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揚文抑武」政策:具體又多樣化,日趨「文弱化」的世風世俗

2020-12-16 朱馮愛蓮

不管是什麼事件,什麼領域之中,一個方面投入的越多,就表明另外的一方面就要減少投入,因為人的精力與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說,兩宋時期的文官武官的強弱情況也是一樣的,武官較強,就意味著文官會削弱,相反,文官強了,武官就會變得弱。

因為投資者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文官強還是武官強這些都主要是根據統治者的想法來決定的。

兩宋時期,統治者往往偏愛文官,可以說統治者對士大夫階層的信賴是非常深刻的,這樣一來,武官們的發展就會受到極大的抑制。

同時,又因為當時的統治者對於當時的武將們有著極大的猜忌和防範,所以當時的武將就受到了各種抑制發展。

今天我們將一起了解一下兩宋時期的具體多樣的揚文抑武政策。

宋太祖大力改革禁軍制度,開創揚文抑武政策先河

宋太祖趙匡胤能夠獲得後周政權,離不開藩鎮割據下的強盛的中央禁軍軍隊,他們的武力保障,是趙匡胤最終能夠登基稱帝的重要因素。

趙匡胤稱帝以後,他明白中央禁軍對於他登基所作的貢獻,但是他也明白這些禁軍親信們雖然不會造反謀逆,但是他們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權力還是會威脅到他。

所以趙匡胤就下令解除了那些禁軍武將們的兵權,這樣一來,就表明了他開始抑制武將發展的決心,這也是兩宋揚文抑武政策的先河。

另一方面,趙匡胤為了進一步防止武官的專權,抑制武官的權力,就開始進行禁軍制度的改革

他在中央建立了分權制衡的制度,分別建立樞密院以及三衙來制衡禁軍的權力。這樣一來,禁軍的權力就很好地被抑制,軍事權力就完全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上,皇帝成為軍隊的最高統帥。

兩宋時期的抑制武官的政策:武官軍隊實權的喪失

趙匡胤改革禁軍制度之後,兩宋對於武官的抑制政策越來越具體又多樣化了。

當時,樞密院作為主管軍隊建設最重要的機構,他掌握著主要的兵權。剛開始的時候,樞密院的正職人員還是由武官擔任的,而且文官和武官的人數還是算是保持在平衡的狀態,甚至武將的數量還比文官的多。

但是後來到了宋真宗趙恆時期,不管是正職還是副職,文官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武官,而且樞密院的正職也大都是由文官擔任,這就表明當時的文官們是基本控制了樞密院這個重要的軍事機構,武將的地位逐漸下降

除了樞密院的職位權力的喪失外,武官們的實權喪失還表現在他們的長官品秩的下降。

早在以前禁軍中,是有五個最高的職務是由武官擔任的,但是後來趙匡胤改革把那幾個職位廢除了,重新設置了「三衙」作為替代職位。但是三衙的官品以及權力相比之前都降低了好多,這就使得武官的整體的政治地位下降了。

甚至到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統治者逐漸不再讓武官擔任各地的統兵將領,而是讓文官擔任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並且兼管本地的軍隊。

這樣一來,傳統的武官制度徹底改變,兩宋時期逐漸形成揚文抑武的世風世俗。

兩宋時期對武官的抑制政策:統治者對武官的防範和猜忌

我們知道,正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受到武將們的極力支持才得以順利獲取後周政權,最後登上皇位,所以他更加明白,武將將會給統治帶來的極大的威脅。

所以他對於武將就有一種極其深刻的防範和猜忌,他秉持著寧可錯殺也不得放過的思維,趙匡胤就算是對待至親的武將也是非常的狠心。

而他的這種思維也受到後世的宋王朝的統治者們繼承,所以宋朝武將們受到了長期的猜忌和防範。

結語:兩宋揚文抑武政策帶來的影響

兩宋時期長久的揚文抑武政策,徹底地打壓了武將們的發展。打壓武將的目的是為了防範武將幹政,因為看到五代十國文臣虛弱武將幹政導致了混亂的局面,所以就會必然對武將進行慎重的防範和打壓。

兩宋所執行的揚文抑武政策雖然很好的防止了武將幹政,群雄割據的局面,但是同樣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在這種制度下,兩宋王朝的軍隊戰鬥力明顯下降了許多,使得當時的兩宋國家在與外部戰爭中吃不到好果子。同時武將的社會地位的降低,社會嚴重缺乏崇尚武術的精神,社會趨漸向文弱化。

