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獲得諾獎的學渣」,不過是人家謙虛

2020-12-17 上遊新聞

2020年11月12日,日本物理學家小柴昌俊在東京去世,享年94歲。

小柴昌俊因為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聲名鵲起。雖然他本人接受採訪時提起過自己成績不好的往事,2008年出版的自傳也被命名為《我不是好學生》,但這更多的是當代傳媒的噱頭。

實際上,畢業於東京大學物理系,拿下了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和東京大學雙博士學位的小柴昌俊,絕對不是一個學渣。跳脫出當代傳媒過度注重噱頭的偏斜視角,我們或許才能從小柴昌俊的科研人生中獲得更多真正有意義的啟示。

1926年,小柴昌俊出生於日本愛知縣豐橋市,他的父親是舊日本帝國陸軍大佐小柴俊男。代入當時的歷史背景及其家庭環境,也就不難理解小柴昌俊幼時的理想是當一名軍人或者音樂家了。

然而在他12歲時,卻因為患上小兒麻痺導致右臂殘疾。夢想破滅的他在住院期間,迎來了人生命運的第一個轉折點。當時他在橫須賀的數學老師前來看望他並送給他幾本小書,其中一本的內容是愛因斯坦和因費爾德關於「物理學是如何產生的」這個話題的對話。

儘管年幼的他對書中很多概念未能理解,卻因此產生了對物理學的興趣。當然並非就此立下了長大要當物理學家的志向,但童年記憶中的這本小書,已經在小柴昌俊心中埋下了物理學的一粒種子。

接下來,小柴昌俊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他考了兩次才考上高中,是因為瞄準了當時日本最好的東京第一中學作為目標;又因為當選了學生會副主席,精力分散的他成績滑落到學校「中等水平」。無意中聽到物理老師對他的冷嘲熱諷,好勝心極強的小柴昌俊「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成功考入了日本東京大學物理系」。

還記得前面提到小柴昌俊的大佐父親嗎?他在被轟炸得支離破碎的東京求學之時,他的父親正作為戰敗國的俘虜被關押在中國。戰爭結束一年後他的父親被釋放歸國,但同時也因為其過往經歷而被禁止從事任何公共服務。

小柴昌俊父親小昌俊男在日軍侵華歷史上也是個人物

家庭陷入經濟窘境的小柴昌俊,作為家裡的長子必須扛起重任。幫有錢人的孩子補習、夜晚在碼頭卸貨到天亮、各種各樣的零工讓他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完成大學的課程。因此,最終他是以一個剛過及格線的成績畢業的——這也是小柴昌俊稱自己「不是一個好學生」的由來。

幸運的是,中學階段作為學生會副主席的小柴昌俊在老師和教授們的心中都獲得了很不錯的評價——當時東京的頂級學術圈是一個聯繫十分緊密的小群體。因此通過老師們的推薦,他獲得了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究助理的職位邀請。

初到美國,小柴昌俊才發現還有羅切斯特大學的資格考試這一難關。其中關於物理學的考核還行,但要命的是他們還要求受試者掌握兩門外語——英語跟母語不算。而當時連英語都說不好的小柴昌俊,用了四個多月就通過了包括德語、法語在內的所有考試。

另一大難題是研究助理的補貼太低了,每個月稅後只有108美金,這樣他可能又得去打工。了解到博士學位能讓他獲得每個月400美元的最低工資後,小柴昌俊馬上就開始著手準備。一年零八個月後,他關於宇宙輻射中的高能量現象博士論文出爐,一舉拿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並創下最短用時紀錄。

這樣一個學生,你跟我說他是個學渣?

