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響應!走近疫情下的武漢「火眼」實驗室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線

2020-12-19 科技日報

陳曦

2月14日凌晨0:34,武漢「火眼」實驗室樣本接收組的胡高高接到新洲疾控中心的電話,說很快將有446例樣本送過來檢測。放下電話,胡高高馬上和統籌組的王靜反饋,王靜立刻安排樣本中心、提取組做好相應實驗準備……

24小時響應已經成為「火眼」實驗室的工作常態。「火眼」實驗室由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團隊運營,建成以來,「火眼」實驗室為武漢及周邊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檢測能力,為發熱病人的確診、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別、隔離陽性感染者、保護陰性健康人群提供精準的判斷,成為「雷神山」「火神山」「方艙」等眾多抗疫堡壘名副其實的前哨。

截至2月15日6點,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團隊及其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已累計接收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其他地區超2.4萬人份的檢測樣本。其中,「火眼」實驗室目前已火力全開,從2月5日試運行以來檢測近2萬例。

高強度工作,只為檢測結果能更快交到醫生手中

「火眼」實驗室內景

「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根據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疫情防控需求高效運轉,確保萬人份/天的檢測能力,甚至更高。」華大基因武漢實驗室負責人、「火眼」實驗室主任田志堅介紹,核酸檢測排查,是確保防疫工作者健康、防疫部署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火眼」實驗室還能夠進一步承擔規模更大的復產復工人員的科學排查工作。

「樣本通常集中在晚上送到,不少會到凌晨才送來,有時凌晨三四點鐘還有送樣。」華大華中地區負責人朱師達說,每當夜深人靜別人都在休息的時候,卻是「火眼」實驗室裡最忙碌的時刻。從樣本接收,錄入系統,到交付結果,平均需要六至七個小時。「我們基本能做到,早晨八點之前交付前一天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

「說起檢測時間,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檢測一個樣本,不是兩三個小時就能出結果嗎?」朱師達解釋,這是檢測單個樣本的理論時間,就像在火車站買票,一個人買一張票只要半分鐘時間,但是一萬人在一個窗口買票,花的時間就會很長,為提高速度就必須有更多窗口來處理。規模化檢測和單個檢測實驗不一樣,裡面涉及很多流程。

「核酸檢測過程中,分裝和核酸提取環節危險性最大,樣本中除了咽拭子、鼻拭子,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痰液,這是傳染風險最高的一種樣本。痰液黏稠,如果帶有病毒,也會比其他樣本含量更高。」朱師達說,因為要直面樣本,因此檢測工作屬於高危操作,檢測人員需要和進入紅區的醫護人員一樣,進行高等級的個人防護。

為保證「火眼」24小時響應,實驗檢測班組實行三班倒,保證隨時有人。這也意味著,檢測人員穿上防護服之後,會在實驗室裡待上近8小時,這期間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廁所。

「火眼」實驗室工作人員在二級生物安全櫃進行測試。

為了保護檢測人員,高危環節放進了P2負壓實驗室進行,整個提取操作也是在生物安全櫃內完成。「操作空間比較小,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再對小試管進行操作,真的是個『技術活』。」檢驗員郝鶯歌說。

目前還在讀大四的郝鶯歌,是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的實習生。作為非正式員工,疫情之下她本可以一走了之,但是這位姑娘和其他三位來實習的男生都選擇了留下參加戰「疫」。今年春節是郝鶯歌第一次沒回家過年,怕爸媽擔心,她只和爸媽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加班。

郝鶯歌的朋友圈

「爸媽和我視頻的時候,我爸對我說『想留下就留下,但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管發生任何事,給我打電話,我馬上過去接你』,我聽見爸爸的聲音哽咽了,我看見媽媽的眼圈紅了。」郝鶯歌說著,眼圈也有點紅,但是她的眼神中也透露出無比的堅定。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實驗室的檢測人員度過了很多不眠之夜,他們在深夜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只為迎著黎明的朝陽,把樣本的檢測結果儘快送到醫生的手中。

流程不斷優化,科技的力量縮短交付周期

「早晨出結果也是考慮到臨床的需要,讓醫生和患者儘早得到消息。為了提高效率,我們最大限度優化、壓縮自己內部的流程和時間,但是前提是保證質量。」朱師達說。

樣品信息錄入與核對。

「從流程上講,有三個技術環節比較限速。」朱師達介紹,「一是樣本的核對和信息錄入階段,各地醫院和社區取樣時,很多信息不全或不清楚,核對信息會花費我們很多時間。因此,我們的工作人員想到為前端取樣提供條碼,加強對樣本的信息化管理。雖然這樣會增加我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但是可以大大加快信息核對時間,縮短檢測流程一個小時甚至更長。」

