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在行刑前,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說了一句話,至今被傳為佳話

2020-12-22 騰訊網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變後,楊貴妃跟隨李隆基出逃。在路過馬嵬驛時發生士兵譁變,這位美貌的佳人就此含恨香消玉殞,時年38歲。人們向來把諸多的罪名加在她的身上,奢侈、恃寵而驕,其實她不過是政治場上的犧牲品。在另一個時期的法國,有一位王后經常被拿來跟她做對比,只因兩人有著相似的結局。那位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但她至死都保持著自己作為王后的尊嚴。從她無意踩劊子手一腳,跟劊子手說的一句話便能看出。

法國歷史上被處死的王后並不多,當然國王也不多,瑪麗·安託瓦內特與她的丈夫算是成了法國歷史上的獨一無二。瑪麗·安託瓦內特,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她出身高貴,父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弗蘭茨一世,母親是皇后兼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女王瑪麗婭·特蕾莎。年幼時期,她其實十分的聰明,但總是將聰明用在如何逃課上。

這也導致她的成績並不很好,就連法語都說的一塌糊塗,說起來公主的童年還遇到過莫扎特。不過莫扎特究竟是求親吻還是求婚,這兩個說法究竟哪個是真的,已是不可考。作為公主,她的婚姻註定要作為聯姻,就像她的姐姐們一樣。1766年,為政治需求,法國王室像只有十一歲的瑪麗求婚,奧地利王室欣然答應。

其實本來訂婚的應該是她的幾位姐姐,但是那幾位皆因天花身亡,最後這樁婚事就落在了瑪麗的身上。不過因為一些原因,這樁婚事拖了三年,一直到瑪麗十四歲的時候,她才踏上去法國的路。這場婚姻很難說幸福,她的丈夫是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反應遲鈍,但是為人溫柔善良。而年輕的瑪麗跟普通的少女一樣,對感情有著渴望,不過不管她是否滿意,這樁婚事是註定要完成的。

兩個王族的婚禮舉辦得十分豪華,1770年5月16日,瑪麗成為法蘭西的太子妃。她這太子妃並沒有坐多久,因為四年後,路易十五病逝。路易十六成為國王,18歲的王后面對的是種種壓力。瑪麗並不在乎這些,面對不喜歡的情婦不給好臉色,在生活上極盡追求奢華。一位整日追求舞會、時裝、奢侈的王后,讓她聲望更加下跌的是項鍊事件。

簡單來說就是珠寶商有一串價值十分昂貴的項鍊,傳說中奢侈的瑪麗不願意購買這件珠寶。但另一位名叫讓娜·德·瓦羅爾的英國公主,先是謊稱自己是王后的好友,接著又欺騙大主教與珠寶商,說王后想要買下這串珠寶,只是要分期付款。結果讓娜得到珠寶後翻臉不認帳,珠寶商便找上王后,瑪麗才知道這件事。她向來不喜歡主教,堅持要將他處死,這件事當然沒有完成。

可也讓王后的名聲大跌,剛好民間又掀起一股反王室的熱潮,這便是法國大革命的開始。瑪麗成了最主要的攻擊目標,因為國王溫和仁慈,而王后揮霍無度。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路易十六在位12年,法國負債達到12億5千萬,國王勤儉,這錢自然是王后用的。這個只知道享樂的女人,在大革命爆發後,卻意外保持了王后的驕傲和尊嚴。

最終讓她身亡的是,瑪麗將法國的情報傳給敵對方奧地利國王,也就是她的侄子。這件事情被發現後,引起了人民的反對,議會也無法保護他們。路易十六先是以叛國罪備被處死,瑪麗則被加了許多匪夷所思的罪名。1793年10月16日,她被推上斷頭臺,在上去的時候,因為沒站穩,她踩了劊子手一腳。意外的是,她竟然說道,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一直到死亡,她沒有低過頭,也保存著王后的尊嚴。