小柴昌俊在美國的科研生涯開啟,也得益於他這篇優秀的博士論文。這篇文章是基於當時芝加哥大學物理研究所的馬塞爾·舍恩(Marcel Schein)教授提出的新發現進行探究的,不過小柴昌俊對他的觀點持反對意見。

有趣的是在文章發布後,馬賽爾·舍恩認可了他的觀點,並且將小柴昌俊聘請為他的研究助理,還給他在原有基礎上加了工資。

事實證明,早就經歷過社會毒打的小柴昌俊不僅在學術上獲得了諸多導師的認可,也很會跟官方人員打交道。

從羅徹斯特大學到芝加哥大學,再回到日本東京大學的過程中,小柴昌俊負責的多個項目都免不了申請大額經費。而不管是校方管理人員、美國軍方還是日本政府,都與他合作得相當愉快。人際交往能力的加持,對小柴昌俊的科研事業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推動力。

這裡又要說到關於他諾獎項目的一段往事。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唐孝威教授與小柴昌俊在德國漢堡相識,當時兩人正在研究的課題都是「質子衰變」相關項目。1979年末他們各自回國後,多次建議中日兩國共同建設「水切侖柯夫」探測裝置進行實驗。

不過考慮到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最終唐孝威教授的申請未獲批准也完全可以理解。而順利得到研究經費的小柴昌俊,則經過20年不懈奮鬥後實驗大獲成功,最終獲得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簡單介紹一下關於小柴昌俊的諾獎項目。

自1920年代以來,科學界普遍認同核聚變使太陽發光,同時將氫轉化成氦並釋放能量的理論。再根據後來的物理學理論,這一反應過程必須同時釋放無數的微中子,這也意味著地球就暴露在持續的太陽微中子中。

根據物理計算只有一萬億分之一的微中子會停留在地球上,但是由於微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很弱,所以它們被認為是無法檢測的存在。而在1980年代,回國後的小柴昌俊在日本一個鋅礦中建造了名為「神岡探測器」的巨型地下微中子探測器。他架設的電子探測器可以捕捉到微中子與水分子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光的閃爍,從而證實了「太陽產生微中子」這一系列理論假說。

但與此同時又產生了一個著名的「太陽中微子問題」——探測到的微中子數量比預期的少。接下來在1987年,升級出超級神岡探測器的小柴昌俊團隊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發現三種已知的微中子在飛行過程中會變型,而以前的探測儀只能檢測到一種類型的微中子,因此數據不對。

超級神岡探測器

這一系列發現打開了天體物理學中極為重要的中微子窗口,讓人類的認知、探索宇宙上又邁進了一大步。為此,東京大學還在2005年專門設置了一個「小柴廳」以紀念他的貢獻。

此外,我們說到小柴昌俊更應該被稱為「學神」而非「學渣」還有另一個原因。從學術傳承上來看,他不僅是一個好學生,更是一個好老師。

日本是一個十分傳統的國度,就算是在科研領域也是如此。不像歐美國家學生一般是以「助理」的形式給團隊核心人員打下手,日本學生與導師之間的師承關係十分密切。導師往往希望自己的得意門生最終掌握自己所有的研究方法、實驗技巧、學術態度與科研信念。

1960年代從美國回到日本的小柴昌俊,在東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日本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他是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人,更是在1965年與費曼、施溫格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超級大佬。

朝勇振一郎帶的博士生中,就有兩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而傳承老師衣缽的小柴昌俊自然也想當一個好導師,他也曾放話說「在繼承我衣缽的弟子當中,有兩人足以獲得諾貝爾獎」。

其中之一的梶田隆章於2015年正式獲獎,但另一位小柴昌俊的得意門生戶冢洋二於2008年不幸因大腸癌去世。對此小柴昌俊在悼文中直言「若戶冢再多活18個月,他必能獲得諾貝爾獎」,更為紀念學生於2010年出資設立了「戶冢洋二科學獎」。

所以說不管是小柴昌俊,還是他身邊的任何好友、長輩、後輩,哪有一個會真的跟「學渣」沾上邊的呢?