二是在提取階段。核酸提取是檢測的關鍵步驟,把裡面的RNA提取出來,這一步小型實驗室主要靠手工方法進行提取,步驟繁瑣,還會受人為影響。「『火眼』實驗室用到了華大智造MGISP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進行核酸提取,能大大加快提取階段的通量速度,一次能處理幾百上千個樣本,上機後完全無人工幹預,自動化提取環節僅耗時一小時,可大大加快規模化樣本檢測速度。」朱師達介紹。

推遲婚期,來到辦公室加班的謝燕霞

為了能讓先進技術早日應用,來自華大智造團隊的謝燕霞,推遲了自己的婚禮。每天上百個微信電話,她嗓子沙啞,卻顧不上喝口水。「測序系統產品要申請緊急審批程序,沒辦法,一個原本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的工作,壓縮到了一個春節。不過我覺得,比起一線的醫護人員,我真的不算辛苦。」謝燕霞真誠地說。

三是在最後結果的審核和報告生成階段,強大的IT團隊在後臺做支持,一方面基於已經很完善的信息系統,同時也針對這次應急檢測的需求,增設伺服器,優化整個IT系統和流程。

「這三部分通過應用科技手段,極大縮短了整個檢測交付周期流程,讓我們『快工也能出細活』。」田志堅欣慰地說。

「會有一些檢測結果的Ct值(PCR結果指標)在38-40之間,我們稱之為『灰區』,不能直接判定是陰性還是陽性,『灰區』結果樣本就要重測,第二次再看它的結果,如果兩次測試沒有確定結果,說明這個樣本可能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重採樣。」朱師達解釋說,PCR的反應原理就是通過多次循環擴增,讓特殊核酸序列呈幾何倍數的增加,40個循環是檢測的標準,確定的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很多低病毒載量樣本,一般要30個循環才能被檢測到,達到最基本的檢測線,循環數和時間是要有基本保障的。「火眼」實驗室儘管面對巨大量的檢測樣本,仍然嚴格對每一個樣本負責。

實驗室團隊奮戰,舍小家為大家保一方平安

「火眼」實驗室建築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其中,核心實驗區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嚴格按照P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設計。這麼大面積、高規格的實驗室僅用了5天時間就建成了。由於時間緊迫,建設工期短,實驗室的設施也分出了「三六九等」,即優先保證實驗室裡與檢測相關設施的完善,很多非檢測必須設施還都沒有到位。

實驗室裡樂觀的「大白」們

「比如目前檢測實驗室裡還沒有安裝暖風空調,但還必須按要求進行通風換氣,因此實驗室裡冷風嗖嗖地吹。很多檢測人員為了禦寒,就把羽絨服穿在防護服裡面。這樣一來,非常臃腫,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檢測的操作難度。」田志堅說,「不過大家都很樂觀,還互相調侃,我們看起來都像卡通人『大白』了。一家愛心企業聽說後,還給我們的檢測人員捐贈了200件羽絨服,我們非常感謝他們。」

與實驗室核心區域的「高大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實驗室的休息區和辦公室都非常簡陋。「為了保證檢測人員能有充沛的精力進行檢測工作,我們每天都會保證他們有充分的休息時間。但是其他的工作人員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因為我們還有很多員工分散在外地,因此人手非常緊張。」朱師達說,大家基本上都吃住在實驗室的辦公室裡,座位不夠,就蹲著或站著吃盒飯,困了,就找個椅子閉眼休息一會。

朱師達(左)和田志堅(右)在實驗室外吃盒飯。

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連續高強度工作,克服了非常多困難。吳昊負責實驗室的統籌協調工作,此時的他,已經將近70個小時沒睡一個整覺了。儘管開車5分鐘就能回家,但他也沒回去看看不滿一歲的孩子和老人。「我妻子是武漢第六醫院的醫生,這次也在一線工作,由於我們都回不去家,因此就狠狠心給孩子斷了母乳。」吳昊說起對家人的牽掛,一連串說了8個「特別」擔心,「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春天早點到來,讓我兒子也能早點看到媽媽。

