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中的三張照片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呢

2020-12-22 讀書影響生活

今日,二讀日本文豪太宰治的作品《人間失格》,還是那樣的令人內心無法平息。他總是用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我們心中或明或暗,都存在怯懦的一塊,被他無聲無息的侵襲,無從迴避。

太宰治《人間失格》

在書籍的開始,太宰治寫道「我曾經見過那三個男人的照片」。其實寫的便是他自己。這三個男人都是他,幼年時代的他,學生時代的他,以及長了白頭髮人到中年的他。看著他對自己的敘述,可能瞬間會明白他的一生。有人說他太「弱氣」,人也很討厭,也許正是討厭讀太宰治的作品,其實與其說是討厭倒不如說是害怕。害怕從太宰治的作品中發現自己的內心已經暴露。

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中的三張照片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呢?第一張照片是幼年時期,十歲左右,他扮醜惹得眾人發小,被一群女人簇擁著,可能是他的姐姐妹妹或者堂姐堂妹等。這是他表達自己無害的一種方式。在他的描述中,他討厭這樣,但是他的照片卻又在這樣做。

讓我想起了我們肯定都經歷過的童年「給親戚朋友表演節目」。我們喜歡別演節目嗎?不,我們不喜歡,我們只是聽從家長的安排,因為如果我們不那樣做的話就會被嫌棄,就不會被喜歡,所以我們違背自己的心意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來招別人喜歡。現在想想也真的是滑稽。

人間失格

太宰治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他不是在對別人抱歉,而是在對自己抱歉,人生在世幾十年,沒人理解,活得這麼辛苦,真的是應該對自己說一聲抱歉。

第二張照片是學生時期,學生時期的太宰治除了逗樂家裡人還要逗樂同學和老師,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喜歡他,他們喜歡看他這樣。他形容他的第二張照片是「沒有一點活生生人的感覺」。不再是皺巴巴的猴子笑而是變成了頗為巧妙的微笑。

太宰治

在這裡讓我想起一句話「表面上越是開朗的人可能內心越是脆弱」。以前的我可能會否認這句話,讀過這本書之後我便不再否認。因為太宰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逗樂學生和老師,故意做出引人發笑的事情,其實內心是緊張、害怕、無助的。說到這裡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身邊的這樣的人,不要覺得他很逗樂就一直找他逗樂,因為他會覺得除了這個他便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第三張照片是太宰治已經有了白髮,人到中年的時候了,在一個骯髒的房間,牆壁也已經菠蘿了,在烤火,這一次他沒有笑,沒有任何表情,就那麼坐著。太宰治在書中的描述是「就像死了一般」。

長大後的太宰治經歷了感情的糾葛,經歷了婚姻,以及婚姻最後的失敗。其實也不能說失敗,只是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於妻子他無能為力。

直到成年或者說到老了都沒有忘卻心裡的傷,帶著一輩子,互相欺瞞,逗樂別人的過了一生,生命的最後或許是他的解脫。

有人說太宰治的行文在日本就是胡言亂語,有人說你中國的書都沒讀明白就去讀日本的,也有人說太宰治太喪了,會把你帶進去。其實我想說的是,在文學或者說文字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是不是胡言亂語。讀《狂人日記》我們一開始也不懂,不知道什麼是吃人,不懂為什麼要吃人。後來我們懂了,原來真的是吃人。我們不必去否認,他們書中所說的就是我們自己,承認也沒有什麼不行。

我認為只要是寫到我們內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讀書就應該廣博,學問就應該在廣博中精深。