相關焦點

  • 北宋朝廷一反前朝的「崇文抑武」政策是如何演繹的?
    宋朝憑著"崇文抑武"的軍事策略,繼承並發展了孫子兵法的實用價值,利用其"儒將"與金,元,遼,夏等抗衡鬥爭,並最終將它們全部收歸於國土,對外戰爭的勝率高達百分之七十,最終國土面積達兩百多平方公裡。"崇文抑武"戰略的背後究竟是怎樣的智慧鬥爭呢?
  • 除了荒唐的「崇文抑武」,還有什麼導致北宋軍隊戰力如此薄弱?
    而北宋軍隊戰鬥力孱弱這口鍋,僅憑"崇文抑武"背得動嗎? (一)、濫文抑武,難辭其咎 北宋自從完成統一後,對外作戰幾乎沒有勝利可言。
  • 宋朝為什麼對田地採取「不抑兼併」的政策?
    土地問題一直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最重要的問題,各個封建朝代為了維護自身專制權力統治及保證國祚,大多朝代在其前期都實行堅持抑制土地兼併的土地政策,一般都是對土地買賣進行禁止或者多加限制,從法律上抑制土地兼併,而宋朝卻可能是個例外,而宋朝的「田制不立」和「不抑兼併」的土地買賣政策卻是異於一般封建朝代上述的土地政策,呈現出獨特性,為什麼宋朝又會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宋朝還享國三百餘年
  • 宋朝崇文抑武,以文制武,卻大量冗兵,農業勞動力終於開始短缺
    宋朝提倡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猜忌和防範武將宋朝軍制通過 「將從中御」 、「兵將分離」等制度和辦法,以束縛武將才能,降低武將的地位和素質,削弱其指揮權限和主動性、靈活性,犧牲軍事效能為代價,達到消除了武將作亂的可能性。
  • 新視角教學設計,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一、課程標準解讀1、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重點 宋初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難點 王安石變法二、核心素養目標唯物史觀通過分析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背景、措施和評價,理解這一措施帶來的邊疆危機和「三冗」問題,從而讓學生形成對兩宋政治的全面認識
  • 犯罪手段日趨多樣化、被告人「兩低」特徵明顯, 泰州審理涉食藥...
    「從受理案件看出,犯罪手段日趨多樣化,犯罪組織化特性顯著,被告人年齡低、文化水平低『兩低』特徵明顯。」
  • 兩宋在對外戰爭上為何總是失敗?有一致命原因,不敗才不科學
    圖片:宋朝臣子上朝劇照一、宋朝的優勢兩宋三百多年,其優勢、耀眼之處,時至今日依舊被人津津樂道,甚至宋朝在文化輸出方面,都做到了前無古人。圖片:出海的商船劇照2、兩宋的文化兩宋的文化對周圍的影響也很大,在宋朝以前,漢唐都曾對外發動過戰爭,漢朝用武力打殘了匈奴,唐朝也用絕對實力碾壓了突厥,但是,這些僅僅是武力上的徵服。
  • 兩宋的遠交近攻為何一敗塗地?
    兩宋滅亡,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今天,筆者想從軍事策略的角度來談談。兩宋都曾實施「遠交近攻」之策略,北宋曾與金達成「海上之盟」,相約攻滅遼國,南宋更曾經制定聯蒙滅金之策。然而,這兩次遠交近攻,卻都為成為了埋葬兩宋王朝的催化劑,特別是崖山海戰,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徵服。更有人曾言,崖山之後無中國。兩宋的遠交近攻之策,為何會一敗塗地呢?
  • 東風多功能抑塵汽車多少錢_2020新款抑塵汽車全新報價表
    東風多功能抑塵汽車多少錢_2020新款抑塵汽車全新報價表今天然姐說車給帶大家了解的是一款東風多功能抑塵汽車。湖北程力集團是的大型抑塵汽車生產廠家,主要生產的品牌有東風、福田、解放、重汽、30米、50米、60米、80米、100米、120米.10噸.12噸.16噸.噴霧抑塵汽車.工廠綠化噴灑車.工地降塵除塵抑塵汽車。
  • 前朝多以土葬為主,為何兩宋時期火葬卻十分流行
    佛教在宋朝的發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也是促進火葬流行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佛教的世俗化發展。因為要想使一個民族接受一種新的思想,那就必然要使得這個民族的最大基數理解甚至是喜愛,而最大基數就是這裡的下層普通百姓,唯有百姓接受了,其他的階層也會逐漸接受,而佛教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發展得越來越平民化。
