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我的「Bolly」「Jolly」「Wolly」在哪?_財經_澎湃新聞...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iNED 新經濟發展研究院 收錄於話題#熱點新讀2#創意經濟1#泡泡瑪特1

iNED「熱點新讀」欄目,將圍繞「數字」、「創意」、「綠色」、「智能」、「流量」、「共享」六大關鍵詞,對當下熱點事件與熱門賽道帶來全「新」解讀。

敬請關注。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高開77.1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超100%,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盲盒重度沉迷少男少女們喜大普奔:「年輕人的『茅臺』來啦!」

盲盒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夠讓年輕人瘋狂追捧?小編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泡泡瑪特 CEO 王寧曾表示,也許再給5年時間,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公司,擁有很多有價值的 IP 並進行商業化。

泡泡瑪特並不是一家單純的盲盒生產及銷售公司,他們一直紮根於創意經濟領域,堅持講屬於泡泡瑪特的IP故事,希望能夠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成為「中國迪士尼」。

在這「全民娛樂」的時代,IP對於一家創意經濟企業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得IP者得天下,也不再只是標語口號。在泡泡瑪特400頁的招股書裡,IP這個詞共出現了376次。泡泡瑪特強調IP是其業務核心,目前其運營有85個IP,其中12個是自有IP,如 Molly、Dimoo 等;還有22個獨家 IP ,如 Pucky 等;此外,還有51個非獨家 IP 。

Molly

能否持續引起消費者的興趣、願意去追捧並且有越來越大的可能轉化為消費行為,是衡量一個創意經濟 IP 是否有商業價值的唯一標準。不斷攀升的盲盒銷量背後,有人是因為好奇心,有人是因為可愛的造型入坑,有人是收藏癖發作,還有人妄圖抽中稀有款大賺一筆。但想要長期吸引目標客群,需要有源源不斷的飽含旺盛的生命力和創意的優質 IP 作支撐。

以迪士尼為例,迪士尼做的就是設計IP,打造IP,再到輸出IP的過程。

縱觀迪士尼IP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

自有 IP ——1923年,華特·迪士尼創作出迪士尼家族第一個並且是影響最深遠的 IP ——米老鼠。並在此後的八九十年間,米老鼠、唐老鴨、高飛、小熊維尼等一系列迪士尼自有卡通人物形象不斷出現,還有近年來《冰雪奇緣》中的艾莎等;

挖掘 IP ——迪士尼十分擅長從世界範圍內的經典名著、童話故事乃至神話傳說中尋找、挖掘具備迪士尼屬性的 IP 形象,典型代表便是《格林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和來自中國的花木蘭等;

收購 IP ——相比較原創和開發,收購可以更快速擴充迪士尼的 IP 家族,迄今為止迪士尼最引以為傲的三次收購案例就是收購皮克斯影業、漫威漫畫、盧卡斯影業三家電影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眾所周知的 IP 大戶。

反觀泡泡瑪特,泡泡瑪特嚴重依賴少數頭部 IP ,這意味著一旦將核心IP取走,泡泡瑪特將失去主心骨。

招股書數據顯示,基於 Molly 形象自主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的銷售額分別約佔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總收益的25.9%、41.6%及27.1%。2019年,Molly產品產生的收益達4.56億人民幣。據招股書披露,只有僅4個IP產生的累計收入超過1億,而銷量最好2個IP(Molly和Dimoo)都是收購而來的。如果將IP定位為業務核心,這樣把所有希望押注在一個IP上顯然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同時,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極容易被複製的。

Molly之於泡泡瑪特就像當年的米老鼠之於迪士尼,但龐大的IP帝國想要建成,光有一個Molly是遠遠不夠的。

泡泡瑪特運營團隊顯然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今,他們集結了一支由91名設計師組成的內部創意設計團隊,還籤約了包括 Kenny、畢奇、龍家升等知名潮玩設計師在內的28位合作藝術家,由設計師和藝術家共同進一步助推IP創作的商業化,以保證源源不斷的IP和衍生品誕生。

如何抓住泛二次元文化精髓,挖掘目標客群的心理特徵和喜好,不管是通過自主設計抑或是 IP 授權、聯合開發等方式,構建屬於泡泡瑪特的獨特 IP 內容系統,將是泡泡瑪特想要成為「中國迪士尼」,在資本市場繼續呼風喚雨首先必須攻克的難關。

同時,上文提到,迪士尼在設計 IP 之後,並沒有就此停步,他們花費了大量心血打造、開發IP,再輸出 IP。從IP的開發度及延展度來看,泡泡瑪特目前還存在IP開發與利用形態單一的問題。

以泡泡瑪特商業化最成功的 Molly 為例,在其主要銷售渠道,包括:線下零售門店、機器人商店、線上天貓旗艦店內,主要銷售的品類較為基礎,僅有手辦、盲盒、吊卡、徽章、場景小屋、充電線等。

