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被士兵押上斷頭臺,行刑前優雅地對劊子手說:對不起,請原諒

2020-12-15 騰訊網

中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中,或許讀者都聽說過羅蘭夫人留下的著名遺言:「自由,以汝之名造惡無數!」然而革命中,另外一位女性生前最後一句話,卻也同樣成為了經典。

王后被士兵送上斷頭臺,臨刑前卻優雅對劊子手說:對不起,請原諒。

故事的主角,叫做瑪麗·安託瓦內特,她的身份,是法蘭西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如果要將瑪麗的遭遇,比作一個中國的知名人物,她和楊貴妃的情況,可以說是相像無比,1755年,瑪麗出生在了奧地利宮廷,身為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年紀輕輕的瑪麗,舉止優雅,活潑大方,但是在另外一方面,瑪麗也養成了富家小姐的壞脾氣,她有些刁蠻任性,討厭學習攻克,以至於後來成為法蘭西的王后,法語都是磕磕盼盼,語法錯誤連篇。

而出於政治上的考慮。1766年,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公主求婚,而奧地利宮廷立刻應允,最終到1770年,14歲的瑪麗嫁給了還是王太子的路易十六,成為了太子妃。

此時法國在路易十五的統治下,對外長期的戰爭和國內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王室的名聲一落千丈,而當這名國王駕崩後,上位的路易十六並沒有能力恢復昔日法蘭西國王榮光,至於瑪麗皇后,也並沒有扮演起母儀天下的角色,反而開始追求奢華的宮廷生活,每天熱衷於舞會和慶功宴,奢侈無度,更是激起了法國人的不滿,瑪麗也被冠上了「赤字夫人」的稱號。

隨著形勢愈發的危急,法國大革命最終無可爭議地爆發,並且迅速地擴散到了全國各地,成為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而此時的瑪麗,卻迅速扮演了一個女強人的角色,她勸說路易帶王室衛隊,前往梅斯避難,還支持路易,拒絕一會提出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

瑪麗的強勢,讓她成為了不少保皇派支持的對象,但是同樣也作為一名罪人,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1789年,路易十六返回了巴黎,處於議會的監視和控制之下,然而此時的瑪麗,卻依然沒有放棄重新奪回君權,在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後,她竟然打算繼續勾結奧地利,還將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部隊。

當東窗事發後,瑪麗王后和丈夫,隨即被憤怒的法國人送上法庭審判,最終瑪麗和丈夫一樣,受到了丈夫的懲罰。

1793年10月16日11時,瑪麗被帶到了如今巴黎的協和廣場,在上萬名圍觀群眾的注視下,她雙手戴著鐐銬,走上了斷頭臺,不少民眾,也在仔細的盯著瑪麗的面容,想要揣摩她去世前的想法,這名昔日的王后,在知道自己即將死亡後,是否也會感到害怕?甚至是嚎啕大哭?而當時劊子手桑松因此也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搜集大人物臨死前所說的重要語錄。

然而瑪麗,卻始終保持著是優雅的姿態,被士兵押送上斷頭臺的時候,她不小心踩到了桑松的腳掌,瑪麗停下,很快地道了一句歉:對不起,請原諒,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這也成為了瑪麗人生當中最後的遺言。

