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蘇聯很快能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靠的是什麼?

2020-12-22 世界史圖鑑

蘇聯在經濟上確實無法與美國一較高低,但是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短短數年的時間裡,蘇聯就有了與美國一較長短的的能力,這是為什麼?其實蘇聯之所以能夠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從頭到尾也不是因為經濟強大,而是因為它的政治強大和軍事力量。軍事力量在二戰結束以後,蘇聯依然有超過1000萬的軍隊,在當時除了美國有這種力量,根本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與之相比,所以說蘇聯自建國以來就是一個軍事大國,軍事強國是沒有疑問的。

另一方面,蘇聯也是一個政治強國,政治大國。因為在蘇聯是一黨執政,並且人多集中力量辦大事,所有的方面只要通過決策就可以全部付諸實施,執行能力和效率也是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蘇聯的這兩個特性也一直在歷史書當中被作為蘇聯能夠成為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的最關鍵的兩大原因,美國是民主國家,多黨執政選舉制,所以在這一方面,美國的政治並不強大,政治更多的是服務於本國國家利益和經濟戰略的,這種國家利益更具社會性,但是蘇聯的政治體制也是服務於國家利益的,但是這種國家利益更多的強調的是政治方面。

此外,蘇聯在二戰以後又進一步將自己的安全防線向西部推進,囊括了數十個加盟共和國,這些加盟共和國雖然經濟發展沒有西歐完善,但是經濟基礎和基本狀況相比於打的稀巴爛的蘇聯而言,還是可以的,這些國家進入蘇聯大家庭以後,也開始為蘇聯服務,並且這些加盟蘇聯利益團體也是蘇聯政治強大的保障。

另外,蘇聯在當時經歷蘇德戰爭,國土內部一窮二白,很多軍事工業體系不是在戰爭當中摧毀,就是被納粹德國所得,很長一段時期裡都依靠著英國以及美國的軍事援助,而這些軍事幫助在二戰期間是有一些過火的,這也使得蘇聯在戰爭結束以後,美國的一些援助沒有消耗完,可以短時間內供給蘇聯進一步支撐對外戰略,甚至是短期內可以加入另一場戰爭,當然,蘇聯也不會如此,或者是以此作為滿足,而是在此基礎之上,加大產能的恢復。

尤其是將各種指標分攤到了十多個加盟共和國當中,所以對於這樣一個集權領袖式的國家而言,可以以及全國,甚至是人民共和國的所有力量保證自己在冷戰以來的爭霸戰爭當中獲得更多的資源,但是這些資源更多的是通過一些行政指標去達到的,並沒有形成經濟循環,對於很多加盟國而言,其實是被剝削的,因為這是指標,不是生意沒有你來我往。

