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裡的心跳》講述音樂劇創作背後的酸甜苦辣

2020-12-16 瀟湘晨報

圖說:演員們在排練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9月19日晚,原創音樂劇《蛋殼裡的心跳》將正式亮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一群音樂劇創作者,將創作音樂劇的故事搬上了舞臺,做成了一部音樂劇。這部戲劇用一部描繪創作者們眾生相的群像戲,把文藝界的職場故事搬到臺前,讓觀眾感受到,或許這個行業看起來光鮮亮麗,但事實上是一群默默耕耘的人們在背後支撐它的存在。

劇中,編劇付哲使用了11個篇章來講述音樂劇創作過程中瑣碎的日常。有的鬥志昂揚、有的讓人潸然淚下,有的帶些黑色幽默,有的針砭時弊……創作領域裡各種生動的人生片段均勻地散落在各個篇章中:一個疲於平衡生活與工作的中年女性編劇,一個初出茅廬的編劇小生在他人的鼓勵下從怯懦到放手創作的成長,一對合作夥伴如何會因為理念不同而一拍兩散;也能看到導演們為了排戲,絞盡腦汁,頭髮日漸稀疏;還能看到儘管已經預見一切的無奈,但依然執著於最初約定的作曲者。在這部劇的時間線裡,這些創作者在自己的夢想裡蟄伏數年,直到最後,觀眾也不得而知這些夢想是否得以達成,但是這些經曆本身便是最接近藝術本身的要素。

在文化廣場的舞臺上,曾上演過太多成熟的、完整的商業大作,而如此專注於「人」,同時,讓一群熱愛原創華語音樂劇創作的團隊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大膽「試水」,這是第一次。

圖說:《蛋殼裡的心跳》燈光、舞美在合成過程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半透明的景片上印製著無序的樂譜片段,隱喻創作者腦中閃現的靈感,其上穿插的字符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兩年收到的224部投稿作品,每一個劇本起筆開頭的第一個字。景片以圓弧形排列,將舞臺演區包圍起來,象徵著文化廣場劇院特殊的圓形建造,更是與演出主題呼應,無限的靈感積澱,溫柔地將創作者和作品包容在其中。圓弧切片的景片設計,在舞臺道具上也有異曲同工的對應。為了不費更多筆墨贅述劇情場景,咖啡廳的吧檯被直截了當地做成了咖啡杯的形狀,並搭配舞臺大景的同款設計,為整體極簡的舞美設計增添一份趣味。

《蛋殼裡的心跳》將長達兩年的音樂劇孵化歷程以「劇」的形式記錄下來。主創團隊既在戲裡,也在戲外。擔綱本劇導演的馬達是「孵化計劃」的責任導師之一,而音樂總監周可人則是去年孵化計劃認標作品《生死籤》的藝術總監,兩位都對「孵化計劃」非常熟悉。同時,新晉編劇付哲、舞蹈編導梁燕妮,攜資深舞美設計徐肖寰、燈光設計孔慶堯、造型設計諸雅、音樂總監助理及鋼琴吳涵婧、吉他常俞,以及兩屆「孵化計劃」背後所有投稿的主創們,共同完成了這部具有生命力和創造性的實驗作品。

舞臺之上,12位優秀音樂劇演員將在不同場景中不斷轉換角色,不僅塑造音樂劇創作過程中的不同分工形象,更會扮演他們自己的職業,展現不同工種在創作過程中喜怒哀樂、嬉笑怒罵的眾生相。

圖說:主創人員接受媒體採訪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劇中,所有的音樂都來自 「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投稿,在天馬行空的不同作品中,電子、南美、國風……多元曲風一網打盡,每首都很抓耳,每首都很想單曲循環一整天的上頭程度,甚至無法選出心中的TOP1。除了嚴格的音樂總監和好聽的歌曲,這次的舞蹈部分也亮點頗多。舞蹈編舞梁燕妮巧妙地將戲曲元素融入現代舞當中,結合《幻像》這支民族曲風與電子樂相結合的音樂,別有一番韻味。

