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不但是二戰最重要的戰場之一,還是戰鬥最為激烈的戰場。這片戰場上亮相了無數新武器,比如虎式坦克、虎王、黑豹,還有蘇聯的伊爾-2對地攻擊機,以及外號「57神針」的ZIS-2反坦克炮。
說起ZIS-2反坦克炮,它可是不折不扣的救火隊員。早在1940年,也就是蘇德戰爭爆發前一年,蘇聯軍方以自己為參照,認為德軍必然會裝備重型坦克,作為裝甲集群先鋒。所以蘇聯紅軍迫切需要一款反坦克炮,能對付德軍的重型坦克。這就是ZIS-2反坦克炮研發的初衷。
然而一年後蘇德戰爭爆發,但ZIS-2反坦克炮卻沒有被重用。因為此時德軍並沒有裝備重型坦克,卻ZIS-2反坦克炮製造成本太高。所以蘇聯紅軍就沿用了76毫米反坦克炮。但隨著庫爾斯克會戰打響,德國投入虎式重型坦克。蘇聯的76毫米反坦克炮力不從心,至此蘇聯軍方終於想到被打入冷宮的ZIS-2反坦克炮,果斷啟用,最終在後續戰鬥中收到奇效。
ZIS-2反坦克炮在900米距離,可以擊穿虎式坦克正面裝甲,在1500米距離可以擊穿黑豹坦克正面裝甲,即便是後續虎王重型坦克出現,ZIS-2反坦克炮依舊能在1000米距離,擊穿虎王側裝甲。靠著出眾的穿甲能力,ZIS-2反坦克炮獲得了「57神針」的美譽,也成為蘇聯紅軍戰士手中,最厲害的武器。
然而,57神針ZIS-2反坦克炮,在二戰末期登場,卻在二戰結束後不到10年時間,迅速落伍,成為一款毫無用處毫無威脅的武器裝備。當時蘇聯方面自己內部對其做過測試,二戰期間,能擊穿虎王裝甲的ZIS-2反坦克炮,如今連T-62輕型坦克的正面裝甲都無法擊穿。如果用ZIS-2反坦克炮直射T-62的炮臺,則幾乎百分百跳彈。這樣的成績根本無法應對上世紀50年代的戰場環境,因此ZIS-2反坦克炮在蘇聯軍隊內迅速退役。
1951年,韓戰爆發,蘇聯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了足以裝備60個師的武器裝備。其中就有「57神針」的ZIS-2反坦克炮,在韓戰中,ZIS-2反坦克炮面對美軍坦克表現非常優異,它的高穿深優勢,在韓戰期間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威力不足,但足以抵擋美軍坦克前進的腳步。
也正是看到ZIS-2反坦克炮的表現,中國軍方迅速仿製了這款反坦克炮。即便它很快就過時,依舊大量生產裝備部隊。
客觀的來說,二戰結束後,隨著坦克防護和機械化水平提升,ZIS-2反坦克炮的優勢不再。因為沒有自行能力,ZIS-2反坦克炮的戰場生存能力很差。戰損比經常是1比1,一門坦克的摧毀,總會伴隨一個反坦克炮小組的消失。因此在二戰時期,使用ZIS-2反坦克炮就相當於為國捐軀。
除了機動性差外,ZIS-2反坦克炮使用的鋼芯穿甲彈穿甲能力有限,面對T-62的圓形炮臺,以及傾斜式裝甲,ZIS-2反坦克炮明顯力不從心,這也是它被淘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