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曾說過:「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從無數的歷史故事中我們已經明白,自尊是一種無法用價值來形容的存在。對那些歷史上出現的各個皇室王族來說,這已經是貫徹到了自己的一生的品質。尤其是那位直到去世都堅守了尊嚴的王后,縱然身後爭議不斷,卻仍然留下了佳話。
1755年,在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宮裡,奧地利大公迎來了她的第十五個孩子,也是最為心愛的小女兒瑪麗·安託瓦內特。自小時候起,她就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姑娘,在宮廷禮儀的教導下,她在出塵氣質的背後更保留了一份率性與天真。
但作為一名皇女,她終究要迎來一樁自己的政治姻親。作為好不容易獲得和平的法國,他們早就向奧地利王室提出了聯姻的請求。這本應是瑪麗的姐姐先行出嫁,可一場天花病直接給她的家族帶了極大損失,最終只有她這一個女兒了。於是1766年,她前往法蘭西的婚姻之路就此形成。
1770年,剛剛到達法國的瑪麗立刻成為了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但是,在宮廷教育時期,由於她活潑好動又十分淘氣,從始至終都沒能徹頭徹尾地完成任何一門學科。憑藉母親的寵愛,她和普通的王女非常不一樣,繁瑣與乏味是她最討厭的事情。
而路易十六卻是個無比溫柔的王子,他很疼愛自己的妻子,包容她一切的小性子。這讓二人的婚後生活十分幸福,感情美滿無比。然而在1774年時,國王易位,瑪麗也成為了新一代王后,來自王族深處的貴族條例立刻帶來了巨大壓力。
換做任何一個初來乍到的新人,面對著諸多的王室成員,都會變得無所適從。但也許正是得益於那份真實的性格,瑪麗在宮廷裡絲毫沒有感到畏懼。她保持著自己作為奧地利王女的尊嚴,加之丈夫的寵愛,完全不關心任何所謂的「貴族」。同時,她反而利用自己的權力滿足心中那小女生的購物慾,肆無忌憚地過著奢侈的生活。
但這種舉措最終會導致的,終究是百姓的痛苦。1789年,無法忍受的人們發動了法國大革命,王室昔日的輝煌徹底被打散。但就在所有貴族抱頭鼠竄的時候,這位柔弱的瑪麗王后卻成了那唯一一個堅守著王室威嚴的人。在她的心中,沒有人可以擊潰一位王后的尊嚴,更無法將之毀滅。
儘管如此,縱使瑪麗一直在發動自己微薄的力量,但大勢已成定局。1789年10月,法王室沒落,1793年,她和丈夫被一同處以了死刑。昔日那個光芒萬丈的姑娘,如今也成了一個落魄無比的階下囚。但就算馬上面對的是死亡,她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尊嚴。在上刑場時,她無意間踩了劊子手一腳,對此她連忙說道:「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這句話立刻讓全場喧囂的人們為之沉默了,並被記錄大人物臨死前遺言的人們完完整整地記錄了下來。它無關什麼豪情壯志和遠大理想,體現得就是那至死都無法被撼動的王室尊嚴。在法國人的心中,瑪麗王后背負了不少罵名,但是無論如何她體現的自尊都是所有人為之認可的。縱然蓬頭垢面,脊背正直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