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忠告「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啥意思?如今很多人都睡錯了

2021-01-08 阿旺讀書

星河耿耿漏綿綿,月暗燈微欲曙天。轉枕頻伸書帳下,披裘箕踞火爐前。老眠早覺常殘夜,病力先衰不待年。五欲已銷諸念息,世間無境可勾牽。

開篇的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的《睡覺》。可嘆白居易不愧是一代詩魔,居然連睡覺,也能寫成如此華麗唯美的詩篇,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對於行色匆匆的我們來說,睡覺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閒來無事的時候,恨不得一整天都待在床上,享受著陽光照在臉上的那份愜意。

殊不知,古人對於睡覺這件事可是相當的重視,不僅關乎於養生續命,更上升到人生的哲理當中。

古人就給我們留下一句"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警句。

01懶覺毀前程

我想每個人都有過睡懶覺的經歷。在大雪紛飛的早上,在大雨傾盆的清晨,很多人都曾望著窗外的美景唏噓一聲,然後抱著被子再次進入夢鄉的往事,但在古人看來最不該睡的覺就是懶覺。

前清名臣,以一人之力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發展的曾國藩,在他的日記當中就提出過一種說法,睡懶覺是惰性的一種表現。

惰性是人類天生的弱點,安逸的生活總是能夠讓人失去繼續向前的鬥志和嚴格要求自己的動力。

眾所周知曾國藩在年輕的時候,也是碌碌無為,沒什麼成就。他不僅資質平庸,還不學無術,抽菸、喝酒、泡妞無所不能,也無所不會。

但他卻在很小的時候,就克服了睡懶覺的習慣,還給了自己一個特別的理由。

曾國藩小時候是跟著他父親讀書的,有一天早上起晚了,自然上學也就遲到了。

他想私塾的老師是他父親,早一會兒、晚一會兒也無所謂,但是當他來到私塾以後,卻發現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父親看見睡眼惺忪的曾國藩大發雷霆,劈頭蓋臉的罵了他一頓。說他連按點上學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談什麼人生理想。

曾國藩在同學的面前被父親訓斥了一頓,臉上總覺的有些抹不開面子,決定痛改前非,從早起這件事上做起。

曾國藩之所以能取得後來的成就和他的決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從那一天開始,曾國藩再也沒有睡過一個懶覺,每天早上都是五點左右起床,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曾國藩認為人一旦產生惰性,那離失敗就不遠了,為了不睡懶覺,他給自己找了好多的理由和藉口,最終停留在一個勤字上。一個人只有勤快了,才能克服睡懶覺,克服了睡懶覺,也就克服了阻礙走向人生巔峰的惰性。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曾國藩認為早起之後,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每天的工作和學習計劃。這樣才能按部就班的繼續自己的工作。而且早晨,是一個人頭腦最為清醒的時候,思考問題能夠更完善,更清晰。

而曾國藩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所謂笨鳥先飛,早起的人就有比晚起的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汲取營養。時間都是一樣的,起的越早,能利用的時間就越長。

這不就代表了比別人的人生更長嗎?能做的事更多,學到的更多,離成功自然更進一步。

02蒙頭大睡不可取

蒙頭大睡表面意思很好理解了,就是指一個人蒙起頭來呼呼大睡了,形容一個人睡的睡的香,睡的踏實。

睡的香固然是好事,但生活中切莫要蒙頭睡覺。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在心情煩躁的時候,或是在寒風悽悽的冬日,喜歡抓過被子來,蒙起頭就睡覺。有這種習慣的女孩子不少吧,特別是在臨睡前和男朋友鬧彆扭的時候。但蒙起頭來睡覺可是傷身的。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蒙起頭來的話,人處在一個相對秘密的空間。被窩裡空氣的流動性本來就比較差,再加上睡夢中我們的呼吸,導致被窩裡的含氧量降低,以至於人體所需的氧氣也得不到充足的供應。

長期處於缺氧的狀態下,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機體功能。由於得不到充足的氧氣,我們看似睡的很濃,但實際上是處於一種潛睡的程度。身體各個器官並沒有得到充足的休息,長此以往的話,我們的身體很容易感到疲倦或者乏累。

身體就像汽車一樣,沒有充足的睡眠,就相當於缺乏保養。很容易造成我們的抵抗力下降,長期不注意的話,還有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如果因為睡覺而得病,那對於我們而言,也太得不償失了吧。