迪士尼衍生品的產業鏈,其開拓了電影、樂園、郵輪、服飾、出版物、音樂劇、玩具、食品、教育、日用品、電子類產品等一系列消費品。迪士尼在全球有3000多家授權商,生產10萬多種迪士尼卡通形象產品。針對這一問題,泡泡瑪特從去年開始,積極配合IP形象打造動畫短片、周邊、線下展等,還積通過Molly與伊利、德芙等品牌商業化聯名合作試水,拓展衍生產品線。

較為可惜的是,這幾次的試水市場反饋並不熱烈,沒有爆款現世,大部分盲盒消費者並未為此買單。除了豐富衍生品品類外,打造線下樂園或大量增加大型體驗店或許是一條值得思考的路徑。通過線下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打通泡泡瑪特自身IP產業鏈,放大其IP價值,強化IP與消費者的連接。

泡泡瑪特寬窄巷子店

最後,盲盒重度沉迷少女想說,泡泡瑪特能否成為「中國迪士尼」小編並沒有資格下定論,但作為腦殘粉,小編在這裡有些小小的願望:希望能看到源源不斷的「Bolly」「Jolly」「Wolly」,希望能在泡泡瑪特玩到關店被趕出去,希望能在店裡買到除了盲盒以外的各種可愛物件,最後希望泡泡瑪特在創意經濟版圖走出一條自己的花路!「韭菜就韭菜,來,任割!」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泡泡瑪特,我的「Bolly」「Jolly」「Wolly」在哪?》