相關焦點

  • 王后被判斬首,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一句話流傳至今
    ,當時,在行刑當天 ,瑪麗王后留下了一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在那個時候的歐洲,如果處死一個人,尤其是名人,有專門的記錄官,就是為了記載名人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瑪麗王后也不例外。
  • 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導語: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說到王子公主,亦或者是皇后,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在古代這些都是貴族的代表。
  • 皇后被斬首,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說的一句話讓人感慨至今
    一個人的教養體現在生活瑣事和所說的每一句話當中,教養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通過家庭的教育和身邊人的薰陶而逐漸形成的,在皇宮貴族中,表面上,每個人都是有教養、有內涵的貴族,但是私下看,有些人也不過是紙糊的燈籠,和大眾所看到的形象根本不一樣,不過,這樣的人最後也總是被曝光。
  • 王后送往斷頭臺前踩到了行刑的人,說的一句話讓人感慨,說的什麼
    法國之前發生過法國大革命事件,這次革命將腐敗無能的波旁王朝正是推翻,由雅各賓黨正是執政,他們非常的殘暴,上臺之後就把之前法國的貴族全都除掉,身為國王的路易十六自然不可能倖免。在面對死亡之時,這些貴族依舊顯露著高雅的氣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實在是令人欽佩,當一位女性可以做到這樣時,真的讓人由衷的佩服,這個人就是當時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
  • 王后即將被斬首,上斷頭臺不慎踩到劊子手,一句話讓人感慨至今
    一個人的教養主要體現在非常多的生活瑣事和說過的每一句話當中,教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後來的時候通過家庭的教育和身邊的人薰陶才形成的。在無歷史當中的皇室貴族表面上來看每個人都是非常有教養有涵養的上等人,但是這只不過是他們表面上給人們留下的印象,私底下來看,有些人只不過是紙糊的燈籠,和大眾所接觸到的形象完全不同,不過這樣的事情到最後也總是會被曝光。
  • 王后被士兵押上斷頭臺,行刑前優雅地對劊子手說:對不起,請原諒
    然而革命中,另外一位女性生前最後一句話,卻也同樣成為了經典。 王后被士兵送上斷頭臺,臨刑前卻優雅對劊子手說:對不起,請原諒。 故事的主角,叫做瑪麗·安託瓦內特,她的身份,是法蘭西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 王后上斷頭臺時,無意踩到劊子手,說的一句話,如今仍被傳為美談
    18世紀八十年代同樣有位女性如此,從小,她被告知只需要享受人生,家世、美貌、財富她都不缺。於是她聽從人們所言,可到了最後,人們又翻臉要求她承受比男人更多的責任。這位美人王后在面臨這樣的處境時,不同於她的丈夫,她選擇了維持王后的尊嚴。優雅的走向生命的盡頭,從她臨死前踩到劊子手的第一反應也體現了這點。
  • 王后被送上斷頭臺,無意踩了劊子手一腳,說了一句話至今成為美談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說:「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這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就是前奧地利公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瑪麗·安託瓦內特。1774年,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而去世,路易十六即位,瑪麗遂成為法國王后,但年僅18歲的她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當好一個國家的女主人,這也為她悲劇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瑪麗擁有著一位任性公主的所有特點:愛玩、愛美、奢侈至極。
  • 法國王后被推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太多不同,有一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他曾經是奧地利的公主,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這個人就是瑪麗安託瓦內特。 當時幼年的音樂家莫扎特為他彈奏小星星所要求的獎勵,就是這位美麗的小公主的吻,當時在場的人都因為這件事情笑得前仰後俯。 而在瑪麗11歲的時候,法國王室就已經向其求婚,在三年之後,他剛剛14歲就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來到了法國,成為了法國王太子妃。在1774年,路易十五因為感染天花而去世了,此時路易十六即位,而瑪麗也成為了王后。
  • 王后上斷頭臺前,無意踩了劊子手一腳,說的一句話,讓人們沉默了
    對那些歷史上出現的各個皇室王族來說,這已經是貫徹到了自己的一生的品質。尤其是那位直到去世都堅守了尊嚴的王后,縱然身後爭議不斷,卻仍然留下了佳話。 憑藉母親的寵愛,她和普通的王女非常不一樣,繁瑣與乏味是她最討厭的事情。 而路易十六卻是個無比溫柔的王子,他很疼愛自己的妻子,包容她一切的小性子。這讓二人的婚後生活十分幸福,感情美滿無比。然而在1774年時,國王易位,瑪麗也成為了新一代王后,來自王族深處的貴族條例立刻帶來了巨大壓力。
