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參加研學旅行的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及深、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的學習規律。
在正式參觀北京的名勝古蹟之前,同學們應該走進北京規劃展覽館進行研學活動的預習課程,這裡高度濃縮了城市的精華,以立體的視角,讓小營員們從上而下可以俯瞰北京城整體的布局和城市脈絡,從而理解這些建築的意義和作用。
位於北京前門東大街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是在原前門商業大廈建築基礎上改造而成。改建後的展館共分4層,分別以展板、燈箱、模型、圖片、雕塑、立體電影等形式介紹、展示了北京悠久的歷史和首都城市規劃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
展館建築面積約為1.6萬平方米,展示面積約8000平方米。展示內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歷史、奧運場館規劃,以及未來北京在綠化美化、改善交通狀況、實現市政基礎設施現代化等方面的規劃藍圖。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進入大廳,一件長263釐米、寬205釐米、高157釐米的半球形青銅雕塑呈現在眼前,這件名為《北京灣》的青銅雕像以1比60000的比例真實再現北京小平原三面環山,行如海灣的地理環境特徵。
上面清晰地表現出了北京的二環、三環等重要交通幹線以及北京的水系,為了便於辨認,北京的水庫還打磨成明亮的黃色。站在雕塑前,濃縮的北京盡收眼底。
在二層扶梯廳,懸掛在牆上的是《北京舊城》浮雕,以1比1000比例立體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體格局和特徵。整個版圖全部用銅鑄成。
這個銅鑄的北京版圖重量接近10噸,鑄銅圖像長9米、寬10米,比王府井大街南口的牌匾面積還大。
整個浮雕道路、房屋、綠樹、水湖等一應俱全,共表現房屋11.8萬間,樹木6萬多棵以及大量胡同和河湖水面,天壇的松樹、故宮的房頂、京城的水系,老四合院、胡同等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來,活脫脫展現了舊北京的風貌。據介紹,這個浮雕是國內最大的青銅雕像。
位於規劃館二層的北京中軸線展示,是元明清以來,北京城市的建築物都按照這條線對稱分布的。
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達7公裡,是北京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城市罕見的景觀和地標建築都在這裡,展示了從永定門到鳥巢的整體概況。同時小營員還可以在這裡看到北京中軸線附近的眾多著名建築模型。
另外沿展牆還布置了中國畫院劉洪寬所繪《天衢丹闕》工筆長卷,長53米,高0.7米,畫中人物5000多個,建築物超百棟,是表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北京中軸線風物圖。
規劃館展出的歷史部分由「北京古城變遷」和「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展區組成。
在展覽館的三層西區,有北京古城變遷展區,大量的照片、歷史地圖、漢代的井圈、明清的城磚、門墩、望柱頭等實物以及標準三進四合院、各式門樓等模型,展現了自石器時代到近代,按不同時期,反映了北京城的歷史演變發展過程。
其中,展館內以1:200比例製作的木質故宮模型,真實再現故宮鼎盛時期的奢華與莊重。模型長9米,寬4.8米,展現了中國古代規劃與建築的卓越成就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展覽館的又一亮點。同時也是同學們完成探秘紫禁城研學課程的最佳預習地點。
在三層東區有一個巨大的北京城市規劃模型。在聲、光、電等技術配合演示下,302平方米的北京城市規劃模型與周邊1000平方米的攝影圖像模型交相輝映,觀眾猶如在高空鳥瞰北京。豐富、直觀、生動的展覽,充分展示了未來北京的現代化風採,表現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風韻。
據了解,這是200餘人工作了6個月,按照1比750的比例,將北京仿真模型四環內的每一棟房屋都搬上模型圖,只要有耐心,市民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家。
為了更好的讓小營員們了解北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位於規劃展覽館四層的立體影像播放廳,將定期播放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實現的城市仿真影片和寬銀幕影片。
目前播放的內容有:影片《不朽之城》和《新北京》,簡述了北京城850年的建都史;以及北京當前的建設成就和未來規劃展望。展廳所用的銀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度為5.8米,弧長20米。
展覽館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豐富多彩的展示內容,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詳盡介紹了北京的發展歷史,當代城市規劃建設的全景風貌,展示北京城市發展的燦爛明天。
同時展廳運用了大量的圖片、文字、實物等史料,以及數字影片和各種模型,為同學們講述了古城北京在三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是如何一點點演變發展的,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歷史演變發展過程,詳盡展現了不同時期的城市風貌格局, 是同學們了解北京建城史及未來規劃的最佳學習目的地。
遊學假期小營員在參觀北京規劃館展覽館的過程中,了解學習北京城的發展變遷,了解北京舊城多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歷史沿革和保護規劃,同時展望城市發展的科學設計與規劃,暢想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