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二戰, 我們肯定就會想到蘇聯, 畢竟它與德國之間爆發的蘇德戰爭的規模、戰況以及傷亡可以說是整個二戰戰場上最震撼人心的, 在這場戰爭中, 無數男性公民魂歸大地, 就連女性在這場戰爭中死於非命的都不在少數, 以致於二戰結束以後蘇聯一度不知道該如何重建國家, 甚至在日本戰敗的時候, 蘇聯還將日軍的60多萬俘虜帶去了西伯利亞做勞工, 很多人都是這是蘇聯在懲罰日本, 這確實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最重要的還是因為當時經歷戰爭的俄羅斯元氣大傷, 人口和經濟都遭受了重創, 這才考慮將戰俘帶回本國做勞工, 而不是直接遣送回國。 後來蘇聯在很短的時間之中直接成長為足以與美國相抗衡的龐然大物, 令世界驚訝。 很多人都在好奇, 蘇聯可以和美國一較高下, 它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蘇聯又是如何發展到這種地步的?
畢竟美國之所以當得起超級大國的稱號, 是因為它有很深厚的積累。 自從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以後, 美國歷代領導人的決策都沒有什麼大的毛病, 基本上都是能夠最快程度上推進美國發展的, 更遑論美國雖然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 但是整體上來講美國並沒有受到什麼波及, 反而藉助這兩次世界大戰的東風, 一舉超越了英國、德國等強國, 搖身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
但是蘇聯就不一樣了, 蘇聯橫跨亞歐大陸, 這種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很容易招致別國的惦記, 畢竟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還是蠻大的, 再加上它並沒有像美國那樣的天然屏障, 這就導致德國在橫掃歐洲以後就開始進軍蘇聯。 二戰結束以後, 蘇聯就要面臨重建國家, 但是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講, 由於人口流失的比較多, 這導致俄羅斯的人口紅利也驟然下跌, 為了能夠將國力恢復過來, 史達林上任以後頒布了一系列經濟建設政令, 其中重點標註了「大力發展重工業」, 不得不說, 這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講是特別正確的一個決策, 它憑藉這項決策, 國家經濟迅速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存在。
基本上所有的國家在經濟提升以後, 就會想著發展本國的軍事實力, 大力研製新武器裝備, 自然蘇聯也不出其外。 當時的蘇聯正在大力發展重工業, 於是他們藉此迅速建設起了一支鋼鐵部隊, 同時因為在軍事方面的側重, 蘇聯與美國一樣走上軍備外貿道路, 而這一部分收入則成了蘇聯很重要的一部分經濟來源, 甚至於蘇聯解體以後, 俄羅斯同樣沒有脫離這種賺錢方式。 並且蘇聯之所以有與美國較量的資本, 主要是因為蘇聯當時將大部分資源都傾向於核武器的研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 蘇聯在核武器上的成就以及規模就連美國都是比不上的, 可以說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達到了空前的地步。
不過「好漢不提當年勇」, 後來蘇聯由於內憂外患的共同作用下只能宣告解體。 有不少人都覺得蘇聯的快速崛起有快速衰落正好應了中國的一句話——「成也蕭何敗蕭何」, 他們憑藉重工業發展了起來, 但是最終重工業也成了限制他們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