  • 法國王后被判死刑,在斷頭臺踩到劊子手的腳,說了一句話太經典
    在18世紀70年代的時候,歐洲國家的思想雖然比亞洲國家開放,但當時的歐洲很多國家也保留了不少的封建習俗,當時法國的百姓,受封建制度欺壓了近百年,後來法國落後的封建制度被廢除後,法國皇后也被判了死刑,在斷頭臺無意踩到劊子手的腳,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 王后被送上斷頭臺時,不慎踩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對不起
    在她還是孩童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當莫扎特為皇家表演音樂會後,女皇甚是喜歡,問他想要什麼獎勵,他說:「希望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的女兒親嘴。」瑪利亞被逗樂了。瑪麗雖然自小接受皇室宮廷的教育,但是性子裡仍有孩兒般的淘氣。在學習上跟普通小朋友一樣,不愛學習,常常逃課。所以,她法語很差,歷史也沒學好。
  • 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行刑三百多次,晚年悽涼淪為乞丐
    1925年民國成立後,湖南大公報曾報導過清朝最後一個劊子手,他就是長沙縣公署的鄧海山,當時的報導稱他「歷年以來,所經手斬殺之盜犯,不下二三百名」,按照劊子手砍頭不過99顆的行規,鄧海山真可謂歷史上行刑斬首最多的劊子手了。
  • 劊子手可能是最損陰德的職業了,帶你了解劊子手的yi'sheng
    ,大腦與身體分開,也就表明這個人再也無法參與輪迴,他的靈魂要被永生永世的封印在人界,為此,死刑犯的家人在行刑前都會給劊子手塞錢,希望他可以在砍頭時可以儘量不要徹底斬斷。每次行刑前,鄧海山都要磨刀,因為他的師傅告訴過他,只有刀足夠鋒利,才能夠一刀斃命,至今為止,死在鄧海山刀下的犯人已經不下二三百名了,據他自己說,他已經破例了,劊子手也是需要訓練的,一般幹這一行的都是世襲或者是拜師,而每天訓練的也不是什麼高超的武功,就是對著一個冬瓜砍,對冬瓜上畫上一條線,每次落刀必須不偏不倚正好沿線砍下冬瓜才算合格,古人是非常講究陰德這回事的,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做道士卻遭拒,晚年悽涼
    尤其是死刑,雖然在古人眼裡,斬首再正常不過,但如今,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刑罰。既然斬首被廢止,與之相應的劊子手職業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我國漫長的封建史,劊子手這個職業也是發展了千年。在古代,這個職業因為掌控生死,雖然有些暴力,但一直是個相當搶手的職業。首先,劊子手的工資相當高。
  •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拖鞋拍出35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拖鞋拍出35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斷頭皇后》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命運饋贈的禮物,暗中早已標註好了價格,只是當時太年輕不明白」。茨威格的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法國末代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一位堪比慈禧太后的女人。
  • 中國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鬼頭刀下三百人,被疑行刑譚嗣同
    舊社會市井之間有一句老話,形容專門撈陰門錢的職業:劊子手的刀,扎紙人的手藝,二皮匠的針線,仵作的眼睛。這頭一句,說的就是劊子手砍頭用的鬼頭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寫過一本書叫《 檀香刑)》,其中的一個主角叫趙甲,是晚清最著名的劊子手「狀元」。慈禧太后賞賜他一串檀香佛珠,光緒皇帝賞賜他一把龍椅,袁世凱專門把他請到天津行刑。趙甲把劊子手這個職業做到了極致,他曾經說:殺豬下三濫,殺人上九流。
  • 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明朝是一個在末世掙扎中求生的朝代,是一個在黑暗與探索中進入了死胡同的朝代,也是一個悲哀到天明卻面臨著即將崩塌的朝代!朱元璋一手締造了它,崇禎一手毀滅了它,在滅亡時大家都說是制度落後,皇帝昏庸,宦官專權,民不聊生等等詞彙來形容。
  •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腰斬的公主,換了三個劊子手行刑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由於男權思想的宣揚,婦女的地位變得非常地下化,在權力高度集中的背景下,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可以到煙柳之地尋歡作樂,而女人則必須在家裡安分守己,平時不允許女人踏出家門,女人的生活都圍著男人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婦女地位的低下。
  • 為何法國人熱衷於圍觀斷頭臺行刑?
    在法國,使用斷頭臺行刑是一種觀賞性的活動。在法國,斷頭臺行刑就像美國超級碗的派對,以及《弗蘭肯斯坦》中村民們拿著火把和乾草叉追逐弗蘭肯斯坦的怪物的部分。那時的巴黎人就是為了這種東西而生活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國斷頭臺時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