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在燒」的血肉長城

2020-12-07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鐵原阻擊戰中,頑強戰鬥的我志願軍

「他們不知何時到達,在朝鮮東部高原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岭中埋伏下來,使『聯合國軍』在十分艱難中作戰,遭到了損失。」這句話來自「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對志願軍黃草嶺阻擊戰的評價。類似的阻擊戰,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並非個例,志願軍憑著機智、勇敢和犧牲精神,創造了以步兵阻擊敵機械化部隊的奇蹟,成就了我軍守必堅、戰必勝的美名。

向死而生的戰鬥意志。抗美援朝戰場上,阻擊戰成為志願軍不得不經受的血火考驗。從誘敵深入的黃草嶺阻擊戰、飛虎山阻擊戰,到敵後阻援的葛峴嶺阻擊戰、長津湖系列阻擊戰,再到阻止敵反撲的漢江阻擊戰、鐵原阻擊戰,乃至戰略相持階段的上甘嶺阻擊戰……在幾乎貫穿戰爭全程的阻擊戰中,火力佔優的敵人以飛機、大炮轟炸我阻擊工事,再以坦克、裝甲車掩護步兵衝鋒。面對火力和技術的巨大差距,志願軍經常以簡陋的野戰工事甚至是血肉之軀,用火箭筒、爆破筒、炸藥包和輕武器等有限火力,同敵正面抗衡。

這種硬碰硬的戰役戰鬥,是對一支軍隊戰鬥意志的檢驗。從歷次阻擊戰的戰場表現來看,志願軍沒有被敵火力壓倒,始終保持高昂士氣和堅定意志,展現出崇高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犧牲精神。黃草嶺阻擊戰中,志願軍124師371團4連在煙臺峰頑強抵抗美軍5晝夜,全連只剩8人,陣地巋然不動。解放軍全國戰鬥英雄、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在阻擊戰最後時刻,衝進敵群拉響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

在慘烈的鐵原阻擊戰中,為給後援部隊爭取時間,第63軍黨委發出指示號召,要求全體指戰員「勇於挑重擔,勇於打惡仗,不叫苦,不叫累,不怕孤軍作戰,不怕流血犧牲,發揮獨立作戰能力,像釘子一樣,釘在前沿陣地上,要機智勇敢,活在陣地上,戰鬥在陣地上,將敵人消滅在陣地前」。最危急時,敵在1個小時內向我189師陣地傾瀉4500噸炮彈,有的連隊陣地被美軍凝固汽油彈燒焦,泥土被敵炮火翻起來兩米。在連續抵抗十幾天、成功完成任務後,第63軍軍長傅崇碧受重傷,部隊傷亡達兩萬餘人,189師只剩下1個團,該師566團1連從185人拼到只剩輕傷員1人、重傷員16人。許多身經百戰、在冀中與侵華日軍周旋8年的指戰員,永遠留在鐵原的山嶺中,用生命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2015年播出的紀錄片《鐵在燒》,便全景式反映了鐵原阻擊戰的戰鬥過程。

機智巧打的阻擊戰法。面對敵火力和兵力優勢,志願軍各級指戰員在阻擊戰中最大限度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靈活戰術打擊敵人。例如,在1950年11月29日的葛峴嶺阻擊戰中,志願軍113師337團1營1連2排,在排長郭忠田指揮下,於葛峴嶺布設假陣地,巧妙依託美軍南撤道路拐彎附近的山石地形,抵擋住美軍100餘架次戰機轟炸和50餘輛坦克的輪番攻擊,靠有限輕武器頑強阻擊南逃美軍,殲敵215人,己方無一傷亡。鐵原阻擊戰中,志願軍188師563團3營8連,採取挖洞防炮、機動作戰和夜襲出擊等靈活戰法,頑強抵抗美軍進攻6晝夜,打出了16∶800的交換比。

芝浦裡地區阻擊戰中,志願軍第15軍先以炮兵火力殺傷向我接近之敵,再以步兵火力殺傷向我衝擊之敵,組織步炮協同反衝擊,殲滅突入陣地之敵,並及時調整兵力部署,以小部兵力防守一線陣地阻敵,主力向二線陣地收縮,扼守縱深陣地。通過這些靈活戰術戰法,第15軍在10天內先後擊退美第3師、第26師、加拿大第25旅和南朝鮮第9師的輪番攻擊,殲敵5748人。

彈性調整的防禦部署。美軍在進攻作戰時,一般習慣於正面平推,翻來覆去都是先火力突擊,進行試探性進攻,再進行火力準備,緊跟著是步兵多路連續衝擊的套路。志願軍針對敵火力優勢和進攻習慣,總結推廣了「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等防禦部署辦法,摸索形成了機動防禦戰術,實現消滅敵人與保存自己的目的。

