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起離婚糾紛案判決書,在該案件當中,陝西一女子稱結婚40年常被丈夫打罵,忍到三個子女成年後起訴離婚。法院認為夫妻生活40載,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晚年,只要雙方互諒溝通仍是一個美滿的家庭,駁回了女子離婚訴求。
這個信息隨著「離婚冷靜期」臨近,迅速衝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表示不太支持:都已經忍受了大半輩子了,如果能夠忍下去,又有誰會去提離婚呢?
為了平息外界爭議,12月18日,審判該案的法官回應:女子自述的「非打即罵」在正常的夫妻矛盾範圍內,警方處也無家暴報警記錄,所以沒有證據遭丈夫家暴。此外,由於雙方子女也表達了希望父母繼續在一起生活的願望,從「關愛老人」角度出發,才駁回離婚請求。
當然,這個理由顯然也沒辦法說服眾人,但是這位法官的思路卻比較典型:
既然沒有明確的「家暴」這樣的虐待行為,這段關係應該問題就不大,為何不能繼續?
然而,這其實是對兩性關係的一種誤讀,因為虐待並不是關係有毒的唯一因素。
為此,我撰寫本文,為大家分析5大值得關注的關係有毒的跡象,也希望做個闢謠,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不要坐等問題一發不可收再進行處理。
一、「溫水煮青蛙」式的有毒關係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中被虐待,不管是身體虐待還是情感虐待,你都會清楚地知道它是有毒的。你會採取措施將傷害降到最低,比如想辦法離開。總之,你能清晰地意識到這是不正常的。比如胳膊上的瘀傷、腳上的劃痕或者內心壓抑的憤怒,即使沒有這些,你的家人和朋友們也會提醒你這份關係有問題。
所以,你總有受夠的一天。最終,你會意識到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
但是,如果這段關係不是虐待關係呢?
如果他從來沒有動手打過你,也沒有對你進行精神控制、也沒和你玩心理戰呢?
如果他從未在身體上或者情感上虐待你呢?
那這段關係還是「有毒」的嗎?
答案也是肯定的。
因此,即便沒有「非打即罵」,也不代表一段關係就是正常的。
如果你覺得關係似乎沒有虐待關係那麼危險、那麼具有破壞性,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意識到它正在傷害你。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這些關係是不知不覺地,慢慢地傷害你,遏制你的成長,降低你的自尊,讓你喪失自我。
這才是「有毒」關係真正危險的地方。因為你很難覺察到關係中的「毒性」,而且「毒素」往往是隱秘的。它很難被覺察到,進程緩慢,卻又是致命的。雖然「毒素」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洩露,但是積少成多,也會致命。
這或許就是這位女子,之所以忍受了40年的時光,直到現在才終於下定決心,不願意繼續再忍受下去的原因吧。
所以不時地審視自己的關係就很重要。不需要評價,而是給自己做一個澄清。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而且時間會模糊很多事情。
反過來說,讓關係「有毒」的人或許不是你的伴侶,而是你——但是我們卻不自知。以下五個跡象表明你的關係,即便沒有「非打即罵」,也可能是有毒的。
二、不易察覺的人格攻擊
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貶低過其他人。
比如,對於男性,往往會有的侮辱性稱呼有:舔狗、接盤俠、娘娘腔、小鮮肉、屌絲、小白臉、光棍、處男。
也羞辱過女性,叫她們男人婆、紅顏禍水、拜金女、克夫、不會下蛋的雞等。
當然,有時候,這種貶低我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比如有些人格攻擊就往往不易被察覺,我們可能無意中就做了這件事。
舉個例子。我三十歲出頭的時候,有一次,我的一個女性朋友趁我去洗手間的功夫,吃完了剩下的水果,那之後,我就叫她「豬」。我當然是在開玩笑,我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我不知道那時她正因為進食障礙而苦苦掙扎。
因此,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
其實,與你說出來的話是否表達出你的意思無關,重要的是,你的伴侶是否因為你的話而感到緊張不安,即她如何理解你的話。
要知道,有些話可以表示喝彩,也可以表示侮辱。不論是否是故意的,只要言行讓人感到不安全並貶低了對方的個人價值,就是人格攻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使你們的關係產生裂縫,變得有毒。
三、不知不覺地控制
舉例來說:
調查你、指責你和「不應該」的人聊天;
在你朋友或家人到家裡做客時,故意讓他們感到不快;
通過讓你對某些事物感到不舒服的方式來懲罰你;
要求你報告自己的言行;
必須和伴侶一起參加活動;
在吃和穿方面限制你。
這些都是控制行為。
