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六大親王快速凋零,平定三藩時康熙只能依靠這三位

2020-12-07 騰訊網

順治元年十月,順治皇帝在北京封賞王公大臣,當時一共有六位親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

這其中,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努爾哈赤的孫子,剩下的四位親王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六人當中,除了代善已經年紀老邁,其他五位都是隨時可以率軍出徵的大將,都曾經親自帶兵徵戰,入關以後表現最突出的是阿濟格、多鐸、豪格三人。

但是,在隨後的幾年當中,六位親王先後殞命,凋零的速度快得出奇。

首先是在順治五年三月,肅親王豪格在與多爾袞的爭鬥中落敗,定罪之後死在獄中。同年十月,年老的禮親王代善死去,幾個月之後的順治六年三月,三十六歲的豫親王多鐸染上了他一直非常害怕的天花,很快病死,六位親王只剩下了三位。

順治七年年底,攝政王多爾袞病死,順治皇帝親政,很快就開始清算多爾袞兄弟,英親王阿濟格被指謀亂,幽禁而死。

最後一位鄭親王濟爾哈朗死在順治十二年,時年五十七歲。至此,當初的六位親王全部死去,努爾哈赤的子侄輩全部退出了歷史舞臺。

老一代謝幕的同時,新一代的親王開始出現,首先是死去親王的兒子們繼承親王的爵位。

順治六年的四月,禮親王代善的七兒子滿達海繼承了禮親王,不久爵號改為巽親王。但他很快死去,兒子繼承王爵之後不久就被降級,巽親王的爵號再沒有恢復。

代善的小兒子祜塞死得比較早,祜塞的三兒子名叫傑書,原本是個郡王,順治十六年成為親王,算是繼承了爺爺代善的爵位,改爵號為康親王,成為康熙時代的大紅人。

多爾袞三兄弟中,只有豫親王多鐸的爵位被兒子多尼繼承,改為信親王,但很快就被降為了信郡王。

鄭親王濟爾哈朗死後,他的二兒子濟度繼承王爵,改爵號為簡親王。濟度的能力還行,可以獨當一面,死在順治十七年,他的三個兒子在康熙年間先後繼承了簡親王的王爵。

肅親王豪格死於獄中,他的兒子富綬也差一點被多爾袞弄死。順治八年,富綬繼承肅親王的王爵,改爵號為顯親王。

新一代的親王之中,另幾位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升遷上來的:順治六年的三月,碩塞、博洛、尼堪等三位郡王被進封為親王。

碩塞是皇太極的五兒子、順治皇帝的哥哥,挺能打仗,跟隨多鐸南徵過,也跟隨阿濟格參加過大同的戰役。順治十一死掉,大兒子博果鐸繼承王爵,改爵名為莊親王。

尼堪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褚英,褚英因罪被處死,影響了兒子們的前程。尼堪在兄弟中排行第三,皇太極時代被封為貝子,順治元年被封為貝勒。

尼堪跟隨多鐸南下,隨後又跟隨豪格西徵,一路打到了雲貴,表現勇武,順治五年進封為敬謹郡王。順治六年,尼堪以定西大將軍的身份前往大同,指揮討伐姜瓖之戰,隨後進封為親王。順治八年,尼堪被任命為定遠大將軍,率軍徵戰西南,當年的十一月,尼堪在衡州被李定國包圍,死於陣中。尼堪的王爵被保留了幾年,後來因為兒子蘭布娶了鰲拜的女兒,被奪去王爵。

博洛是阿巴泰的三兒子,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的七兒子,順治元年進封為饒餘郡王,死在順治三年。博洛的能力比父親強得多,順治元年由貝子進封為貝勒,跟隨多鐸南徵,多鐸返回北京之後,博洛被任命為徵南大將軍,率軍駐守杭州,順治四年進封為端重郡王。

那以後,博洛參加過大同之戰,表現突出,被進封為端重親王,出身只是一方面,更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能力。

阿巴泰的小兒子嶽樂繼承了他的郡王爵位,改稱安郡王,順治十四年進封為安親王。這樣一來,原本實力弱小的阿巴泰,兒子中卻出了兩位親王,可見風水總是輪流轉。

康熙皇帝登基,又把自己的幾個兄弟封為親王,但沒有一個可以率兵打仗。當三藩反叛時,能夠率軍出徵的滿洲親王,只有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和簡親王喇布三位,都不是皇太極的子孫,而他們的表現,也比阿濟格、多鐸那一代親王差遠了。