  • 五代兩宋的繪畫藝術
    五代兩宋的繪畫藝術是唐代以後中國繪畫史上喲一燦爛的輝煌的鼎盛時期,雖然上承唐代的五代與下啟元代的南宋都在繪畫發展中具有繼往開來的特點,但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繪畫領域許多變化是前所未有的,皇家畫院的創立,學畫的興辦,文人士大夫繪畫興起以適應民間需要的商品性繪畫的興盛,都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美術現象
  • 兩宋318年不殺大臣!為何唯一被殺的會是嶽飛?
    而據統計,兩宋整整318年的時間只有一位大臣被殺,而那位被殺的大臣就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嶽飛。那麼嶽飛為什麼會被殺呢,死因究竟為何?我們先從殺他的皇帝宋高宗開始分析。嶽飛遇害宋朝18帝 唯有宋高宗的經歷最為奇特首先,兩宋18位皇帝中,宋高宗身處兩宋更替時期
  • 本末之爭與重本抑末
    由此出現了古代經濟發展的核心思想「重本抑末」。從字面上理解,要重視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的待遇。對工商業及其從業者採取限制發展的制度。可以說,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在制定經濟發展政策的時候,都會強調重本抑末。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農業生產和商業行為哪個重要,要辯證分析。
  • 世風與需求:明代嘉萬時期的書畫消費
    這一時期的世風主要是崇奢黜儉,與奢靡之風緊密相連的是有閒階層的長物之好。受世風影響,書畫的禮品功能在這一時期也發展到極致。在人事紅塵的交際應酬中,書畫不僅是中介物,更是代價品。它們在宴飲雅集時妝點氣氛,在人際關係中扮演角色。世風影響需求,需求帶動消費,書畫消費如火如荼。書畫消費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有閒階層的文化品位。附庸風雅的官吏與商賈都因為購藏書畫而提高了自身乃至家族的文化素養。
  • 兩宋時期,學術出現轉向,簡述南宋道學周邊考據學的形成與影響
    兩宋學術史的轉向,最為著名的判斷,是北而另一些學者則主張折中兩派,此派觀點流行宋至南宋經歷了一個「內向化」的過程,這似乎甚廣,持續久遠。兩宋之際文士韓駒認為徽宗以已成為一種公論,一個最為直接的表現,便是學來新學、洛學均有空疏之弊:「(新學後學)專治派爭鳴的北宋,轉入道學鼎盛的南宋。
  • 兩宋319年束手無策的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只用一年就收復了?
    可以說兩宋319年,對燕雲十六州是日思夜想,卻是可望不可即,想要收回卻是束手無策。那麼為何兩宋319年束手無策的燕雲十六州,到了元末,朱元璋只用一年就將其收復了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但是北宋因為五代十國的過度重武賤文,加之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武將造反篡得後周江山,所以開始實施重文輕武政策,等於是自廢武功。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期還好說,雖然實施了重文輕武政策,但是畢竟武將出身,懂得帶兵的難處,所以還是給予武將一定便宜行事的權力。
  • 燕雲十六州兩宋319年束手無策,為何朱元璋北伐一年就收復了?
    可以說兩宋319年,對燕雲十六州是日思夜想,卻是可望不可即,想要收回卻是束手無策。三百多年以後,在元末亂世之中,一個名叫朱元璋的男子崛起,先是統一了江南,再在1367年派徐達、常遇春率領25萬大軍北伐,歷時一年,不只是收復了中原,並且攻克大都(北京),元朝全國性政權統治結束,燕雲十六州自然也是被收回。
  • 兩宋風雲1——斧聲燭影背後的真相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開始更新兩宋風雲系列,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常說什麼時候的故事多,那得是亂世。太平盛世,一切都井然有序進行,沒那麼興奮,就是天下大亂的時候這故事才多。你看中國歷史上三國故事多吧,關雲長,曹操,劉備,那一個個都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