儘管如此,控制還會披著「都是為了你好」的外衣。因為個體差異,控制者字裡行間微妙的意思,可能使人們因為內疚或者別的什麼兒做一些事情,他們也可能對正在做的事情毫無察覺。
我們可以通過人們的自我認知和過去的經歷促使他們做出改變,這種促使不一定是有意為之,也可能真的毫無惡意。你也許只是想把最好的給對方。
但是你認為的最好,未必對方也覺得最好。如果你覺得最好,而對方不覺得好,你就是在控制,甚至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控制行為從何而來並不重要。無論是否有意,任何無視對方意願和自由的對話、行為或者安排,就是控制。
四、被動攻擊行為——嫉妒
嫉妒是正常的,既沒有錯也沒有毒,正常人也都曾有過嫉妒感。關係是否有毒僅僅取決於你處理嫉妒的方式。
顯然,偷偷檢查你的手機,隨時想要知道你在哪、和誰在一起,限制你的衣著,這些都是嫉妒行為的表現。還有,他憤憤不平或臉色陰沉地推卸責任也是因為他嫉妒別人或某件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被動攻擊,「那我就待在家裡」或者由於嫉妒而疏遠你、間接地懲罰你。上述這些都是嫉妒行為,而且不僅不易被察覺,也不會被當作是嫉妒。
但是,累積多了也可以使關係變得有毒。
五、從未取得所有權
顯然,我們不能一直掌控生活,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也會時不時地卸下防禦。
但是,如果我們從未掌控過自己的那部分,那麼這會讓關係失衡,最終變得「有毒」。
所有權是關係發展的動力。如果人們不擁有,他們就無法學習、拓展和發展;他們肆意指責,重複並活在過去的模式中。如果沒有對自己的支配權,他們就會向對方索取。這會使關係有毒。
我個人認為,這位女子實際上在婚姻中就一直沒有獲得過所有權,過去一直為了孩子才忍受這段婚姻,現在繼續要忍受,好像也是因為孩子不同意,可悲可嘆。
在我看來,她的離婚,本意就是希望獲得這種所有權。她希望在晚年的時光改變過去的生活狀態,這是冒險的,同時也是值得崇敬的選擇。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因為這本就是她的人生,她有權做主,我們有何權利因為自己的主觀傾向,就把自己的意願加諸她的身上呢?
六、長時間消極
我們都經歷過凜冬,遭遇過艱難的時刻,也穿越過漆黑悠長的隧道。但是,在關係的凜冬、至暗時刻和黑暗隧道中,如果你的伴侶不想辦法改變他們的狀態、精力和態度,還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的人而把你拽進他們情緒的漩渦,這會讓關係變得有毒。
比如這位女子的丈夫。
在離婚案後,這位丈夫也接受媒體採訪,對於妻子所述,他的回應是:
兩口子在一塊過日子避免不了磕磕碰碰……
顯然,他並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這才是硬是要讓這兩個人繼續維持婚姻的悲哀所在。
在這裡希望對這位丈夫這樣的人說幾句:
你可能是一個非常消極的人,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你似乎依然把不快樂歸結在愛人身上,認為是她「大題小做」了。
你可能不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有害的,也沒有意識到帶著消極情緒是多麼的沉重和不公平。你在不知不覺地把別人「綁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讓你們的人際關係變得有毒。
我們要對自己的幸福負責。一時的不開心是正常的,沒有人會一直快樂。但是,當我們從伴侶那裡獲得支持的時候,我們應當和伴侶一起努力,而不是把改進關係的責任強行推給伴侶。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消極行為、想法和精力不採取任何行動,我們就會讓伴侶和我們一起情緒低落。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推卸都會影響伴侶的生活質量,並慢慢地使關係變得有毒。
總而言之,不易察覺的人格攻擊、不知不覺的控制、嫉妒之類的被動攻擊行為、從未取得所有權以及長時間的消極情緒,這些都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常犯的錯誤。因為它們不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經常忽略它們。我希望法官大人、子女應該多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不要「好心辦壞事」。
當然,對於其他身處婚姻中的人來說,也要注意:
雖然這些問題不像家暴、虐待等如此明顯,但正因為難被發現,所以它們會逐漸惡化到你也控制不住的境地,直到使你們的關係變得一團糟,關係也就慢慢地結束了。這種婚姻,即便不離婚,和離婚又有何區別呢?
當你覺醒的時候,你們恐怕都已經無法回頭。
所以,不妨捫心自問,你的關係中是否存在這些跡象。但更重要的是,做些補救措施。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作者 |楊小楊 - 119
校對 |Kishgal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