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豫章書院」後有「大愛無疆」,暴力「矯治」機構為何久禁不絕?

2020-12-1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鄭潔 每經編輯:吳永久

今年6月初,江西「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一審已開庭的消息一經媒體披露,再次在社交平臺上引起熱議,雖然尚未宣判,但仍有不少網民感嘆「終於有個結果」。

這個「結果」確實來之不易,距離2017年10月「豫章書院」非法拘禁事件被曝出,已經快3年時間,兩年多以來,多位該案志願者稱被「豫章書院」威脅報復,甚至有志願者因此患上抑鬱症而試圖自殺。

然而,就在「豫章書院」事件即將塵埃落定之時,5月底,我接到一個電話,一位被父母逼迫去參加「大愛無疆」遊學營的小姑娘,向朋友留下遺囑後失聯。在我報警後,小姑娘父親告訴我女兒安全了,他也承認要把女兒送進「大愛無疆」。

而在5月初,新京報、紅星新聞等媒體已先後報導了「大愛無疆」使用體罰和精神侮辱的方式「治療」未成年抑鬱症患者,我不知道這位父親是否關注新聞,但以常理度之,暴力絕無可能治療任何精神疾病,對自己的女兒何苦逼迫至此?

更令我震驚的是,雖然被各大媒體曝光了快一月,「大愛無疆」並未停止運營,跟小姑娘通話當天,「大愛無疆」的公眾號依然在運營,一直持續到6月6日。此後公眾號停止推送,6月10日,我打電話詢問「大愛無疆」是否還繼續運營時,一位自稱創始人居裕然小弟的人言辭模糊,表示「現在還說不準」。

「大愛無疆」全稱大愛無疆劇毒家教,是一家號稱「治癒了一百多位抑鬱症患者」的「矯治」機構,自稱治療孩子網癮、厭學、早戀等一切父母眼中的「問題」,運營主體是杭州裕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其創始人居裕然真名居志國,曾因涉嫌傳銷而被判緩刑。

那麼,居志國為何能獲得家長如斯信任,擯棄一切專業醫學治療,而將兒女送進去挨打?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後,我發現「大愛無疆」與「豫章書院」有三個共同點:1.「治療」的對象多為久治不愈、無法復學的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2.打著國學的幌子,聲稱「懲戒」是傳統文化,不聽話的孩子挨打理所當然;3.孩子深受傷害,父母深信不疑;4.學員多次報警,最後因證據缺乏,無功而返。

正是這幾個原因,導致了「大愛無疆」、「豫章書院」一類的「矯治」機構久禁不絕。

我們確實曾盛行棍棒文化,臣對君,下對上,子女對父母,服從是最底層的邏輯,也是最高的標準。一旦出現孩子叛逆不服從的情況,父母的反應是要懲戒,而不是問原因。與此同時,高考升學方面的外部壓力很大,在孩子久不能復學的情況下,父母感覺「孩子就要毀了,實在是走投無路」。

很多聲音認為將孩子送進「大愛無疆」的父母「愚蠢」、「文化水平低」,其實恰恰相反,由於「大愛無疆」遊學營起步價就要9萬,其客戶多為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工作忙碌。

這些家長告訴我,對孩子,他們在物質方面給予很充沛,但在精神方面缺乏溝通,也不懂孩子為何突然就得了病,上不了學。有家長表示,孩子病後他們也曾自學心理學,也吃過藥,但沒作用,認為孩子都是為了不上學「裝出來」的。

至於對「大愛無疆」深信不疑的原因,據家長透露,進了「大愛無疆」後,孩子有段時間變得「很聽話」,因此覺得醫院和心理醫生「都沒用」,對居裕然「很推崇」。而在孩子眼中,這些「聽話」只是為了在遊學營不挨打裝出來的,他們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缺乏溝通的親子關係,出問題後再進行溝通已是為時已晚,此時更不能期待一蹴而就。更何況抑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本身具有易復發、遷延不愈的特徵。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醫師王勇受訪時曾表示,中度以上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需要藥物和心理諮詢的系統治療,且越早治療越好,否則復發概率最大可達100%。父母的焦慮和急躁可以理解,但是不尊重醫療的客觀規律,只能是飲鴆止渴。

另一方面,對於未成年人肉體懲戒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被明令禁止的,但如果要讓諸如「豫章書院」和「大愛無疆」的教職工接受法律制裁,則需要通過學員和家長集體民事訴訟或者在檢察院提起公訴。

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樊傳明表示,法律對此事可以從不同角度介入,如行政部門依法註銷「大愛無疆」的營業資質,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刑事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若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需要達到刑法中「輕傷」程度並依法鑑定,戒尺懲戒如未構成輕傷,則無法以故意傷害罪定責。而從民事訴訟角度,學員在當時多為未成年人,不具備訴訟行為能力,作為監護人的家長深信不疑,選擇提起訴訟的可能性並不大。