但是美國不同,美國最不差的就是錢,與盟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戰略合作,都是通過錢的循環完成的,你提供給我物資,我給你錢,這樣一個資本大循環,使得很多人都願意和美國打交道,畢竟真金白銀,誰不喜歡?但是對於蘇聯的加盟國而言,完成了指標,不會有錢,但是完不成指標則會有很多政治後果,所以蘇聯的強大是不可持續的,在後續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也確確實實看到了蘇聯一直想要解決自身的經濟問題,但是僵化的行政,經濟體制和指標化的目標,與經濟的自由穩定發展矛盾重重,沒有資本的循環,蘇聯根本無法保證向美國那樣源源不斷的物質基礎,而自己的經濟改革政策卻越來越糟。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為何沒對中國下手?
    常言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面對國際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我國毅然的選擇了一邊倒的政治策略,在美國和蘇聯這兩位超級大國稱霸全球之下,華約和北約成為了兩個主要的陣營,很難有國家能夠保持中立。
  • 二戰後美國搞垮了蘇聯,廢了日本,給我們什麼啟示?
    二戰後,美國先是對付蘇聯,再是打擊日本。前者,美國在軍事上一度處於劣勢,於是在經濟上「合縱連橫」,特別是80年代後,中美關係改善,中國龐大的市場支持了美國的出口,消化了美國的出口,讓美國在長期僵持的美蘇冷戰中佔到了上風。 當然,內因才是決定因素。
  • 二戰後蘇聯崛起迅速,強大到了什麼地步?足與美國抗衡
    說到二戰, 我們肯定就會想到蘇聯, 畢竟它與德國之間爆發的蘇德戰爭的規模、戰況以及傷亡可以說是整個二戰戰場上最震撼人心的, 在這場戰爭中, 無數男性公民魂歸大地, 就連女性在這場戰爭中死於非命的都不在少數, 以致於二戰結束以後蘇聯一度不知道該如何重建國家, 甚至在日本戰敗的時候,
  • 二戰時,美國為何不在蘇德兩敗俱傷後,將蘇聯一起收拾?
    第2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得利最多的是哪個國家?毫無疑問,當然是美國,因為遠在北美洲的美國,不但本土沒有絲毫受到戰爭的影響,反而大發戰爭財,並從此一舉坐穩了世界第1強國的位子。
  • 2050年,誰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國認為3個國家最有可能
    超級大國這個頭銜最早誕生自冷戰時代,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於美國和蘇聯這兩個龐然大物一般國家的尊稱。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作為主要戰勝國的美國和蘇聯掌握著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政治影響力,國際地位空前高漲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分別成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和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大軍事結盟團體進行著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激烈對抗。而在冷戰結束以後,曾經的紅色超級大國蘇聯分崩離析、華約組織不復存在,只留下了國力依舊強大的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
  • 一旦美國衰敗,哪個國家有潛力成下個超級大國?張召忠奉上神預言
    近期後疫情影響,美國經濟出現裂痕。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新冠疫情來襲,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下滑4.8%,即將要趕上金融危機保持的數據。最不幸的是,美國經濟下滑狀態仍未觸底。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中寫道,美國經濟已陷入衰退,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周期即將結束。美國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軍事、經濟都是世界第一,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顯然將強大的美國拖垮,正所謂「百日百日紅」,世界上沒有長盛不衰的帝國,當了近百年的「皇帝」,也是時候讓位了。
  • 都是超級大國,美國如果解體了,會不會走蘇聯的老路?
    上個世紀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現在的美國,一個是蘇聯!不過,人們現在提起蘇聯時,喜歡在前面加一個「前」字,叫他前蘇聯。把蘇聯喚作「前蘇聯」,卻不把美國喚作「前美國」,就是因為蘇聯已經是過去式了,早已不復存在!
  • 如果德國沒有發動二戰,專心發展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二戰前期的德國表現雖然很是耀眼,但並不能掩蓋其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先天劣勢,比如說國土狹小、人口數量少、資源匱乏等短期難以改變的先天不足。很多人認為,德國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希特勒上臺後,無論通過怎樣的手段,忽悠也好,欺騙也罷,但終究將被凡爾賽合約壓制死死的德國重新強大了起來,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強國。
  •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歷史上,最接近它的國家有哪幾個?
    二戰之後,美國以絕對優勢攜二戰勝利之威,成為世界上兩大超級大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更以絕對的工業、科技、軍事實力,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實,美國並非在二戰之後才成為世界老大的,事實上早在19世紀末,美國的工業實力就超越了老牌兒列強——日不落帝國英國。只不過,那時候的美國,空有實力,在國際上並沒有多大的話語權。不過,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紅利之後,愈發強大的美國終於以泰山壓頂之勢成為世界第一,而這個位置一直維持到了今天。