雖然瑪麗生前所做的事情,爭論不斷,她臨死前的這份從容,大部分人都難以達到,反而更讓人感到惋惜。

相關焦點

  • 王后被判斬首,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一句話流傳至今
    ,當時,在行刑當天 ,瑪麗王后留下了一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在那個時候的歐洲,如果處死一個人,尤其是名人,有專門的記錄官,就是為了記載名人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當年 ,瑪麗7歲,莫扎特只有6歲,女王問莫扎特的心願,他說:「我希望能跟女皇最小的女兒親嘴」,可見瑪麗王后從小就是大美女,長大之後,1770年,14歲的瑪麗嫁到了法國王室,嫁給了路易十六,過了4年後,路易十六登基,瑪麗當上了王后。
  • 王后在行刑前,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說了一句話,至今被傳為佳話
    在路過馬嵬驛時發生士兵譁變,這位美貌的佳人就此含恨香消玉殞,時年38歲。人們向來把諸多的罪名加在她的身上,奢侈、恃寵而驕,其實她不過是政治場上的犧牲品。在另一個時期的法國,有一位王后經常被拿來跟她做對比,只因兩人有著相似的結局。那位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但她至死都保持著自己作為王后的尊嚴。從她無意踩劊子手一腳,跟劊子手說的一句話便能看出。
  • 王后被送上斷頭臺時,不慎踩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對不起
    在她還是孩童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當莫扎特為皇家表演音樂會後,女皇甚是喜歡,問他想要什麼獎勵,他說:「希望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的女兒親嘴。」瑪利亞被逗樂了。瑪麗雖然自小接受皇室宮廷的教育,但是性子裡仍有孩兒般的淘氣。在學習上跟普通小朋友一樣,不愛學習,常常逃課。所以,她法語很差,歷史也沒學好。
  • 王后上斷頭臺時,無意踩到劊子手,說的一句話,如今仍被傳為美談
    這位美人王后在面臨這樣的處境時,不同於她的丈夫,她選擇了維持王后的尊嚴。優雅的走向生命的盡頭,從她臨死前踩到劊子手的第一反應也體現了這點。 這個美麗的王后便成為貴族階級和貧民矛盾之間的悲劇,她身上擔負的責任遠比丈夫要多。1789年7月11日法國大革命爆發,貴族四散,甚至有人放棄身份加入革命軍。只有瑪麗,用她微薄的力量捍衛王權,人們口中只知道享樂的人,此時爆發了驚人的意志力。
  • 親眼目睹斷頭臺是什麼滋味?為何法國人熱衷於圍觀斷頭臺行刑?
    在法國,使用斷頭臺行刑是一種觀賞性的活動。在法國,斷頭臺行刑就像美國超級碗的派對,以及《弗蘭肯斯坦》中村民們拿著火把和乾草叉追逐弗蘭肯斯坦的怪物的部分。那時的巴黎人就是為了這種東西而生活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國斷頭臺時代的情況。
  • 王后被送上斷頭臺,無意踩了劊子手一腳,說了一句話至今成為美談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說:「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這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就是前奧地利公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瑪麗·安託瓦內特。1774年,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而去世,路易十六即位,瑪麗遂成為法國王后,但年僅18歲的她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當好一個國家的女主人,這也為她悲劇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瑪麗擁有著一位任性公主的所有特點:愛玩、愛美、奢侈至極。
  • 法國王后被判死刑,在斷頭臺踩到劊子手的腳,說了一句話太經典
    在18世紀70年代的時候,歐洲國家的思想雖然比亞洲國家開放,但當時的歐洲很多國家也保留了不少的封建習俗,當時法國的百姓,受封建制度欺壓了近百年,後來法國落後的封建制度被廢除後,法國皇后也被判了死刑,在斷頭臺無意踩到劊子手的腳,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 王后送往斷頭臺前踩到了行刑的人,說的一句話讓人感慨,說的什麼
    在面對死亡之時,這些貴族依舊顯露著高雅的氣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實在是令人欽佩,當一位女性可以做到這樣時,真的讓人由衷的佩服,這個人就是當時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還讓當時的法國負債纍纍,路易十六再節儉也無法擋住瑪麗的這般奢侈,送她上斷頭臺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她的奢侈無度。這只是一部分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1789年的時候,國家的財政問題。
  • 王后即將被斬首,上斷頭臺不慎踩到劊子手,一句話讓人感慨至今