2020年11月12日,94歲高齡的小柴昌俊在東京與世長辭。他自稱是「世界最高齡的電子遊戲迷」,在退休後愛上玩《最終幻想》的他還曾因這一軼事登上朝日新聞報紙。這一生,也算是精彩紛呈,不留什麼遺憾了。

縱觀小柴昌俊的一生,作為出生於日本軍國主義盛行時期的一代,卻因為「誤入科研歧途」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這是他個人的幸運,更是國際物理學界的幸運。

而小柴昌俊師徒們頻獲諾獎的背後,也展示出了戰後日本「科技興邦」戰略的決心與成功。這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鑑的進步道路,更是我輩科研工作者奮勇直追的榜樣目標。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哪有什麼「獲得諾獎的學渣」,不過是騙騙普通人的雞湯罷了
    小柴昌俊因為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聲名鵲起。雖然他本人接受採訪時提起過自己成績不好的往事,2008年出版的自傳也被命名為《我不是好學生》,但這更多的是當代傳媒的噱頭。而順利得到研究經費的小柴昌俊,則經過20年不懈奮鬥後實驗大獲成功,最終獲得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簡單介紹一下關於小柴昌俊的諾獎項目。自1920年代以來,科學界普遍認同核聚變使太陽發光,同時將氫轉化成氦並釋放能量的理論。再根據後來的物理學理論,這一反應過程必須同時釋放無數的微中子,這也意味著地球就暴露在持續的太陽微中子中。
  •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獲得諾獎,是真才實學,還是迎合了西方人呢?
    由西方流氓設的遊戲規則,我也是說怎麼有中國的份呢?中國的文化再深的歷史緣由在西方人眼裡就是一文錢不直的,根本上東西方的文化有本質上的區別。你了解諾獎文學獎的評獎流程嗎?你怎麼斷定諾獎評委就一定有人類良知而不是西方良知呢?希特勒還搞過奧運會呢,他有多少人類良知?一個人沒有了家和父母的概念後,他就沒有了立場!
  • 饒毅:中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卻都不是院士
    饒毅曾經就說過,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他們分別是屠呦呦和張亭棟。敢做敢言獨一人「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子。」每個人都不必一樣,因為我們生而不同。相信很多人認識屠呦呦正是她獲得諾獎的那個高光時刻,整個中國,鋪天蓋地的都是屠呦呦的消息。屠呦呦在2015年10月5日,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也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同莫言一樣,正是因為「第一」,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所以很多人都會記住她。
  • 拉斯克獎花落C肝藥 A股掀開諾獎主題概念
    其中,今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涉及重要抗C肝藥物「索非布韋」及「Harvoni」(索非布韋複方、丙2代),更是超出先前預期。本次拉斯克醫學獎頒發,使2016年諾獎行情受益標的再添新兵。時間回溯至6月28日,吉利德最新抗C肝藥物Epclusa(丙三代)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1-6型C肝,有望對前兩代藥物形成替代。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拒領諾獎的大咖是真清高還是假清高,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非常權威的一個獎項,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名利雙收。像上個世紀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茅盾、老舍、巴金,他們完全有實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只是茅盾因為政治問題自殺了,老舍與巴金命裡沒有那個弦,據說都已經準備頒發了,可惜他們先走一步。 又如1927年被諾獎提名的魯迅,當年他果斷拒絕了瑞典勘探家斯文赫定的邀請,不希望被提名。
  • 特稿|追問諾獎:張鋒因何錯失化學獎?
    諾獎組委會將 CRISPR/Cas9 稱作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精確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 DNA。相對於此前的基因技術,CRISPR/Cas9 更便捷、更便宜。基因編輯光環背後懸疑一地:明星科學家張鋒為何與諾獎擦肩而過?他究竟有沒有資格獲獎?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屠呦呦沒有當選院士,卻拿了諾獎 同在東亞,截止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誕生了日本乃至亞洲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有的同學可能要問了,你怎麼知道人家日本經濟發展不好的,人家不是一直過的比我們還好嗎?這個,經濟發展怎麼樣的事,不是我憑感覺來判斷的,大家可以查GDP的數據啊。我這麼說,對於知識界來講,他們是認同的。好,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具體嘮一嘮這個話題,請大家小板凳搬好咯。
  • 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在上海書展:是,我就是小索忍尼辛