「很多實驗員舍小家為大家,即使家住武漢,也不回去,就近住宿舍。大家最奢侈的願望就是什麼時候能理個髮?」朱師達笑著說,最後大家自力更生,用寶寶剃髮器自己修剪髮型,雖然手藝不過硬,不過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火眼』實驗室,起名之初就是希望實驗室能用它的『火眼金睛』,『保陰』(保障陰性人群正常生活)、『隔陽』(隔離陽性患者,讓疑似人群儘早確診),與『火神山』『雷神山』一起,組成堅強的抗疫堡壘,保一方百姓平安。」田志堅的語氣中透著堅定。

大數據賦能防疫戰,比病毒先行一步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線

「10萬+」新冠肺炎影像學視頻的背後「推手」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線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李俊霞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華大「火眼」實驗室助力河北抗疫
    1月8日,華大「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經過通宵連夜建設,僅用10個小時亮相河北體育館,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 100萬人份。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助力河北抗疫。
  • 華大獨家揭秘抗疫「中國智造」:5天建成「火眼」 2臺T7坐鎮武漢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訊(記者 董育雄、王揚帆 通訊員 龔碧婧、霍世傑)僅用5天,建成國際一流的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實驗室——武漢「火眼」實驗室;一個月內,將「火眼」日檢測通量能力提至2萬人份/日;截至3月13日,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團隊及其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已在湖北地區累計完成超過20萬人份樣本的檢測……3月14
  • 東勝集團火速馳援「火眼實驗室」建設
    (推廣)  1月7日深夜,東勝集團接到緊急任務,河北體育館內將搭建採用氣膜結構模塊化布局的專業核酸檢測實驗室——「火眼實驗室」,急需建設工人。戰「疫」告急,東勝集團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火速集結東勝棉五社區改造項目以及東勝·紫晶悅和中心項目建築工人共計171人,奔赴建設現場,通過十餘個小時的持續奮戰,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火眼實驗室」搭建任務,當前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投入使用。圖文搭建現場。 供圖  「火眼實驗室」是規模化、標準化的核酸檢測平臺,可提供一體化的病原檢測解決方案。
  • 深圳「火眼」實驗室日均樣本檢測量可達1萬人份
    「實驗室的建設再次創造了『深圳速度』。」據華大基因深圳大鵬「火眼」實驗室負責人張紅雲介紹,實驗室選址深圳國家基因庫後,深圳市和大鵬新區為實驗室建設開闢「綠色通道」,實行「特事特辦」,從申報、登記、審批到建設完成僅用3天時間。實驗室於15日完成設備安裝、調試,正式啟用,日檢測通量可達1萬人份。
  • 科技新貴、民間「土味」……這些「抗疫神器」在守護我們
    8日,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建成投用。當日零時許,實驗室開建,僅用10小時基本建成,21小時投入使用。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已於8日啟用。
  • ICL,吹哨的抗疫特種部隊
    12月24日,廣州微遠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微遠)接受武漢中心醫院委託,為一名華南海鮮市場的65歲男性送貨員(6天前發熱經使用各種抗生素治療無效),從氣管鏡採樣的肺泡灌洗液樣本進行NGS檢測。金域依託自身病毒檢測能力和物流網絡等專業優勢,積極承接包括雷神山醫院、武漢、湖北等關鍵區域的核酸病毒檢測重任,7名技術骨幹隨廣東醫療隊支援湖北荊州,24小時內幫助醫院建立起核酸檢測實驗室;9名技術骨幹駐點雷神山醫院檢驗科,全面支持科室的各項檢測工作。在武漢,單日檢測量從1千提升到1萬,湖北省檢測量超12萬例。
  •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聯合華大智造共建「火眼」實驗室
    為順利達成每日1萬至2萬的核酸檢測樣本通量目標,華大智造將向實驗室提供自主研發的高通量自動化病毒核酸提取設備MGISP-960,以減少人工操作,提升大規模樣本檢測速度,為抗擊疫情爭取寶貴時間。此前華大智造高中低通量測序儀已與國內各地疾控中心、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在疫情一線完成了上千例樣本檢測。此次為確保瑞典萬人級新冠多組學檢測實驗室在3月30日前啟動運作,華大智造也派遣技術團隊「逆行」前往實驗室一線進行設備安裝及培訓操作指導。
  • 華大發布三款車載式「火眼」 「擎天柱」變身檢測實驗室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6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火眼」實驗室有車載版了。10月16日,「火眼機動高通量應急檢測方案發布會」在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本次會議以「千裡馳援,克日即檢」為主題,發布了由華大聯合開發的三款車載式「火眼」。
  • (聚焦疫情防控)團結起來!我們萬眾一心!——中國抗疫人民力量的生...
    ——中國抗疫人民力量的生動實踐新華社記者不畏艱險、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在難忘的數月時間裡,武漢人、湖北人、14億中國人團結如一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曾無數次從災難中崛起的中國人民和衷共濟、迎難而上,譜寫下了一首驚天動地的歷史壯歌。(小標題)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疫情召喚人民偉力共產黨員、院長、醫生,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三重身份。