  • 二戰期間,蘇聯損失慘重,為什麼戰後迅速成了為超級大國?
    更為艱難的地方在於,蘇聯不像英國、法國、西德那些歐洲國家,他們能夠從美國那裡通過「馬歇爾計劃」得到援助,蘇聯得不到任何的援助,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要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那麼蘇聯靠的是什麼呢?一方面是蘇聯的核心在戰爭中變得更強,而計劃經濟體制是戰後能夠迅速恢復經濟的重要原因。
  • 2050年誰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專家給出名單,俄羅斯未上榜
    超級大國這個詞語聽起來給人感覺這個國家非常牛,但事實上,超級大國這個詞暗含一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世界上只有一個或極少幾個支配國家才能被稱為超級大國,而且超級大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而變化,二戰以前,世界曾經出現過的超級大國主要有西班牙帝國、大英帝國以及蘇聯,後來,因為政治腐敗以及戰爭等種種原因,這些國家相繼隕落,尤其在冷戰結束後
  •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最後一個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1945年9月2日,日本籤訂投降書,這標誌著二戰正式結束。二戰結束後,英國的霸主地位已經不在了。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兩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除了冷戰,兩國還在其他地方開始熱戰。
  • 100艘航母萬架轟炸機,二戰結束時美國為何不在此時拿下蘇聯?
    二戰結束後不久,蘇聯就憑藉著遼闊的領土迅速崛起,成為了足以和美國比肩的超級強國,並且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都在和美國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畢竟美國對於蘇聯的崛起早就有了預期,那麼為什麼不儘早遏制蘇聯的發展呢?
  • 美國搞垮蘇聯,犯了一個大的錯誤!
    大國博弈,強國競爭,有時還是你死我活的對抗。但也有利益的重合,鬥而不破,是維持這種利益的最大化。否則,直接將對方摧毀,自己雖然取得了勝利,也會失去戰略平衡,最後兩敗俱傷。二戰後,世界進入美蘇兩強爭霸,兩國分別組建了「北約」和「華約」組織,形成了平分世界而又相互對抗的局面。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三、一九四五年美國佔領日本本土已經是大勢所趨,故而軍事科技實力遠不及美國,且習慣於欺軟怕硬的蘇聯根本不敢染指日本本土:一九四五年美國已經將原子彈用於實戰;而靠竊取美國原子彈技術的蘇聯一九四九年才試爆成功原子彈。 不了解蘇聯的歷史是會吃虧的,登上北方四島後,蘇軍兵鋒直指日本北海道,如果不是美國先一步控制日本,蘇軍一定會佔領東京。從沙皇起,蘇聯的傳統是必佔領土。
  • 倘若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那麼日本真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所謂的彈丸小國,卻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對我國乃至整個亞洲大肆侵略,甚至,還差點將我中國給吞併了。平心而論,倘若二戰沒有爆發,那麼日本,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二戰爆發前夕,日本的關東軍就一直佔據著我國的東北地區,寶島臺灣,朝鮮半島和庫頁島的南部以及北方四島和太平洋的部分島嶼。
  • 揭開美國上位世界老大史,兩次世界大戰是機遇,靠賣武器發家
    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美國在二戰前和歐洲國家一樣陷入到經濟危機中,但和德國、日本走上軍國主義擴張之路不同,美國走了一條相對平穩的發展之路,也就是羅斯福新政的出現。羅斯福新政讓美國政府成為美國資源的分配者,也讓美國的力量更加集中。二戰短短的6年時間,讓美國從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一躍成為佔世界經濟總量三分之二的超級經濟體。
  • 二戰時期,為何蘇聯海軍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打不過?
    蘇聯是二戰的戰勝國,也是二戰中陸地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二戰時期,其海軍卻比日本聯合艦隊差的多。這主要是因為各個大國都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發展環境和歷史,而且地理環境也不同,因此,每一個國家在自己的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都有自己側重的方面和短板領域,如果放棄了自己的獨特優勢,那就等於放棄了國運。
  • 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蘇聯被迫陷入軍備泥沼,一代大國最終幻滅
    那麼,為什麼冷戰時期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美國會提出這樣一個計劃呢?原因其實並不複雜。首先,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蘇聯在軍事方面對美國存在嚴重的威脅,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當然要構建一道安全屏障。
  • 二戰後,蘇聯新增54萬平方公裡土地,其中23%併入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實力劇增,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在版圖拓展方面,蘇聯新增了54萬平方公裡土地,並構建了一條與美國對峙的軍事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從德國呂貝克一直延伸到義大利的裡雅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