隨著演出《蛋殼裡的心跳》一同推出的,還將有「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原聲專輯。這張珍貴的專輯中,收錄了2019年參與孵化計劃、並進入劇本朗讀會階段的多部作品的音樂。有些作品已經進入商業化製作,等待舞臺首演的大幕拉開;有些作品雖未晉級,但它的亮點同樣值得被看見、被聽見。這張原聲專輯將作為一份珍貴的記錄,把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夢想封存在時間的長河裡,分享給每一個關注華語原創音樂劇的人。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24部音樂劇投稿華語原創孵化計劃《蛋殼裡的心跳》演臺前幕後
    「這部音樂劇完全是個意外。」近日,原創音樂劇《蛋殼裡的心跳》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合成,藝術監製費元洪介紹,這部8月23日才建組的戲,是由一個偶然的想法而生發,由一些破碎的片段拼成完整的故事。前天,它作為「演藝大世界——2020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閉幕演出」與觀眾見面。
  • 新民藝評|科學孵化讓我們自己的音樂劇也亮起來
    中國人特別是大城市的觀眾偏愛音樂劇,多少和我們這個民族有欣賞傳統戲曲的音樂基因有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劇沒有經歷過舞劇那些長達幾十年的「中國化」「本土化」辯論,也沒有經歷過究竟是舞蹈表演戲劇,還是戲劇指揮舞蹈的迷茫。沒有負擔,輕裝上陣的音樂劇,出發伊始,就明確了是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燈光、舞美融為一體,綜合打開觀眾的視聽感受,帶來了豐富的身心體驗。
  • 「後四大名劇時代」,如何看音樂劇?
    如果說載歌載舞、歌甜舞酣是這部戲最直觀的「小名」,整部戲清晰的戲劇線索是《貓》的「學名」,那艾略特所說的「隱秘符碼」則難以言說,在看似簡單的情節線索背後,似乎還存在另一條更深的線索,值得觀眾自己在戲中探索體會。  「四大名劇」啟蒙觀眾  當年,作曲家韋伯想要以艾略特的童話詩集為題材創作這部音樂劇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他瘋了:誰想要看一群貓在臺上唱唱跳跳?而且還是人演的貓?
  • 非遺傳承人蛋殼裡捏「兔王」 細說老濟南的中秋文化
    濟南周氏傳統兔子王代表性傳承人周秉生。周秉生介紹,兔子王的背後流傳著為人感動的中秋神話。  濟南以泉城聞名,城內百泉爭湧,泉水甘甜清澈。  傳說在早時,濟南地下的泉眼又髒又臭,流出的臭水經常惹得小孩生瘡病。月亮奶奶有藥專給富人治病,不給窮人治。
  • 俞成輝:把音樂劇《達瑪花開》創作成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劇目
    俞成輝:把音樂劇《達瑪花開》創作成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劇目 2020-12-1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音樂劇《消失的龍女嫁衣》續寫故宮裡的大怪獸故事
    繼成功推出《故宮裡的大怪獸之吻獸使命》之後,改編自「冰心兒童文學獎」獲得者常怡原創童書作品的系列音樂劇《故宮裡的大怪獸之消失的龍女嫁衣》又將被搬上舞臺,將於1月10-12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6場,將以全面升級的製作水準和實力強大的主創陣容,講述一個更加精彩奇幻的故宮怪獸故事。
  • 音樂劇《大釗先生》講述歷史、夢想、青春與新時代的關聯
    12月19日,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劇研究中心歷時數年創作的原創音樂劇《大釗先生》在北京石景山文化中心劇院上演。該劇以框架性結構,以李大釗受刑為切口,講述歷史、夢想、青春與新時代的關聯。劇中,李大釗為勞苦大眾、為理想信念奮鬥終生的情景,令無數觀眾感佩不已。
  • 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胡芳洲從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半路出家成了音樂劇演員。不到30歲,卻要在音樂劇《南牆計劃》裡演50多歲的曲藝人張忠禮。難的是,他不僅要扮老,還要唱好北京小曲、太平歌詞。因為相聲演員張雲雷,北京小曲《探清水河》火了。1996年出生的孫浩程萌生把它改編成音樂劇的想法。
  • 蛋殼裡傳出了詠嘆調?一篇特殊的「演後談」
    為此,創作團隊在今年7月曾在上海舉辦過兩次歌劇體驗工作坊,讓一部分家庭參與進這場歌劇演出的創作中。表演者們通過和小朋友們接觸以改進互動形式,創作團隊也從家長們的建議與意見中得到更多靈感。
  • 音樂劇《故宮裡的大怪獸》上新了,續寫中國怪獸故事