所以有蒙頭睡這個習慣的朋友,儘快調整自己的睡眠方式,讓自己在一個暢快呼吸的環境下,好好的睡上一個"飽氧"的好覺。

03顛倒而眠更傷身

一二十年前,上大學的學生最喜歡的娛樂方式,應該就是溜出校門上網吧了吧。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有過在網吧裡熬通宵的經歷。那時的我們還年輕,即便是一宿不睡,第二天依舊精神抖擻。

隨著年齡的增長,熬夜的能力越來越差。如果前一天睡的晚,或是被迫通宵,第二天總是需要好好的補上一覺。但即便是白天睡了十幾個小時,依舊覺的渾身乏累,有時候需要好幾天才能解過身上的乏累。

這就是老祖宗勸誡我們為什麼不要顛倒而眠了,用當下的科學理論來說,人是有磁場的,地球也是有磁場的。睡著白晝與黑夜的交替。我們自身的磁場和地球的磁場都在發生著變化。

只有在特定的時間,人體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休息,晝伏夜出本就不是人們正常的作息規律。要不然我們就和貓一樣,可以擁有一雙洞察黑夜裡的眼睛了。而且人在白天裡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是大大的高於夜間的。

深夜加班或是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夜裡的工作效率是遠遠低於白天的。所以顛倒覺不僅傷身,而且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日常的生活狀態。

中國的養生學中有教我們睡"子午覺",但卻堅決反對我們睡顛倒覺。

什麼是子午覺呢,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如果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必要的睡眠的話,那有兩個階段的睡眠,是儘量要保持的。

