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是閒非休要管,渴飲清泉燜煮茶」
在我國歷史上,綠茶是出現最早的茶類,也是目前國內產量最大,飲用範圍最廣的一種茶,屬於以高溫殺青而未經氧化、發酵的茶種,又稱「不發酵茶」。
綠茶的製作流程主要包括「採摘→殺青→揉捻→乾燥」等步驟。
這樣製成的茶葉,能夠較好地保留鮮葉內的天然成分,茶多酚、咖啡因保留了85%以上,葉綠素保留了50%左右,維生素、胺基酸等損失較少,從而保留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
我國的綠茶產區廣闊,不同地區不同工藝的綠茶具有各自的品質特徵,為了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將部分制茶工藝收錄在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
今天小小值就跟大家聊聊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黃山毛峰這三種非遺文化名茶。
1、六(lù)安瓜片
「六安瓜片」茶誕生於「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華,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因其茶形如葵花籽,所以名為六安瓜片。
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牙無梗的茶葉,僅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已經木質化,剔除後可使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
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只要葉片不要芽,每片葉子都要單獨進行採摘,且一根枝條上最多只能採摘五六片。
根據採制季節,大致分為三個品種:
1、提片:穀雨前提採的稱為」提片「,品質最優。
圖源:清茶薈
2、瓜片:後採制的的大宗產品稱為」瓜片「
圖源:清茶薈
3、梅片:進入梅雨季節後,茶葉稍微粗老,品質一般,這段時間採制的稱為「梅片」。
圖源:清茶薈
根據產區分,又分為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齊頭山所產茶被稱為「齊山名片」,是瓜片中的極品。
內山瓜片產地:金寨縣的齊山村(黃石衝)響洪甸、鮮花嶺、龔店;裕安區以獨山;雙峰、龍門衝、石婆店鎮三岔村、沙家灣村,霍山縣的諸佛庵一帶。外山瓜片產地:六安市裕安區的石板衝、石婆店街道半徑5公裡範圍、獅子崗、駱家庵一帶。區分內山瓜片及外山瓜片:內山瓜片厚實,葉色深綠,湯色碧綠清澈、透亮;茶葉可衝泡三次,透著淡淡的蘭香。外山瓜片厚大一些,葉色淺黃,湯色杏黃,香味較淡,衝泡一次後味道略淡。
品牌推薦:
徽六
徽六茶葉創始於1905年,為中華百年老字號之一。徽六六安瓜片以雨前茶為主,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回甘。這款濃香型為雨前二級,是店鋪暢銷冠軍,茶湯香醇,回味清甜。
謝裕大
謝裕大六安瓜片產品數量不多,但茶葉等級劃分精細,這款屬於入門級口糧茶,嚴選慄木高火歷練,促進慄香透發,清香高爽,滋味香醇。
2、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創製於清代光緒二十六年(1900),當時太平茶在長江一帶極為流行,有茶商請茶農將尖茶中枝頭整齊的芽葉單獨揀出,高價銷售,獲得重利。
家住猴崗的茶農王魁成受到啟發,從採鮮葉開始就精挑細制,在高山茶園內專門選摘壯挺的一芽二葉,精心製作成茶。由此太平縣猴坑、猴崗一帶所產的茶葉品質為尖茶之魁,而茶葉製作技藝首創者又名「魁成」,因而以「太平猴魁」命名。
與市面上其他茶類有所不同,太平猴魁整體相對較長,葉片大,兩葉抱芽,扁平挺直,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的美名。入杯衝泡時,芽葉成朵,味道幽香撲鼻,回味無窮,有「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太平猴魁的幹茶片上帶有格子狀的紋理,這是太平猴魁純手工捏尖製作的象徵。
現如今猴魁工藝主要分為捏尖(手工)和布尖(機制)兩種。
手工捏尖所製作的猴魁,整形時會將猴魁平鋪在網格上,然後壓制,格子狀的紋理便由此印在茶片上,看起來色澤蒼綠均勻,條索很直,蒼勁有力。
而布尖機器製作的猴魁過於注重對外形的塑造,採用鐵質滾輪重度碾壓,破壞了葉組織強行粘合莖葉,茶片看起來極直、且薄如蟬翼,呈嫩綠色,無鐵砂網格印。
不懂行的朋友往往覺得布尖製作的猴魁更加好看規整,從而被漂亮的外表蒙蔽,誤認為布尖茶品質更好。事實上,捏尖太平猴魁品質遠遠高於布尖太平猴魁。比起布尖茶,捏尖太平猴魁的香氣更濃,猴韻明顯,也更加耐衝泡。
猴魁在品質和等級方面也有一定的講究。
按照品質區分:猴魁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為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彎尖等傳統尖茶。
按照國標GB/T19698-2008,可將太平猴魁分為五個等級:
日常我們能買到的大多為特級和一級,極品產出較少且價格過於昂貴,加上電商平臺假貨居多,建議各位值友購買時擦亮眼睛。
在衝泡方面,太平猴魁衝泡時,最好選擇玻璃杯,根部朝下入杯,用90℃的開水衝泡,即可觀賞茶葉在水中的舒展變化。
品牌推薦:
猴坑
猴坑茶業成立於1992年,是「中華老字號」的猴魁茶企,猴坑日常口糧茶主要來自於顏家產區,這款250g罐裝屬於猴韻系列,香氣清高,有明顯的蘭花幽香,滋味鮮爽回甘。
六百裡
黃山六百裡猴魁茶業是太平猴魁地理標誌授權企業,曾出品的太平猴魁還作為國禮贈送給普京。這款250g裝飾店鋪暢銷款,茶湯明亮不渾濁,口感醇厚,三泡四泡之後仍有餘香。
3、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山)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製,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入杯衝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徐霞客遊記》中曾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毛峰產自風景奇絕的黃山景區,產地主要集中在黃山桃花峰的雲谷寺、松古庵、吊橋庵、慈光閣及周邊地區。清朝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產的黃山毛峰,茶芽選自充頭源茶園,所以充頭源也被看作黃山毛峰的發源地。
黃山毛峰以所採芽葉為分級依據,國家標準GT/T19460-2008將茶葉分為六個等級:
特級黃山毛峰採摘於清明和穀雨前,選用芽頭壯實,絨毛多的鮮葉,經過殺青、炒制、烘焙而成,形似雀舌,翠綠中帶有金黃色,湯色清沏,滋味鮮醇。
上好的黃山毛峰都由純手工加工製成,對各道工序都要求精細,根據毛峰的制茶工藝,又分為理條和揉捻兩種。
理條:採摘時間較早,以芽葉為主,嫩度較高,外形是直直的,泡開茶形美觀,口感上鮮醇爽口,回甘非常好,有蘭花清香。揉捻:採摘在雨後,以葉莖為主,因為加了揉捻的工序,破壞了芽葉外形,所以泡出來不好看,但是更容易入味,口感醇厚,耐泡,有板慄香。《綠茶之黃山毛峰(謝裕大)》
在衝泡方面,黃山毛峰的嫩度較高,衝泡時應該用溫度相對低一點的水衝泡才能使茶水綠翠明亮,一般衝泡3-4次為佳。
品牌推薦:
明前特級一等嫩芽毛尖
明前特級二等春茶
雨前特級三等新茶
雨前一級 揉捻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