    從《二手時間》、非虛構寫作、諾獎,談到未來的寫作計劃。據悉,阿列克謝耶維奇曾於1989年隨蘇聯作家代表團來中國訪問,在《二手時間》中文版的出版過程中,阿列克謝耶維奇也曾向編輯表達過想再回到中國看看的想法。時隔二十多年重返中國,她很高興看到一個新的中國、滿懷信心面向未來的中國,「俄羅斯或者蘇聯的問題是急於向過去告別,但對未來沒有清醒的認識,不知道什麼是未來。
  • 問吧精選|殘雪熱搜,村上陪跑,我們關注諾獎是在關注什麼
    儘管今年中國作家未能拿下諾貝爾,但殘雪很可能是下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作家。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究竟是誰?殘雪獲諾獎的呼聲為什麼如此高?村上春樹為何會繼續陪跑?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關於殘雪@只愛這片土地:殘雪是誰?為什麼諾貝爾獎中國得主總是在得獎後才進入公眾視野?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其實,各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普性作品,理論有趣,深入淺出,可以簡單高效地了解經濟學中的前沿知識。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價格的發現》
  • 諾獎為何垂青 造夢者 叛逆者?
    雖然面對很多爭議,很多誤解,但漢德克依然獲得了無數人的尊重。他一生獲獎無數,諾獎之於他,似乎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而託卡爾丘克則像一個樸素的造夢者,夢境與現實的交織是她筆下最常見的場景,它們的界限常常渺不可尋,甚至夢境比現實更加龐大,心理學隱喻與詩化的寫作方式、濃鬱華麗的文筆與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都是她的代表性風格。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真是滿門院士、全家貴族,一家都有維基百科……△ Via 微博@活兒姐Luna羅傑·彭羅斯本人:霍金好友,諸多偶像科學家的偶像首先,我們還是先從獲獎的羅傑·彭羅斯教授說起。諾獎剛宣布,大家首先關注到的自然是獲獎原因,這是科學最高榮譽首次頒向黑洞研究,而且在霍金教授仙逝兩年之後,頒給了他的科研好友彭羅斯教授。
  • 2020諾獎頒給玩「拍賣」的人,這個獎含金量還剩幾何?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塵埃落定,它頒給了兩個研究拍賣的人,這導致很多人非常詫異,拍賣也配得諾獎嗎,諾獎含金量還剩多少 實際上,如果我們翻開歷屆諾獎名錄,會更加詫異。因為與拍賣有關的諾獎足足頒了三屆。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
    對於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經濟學者來說,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因此關於誰才是最有實力、最有資格拿諾獎的人,是很難達成廣泛共識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每年諾獎頒布之後,都會產生一些爭議。這種現象在近幾年尤為突出,例如去年的諾獎頒給巴納吉和迪芙洛後,就有很多經濟學家直接說他們配不上諾獎。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陪跑」文學獎的村上春樹最近幾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基本次次落空。所以,也有人戲稱他為「萬年陪跑」。他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每年都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
  • 錢學森的侄子比普通人聰明,在獲得諾獎之後,卻承認他不是中國人
    16歲時,他在美國處獲得了「少年諾貝爾獎」,研究了易受硫氰酸鹽的腐蝕。20歲時,他獲得了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學士學位。他的才華和卓越是有目共睹的。之後,他獲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博士後。他們都來自世界一流的學校,在智力上,他是非凡的。在研究生院期間,錢永健發明了有機染料,當與鈣結合時,他會顯著改變螢光。
  • 格勒克《月光的合金》乘上諾獎的翅膀
    在編輯過程中,陳歡歡對格勒克的詩歌有深刻的體會。她認為格勒克的每本詩集也有其完整的情感表達,拋開那些專業的詩歌本身的東西,她的語言平和自然,不事雕琢。我從她一些以日常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中讀到了被壓縮過的生命體驗,獲得了看待人生的嶄新視角。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虎嗅網
    對於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經濟學者來說,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因此關於誰才是最有實力、最有資格拿諾獎的人,是很難達成廣泛共識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每年諾獎頒布之後,都會產生一些爭議。這種現象在近幾年尤為突出,例如去年的諾獎頒給巴納吉和迪芙洛後,就有很多經濟學家直接說他們配不上諾獎。
  • 英雄聯盟手遊諾手任務是什麼 諾手任務一覽
    英雄聯盟手遊諾手任務是什麼,諾手任務一覽。不少玩家還不是很清楚怎麼能夠快速完成諾手的任務,本期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對於各位朋友來說有所幫助。 英雄聯盟手遊諾手任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