一個就是夜裡的11點到1點,再一個就是我們常說的午睡。夜裡得不到好的休息的話,儘量在午間能休息一下。

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
    ——洛克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在養生方面的知識經驗十分深厚。從小我們就知道一句從古流傳至今的話——勞逸結合。所謂勞逸結合,就是指勞動要有度,休息也要有度。因為過度的勞動和過度的休息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養生說法。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啥意思?古人的忠告
    所謂勞逸結合,也可以引申為有合理的作息——過度操勞對身體不好,但是,休息方式不科學同樣危害健康,於是,古人有了「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說法。 隨著四千多年前,中國進入階級社會,統治階級在佔有當時社會絕大部分資源以後,開始對壽命有了期盼,由此,促進了養生學問的發展。成書於周朝的醫學書籍就有過營養和休息決定壽命的闡述。上文的俗語,就是古人對睡眠方面學問的一種總結。
  • 老祖宗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啥意思?很多人睡錯了卻不自知
    無論什麼人,睡覺都是剛需。人不睡覺,根本就不可能活下去。人在睡覺的時候,身體和大腦會得到自我修復。很多人都有個感覺,睡醒之後神清氣爽,那就是因為大腦和身體的機能得到了恢復。可以說,睡覺不好的人,健康一定會出問題。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哪三覺不能睡?睡了會怎樣?
    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注重身體的健康,畢竟生活那麼美好,壽命長一些,才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大家都加入了養生的大軍。其中比較在乎的就是睡眠,還查閱了不少資料,尋求古人的方法,在民間俗語中有一句叫「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那這是什麼意思,是不能睡覺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 老祖宗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啥意思?或許你睡錯了卻不自知
    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就是在告誡我們,有三種覺對人的健康非常不好。那麼,這三覺是指哪三覺呢?第一種覺:飯後覺古人覺得,剛吃完飯不可以馬上睡眠,原因正是「胃不和則臥不安」。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剛吃飽飯就特別容易打瞌睡。實際上,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你想啊,剛吃完飯,人體的血液都會流到胃部,來協助胃消化食物。
  • 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啥意思?可能你經常這樣幹
    不知大家有沒有說過這句老俗話,以前常聽家裡的老人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小時候不懂是什麼意思,直到大了之後才慢慢體會出裡面的弦外之音,現在仔細琢磨一下,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啥意思?
  • 老人言「人睡3覺,命比紙薄」至今仍不過時,很多年輕人都睡錯了
    有句老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根據專家統計,睡眠時間至少佔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很多人對睡眠不重視,認為睡眠沒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正確的睡眠,其實也是一門學問。老人言「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至今仍不過時,很多年輕人都睡錯了先說「人睡三覺」,這裡指的是三種睡眠方式。第一種睡眠方式,指的是吃完飯就睡。
  • 老人講:「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指的是什麼?很多人應該都不清楚
    老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到底指的是什麼?我們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而老祖宗給大家留下的,不僅僅只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更是給大家留下了非常多的習俗傳統。而古人也是比較注重養生的,有關於睡眠方式,也留下了非常多的俗語。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哪三覺?睡錯了,究竟會咋樣?
    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俗語有很多,不知大家是否聽過「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如果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影響情緒,出現發燥、亢奮、易怒或精神萎靡等症狀,還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大腦功能異常。長期的睡眠不足會造成抵抗力下降,從而易造成各種疾病的侵襲。既然不睡覺對人體的傷害較大,為什麼會有「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俗語?
  • 古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早知道早受益
    很多人都比較相信老一輩人說的話,畢竟他們通過自己實踐得到的經驗,能讓後輩少走不少彎路。尤其是在養生方面,大家更是把老祖宗的話貫徹到底。古人在養生道路上摸索了多年,他們認為睡覺對一個人的健康來說十分重要,所以便有了「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俗語。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指哪三覺?你睡對了嗎?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指哪三覺?你睡對了嗎?根據統計數據,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可見睡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也認為睡覺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躺下來睡著就好了。但古人卻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是什麼意思呢?指哪三覺呢?第一種覺是指「顛倒覺」,也就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該起床的時候不起床。我們人類始終認為,最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就是和太陽一致的作息時間。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其借鑑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人的一生,用來睡眠的時間佔據了大約三分之一。睡眠質量影響健康,也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但是睡眠不是光睡覺就好了的,還要追求睡眠質量。不好的睡眠習慣反而會適得其反,對健康造成很大傷害。俗話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就是這個道理。這「三覺」指的是懶覺、情緒覺和日夜顛倒的覺。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三覺指的是哪三覺呢?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句話肯定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睡覺還會讓人變得命薄?其實這是因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下了不少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裡說的「三覺」指的是:懶覺、顛倒覺、飯後覺!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睡覺真有那麼講究嗎?
    養生雖然包含了很多內容,但睡眠是一個關鍵,如果睡得不好,精神、身體都會受到損傷。關於睡眠,民間有很多的說法,例如「睡覺不能頭朝西」、「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呢?睡覺真的有這麼多的講究嗎?「睡覺不能頭朝西」,是迷信嗎?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具體說的是什麼覺?到底有沒有道理?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睡眠對身體健康意義重大,所以,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久。很多人看到這句話不理解,怎麼睡覺和命運還扯上關係了,搞得很玄幻。其實,這句話用現代醫學角度很好理解,也比較適合現代人養生。人睡三覺是指什麼?
  • 古人忠告:「窮不睡三覺,富貴少不了」,一個做不到,好運不常在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夢中,可想而知,睡覺對人人體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古人也用俗語的方式向我們提出了忠告:「窮不睡三覺,富貴比天高」,這句話更是生動地強調了人的一生至少有三種覺是不能睡的。睡懶覺不僅會打亂生物鐘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還會影響胃腸道功能以及肌肉的興奮性,長期睡眠時間過長的貪睡者,平時運動必然減少,往往不吃早餐,除了上述的危害外,對身心健康以及智力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古人曾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
  • 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指什麼?你理解對了嗎?
    導語:生命當中有1/3的時間都是在睡覺當中度過的,如果自己的睡眠質量非常好,那麼就會讓自己的臟器和自己的大腦正常的自我修復,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所以睡眠質量的好快,直接決定了自己的健康狀況,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三種覺睡不得,你可得記住了
    可即使是這樣,依然有很多人不信邪的想要打破這個常規,又或者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長期不能正常睡眠。那麼,這個舉措看似表面贏了,其實打破睡覺的常規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程度是非常高且有風險的。有句老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就是告訴我們正確的作息對於我們的身體有多重要。
  • 農村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具體指哪三覺?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人這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好覺才能讓身體保持健康。而這句俗語中的意思就是,如果常常不恰當的睡眠就會使身體各個器官活性降低,免疫力大大下降,輕者導致臉色變差、皮膚衰老,嚴重時還會感染一些疾病,使人的壽命大大縮短,整個生命就好比紙張一樣薄脆,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就好比吃飯一樣,正常情況下吃飯可以為人體補充能量,可是不安全的食物同樣可以給人體帶來疾病,睡覺同樣如此。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3覺或比失眠傷身,別再傻傻不清楚
    如今生活當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睡眠障礙,失眠就等於被動熬夜,如果長期失眠的話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傷害,比如說整個人會精神不振,而且也會嚴重影響著工作和生活,同時也可能會導致記憶力減退,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