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起《人間失格》成了一本流行性的小說,刷抖音也總能刷到那些喪氣的句子,壓抑也似乎成為了一種社會潮流,「喪」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
為什麼在最近幾年《人間失格》成為了網紅小說?
《人間失格》這部作品是太宰治在人世間的最後一部作品在寫完《人間失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太宰治就和自己的情人雙雙跳河自殺,而大家打撈上來的時候卻是在一個星期以後太宰治生日的那天。
太宰治的作品也是具有青春文學的調調,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讀懂太宰治,只有年輕人能夠讀懂《人間失格》,因為自尊,自戀,壓抑,甚至是絕望,也只有年輕一代深有體會。
一個年輕的白領,整天西裝革履,看起來青春澎湃,誰又會想到他的生活是糟糕的,他的工作生活滿是被傷害的自尊心,滿是情感的失敗,滿是生活的壓力。表面的光鮮,背後可能是深夜買醉,抑鬱的心一直伴隨著自己,甚至和太宰治一樣動輒輕生。
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甚至是買房買車的壓力,三座大山壓得當代年輕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卻找不到一個人傾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從小說中找一個和自己經歷相似的人,也就自然而然看到《人間失格》了。
雖然《人間失格》中的大庭葉藏的生活和當代年輕人不符,但是同樣感受到和這個社會的格格不入。
大庭葉藏也可以說是太宰治自傳性質的一本小說,記載的是自己極度頹廢的一生。他從小就能看清楚人性的醜惡,但是自己卻要極力偽裝自己去融入這個虛偽的世界,這何嘗不像是當代的年輕人,厭惡現在的自己,為了生活又不得不融入這個虛偽的偽善的世界,似乎大庭葉藏才是自己的知音,記錄的就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和內心世界。
陰暗頹廢的背後是生的嚮往,希望這個世界可以接受自己
《人間失格》以三封手記,描述了大庭葉藏的一生,從幼年到生命的盡頭,這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也在敘寫太宰治的一生。
大庭葉藏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自小在餐桌上無聊的儀式,陰森的屋子,完整展示了當時的生活模式,而大庭葉藏也像個多餘的人,只能默默接受這種模式,沒有人會在意自己的感受。
從家裡還是學校,他都是多餘人的性格,自己沒有辦法融入集體,只能自己做這個世界的旁觀者。
所以大庭葉藏認為自己就是個多餘人,性格內向,敏感,懦弱,他不懂如何融入這個世界,這也讓身為平民的大庭葉藏深感生活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他在人間的經歷也讓他屢次尋死。
他與常子的殉情,他親眼看到良子被侵犯以後服毒自盡,他也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絕望,但是自己卻從來沒有放棄對世界的渴望,即使他經常沉迷於妓女,菸酒,這也是這個世界對他的唯一一點善意,讓他感覺到一絲絲溫存。
他這個痛苦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他在這個世界裡感受到了自己的異常,就像是《局外人》裡的默爾索,但是和默爾索不同的是,他想讓社會接受自己,心裡還有一絲絲對這個世界的渴望,所以他才不斷迎合,不斷戴上偽裝的面具,這就是他自己心裡的希望。而默爾索卻完全將這個事情置之度外,他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所以自己也沒有做出努力希望這個社會接受自己,最終格格不入也導致了自己的悲劇。
太宰治作為日本戰後文學史上影響比較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和薩特的存在主義文學如出一轍,將人性中的陰暗面赤裸裸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就像是揭露了人的傷疤,將人們希望隱藏而不願意公布於世的東西揭露出來。
所以在《人間失格》用近似陰暗的筆調刻畫了大庭葉藏的形象,而無論是大庭葉藏還是太宰治,對於死的執著實際上是對求生的渴望,一個游離於人群之外的異類,結局註定是悲劇的。
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人間失格》呢?
最近抖音上喪氣的文案,很多都會引用《人間失格》中的句子,配上音樂,讓人讀來就是很壓抑的感覺,所以這也成為很多人都建議不要讀的書。
在太宰治的眼裡,人都是功利的,這些人無情,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絲毫不顧及別人。他們也是虛偽的,獸性的罪惡的,大庭葉藏和良子結婚,在葉藏的眼裡,良子是善良的,充滿了人性的美好,但是她卻遭到了玷汙,最後良子自殺,他最後發現「純潔無瑕的信任竟是罪惡的深淵」,人世間真是個可怕的地方,充滿了罪惡,充滿了虛偽,充滿了自私。這樣的世界是容不下「我」這麼真實的人的存在的。
「我已經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經完完全全不再是個人了」
這是大庭葉藏最後的吶喊,這個吶喊是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和世間的徹底決裂。
在極度抑鬱或者是壓抑的情況下,《人間失格》絕不是一件適合讀的作品,其中的壓抑會更加讓你喘不過氣來。
的確,生活中有各種不如意的存在,但是世間還是有真善美的,在有壓力,壓抑的情況下,要認識到真善美,但是在這個時候讀《人間失格》,生活將更加壓抑,或許真的成為抑鬱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