  • 直擊武漢抗疫第一線丨海爾日日順急送物資、健康熱水和飲水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資、醫護人員快速向疫區匯聚。醫療物資、生活物資如何快速送達疫區?一線醫務人員及患者所需的熱水如何得到保障?海爾日日順整合全球資源,率先衝在武漢抗疫第一線。
  • 非洲人:在攜手抗疫中深化中非友誼
    在中方資金、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下,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蓬勃發展。新華社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華非洲留學生、學者等友好人士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並用所學知識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動,讓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體現出中非人民共克時艱的兄弟情誼參與援建非洲「火眼」實驗室(安哥拉)秦朋和我的漢語名字叫秦朋和。朋友的朋,和諧的和。
  • 專題|武漢「後援團」的困境與堅守——媒體對非一線「抗疫」群體的...
    2020年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中心地區武漢「封城」。作為疫情發展最為嚴重的、病例數和感染數增長最快最多的地區,武漢面臨著醫療資源緊缺、醫務人員缺乏、城市交通停擺等種種緊迫問題,承受著抗擊疫情的巨大壓力。前線的抗疫離不開後方和人民群眾的支援和關注,種種物資和支援不足的情況下,媒體逐漸將目光聚焦到武漢疫區內為緩解一線壓力、為其默默奉獻的其他的後方人物,全方位展示抗擊疫情的實況。
  • 探訪香港「火眼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9月12日,記者走進位於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臨時氣膜實驗室(又稱:「火眼實驗室」)。
  • 石家莊火眼實驗室已建成!這就是中國速度!
    石家莊火眼實驗室已建成!這就是中國速度! 8日,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的「火眼」實驗室僅用時十小時火速亮相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 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和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
  • 共享充電寶24小時免費用!陳歐旗下街電為戰「疫」一線續航
    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國民的心。國內知名企業聚美優品同樣關注疫情發展,並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疫工作。提早布局醫院場景,街電成抗疫首選合作品牌疫情蔓延之快是始料未及的,聚美優品是較早察覺需求並展開行動的企業之一。據了解,自1月27日起,街電率先向武漢21家醫院提供24小時免費共享充電服務,其中包括協和醫院、武漢市第五醫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等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
  • 佳訊飛鴻深入抗「疫」一線 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
    原標題:佳訊飛鴻深入抗「疫」一線 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   剛剛過去的春節,疫情讓每一個人被隔離在有限的狹窄空間;讓每一張臉,被隔離在冰冷的口罩之後
  • 聚焦丨張龍:聚青春力量 書戰疫擔當(44)
    現推出【聚焦】張龍:聚青春力量書戰疫擔當。 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抗疫經歷。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向全國蔓延,危急時刻,我所在的急診科迅速反應,積極響應醫院黨委相關工作部署,緊急成立疫情防控一線小組,科室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自願承擔門診發熱患者篩查救治工作。1月23日,醫院高度重視,急診科緊急擴建發熱門診。
  • 中國十大電動車品牌排行榜丨臺鈴為一線醫護開啟綠色出行通道
    2020年春節,一場聲勢浩大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中華大地驟然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眾多電動車企業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快速行動起來,全力支持和配合湖北省政府做好疫情防控,積極投入到馳援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助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 疫情中的武漢企業有擔當,大方租車為抗疫醫務人員提供免費用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不斷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赴漢馳援,投身抗疫攻堅戰,他們和時間賽跑,在病毒手裡搶救生命,也有源源不斷運往武漢的各種抗疫物質,為一線抗疫工作者提供保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社會都在積極的應對,還有一批企業一直在默默付出,成為一線抗疫工作者們的堅實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