「大愛無疆」、「豫章書院」一類的「矯治」機構久禁不絕的背後,是缺少尊重和理解的親子關係,是現行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是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是對精神疾病認知的普遍缺乏,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個所謂的邏輯閉環,事實上,只要其中一環扣不上,這個邏輯就閉合不起來。

很多「大愛無疆」的學員將父母稱之為「幫兇」,某種程度上,他們確實是,但在另一方面,父母也是受害人。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改變不了客觀條件的情況下,能夠去做的,只有真正更新教育理念,對孩子多些尊重和理解,對精神疾病多些理性認識。

如果做到這一步, 「大愛無疆」雖然不會絕跡,但起碼父母不會主動將孩子送進去,造成對孩子更大的身心傷害。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豫章書院一審宣判,但暴力仍在:為何父母會親手將孩子送進地獄?
    最近,備受社會關注的網癮機構「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一審宣判。豫章書院案宣判結果:創始人吳軍豹、校長任偉強、張順、屈文寬犯非法拘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2年7個月、1年10個月、11個月,法院駁回民事賠償請求。對於宣判結果,受害學生們並不滿意,從豫章書院出來後,重度抑鬱、多重性格,豫章書院像「噩夢」一樣依舊困擾著當年的學生。
  • 豫章書院背後的罪與罰——致那些年親手把孩子推入火坑的劊子手們
    現在網絡上對於這個機構的批判鋪天蓋地,卻少有追究家長的責任的。為什麼家長會送孩子去這個人間煉獄,他們為什麼會忍心把自己的骨肉送給別人糟踐。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不否認,其中存在一些不清楚真實情況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家長。
  • 一名豫章書院學生的噩夢:憧憬的琴棋書畫驚變「戒尺龍鞭」
    「大家都覺得判決結束事情告終,豫章書院案還沒有結束,事實上這才剛剛開始。」判決當天,豫章書院受害學生之一的初悟(網名)在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內容。初悟的微博認證是「教育博主」、超話認證為「豫章書院超話主持人」,也是早期在知乎上揭露豫章書院暴力行為的受害學生之一。
  • 豫章書院是什麼在驅使?如此輕的處罰背後的原因你知道嗎?
    最開始是知乎的一篇文章《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文章中指出南昌豫章書院體罰、毆打甚至監禁書院裡的學生。《新京報》隨即發出報導:南昌證實豫章書院曾體罰學生,學院已申請停辦。後來網絡上的又一篇文章《因為曝光豫章書院,我朋友被報復到自殺》將豫章書院事件重新翻出。文章講述了豫章書院曝光至該文章發布的兩年時間裡,志願者們受到的各種報復事件。使得豫章書院事件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2020年7月7日,「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一審宣判。
  • 豫章書院倒了,對矯正教育亂象的反思不能停
    2017年,一篇網帖《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引起了公眾的強烈關注。文章以楊永信為引子,鋒芒則指向豫章書院。楊永信以電擊治網癮出名,使為自家網癮少年發愁的家長趨之若鶩,但越來越多的親歷者證實,楊永信創設的網戒中心實際上使用的是一套結合了電擊、捆綁、限制人身自由、個人崇拜和洗腦等的「療法」,給少年們帶來的是遠比患上所謂「網癮」更可怕的創傷。
  • 【彬彬有法小程序】豫章書院案的前因後果
    庭審現場受害學生稱,刑事部分判決太輕,準備向檢察機關申請抗訴,民事部分也將提出上訴,還有人擔心民事的判決沒有結果,不會再有更多受害者出來維權,案子會被慢慢遺忘。豫章書院事件始末:「豫章書院」的全稱是南昌市青山湖區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2013年5月由吳軍豹創立,其稱能通過國學改造患網癮類的叛逆孩子,並大規模招生。
  • 「豫章書院案」一審宣判,4人以非法拘禁罪被判刑
    備受社會關注的江西「豫章書院」案一審宣判。7月7日下午,審理此案的南昌市青山湖區法院在刑事審判庭公開宣判。此案被告人吳軍豹、任偉強等5人,均被一審法院認定構成非法拘禁罪,其中4人被判刑,另有1人免於刑事處罰。
  • 江西「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一審已開庭,吳軍豹等5人受審
    2017年10月,吳軍豹及其豫章書院專修學校被媒體曝光。一個月後學校停辦。此後不久,羅偉向南昌警方報案。羅偉是南昌市西湖區人,2013年9月起在「豫章書院」接受了4個月的「教育」,出來後去江西省精神衛生中心看病,被確診為嚴重抑鬱症。
  • 聖代diss豫章書院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rapper不敢為社會事件發聲
