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順——說文解字課堂十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漢字的起源
自古以來就有「蒼頡造字」這之說。
蒼頡造字
蒼頡非常聰明,從結繩記事開始就研究更複雜的記事方法。進而研究形象記事從而逐漸有了象形文字。但這裡有個問題提出來那就是為什麼傳說中只有蒼頡夠聰明,而沒有其他的聰明人也一同造字?其實按照中國傳統說法應該是上天派下來為原始人類提高生活技能而傳授的文化知識,為了當時的人可以接受而首先使用象形文字,然後逐漸演變成現代的文字。
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這樣說來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測出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應該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
漢字的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
戴順:1981年畢業於昭烏達蒙古族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
赤峰學院副教授、漢語言文學學者、書法家。
中國教育學會中國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
中國語文學習策略研究課題實驗區負責人。
您每次的轉發都是對《天下掌故》最大的鼓勵和鞭策
《天下掌故》
《一天下掌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