鐵原阻擊戰中,針對敵我火力差距較大,傳統的線性防禦陣地已難以遲滯敵進攻的情況,189師政委蔡長元充分發揮我軍組織優勢,以部隊基層黨員、老兵為骨幹,帶領新兵組成戰鬥小組,創造性地將全師分成200餘個單位,分別堅守200餘個要點。各要點間相互配合,形成一條「舞動的鏈條」。美軍雖憑藉其兵力、火力優勢奪取了一些陣地,卻陷入漫長的「拔釘子」作戰,進攻速度放緩。同時,蔡長元抓住美軍不善於對付運動目標的特點,指揮全師不斷變化陣地,根據傷亡情況重新建立部隊建制,甚至將機關人員也補充到連隊,確保每個陣地始終保持旺盛戰鬥力,實現節節抗擊、收縮陣地、爭取時間的目標。相比之下,美軍總是根據前一天進攻結束時的戰況作出部署,時常拳拳打到虛處。

鐵原阻擊戰中,美軍在火力強度高於我軍十幾倍,技術條件又遠超我軍的情況下,竟付出傷亡兩萬餘人的代價,基本與我軍持平。從雙方裝備、火力和傷亡對比看,志願軍展現出相當出色的戰術素養和戰鬥效能。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羅德海 田俊博

