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迷在看過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之後,發帖稱該片有抄襲影片《超時空接觸》的嫌疑,一時無法得知此言論是否準確,為了驗證此說法的可信度,筆者又專門仔細看了一遍《超時空接觸》,將這兩部影片進行了一些對比,在此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與科幻迷們一起交流探討。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該片是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 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2014年11月12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2020年8月2日在中國內地重映。
《超時空接觸》(Contact)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朱迪·福斯特、馬修·麥康納、大衛·摩斯主演的科幻片,於1997年7月11日在美國上映。
兩部影片上映時間跨度很大,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
《超時空接觸》是上個世紀90年代,距今已有20多年。《星際穿越》是在2014年上映,並且2020年又進行了重映,熱度非常高的一部影片。雖然前者要早於後者很多年,或許是存在一些劇情設計方面的借鑑或者共鳴,但絕不能用抄襲來定義。因為宇宙探索的知識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人類都可以在此基礎上打開想像空間,不同之處就是隨著人類科學理論研究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也在逐漸深入,每個時代對於觀察宇宙未知領域的角度和方法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們應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
劇情內核有所不同
《超時空接觸》的核心在於「接觸」。彼時人類對於外星智慧生命的認知還處於萌芽狀態,有人興奮有人恐慌,通過艾莉超時空接觸的故事,激發了人類對於生命和宇宙關係的哲學思考,正如影片結尾,艾莉抓起了一把塵土慢慢灑下,看到手掌上閃閃發光的亮點,露出了笑容。這正是她理解了人類生命對於宇宙而言如塵土般渺小,但是人類的愛就像這些亮點一樣珍貴。這部影片的內核在於將人類的眼光從關注自我拉向了廣闊的宇宙空間,這就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星際穿越》的核心在於「溝通」。當人類遇到滅頂之災時,是愛讓人類在自我救贖這條道路上的堅持不棄,不管是庫鉑對女兒的不舍,還是老布蘭德教授肩負的拯救人類的使命,都給了他們走下去的勇氣。庫鉑通過五維空間跟三維世界的一次溝通,是兩個維度文明的科技交融,讓人類在高緯度文明科技加持之下,完成了對宇宙規則理解的一次頓悟和升華,最終幫助人類離開地球搖籃走向宇宙深空,這是人類邁出的第二步。
如此看來,說這兩部影片是承上啟下的關係可能會更加準確一點。
穿越的環境有所不同
儘管兩部影片中,人類都是在外星科技的加持下得以穿梭於時空之中,似乎在這一點上十分的相似,但實質上是有一些不同之處的。
《超時空接觸》中艾利博士是通過時空穿梭機的電磁場作用下打開了通往織女星的蟲洞,織女星人跟地球人處在同一緯度空間,只是將時空跨度縮短,並且穿梭機是人類可以製造出來的。
《星際穿越》中除了庫鉑駕駛的飛船穿越蟲洞之外,重點是他被黑洞俘獲後跌入五維空間的劇情,這個五維空間是人類所不能製造的,已經超出了人類理解的能力,它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打開通道,而是將時間和空間具象化,可以自由穿梭其中,通過引力傳遞進行跨越維度的溝通和操作。
愛是永恆的主題,這是兩部作品的共同之處
不管是《星際穿越》中庫鉑對女兒的愛,還是《超時空接觸》中艾莉對父親的牽掛,都是人類最為寶貴的東西,正是因為有了愛,才使得人類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火種。
結語:兩部影片同樣精彩,都是非常值得深度觀看的作品,兩部影片表達出來的思想既有共鳴之處,又有開創之感,感興趣的科幻迷們可以再看看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