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如果您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多多交流,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來,日本的文學作品中總是充斥著各種悲觀的情緒。有人說悲劇本身就是美,其展現來的那種破碎的結局,是人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見到並且刻骨銘心的。令人高興的事情是不會被人們所牢記的,只有令人痛苦的事情才會在人們的心中深深地紮根。所以當人們看到悲劇的故事的時候,內心中關於痛苦的記憶就被挖掘出來,大概是覺得有人能夠感同身受。
  • 《人間失格》:葉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卑微而自由
    在《人間失格》裡,有一句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句子,「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這部小說,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太宰治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在我看來,相當於是作者人生的真實寫照。借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評價小說主人公葉藏的話,那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卑微而自由」,或許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再合適不過了。文章主要通過「我」看到主人公三張照片後的感想,分別介紹了他幼年,青年,壯年的經歷,描述了葉藏如何走向喪失為人的資格的故事。
  • 《人間失格》:如果失去靈魂,那就戴上面具苟且偷生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重要的小說,也是其遺作。書成當年,太宰治於他39歲生日那天投水自盡。「人間失格」在日語中的意思是「喪失了做人的資格」作品敘述了主人公大庭葉藏一生的三個階段。史鐵生曾說過:「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人間失格》何嘗不是太宰治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薩特說「他人即地獄」,這在葉藏的人生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他說:「對於人,我總是恐懼地顫抖。」文章充滿對他人、社會的恐懼和厭棄,人間恍若煉獄,葉藏艱難地置身其中,把昭示內心的自我獨自禁錮於小丑般的外殼當中。
  • 這部電影不是《人間失格》,而是太宰治和他生命中三個女人的故事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這幾年很紅。近三年連續高居噹噹圖書暢銷榜前五,其中2017、2019年更是高居榜首。但這部日本女導演蜷川實花拍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卻不是根據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而直接講述了太宰治和他生命中三個最重要女人的故事。
  • 讀日文名著《人間失格》
    今天我們介紹一本日本的名著,文豪太宰治所寫的人間失格.名字雖叫人間失格,很文藝。但直譯的話,日文的人間就是人,就是做人很失敗的意思。沒有做人的資格,叫人間失格。先介紹下#太宰治#,日本知名作家,38歲去世。而且是自殺殉情。
  • 再讀《人間失格》與《活著》: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
    不至於在打擊中一蹶不振,也不會從此失去人生的風向標,甚至走向自我毀滅。《人間失格》和《活著》這兩本書,都在直面死亡,也都很沉重。它們當中的每一個情節中都寫滿了苦難和苦澀,以至於讀完了,心中那種沉重和苦澀的味道,都久久不能散去。
  • 《人間失格》:用心看這漆黑的世界
    」這也是太宰治對自己人生的剖析。小說開篇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不同時期的照片後的感想開頭,幼年,青年,壯年,葉藏的一生以三張照片概述,「我能回想起房間裡的牆壁和那個小火盆,但房間裡那人的臉卻像霧裡看花一樣縹緲,無論如何也無法匯聚成形」,最後葉藏卻以這樣的形象告別人世。
  • 震撼人心的作品——《人間失格》,發布之後,作者便自殺身亡
    《人間失格》,一本敢大膽講實話的書《人間失格》一本大膽揭露社會黑暗面的名著,讀來真的是讓人懷疑人生在這本書中,太宰治十分露骨的揭露了世間的黑暗面,毫不委婉的講述了人的劣根性,直接抨擊了「禽獸不如」的人性。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往往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或者讓做人,大家都習慣了陽奉陰違。
  • 「人間」失格:他人是煉獄,我們自己向前,才有希望
    涉世未深的孩子因為無法明曉活著的方式,從而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想法來待人處事。但個人自己的摸索和探究,卻讓己身陷入了裝痴賣傻的泥沼,直到失去了這局身體以外的所有。生活中點點滴滴過去,賣蠢賣傻的時候,是否也將自己的青春丟進了不知哪裡的深淵?而當我們站在懸崖邊凝視著深淵的時候,真正讓我們覺得恐懼到不得不笑起來的,究竟是什麼呢?人能被稱為「孩子」的時間,人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孩子」的時間,不過就只有那區區的二十幾年。它無法讓我們明白何為「真正的人生」,何為「做人的資格」,何為「人的模樣」。但看一看周遭的世界。
  • 《人間失格》: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完成這部小說後不久,作者太宰治便和自己的仰慕者一起投水而亡。這部作品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 《人間失格》中最經典的10句話,值得收藏!
    《人間失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史鐵生曾經說:「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能塑造出真實的自己。」在《人間失格》中,我們看到了主人公大庭葉藏悲觀至極的一生,那有何嘗不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我們還愛它?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間失格》確實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但還是有很多從中讀到了積極地意義。
  • 讀完《人間失格》後,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值不值得被推薦
    很多時候,人們把這句話誤認為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這本書裡說的,其實並沒有,這句話也不是出自他口。最早是由詩人寺內壽太郎提出的,後來被太宰治引用到了《二十世紀旗手》裡,那許多人為什麼沒有記住出自這裡呢,主要還是因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簡直就是給《人間失格》整本書量身打造的。
  • 當抑鬱成為一種流行,《人間失格》是否會成為引發的催化劑?
    表面的光鮮,背後可能是深夜買醉,抑鬱的心一直伴隨著自己,甚至和太宰治一樣動輒輕生。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甚至是買房買車的壓力,三座大山壓得當代年輕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卻找不到一個人傾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從小說中找一個和自己經歷相似的人,也就自然而然看到《人間失格》了。
  • 《人間失格》:我想死,強烈地想死,看完讓人無法自拔
    《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這部遺作,也因此在太宰的作品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認為是作家一生遭遇與心路歷程的映射。史鐵生曾說過:「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縱觀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諸多角色,不啻為他自己的無數分身。
  • 《人間失格》: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生為人,無需道歉
    中篇小說《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是一部出版於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完成後不久,作者泰澤智和他自己的仰慕者掉進了水裡。這項工作從「我」在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覺開始,中間是葉藏的三個音符,這三個音符與照片相對應,他們介紹了葉藏童年、青年和黃金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將如何一步步失去資格。《人間失格》是一個血腥靈魂的懺悔。
  • 太宰治:人間失格|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這已經是太宰治第五次自殺了,他終於成功地殺死自己了。在他死前,他的小說《人間失格》發表了。《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 人間失格:喪失為人資格 誰之錯
    5月1日 好書推薦:《人間失格》當你很頹的時候,不妨讀一下《人間失格》,你會發現,操蛋的人生不過如此;當你很嗨的時候,不妨也讀一下《人間失格》,檢驗一下你是不是真正的快樂。故事從三張詭異的照片開始故事從葉藏三張的詭異照片開始。第一張童年照。葉藏臉上掛著難看的笑容,攥緊的拳頭出賣了他恐慌的內心,神態詭異,與十歲的年齡完全不符;第二張學生照。
  • <人間失格>中的好句子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小說發表於1948年,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再適合不過了。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本絕望的書值得細細品味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開始迷茫了,開始悲觀了,當你看過這本小說以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糟糕。也許你在看過這部作品以後,也能活得更加通透,活得更加自我,活得更加輕鬆。這部小說是以作者太宰治的視角,看到了主人公大庭葉藏的三張照片開始的,這三張照片也對應著主人公的三本手記,裡面介紹的是主人公的幼年青年和中年的種種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