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演員們在排練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9月19日晚,原創音樂劇《蛋殼裡的心跳》將正式亮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一群音樂劇創作者,將創作音樂劇的故事搬上了舞臺,做成了一部音樂劇。這部戲劇用一部描繪創作者們眾生相的群像戲,把文藝界的職場故事搬到臺前,讓觀眾感受到,或許這個行業看起來光鮮亮麗,但事實上是一群默默耕耘的人們在背後支撐它的存在。
劇中,編劇付哲使用了11個篇章來講述音樂劇創作過程中瑣碎的日常。有的鬥志昂揚、有的讓人潸然淚下,有的帶些黑色幽默,有的針砭時弊……創作領域裡各種生動的人生片段均勻地散落在各個篇章中:一個疲於平衡生活與工作的中年女性編劇,一個初出茅廬的編劇小生在他人的鼓勵下從怯懦到放手創作的成長,一對合作夥伴如何會因為理念不同而一拍兩散;也能看到導演們為了排戲,絞盡腦汁,頭髮日漸稀疏;還能看到儘管已經預見一切的無奈,但依然執著於最初約定的作曲者。在這部劇的時間線裡,這些創作者在自己的夢想裡蟄伏數年,直到最後,觀眾也不得而知這些夢想是否得以達成,但是這些經曆本身便是最接近藝術本身的要素。
在文化廣場的舞臺上,曾上演過太多成熟的、完整的商業大作,而如此專注於「人」,同時,讓一群熱愛原創華語音樂劇創作的團隊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大膽「試水」,這是第一次。
圖說:《蛋殼裡的心跳》燈光、舞美在合成過程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半透明的景片上印製著無序的樂譜片段,隱喻創作者腦中閃現的靈感,其上穿插的字符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兩年收到的224部投稿作品,每一個劇本起筆開頭的第一個字。景片以圓弧形排列,將舞臺演區包圍起來,象徵著文化廣場劇院特殊的圓形建造,更是與演出主題呼應,無限的靈感積澱,溫柔地將創作者和作品包容在其中。圓弧切片的景片設計,在舞臺道具上也有異曲同工的對應。為了不費更多筆墨贅述劇情場景,咖啡廳的吧檯被直截了當地做成了咖啡杯的形狀,並搭配舞臺大景的同款設計,為整體極簡的舞美設計增添一份趣味。
《蛋殼裡的心跳》將長達兩年的音樂劇孵化歷程以「劇」的形式記錄下來。主創團隊既在戲裡,也在戲外。擔綱本劇導演的馬達是「孵化計劃」的責任導師之一,而音樂總監周可人則是去年孵化計劃認標作品《生死籤》的藝術總監,兩位都對「孵化計劃」非常熟悉。同時,新晉編劇付哲、舞蹈編導梁燕妮,攜資深舞美設計徐肖寰、燈光設計孔慶堯、造型設計諸雅、音樂總監助理及鋼琴吳涵婧、吉他常俞,以及兩屆「孵化計劃」背後所有投稿的主創們,共同完成了這部具有生命力和創造性的實驗作品。
舞臺之上,12位優秀音樂劇演員將在不同場景中不斷轉換角色,不僅塑造音樂劇創作過程中的不同分工形象,更會扮演他們自己的職業,展現不同工種在創作過程中喜怒哀樂、嬉笑怒罵的眾生相。
圖說:主創人員接受媒體採訪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劇中,所有的音樂都來自 「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投稿,在天馬行空的不同作品中,電子、南美、國風……多元曲風一網打盡,每首都很抓耳,每首都很想單曲循環一整天的上頭程度,甚至無法選出心中的TOP1。除了嚴格的音樂總監和好聽的歌曲,這次的舞蹈部分也亮點頗多。舞蹈編舞梁燕妮巧妙地將戲曲元素融入現代舞當中,結合《幻像》這支民族曲風與電子樂相結合的音樂,別有一番韻味。
隨著演出《蛋殼裡的心跳》一同推出的,還將有「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原聲專輯。這張珍貴的專輯中,收錄了2019年參與孵化計劃、並進入劇本朗讀會階段的多部作品的音樂。有些作品已經進入商業化製作,等待舞臺首演的大幕拉開;有些作品雖未晉級,但它的亮點同樣值得被看見、被聽見。這張原聲專輯將作為一份珍貴的記錄,把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夢想封存在時間的長河裡,分享給每一個關注華語原創音樂劇的人。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