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伍洋宇1
新氧越來越重視對平臺上醫美機構的溝通和管理。
「過去每個月零零星星有幾家機構退出,今年從2、3月份真正能感覺到(類似情況),當然總體來講還是很少。」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談到疫情對醫美行業的影響。
「退出的時候我們都會打電話詢問具體原因,但是小型機構退出的時候電話就打不通,有些可能只是退出了,有些可能是關閉了。」金星認為,行業目前面臨很大程度上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上述情況也勾出了醫美平臺對於機構信息管理仍不完善的問題,而這一問題折射出的是機構對於用戶服務質量的不確定性。
6月4日,新氧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啟動CEO對話機制,將面向全國舉行座談會形式的行業沙龍,目的在於加強平臺與機構之間的交流,及時解決機構提出的問題。
不僅如此,近一個月前,新氧也已推出「新氧顧問委員會」機制。新氧將向顧委會成員開放產品研發、平臺內容建設、平臺規則甚至商業策略的制定,其中也包括支持商家的私域流量建設,為電商型、內容型、信息型等不同類型商家提供對應服務。
據了解,從5月13日新氧「顧委會」啟動截至目前,新氧總計收集到機構的明確需求有31個,其中已解決15個,待追進度7個,待明確需求9個。
類似機制的不斷推出,其背後原因是新氧逐步實行的B端戰略。
醫美是個龐雜的行業,醫美平臺也還未完全脫離「野蠻生長」的階段。金星認為,每個行業的線上化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現行業信息的線上化,比如在PC網際網路時代,大量信息被搬到網頁上,再由搜尋引擎聚合到一起;第二階段是推動行業服務的線上化,這也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明顯的利好。
而在金星看來,醫美行業線上化仍在非常早期、初級的階段,連最基礎的第一階段信息線上化都還未完全實現。
「我們只是營銷的這部分信息在網絡上,而整個行業裡面還有大量的機構沒有實現線上化。」金星以新氧平臺數據為例,「中國1.3萬家醫美機構,線上化做得好的也就3000多家,所以這個行業75%的機構,連基礎的線上化(信息線上化)都沒實現,更別提服務線上化。」
因此,促進行業從信息線上化過渡到服務線上化,成為新氧在醫美行業突進路上的B端戰略。
目前,新氧可為用戶提供的信息包括機構信息、醫生信息、項目信息等,但同時也要根據信息,幫機構做到服務線上化,涉及在線預約、線上答疑、私信諮詢、視頻面診、直播、術後關懷等多個方面。
「之前有一些中小機構想入駐,但是沒有能力建電商運營團隊,或者只有一位個人醫師還是兼職,那麼他又如何入駐平臺?」金星對此提出的方案是對商家類型做出分型,例如電商型、內容型、社交型,並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以降低機構的運營難度和入駐門檻。「我們的目標是到今年年底至少超過1萬家機構實現信息層面的入駐,不光是名稱、地址、電話的信息,而是實現標準的信息。」
醫美行業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被詬病已久。受2020年疫情影響,眾多醫美機構開始加速思考在線上化的道路何去何從,而行業內的信息透明與對稱也將成為機構決策的重中之重。
經過醫美電商前期的用戶積累和市場教育,醫美電商滲透率不斷提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0年醫美電商市場規模達248.2億元,佔2020年整體醫美行業市場規模8%,市場仍保有增長空間。
現階段,繼續提升網際網路醫美滲透率,促進線上服務的商業轉化依然是醫美電商的重要課題,在新氧第一場CEO對話沙龍上,這個問題也成為現場討論的重點。
當然,與B端並行的C端內容,也是醫美平臺的重要抓手。對此,金星進一步指出,線上化的本質是消費決策行為的前置,是在更早階段影響並抓住消費者,用戶對於內容的需求在持續增長。在這一點上,打造真實、保質的內容社區,也是醫美平臺長期將要面臨的考驗。
而回到最初探討的B端戰略,新氧的兩項面向機構的溝通和管理機制,可以有效幫助醫美行業更規範地服務線上化,消除信息不對稱,逐步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