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嘰嘰喳喳叫的都是什麼鳥?麻雀、山麻雀、家麻雀有什麼區別?冠魚狗是狗還是鳥?2021年開年之際,我國首部全鳥種原創科學插畫圖鑑——《中國鳥類觀察手冊》開機印刷。書中1491種在我國有觀測記錄的鳥類圖,全部為手工繪圖,就連2020年10月10日在雲南剛被記錄到的最新品種——白腹針尾綠鳩也被收錄其中。掃描書中的二維碼,還可以聽到鳥鳴,這在我國鳥類觀察圖書中尚屬首例。
昨天下午,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編輯部正為這本書最後的刊印做準備。辦公桌上是一沓沓手稿、校樣。「這裡還缺個拉線,標記特徵!」科普策劃總監喬琦在校樣上用紅筆拉出一條線,在一隻白鷳的手繪圖旁寫上「胸腹部具魚鱗紋」幾個字。「這本書的特點之一就是細,每種鳥的特徵一目了然。」喬琦說。
另一邊,責編邢曉琳則在加緊上傳鳥鳴音頻。「有800多種鳥的叫聲被收錄,掃二維碼就可以聽!」邢曉琳說,聲音是辨識鳥類很重要的方式,以往的觀鳥圖書都用文字描述鳥叫,網際網路的發展打破了圖書無聲的尷尬,終於可以說這本書是觀鳥研究者和愛好者無死角的工具書了。
鳥的鳴叫聲非常有意思,觀鳥愛好者鄭秋暘邊掃碼邊向記者展示:「有的鳥叫像貓『喵喵』叫,有的像羊『咩咩』叫,棕褐短翅蝗鶯叫起來和機關槍一樣『噠噠噠噠』的,強腳樹鶯更有意思,像在說『你回去』!」鄭秋暘說,她曾經在山林中仿佛聽到有人哈哈大笑,仔細尋找,結果是只黃嘴慄啄木鳥。
鄭秋暘同時也是這本書的插畫師,五分之一的鳥種手繪圖都是她畫的。「書中一共4000多張圖,由20多位插畫師繪製,我們都是有一定基礎的觀鳥愛好者,畫的鳥基本上都是親眼所見。」鄭秋暘說,她很享受繪畫的過程,鳥奇特的長相和奇怪的名字成了她和朋友聊天的談資。「比如白腰朱頂雀的腰可不如極北朱頂雀的腰白,黑頭蠟嘴雀的頭不如黑尾蠟嘴雀的頭黑……」
地圖編輯程遠雙擊電腦中的《鳥圖》文件夾,裡面存放著1491個鳥種在我國的分布圖。「這些圖雖然是我們幾個人製作,但有全國『鳥人』的功勞,因為數據來源於『朱雀會』『中國觀鳥記錄中心』以及北京鏡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環境因子大數據集,都是觀鳥愛好者一腳腳踏出來、一筆筆記錄的,然後利用物種分布模型算法建模生成的分布圖初稿,總之就是科學!」程遠說。
該書主編之一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分會理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劉陽說:「這本書厚達688頁,這一次,我們並不拘泥於以往舊有的範式,從生境、習性、分布、鳴聲四大鳥類的要點出發,準確、優美地展示鳥類的形態和識別特徵。」
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分會常務理事、浙江博物館館長陳水華說,以往受觀鳥愛好者青睞的書籍主要是約翰·馬敬能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而《中國鳥類觀察手冊》這本書收錄的物種更全,數據更新,信息更準確,繪圖更精美,使用更方便,是一本中國人自己編撰、繪製的鳥類圖冊。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光美教授在封底推薦中寫的:該書匯聚了中國鳥類學研究和觀察的最新成果,將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觀鳥,關心自然,促進中國鳥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所以,對於研究人員和愛好者,這都是一本不錯的工具書。」陳水華說。
這本《中國鳥類觀察手冊》線上書店預計1月底開售,實體書店大概3月可買到。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 曲經緯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