相關焦點

  • 《鐵在燒》大結局 劉濤為愛「犧牲」導演被虐哭
    搜狐娛樂訊 在最近的熱播劇《鐵在燒》中,隨著劇情的反轉,劉濤飾演的趙智怡變身女特工之後劇情更加富有戲劇性,網友也紛紛表示「當濤姐華麗變身後,正面戰場轉入地下,戲越發好看」。而臨近大結局,全劇最高潮也馬上來了。
  • 《鐵在燒》王雷領銜三兄弟浴血抗戰
    由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劉新執導,王雷、劉濤、齊奎、葉祖新領銜出演的抗日諜戰情感大戲《鐵在燒》將在兩家衛視同步首播。與《平凡的世界》中通過自己努力,十八歲就成為農業大隊生產隊隊長的孫少安不同,此次《鐵在燒》中王雷飾演的「葛十三」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神機俊俠」,此劇也成為繼《平凡》後又一力作。
  • 最美醫生:用血肉之軀構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
    2020年「最美醫生」宣傳發布活動通過視頻記錄和現場講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衛生健康事業的高度重視,對醫療衛生工作者的關懷關愛;集中展現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白衣執甲、逆行出徵,全心全意投入防控救治,用血肉之軀構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生動展示了以丁文祥、王文濤、王錦萍、楊惠雲、肖穎彬、饒明俐、柴嵩巖、徐建國、
  • 橋丨金剛川上的「血肉長城」
    前兩節高炮班都有露面,而當我們在這部分走進了他們,看到不怕死的張飛奉獻出自己的血肉之軀守護戰友前進的道路時,《金剛川》的時間線終於清晰起來,積澱了整整一場的情緒終於在此時爆發了出來。我終於理解了旁白的那句話,「戰場就是這樣,你不知道對面的戰友是誰,但他們就在那裡,為你犧牲。」
  • 白山黑水築牢血肉長城——東北三省聯合召開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
    「抗聯是一個讓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的名稱,也是一個讓炎黃子孫感到自豪和驕傲的名稱,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英烈和那些無名的英魂,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長城!」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教授林曉光、黑龍江省委黨史辦研究專家張洪興等在現場感言,血染黑土祭英魂,正是為了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
  • 「忠烈樹」,血肉築起鋼鐵長城——訪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館
    到最後,中國軍隊只能把戰友的遺體堆疊起來,作為防禦工事,「血肉長城」屹立在禹王山,將士們說,人死不怕,大不了就當「一塊磚」。原真性保存抗戰遺蹟如今的禹王山海拔124.6米,戰前是126米,在27天戰鬥中,中日雙方的炮火硬生生把山體消減了1.4米。在山頂,有一座疊翠帆影亭,是俯瞰石林和遠眺大運河的最佳位置。
  • 【強國徵文】西安市鐵一中學郎奕誠:英雄之擔當——血肉之軀築起的...
    每次唱國歌,「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在我耳中,最是激昂,最是慷慨,它使我想到全民族抗戰的那種團結與擔當。而如今,立於無硝煙的戰場,新的敵人不宣而戰,擔當者挺身而出,如果要有人去阻擋席捲神州大地的暴風洪水,那便是他們。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線的鋼鐵長城。
  • 都錯了 電影《長城》是一部公益環保片
    由張藝謀執導的《長城》正在熱映,目前票房已經超過4億。《長城》講述了一支中國古代精英部隊為保衛人類,在長城上與兇獸饕餮決戰的故事,片中除了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兵器,大開眼界的怪獸,還有不少腦洞大開的黑科技。
  • 張藝謀《長城》, 譜寫一部家國情懷的電影
    記得第一次看《長城》的時候,開始不久後的鏡頭就把我驚住了,從上空俯瞰長城,隨著鏡頭緩緩拉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一下就洋溢了出來,這部電影太雄偉了,接著看到英勇的士兵,睿智的將軍,以及精良的武器,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國家,沒理由對我們民族和國家不自信呀。
  • 鐵原血戰13天,志願軍戰術開花,美軍陣地一片火海,老兵:鐵在燒
    志願軍戰鬥意志再高,也不是鋼鐵做的,血肉之軀怎能抵擋火海炮彈。戰局持續到第九天,188師的損失已經超過三分之二,作為全師頭號主力團的563團,更是僅剩十分之一,連番號都快打沒了。傅崇碧知道188師沒法支撐了,命令該師撤下,由187師上去接防。
  • 亟需構築一道保衛長城的「新長城」
    長城之殤是文化之殤、民族之殤,我們亟需構築一道保衛長城的「新長城」,否則將無顏面對祖先和歷史。長城之殤加劇,究竟誰之過?風雨無情,人亦無情,長城只能在時代的滾滾車輪下或悽涼的殘垣斷壁間哭泣,甚至聽不到破壞者的懺悔。
  • 從電影《長城》帶你看長城汽車
    反觀長城汽車,旗下今年剛推出的WEY,相比《長城》就顯得靠譜多了。和老謀子的高調不同,長城汽車一直被牛仔自動歸為低調的分組裡。長城汽車自己給自己定位在高端,其實不用它說牛仔也看的出來。大家請看上圖,想起什麼了嘛?一隻網紅狗?沒錯!像王思聰那條叫做王可可的狗!和可可微博頭像的表情簡直是一模一樣:傲嬌中帶點蠢萌。但這並不妨礙這輛車的顏值。
  • ...黨旗飛揚——2200餘名醫護人員用血肉之軀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位於武漢市疫情中心地帶的中部戰區總醫院成立黨員突擊隊,2200多名醫護人員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
  • 《了不起的長城》讓年輕人更輕鬆地了解長城文化
    「不到長城非好漢」,每一個中國人對這句話都耳熟能詳。綿延萬裡,屹立千年,「長城」這把解鎖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鑰匙,我們究竟了解了多少?楊超越楊超越模仿皮卡丘驚呆「孟姜女」 體驗式「漲姿勢」顛覆傳統印象中的「長城」京都念慈菴《了不起的長城》第一期播出後,許多觀眾感慨,原來長城還有這麼多自己不知道的「冷知識」:海上原來有長城、鶴頂紅居然是修建長城的材料、 孟姜女「哭倒」的是哪一段長城……通過情境模擬
  • 火影:沒有血肉之軀的穢土轉生人,為什麼可以使用通靈術?
    為啥火影中穢土轉生沒有血肉之軀的人也可以使用通靈術?實際上問這個問題的人明顯對於穢土轉生這個技能不是太了解,穢土轉生個體有血肉之軀,同時通靈術的使用條件也是比較簡單的,下面具體說明一下。穢土轉生能夠成功發動的條件之一就是需要活人載體,沒有血肉之軀的穢土轉生個體是不存在的。有一部分火影迷對於穢土轉生這個術存在誤解:認為轉生出來的個體並非血肉之軀,實際上按照劇情中的設定,穢土轉生的本質就是把已經死去的個體靈魂重新強制附著在火影主世界者的活人載體上面,隨後利用塵埃模擬被召喚者之前的容貌。
  • 長城本為防夷狄,為何女真族卻狂修長城?金代築長城的文化心理
    長城,自春秋起,貫穿中國各時期,達兩千多年之久。長城自從出現在中國,本就是為防禦戎狄之用。齊宣王因山借勢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共計千餘裡。目的是為了防禦南方的楚國。趙武靈王築長城,自陰山向西,直到內蒙古,為的是防禦北邊的匈奴。
  • 期待《長城2》《長城3》一系列的出現
    《長城》上映近2周了,看過的,褒貶不一。有說好的,視頻效果一流,名星雲集,看得過癮;有說不好的,說劇情無腦,大批大牌名星只為陪襯超實力女星景甜姐姐。但是不管怎麼樣,《長城》至少在目前是一部成功的電影,話題性十足,票房後勁十足,看點依然很多。
  • 北京衛視京都念慈菴《了不起的長城》「長城攝影展」落幕
    《了不起的長城》正在北京衛視熱播。 沈南 當期節目,長城磚員們拍攝的長城美景引發網友讚嘆,話題#長城遊客照大賽#也登上微博熱搜,節目觀眾們紛紛效仿長城磚員,曬出自己與長城的美好回憶,#周深你的雙眼皮貼掉了#等相關話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節目收視率
  • 「長城兩邊是故鄉——河北長城攝影圖片展」亮相河北博物院
    當日,「長城兩邊是故鄉——河北長城攝影圖片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8號展廳正式啟幕。長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世界古代軍事工程史上的奇蹟,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河北境內長城綿延2000餘公裡,現存戰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代等不同時期的長城,類型多樣,整體價值高,其中尤以明代長城保存較為完好,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近年來,河北省文物局等相關部門多次組織專家實施多項長城保護工程項目,開展了長城資源調查等,一系列措施切實增強了長城的整體保護與科學管理。
  • 老牛灣——平型關長城風景道被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
    初步形成預計總投資額287.4億元的長城文化公園省級項目庫,全國確定了45個省級重點項目,山西省有3項,偏關老牛灣——平型關長城風景道以「道」的類別榮列其中。另外,朔州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和大同李二口長城文化博覽苑分別以「址」和「園區」的類別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