    王室之間的結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因為為了國家的政治需求,並沒有像童話裡面說的那樣美好。在法國的歷史當中,曾經就出現過一次,14歲的瑪麗公主嫁給了路易十六做妻子的世界。自己本來的時候就是公主,好歹自己嫁過去的,另一半也仍然是皇家貴族,所以在自己結婚之後仍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除了生活的地點有了改變,其他的貌似根本就沒有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拖鞋拍出35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一雙拖鞋拍出三十五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瑪麗王后的一生跌宕起伏,被譽為法國赤字王后,至今都被釘在了恥辱柱子上。瑪麗·安託瓦內特出生在公元1755年,父親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母親是奧地利女王。含著金湯匙出身極其尊貴,作為王室最小的女兒備受寵愛,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 皇后被斬首,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說的一句話讓人感慨至今
    一個人的教養體現在生活瑣事和所說的每一句話當中,教養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通過家庭的教育和身邊人的薰陶而逐漸形成的,在皇宮貴族中,表面上,每個人都是有教養、有內涵的貴族,但是私下看,有些人也不過是紙糊的燈籠,和大眾所看到的形象根本不一樣,不過,這樣的人最後也總是被曝光。
  • 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導語: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除了我們國家,其實在歐洲也有這樣的貴族,而且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的皇后和王子都是高貴與優雅的象徵。而且他們是從小就培養了這樣的氣質,就算是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會保持著這樣的氣質。像是當年的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 王后上斷頭臺前,無意踩了劊子手一腳,說的一句話,讓人們沉默了
    尤其是那位直到去世都堅守了尊嚴的王后,縱然身後爭議不斷,卻仍然留下了佳話。 然而在1774年時,國王易位,瑪麗也成為了新一代王后,來自王族深處的貴族條例立刻帶來了巨大壓力。
  • 斷頭臺為法國砍下6萬首級,為何突然廢除?公開行刑過程一言難盡
    在法國廢除死刑之前,斷頭臺曾一直是西方國家行刑的重要工具,它曾為法國斬下多達6萬顆首級,也令斷頭臺充斥著血腥,更令今人聞之色變。按理說,斷頭臺兇名赫赫極不人道,但在當時,這卻並非殘忍,而是一種仁慈,一種進步。在法國大革命前,法國如想處決犯人,一般會以車裂的方式處決。
  • 協和廣場竟是殺人廣場,斷頭臺行刑是為了人道關懷?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廣場曾經是一座「斷頭臺廣場」,在這裡曾經血流成河,傳說連牛群經過這裡都會繞道而行。在法國大革命發生期間,許多人正是在這座美麗的廣場上被送上斷頭臺。 在革命浪潮最高漲的時候,在這座刑場上總共有1343條人命被奪去,其中甚至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與這座殺人廣場一起出名的還有它用來行刑的工具——斷頭臺。
  • 法國政治風雲中「斷頭臺」隱喻
    1792年4月25日,斷頭臺首次實施死刑,受刑人是強盜尼古拉斯·雅克·佩萊蒂埃,行刑地點在巴黎市政廳外。佩萊蒂埃被擺正方位,接著頭顱被立即砍下。然而,場下的民眾對斷頭臺並不滿意,他們認為,與以前的行刑方法相比,囚犯死得過於迅速,無法給觀刑者提供足夠的「消遣」,圍觀人群甚至大喊道:「把我們的木絞刑架拿回來!」1792年8月10日,革命法庭建立,斷頭臺被搬至杜伊勒裡宮。
  • 他是被送上斷頭臺的科學家,臨死時對劊子手說:砍完頭看我眼睛
    儘管古人常說「頭掉了碗大個疤」,但實際上卻沒有多少人會想體驗頭被砍掉的感覺。然而在法國,一名著名的化學家卻對砍頭產生了興趣,他十分疑惑,頭被砍掉時,還有知覺嗎?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的拉瓦錫便是這位對砍頭產生興趣的人。拉瓦錫出生在一個傳統的律師家庭,當家人紛紛建議他從事律師職業時,拉瓦錫卻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斷頭臺下,人人平等
    國王臨刑時刻泰然優雅的表現,為革命恐怖時期的萬千政治犯作出了表率,從王公貴族、保皇分子到激進派領袖羅伯斯庇爾本人,親臨斷頭臺時均盡力撐住氣場,走好最後一裡路。· 據說路易十六臨刑時不願被綁縛雙手,神父勸告說救世主也是如此,國王遂伸手任劊子手擺布大義凜然的勇者無須受辱便慷慨赴死,這種真人秀劇場般的場面,很快就令廣大市民忘記了心愛的虐殺酷刑。人們重新聚集到刑場前,對這種似乎展現了英雄與尊嚴的行刑儀式報以歡呼和掌聲。
  • 法國王后被推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太多不同,有一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他曾經是奧地利的公主,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這個人就是瑪麗安託瓦內特。 當時幼年的音樂家莫扎特為他彈奏小星星所要求的獎勵,就是這位美麗的小公主的吻,當時在場的人都因為這件事情笑得前仰後俯。 而在瑪麗11歲的時候,法國王室就已經向其求婚,在三年之後,他剛剛14歲就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來到了法國,成為了法國王太子妃。在1774年,路易十五因為感染天花而去世了,此時路易十六即位,而瑪麗也成為了王后。
  • 斷頭臺下,人人平等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國王臨刑時刻泰然優雅的表現,為革命恐怖時期的萬千政治犯作出了表率,從王公貴族、保皇分子到激進派領袖羅伯斯庇爾本人,親臨斷頭臺時均盡力撐住氣場,走好最後一裡路。· 據說路易十六臨刑時不願被綁縛雙手,神父勸告說救世主也是如此,國王遂伸手任劊子手擺布大義凜然的勇者無須受辱便慷慨赴死,這種真人秀劇場般的場面,很快就令廣大市民忘記了心愛的虐殺酷刑。人們重新聚集到刑場前,對這種似乎展現了英雄與尊嚴的行刑儀式報以歡呼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