    12月4日,音樂劇《故宮裡的大怪獸之消失的龍女嫁衣》於北京坊勸業場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劇將於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首演。作為該系列舞臺劇的最新作品,本劇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改編自「冰心兒童文學獎」獲得者常怡的原創童書作品《故宮裡的大怪獸》,以全面升級的製作水準和實力強大的主創陣容,講述一個更加精彩奇幻的故宮怪獸故事。
  • 音樂劇《血色三河》亮相廣東省藝術節,講述「三河壩戰役」歷史精神
    粵劇《刑場上的婚禮》,讓人們記住了革命先輩周文雍和陳鐵軍;電影《八佰》,讓觀眾記住了四行倉庫的歷史;而音樂劇《血色三河》,讓人們了解並銘記三河壩戰役的重要意義。由梅州市創排的音樂劇《血色三河》入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終評作品名單。
  • 中文本土音樂劇從現實題材中開掘溫暖人心的力量
    音樂劇《在遠方》昨晚的演出照。 本報新媒體中心 周俊超攝  「原創音樂劇《在遠方》講述的是我們的父輩所經歷過的時代,他們用勤勞、敬業創下了一個個奇蹟。」劇中男主角快遞小哥姚遠的扮演者阿雲嘎,近日介紹了他參與作曲的首部音樂劇。《在遠方》中包括主題曲《何處是遠方》在內的七首曲目,均由阿雲嘎創作,「我想為奮鬥在理想道路上的每個凡人英雄而歌唱,用音樂傳遞更多勇氣、自信和能量」。  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出的《在遠方》,改編自獲得2020年白玉蘭獎四項提名的同名電視劇,由編劇申捷首次操刀音樂劇作品。
  • 編劇講述《廣澤尊王》劇本創作背後故事
    ­  《廣澤尊王》劇本由詩山鎮紅旗村人李愛社創作。李愛社現任永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是電視連續劇《烽火含笑》總編劇。昨日,記者聯繫了李愛社,聽他講述《廣澤尊王》創作的背後故事。­  打小受鳳山文化薰陶萌生創作廣澤尊王劇本想法­  李愛社從小在廣澤尊王坐化、鳳山寺祖廟所在的紅旗村長大,他的母親和家人都是廣澤尊王的信眾。
  • 在蛋殼上動刀的男人:榮耀背後是「玩了一輩子」的功夫
    一個脆弱易碎的蛋殼,到了他手裡,就成了一個可以包羅萬象的「乾坤」。今年63歲的袁家釗是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淞南蛋雕技藝」的唯一傳承人,他的蛋雕作品曾代表上海搬上世博會的展覽臺。榮耀背後,是所謂「玩了一輩子」的功夫。40年來,袁家釗的夜晚大多是和蛋殼一起度過的。
  • 搭地鐵「樂遊演藝大世界」,打卡探尋上海劇院背後的故事
    據悉,此次的「樂遊演藝大世界」活動將持續至國慶節後,以「探尋劇院背後的故事,發現演出內外的精彩」為核心,跨線上線下平臺,以趣味性與互動感吸引市民朋友了解與參與。2020上海旅遊節的16天裡,演藝大世界將上演主要劇目46部,從專業劇場的大舞臺到各大展演空間的駐場秀,話劇、音樂劇、舞蹈芭蕾、兒童親子、戲曲、相聲、脫口秀、音樂會、演唱會都輪番上映。
  • 拯救戲曲,靠模仿話劇音樂劇?——黃梅戲《長恨歌》「翻紅」背後的...
    而傅謹不看好戲曲走音樂劇道路,原因之一是創作者積累不足:戲曲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有幾百年的積累,從業者剛剛接觸了幾天音樂劇,怎麼可能像人家做幾十年那樣優秀?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戲曲界很多主張搞音樂劇的人其實根本不了解音樂劇。某著名大學曾辦了個音樂劇創作班,作為授課教師的傅謹發現,從老師到學員基本上不知道什麼是音樂劇。
  • 百老匯著名音樂劇《陰間大法師》:舞美創作揭秘
    之前在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今天再次回來寫關於它的舞美創作,依然像挖掘一塊寶藏,照亮我們的眼睛。《Beetlejuice》(陰間大法師)音樂劇是根據蒂姆·伯頓(Tim Burton)1988年經典同名電影改編,於2019年4月在百老匯上演。
  • 為紐約落魄文藝青年畫像,音樂劇《吉屋出租》何以改變百老匯
    1996年,一部原創音樂劇在外百老匯上演。當時,誰也沒料到,這部由不知名作曲家創作的不起眼音樂劇,卻改變了百老匯。年輕,生澀,莽撞,《吉屋出租》(RENT)宛如一團烈火,撞擊著美國社會的保守風氣,打破了大製作壟斷百老匯的局面,也讓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第一次和年輕人站在了一起。
  • 音樂劇演出井噴, 「本土原創」如何與「中文版引進」平衡
    音樂劇《酒幹倘賣無》李盾:20年堅持探索中國本土原創音樂劇 李盾在業界有「音樂劇瘋子」之稱,甚至也有人稱他「中國音樂劇教父」。從1997年開始,李盾成為國內最早投身音樂劇產業的人,曾經製作過《白蛇》《西施》《蝶》《愛上鄧麗君》《媽媽再愛我一次》《啊!鼓嶺》等眾多音樂劇。
  • 其實,這些音樂劇都是先有電影版的!
    Travers創作的童話,講述了公務纏身的銀行職員喬治和太太常為子女的教育發愁,在古靈精怪的兄妹倆又把保姆氣走後,仙女瑪麗應徵而來,為孩子們帶來幻想與歡樂,讓他們感受到親情和友情的同時,也讓喬治夫婦明白生命中更值得珍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