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是一個創作的過程,配音員在進行配音作品的創作是要經過一個不斷思考,不斷更新學習的過程。配音員在進行影視人物配音的時候,是要認真把影視劇裡面的人物做好資料的閱讀,把人物的個性特點展現出來。
在配音階段,一般入錄音間後,導演會請錄音師將下面所要配的一段戲放一遍「默片」,配音演員可再跟片子走一遍自己的臺詞,互相之間找找感覺,導演再提出錄音要求,便可實錄了。
錄音時,對話筒的使用與錄廣播劇基本相同,也不能總低頭看劇本或劇本擋在自己的嘴與話筒之間,這樣錄出的聲音發悶。應將劇本拆開來,只拿有自己這段戲臺詞的頁,用手側舉頭前,以不擋住話筒和前方的屏幕。錄完一張輕放地上,不出紙聲。錄音過程中,一般都是根據劇本和畫面作為參照。
在背下臺詞時,也可趁對方說臺詞時,再快速看一眼自己下面要說的臺詞,待輪到自己說臺詞時,則可只盯著屏幕上自己所配的人物,跟上他的表情、動作和口型,自己也會全身心地投入表演。
在背不下臺詞的情況下,就要劇本與畫面兼顧了。但每段臺詞的頭尾一定要盯住畫面。看劇本時應注意,嘴裡講著這一句的尾,眼睛就要看到下一行了,這樣才能夠保證臺詞的完整表達。
在配音當中,由於既要顧口型,又要看劇本,還要注意戲,有的人就忙不過來了,配音變得本末倒置。便放鬆了感覺的投入,一心只在口型上。
雖然,口型對不上,是最容易看出來的,是沒完成配音任務。但內心情感及各種感覺跟不上,語言平淡,沒有貼上人物感覺,沒有表現力,也是沒有完成配音創作,這樣的配音也不能通過,也得重來。
配音與其它藝術語言創作及表演有著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獨特的一面。即有限制的表演,創造性的模擬,在具體工作中必有其自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