人工操作,提升大規模樣本檢測速度,為抗擊疫情爭取寶貴時間。此前華大智造高中低通量測序儀已與國內各地疾控中心、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在疫情一線完成了上千例樣本檢測。此次為確保瑞典萬人級新冠多組學檢測實驗室在3月30日前啟動運作,華大智造也派遣技術團隊「逆行」前往實驗室一線進行設備安裝及培訓操作指導。
  • 走近疫情下的武漢「火眼」實驗室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線
    「火眼」實驗室由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團隊運營,自建成以來,「火眼」實驗室為武漢及周邊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檢測能力,為發熱病人的確診、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別、隔離陽性感染者、保護陰性健康人群提供精準的判斷,成為「雷神山」「火神山」「方艙」等眾多抗疫堡壘名副其實的前哨。
  • 深圳「火眼」實驗室日均樣本檢測量可達1萬人份
    2月16日,記者從位於深圳國家基因庫的華大基因深圳大鵬「火眼」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當日完成首批深圳市各醫院送檢的4000餘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樣本檢測。據華大基因深圳大鵬「火眼」實驗室負責人張紅雲介紹,實驗室選址深圳國家基因庫後,深圳市和大鵬新區為實驗室建設開闢「綠色通道」,實行「特事特辦」,從申報、登記、審批到建設完成僅用3天時間。實驗室於15日完成設備安裝、調試,正式啟用,日檢測通量可達1萬人份。
  • 「太空艙」「擎天柱」先後上陣,華大各類「火眼」助力病毒檢測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地面「太空艙」,可自動變身的「擎天柱」,核酸檢測巴士……它們共同的名字是「火眼」實驗室。11月12日,在高交會的「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論壇上,華大基因首席市場官趙立見介紹了為應對新冠疫情,華大先後為不同場景研發的核酸檢測實驗室。
  • 華大發布三款車載式「火眼」 「擎天柱」變身檢測實驗室
    停靠在青島華大的「華景」車載式火眼為解決貨櫃面積有限的問題,華翔和華瑞則可以自行擴增,仿佛「擎天柱」變身。「華瑞」車載式火眼據悉,三款實驗室由華大基因與同濟大學、上海易託邦和東風汽車聯合開發,搭載華大智造研發的檢測和分析設備,日檢測通量可按需提高。
  • 「融資中國」華大智造科創板IPO,估值220億,40+機構入場
    而給予華大智造信心的是,中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超出全球平均水平,這一市場在未來十年內必然會進入萬億級別。2017年10月,在華大基因主辦的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華大智造攜兩款新的高通量測序儀亮相,拉開了國產智造測序儀的大幕。
  • 科技新貴、民間「土味」……這些「抗疫神器」在守護我們
    8日,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建成投用。當日零時許,實驗室開建,僅用10小時基本建成,21小時投入使用。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已於8日啟用。
  •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獲受理 汪建間接持股52.3%
    華大智造招股書顯示,公司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中國深圳,法定代表人為牟峰,實際控制人為汪建。2007年,汪建在創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現任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華大智造報考科創板,為「避嫌」降低與華大基因關聯交易
    作為基因測序儀龍頭,「華大系」華大智造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前遭到44家知名機構搶籌,兩年內完成兩輪共12億美元融資,為其帶來220.49億元的高估值。為了合規上市,華大智造努力降低關聯交易佔比,然而基因測序領域玩家本就不多,離開「華大系」產業鏈的華大智造,經營風險似乎也隨之提升。
  • 石家莊火眼實驗室已建成!這就是中國速度!
    石家莊火眼實驗室已建成!這就是中國速度! 8日,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的「火眼」實驗室僅用時十小時火速亮相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 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和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
  • 東勝集團火速馳援「火眼實驗室」建設
    (推廣)  1月7日深夜,東勝集團接到緊急任務,河北體育館內將搭建採用氣膜結構模塊化布局的專業核酸檢測實驗室——「火眼實驗室」,急需建設工人。戰「疫」告急,東勝集團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火速集結東勝棉五社區改造項目以及東勝·紫晶悅和中心項目建築工人共計171人,奔赴建設現場,通過十餘個小時的持續奮戰,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火眼實驗室」搭建任務,當前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投入使用。圖文搭建現場。 供圖  「火眼實驗室」是規模化、標準化的核酸檢測平臺,可提供一體化的病原檢測解決方案。
  • ICL,吹哨的抗疫特種部隊
    同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上午已抵達武漢,正展開相關檢測核實工作。1月1日,華大基因這份混裝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提供給了中國疾控中心,三份檢測報告也上報武漢市衛健委。同日,華大基因重新做了整個基因組,當天拿到了一個全基因組序列。1月3日,華大基因對三份樣本中的病毒都完成了全基因序列測序。
  • 非洲人:在攜手抗疫中深化中非友誼
    今年2月,秦朋和在深圳「火眼」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工作。6年前,我來到中國,成為浙江師範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一名留學生。今年5月,我又回到了非洲。作為深圳華大基因公司「火眼」實驗室技術團隊的一員,我和同事先後奔赴加彭、多哥等國,幫助當地建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疫情防控能力。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多國蔓延,各國對新冠病毒檢測的需求不斷增加。5月,我們團隊抵達加彭,用一個月左右時間迅速搭建起實驗室。
  •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獲受理:兩輪融資超12億美元 IDG華興潛伏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12月9日,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科創板發行上市文件獲受理。華大智造目前已經歷A、B兩輪融資,融資額超12億美元,投資方有松禾資本、東方證券、金石投資等機構。
  • 共築抗疫「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最年輕都市傳遞「中國溫度」
    深圳機場供圖  新華社深圳3月27日電(記者 孫飛、王豐、吳燕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中國最年輕的都市和創新之城,深圳正成為中國向全球輸送抗疫物資的重鎮。背靠「世界工廠」珠三角,洋溢著超過180萬志願者的青春關懷,「中國溫度」正從這裡傳遞世界,共同構築抗擊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  官方民間「全城發動」,傳遞「中國溫度」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
  • 創新戰疫:廣東智造的科技攻防戰
    疫情來襲,廣東全力戰疫,細微處最能感知背後的力量——65歲的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逆行武漢,僅用5天便與當地合作建起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的「火眼」實驗室。「海外一些國家找到我們,這一實驗室模式有望『走出去』。」汪建說。時隔多年後,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再次扎到生產一線,盯著口罩生產線上馬、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