閱讀原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我的「Bolly」「Jolly」「Wolly」在哪?
    泡泡瑪特CEO王寧曾表示,也許再給5年時間,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公司,擁有很多有價值的IP並進行商業化。泡泡瑪特並不是一家單純的盲盒生產及銷售公司,他們一直紮根於創意經濟領域,堅持講屬於泡泡瑪特的IP故事,希望能夠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成為「中國迪士尼」。
  • 潮玩行業的悲劇:只能有一個「泡泡瑪特」_科技_澎湃新聞-The Paper
    例如泡泡瑪特備受消費者詬病的品控、質量堪憂,更無法容忍其在今年年初爆出的抄襲事件;故宮淘寶的商品頁面上,「割韭菜」、「粗製濫造」的吐槽聲紛至沓來。在黑貓投訴、聚投訴等投訴平臺上能看到許多有關泡泡瑪特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即便如此,泡泡瑪特仍然是每一位入局者最渴望活成的樣子,可殊不知在盲盒出圈之前,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便不是如眼下這般光鮮亮麗。
  • 看不懂的泡泡瑪特,是喝著茅臺中年人,消散的青春
    看不懂的泡泡瑪特,是喝著茅臺中年人,消散的青春 2020-12-11 1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盲我不盲?泡泡瑪特熱炒款盲盒被拆著賣,處理結果來了
    你盲我不盲?泡泡瑪特熱炒款盲盒被拆著賣,處理結果來了 2020-12-25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泡泡瑪特王寧:我是百億富豪,我攤牌了
    從小時候的小浣熊水滸卡,到長大以後的原神十連抽,深諳人性的玩法締造了一個個「傳奇」,泡泡瑪特只是在IP玩偶領域沿襲了盲盒這種被無數次驗證成功的傳統罷了。所以,泡泡瑪特首先不是靠賣盲盒成功的。泡泡瑪特成立早期,做的就是精品雜貨。
  • 推TOPTOY狙擊泡泡瑪特,名創優品想當「潮玩界安卓」?
    2020-12-21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泡泡瑪特是什麼?
    購買泡泡瑪特盲盒的也主要是95後、00後的年輕人,正是廣大少女們將泡泡瑪特買成了一家市值千億的潮玩公司。04 泡泡瑪特的商業邏輯 泡泡瑪特已經從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的一家小小格子鋪轉型為在全國 57 個城市擁有 114 家零售店和 825 個機器人商店的潮玩帝國,公司業務覆蓋潮玩全產業鏈「設計—生產—銷售」。
  • 泡泡瑪特市值超千億 它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劉小姐向第一財經記者形容自己對盲盒的痴迷,「我去澳門旅遊可以不去賭場,但只要經過樓下泡泡瑪特的抽盒機,我就會想去抽幾次。」像劉小姐這樣高頻率重複購買盲盒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截至6月30日,泡泡瑪特擁有360萬名註冊會員,而這些註冊會員的重複購買率在2019年達到了58%。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文/星空下的大橙子1999年,統一集團請畫師把《水滸》108單將畫成卡片隨小浣熊乾脆麵一起發售,拆包之後才能知道裡面裝的是哪張卡。當時已經賣了6年的小浣熊靠著1包面+1張卡的抽獎玩法點燃了全國中小學生的消費激情,坐上了乾脆麵界的王座。
  • 在泡泡瑪特,我幫公仔講故事
    在泡泡瑪特,有一群陳列師就專門負責為不同的公仔系列講故事。為了揭開泡泡瑪特陳列師的神秘面紗,我們採訪了負責新品陳列的韓33和萌萌。她們分享了她們進入陳列行業的契機、經過,以及她們在泡泡瑪特的工作感受。以下是「泡泡範兒」與韓33、萌萌的對話。
  • 泡泡瑪特市值超千億,黃牛囤貨生隱憂
    劉小姐向第一財經記者形容自己對盲盒的痴迷,「我去澳門旅遊可以不去賭場,但只要經過樓下泡泡瑪特的抽盒機,我就會想去抽幾次。」像劉小姐這樣高頻率重複購買盲盒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截至6月30日,泡泡瑪特擁有360萬名註冊會員,而這些註冊會員的重複購買率在2019年達到了58%。
  • 泡泡瑪特市值超千億 黃牛囤貨生隱憂
    劉小姐向第一財經記者形容自己對盲盒的痴迷,「我去澳門旅遊可以不去賭場,但只要經過樓下泡泡瑪特的抽盒機,我就會想去抽幾次。」像劉小姐這樣高頻率重複購買盲盒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截至6月30日,泡泡瑪特擁有360萬名註冊會員,而這些註冊會員的重複購買率在2019年達到了58%。
  •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盲盒最新資訊 > 正文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 泡泡瑪特
    潮玩是核,盲盒是槓桿;彩票式銷售帶來了成倍的規模擴張,也讓泡泡瑪特小眾出圈,但是這種商業模式容易複製,如今泡泡瑪特面臨著大量玩家的圍追堵截。本文將以行業、公司能力以及成長進行分析。小李認為,2016年泡泡瑪特對潮玩的工業化改造是行業發展的裡程碑事件,潮玩的成功出圈不僅帶火了泡泡瑪特,也使得潮玩進入大眾市場,行業屬性發生巨變。從本質上來看,早期的潮流玩具市場展現出了濃厚的亞文化特徵,是小眾群體表達群體身份和觀念的媒介與符號,即所謂「我懂你不懂」的文化優越感;而被泡泡瑪特工業化改造後的潮流玩具逐漸與主流文化融合,並憑藉多元的產品、親民的定價、豐富的渠道成為大眾群體的消費品。
  • 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超千億港元 創始人王寧首談「一夜暴富」
    網易財經12月11日訊  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今日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號為9992.HK,發行價設在每股38.50港元,開盤漲100%報77.1港元,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具體是哪款玩偶,消費者只能購買完打開才知道,其模式和起源於日本的福袋類似。據網易財經了解,王寧在最初創立公司時,對標香港公司「LOG-ON」的銷售模式,定位 「潮流生活小百貨」,售賣家居、文具、箱包、飾品、玩具等生活創意產品。與此同時,王寧開始思考如何將公司從渠道商升級為IP運營方。
  • 泡泡瑪特:十年磨一劍
    來源:中國網財經2020年6月,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開啟了赴港上市之路。一時間,各方聲音紛至沓來,一個「潮玩+IP+盲盒」的商業模式浮出水面。作為一個「新物種」,泡泡瑪特的出現,對中國本土潮流玩具市場意味著什麼?泡泡瑪特的成功,僅僅是因為外界所說的,利用了「盲盒模式」嗎?
  •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出口海外的潮玩盲盒能走多遠?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據悉,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開盤價77.1港元,較發行價大漲100.26%,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的躥紅,讓更多人看到了盲盒市場的廣闊藍海,故宮、星巴克等知名品牌紛紛入局。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泡泡瑪特持續推新(來源於泡泡瑪特官微截圖)很快,錢包開始捉襟見肘。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我就強迫自己記帳,希望能夠看著不斷攀升的數字能克制住自己。結果還是管不住這手啊,每次去買盒盲盒,都告訴自己,這是這個月最後一個了。然而,最後一個之外還有最最後一個和最最最後一個,無窮盡也。
  • 複製泡泡瑪特
    除了上述兩個優點外,還有一個原因決定了泡泡瑪特的案例價值,那就是泡泡瑪特擁有一套經過實踐檢驗又有一定理論高度的成熟IP運營模式,完全可以拿來直接複製。王寧與泡泡瑪特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1987年生於河南新鄉,畢業於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主修廣告學專業。2010年,創立泡泡瑪特。如果對其人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推文《口述創業史--為何是王寧?為何是泡泡瑪特?》。
  • 是泡泡瑪特還是泡沫瑪特?
    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此次發行價38.5港元,開盤77.1港元,最高衝到81港元,收盤價為69港元,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953.29億港元。為什麼資本市場給出了這麼高的估值?公司還是那個公司,這一年的時間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