    而聖代則選擇了避免和這些優秀作品直接碰撞,他選擇代表豫章書院中的受害者們,寫出他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這是一首講述豫章書院事件的作品,聖代並沒有直接站在豫章書院的對立面直接開懟,而是用在豫章書院的受害者視角,向他們的父母寫了一封信。
  • 用PC管打、喝菸灰水,暴力「戒網癮」學校為何屢禁不絕|長城評論
    10月30日,男孩父親王先生接到學校通知其子28日崴腳,兩天後被送到長沙治療,王先生趕到醫院後得知,兒子腿部三處骨折,其中一骨傷處完全斷裂,另有骨頭崩掉一塊。校方稱事發地區沒有監控,事發時斷網維修。「他們就說孩子是摔的,而孩子很確切地跟我說,是打的。」資料圖。
  • 惹怒14億國人的「豫章書院」如何了?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豫章書院,得名於王勃的《滕王閣序》,歷史上的「豫章書院」大名鼎鼎,曾是江西四大書院之一。但是,今天我們在網絡中搜索「豫章書院」,卻是聲名狼藉,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 新世代《書院來信》藏頭暗諷豫章書院,全網對這位選手肅然起敬!
    高三的時候做小組演講就向全班介紹和總結了一整節課的豫章書院一事,自認為是在高中做的最好的一次課堂演講。直到今天,其實熱度已經有很大消退了,但聖代這首歌的出現我和他也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忘卻豫章書院的醜惡,或許還有很多孩子仍然在遭受著惡魔的折磨,很多家長還義無反顧的將孩子送進這人間地獄……《書院來信》讓大家足足等了一個多月,今天一聽果然不同凡響。
  • 學生遭遇囚禁、虐待,性侵,在豫章書院地獄般的日子,終迎來審判
    在長達4年的時間裡,先後有3000多名學生遭受地獄般的折磨,在這裡學生們接受的教育是男尊女卑,深蹲、蛙跳等只是鍛鍊身體,動不動被戒尺伺候,甚至被指頭粗細的鋼筋打在身上,關小黑屋更是家常便飯....最近,備受關注的「豫章書院」案終於宣判:實際控制人吳軍豹、校長任偉強、張順、屈文寬等相關人員分別被判處11個月~2年10個月不等。
  • 惡魔的搖籃豫章書院
    豫章書院,一個折磨關押孩子的學校式牢房。早戀,同性戀,網癮,不聽話,不想學習,或者只是學習「國學」,這裡照單全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挨打,罰跪。孩子們的心理也開始有問題,想法設法的自殺。沒有與外界聯繫的通信工具,沒有交流談心的夥伴親人,變態的軍事化管理,孩子們喝洗衣液,割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囚禁、恐嚇、洗腦……比女德班、豫章書院更可怕的是那些父母!
    讓小康君更想不明白的是,當網戒中心變本加厲,升級成為暴力囚禁孩子的「書院」時,無數家長再次將孩子親手送了進來。2017年,一篇文章《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楊永信?》即便後來豫章書院被質疑,他們仍然站在書院一方,拉條幅力挺書院。
  • 大愛無疆,我們同在
    大愛無疆,我們同在各位會員: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奮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威脅。將舉辦「大愛無疆,我們同在一一浙江省書法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網上主題書法創作活動」。三、活動要求1、書體、形式、字數均不限,所有主題書法、篆刻作品高清圖片(不小於1.5MB)請自行拍攝,作品需註明書體、釋文、規格、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繫方式,發送至郵箱書法原作將通過當地疫情防控工作組織機構,分別捐贈當地一線醫療機構或作出重大貢獻的組織機構、單位等
  • 「豫章書院」一審宣判!遊戲成癮不能靠電擊拘禁
    南昌市青山湖區法院認定學院創始人吳軍豹等5人構成非法拘禁罪,其中4人分別被判處了11個月到2年3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另有1人被免予刑事處罰。十多年前,有楊永信「殘忍的電擊療法戒網癮」,後豫章書院又有「非法拘禁戒除網癮」,網癮背後折射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 還記得3年前的豫章書院嗎?孩子被關小黑屋稱煩悶解脫室:真諷刺
    微博網友爆料的豫章書院的小黑屋,孩子一進門就被六七個教官圍著,為防止孩子自殘,要把身上所有手錶、皮帶、眼鏡等有危險的東西都脫掉。孩子要在小黑屋呆上至少7天,吃喝拉撒睡全在一個差不多十平方米的房間裡,不許出來。最給這些孩子留下陰影的,是書院一種叫「龍鞭」的特殊材質製成的戒尺。
  • 太谷縣巾幗大愛無疆,攜手同心抗擊疫情
    太谷縣巾幗大愛無疆,攜手同心抗擊疫情 2020-02-06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愛無疆 翰墨傳情|首批捐贈物資即將抵達武漢!
    2月15日下午,「大愛無疆 翰墨傳情——抗擊新冠病毒疫情書畫名家義捐義拍公益活動」組委會捐贈的價值30萬元的30噸有機蔬菜,作為首批捐贈物資已全部裝車完畢,準備運抵武漢吳家山站,支援戰鬥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幹部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