相關焦點

  • 多爾袞是親王,吳三桂也是親王,兩人級別一樣嗎?
    多爾袞當時是億人之上,無人之下,他的攝政王之位無比牢固,並且一步步「進步」,從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如果多爾袞不是38歲薨逝,而是六七十,哪怕是四五十就去世時,多爾袞必然篡權奪位稱帝!多爾袞在稱帝的道路上奮勇向前時,吳三桂還只是藩王,吳三桂也在為了爵位奮勇前進。
  • 讓康熙老淚縱橫的大臣:助力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力保施琅收復寶島
    康熙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2年,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為了體現自己治理下的大清國泰民安,康熙皇帝在自己六十歲生日時,舉辦過「千叟宴」,設宴邀請上千名65歲以上的老者,踐行儒家提倡的孝道。 這次千叟宴辦得很成功,尊老敬老蔚然成風,朝野均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歌頌之聲。
  • 她是順治的記名秀女,嫁給康熙朝最顯赫的親王,22年生了13個子女
    清朝初年,有一名記名秀女原本可以成為大清皇妃,沒想到皇帝卻突然駕崩了,後來,這名秀女嫁給了一位王爺,22年內竟生下了13個子女,這名秀女便是康熙初年輔政大臣索尼的女兒赫舍裡氏。果不其然,索尼在一番運作之下,給女兒物色了一個好人家,他便是安親王嶽樂。 嶽樂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子,順治帝的堂兄,清朝初年曾隨肅親王豪哥入川,射殺了大西王張獻忠,可謂名震西陲,而且,嶽樂在詩詞歌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皇親宗室。恰好當時嶽樂的繼福晉剛剛去世,赫舍裡氏成為嶽樂三繼福晉的最佳人選。
  • 康親王傑書的後人,為何能受到康熙厚待?還被康熙寫進了遺囑
    而歷史上的康親王傑書跟小說裡可完全不同,在歷史上他可是康熙王朝最赫赫有名的帥才,曾經帶兵平定三藩之中的耿精忠叛亂,掃蕩鄭經在金、夏地區的勢力,也是康親王傑書的功勞。康熙一輩子值得吹噓的功勞有哪幾件?無非是平三藩、收臺灣、剿滅噶爾丹。
  • 少年天子康熙帝立志平三藩:吳三桂等人不是功臣是割據勢力
    於是,他在宮裡的柱子上寫下三大事——三藩、河務和漕運,日夜提醒自己勵精圖治,慎終如始。其中,三藩又是所有大事的重中之重。三藩之亂吳三桂等人宋朝開國的功臣,而是類似唐朝藩鎮的割據勢力。——康熙帝三藩是清帝開國之初的三位漢人藩王,他們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 清初一共冊封了4位漢人藩王,為何後來造反的只有三藩,另一個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這一策略,促使清朝得以迅速攻佔了原先明朝的疆域,也即完成了對明朝的取代。不過,等到清朝一統天下之後,三藩卻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擁有過大的兵權,從而割據一方,不利於清朝江山的穩固。甚至,三藩一定程度上可以與清廷分庭抗禮,成為了清王朝內部的極大不安定因素。
  • 清初中國人就發明了機關槍,康熙卻棄之不用,真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中國古代的軍工科技裡,一樁「傳說中很強大」的成就,正是「清初有人發明了機關槍」。在《閱微草堂筆記》乃至《清史稿》等典籍裡,這款「大清版機關槍」有多強大?其「學名」叫「連珠銃」,是由康熙年間清代軍工強人戴梓研發成功。
  • 康熙做了什麼,從而引發了九子奪嫡?怪只怪康熙心太軟
    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漠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此皆小民脂膏故也。」以上是康熙皇帝的自評。康熙皇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是「康乾盛世」開創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亦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有著「千古一帝」的美稱。
  • 安和親王嶽樂墓被發現,功績傲視眾多親王,地宮比慈禧的都大
    記載稱:「祖太王墳之東與大溝相隔小祖山為四太王墳」,這裡說的四太王即是阿巴泰的第四子安和親王嶽樂。安親王在清代歷史中也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王爺,他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在順治皇帝病危時曾可能成為皇位的繼承人。有了這層關係,我們就不難想像安親王園寢是阿巴泰家族園寢中最大的一座的原因了。當然,今天安親王園寢究竟在什麼位置,還存在爭議。
  • 國家統一 功垂萬世 從《御製平定朔漠碑》看康熙三徵噶爾丹始末
    #《御製平定朔漠告成太學碑》是清朝在北京國子監孔廟所立的第一通「告功碑」,碑文內容是康熙皇帝三次御駕親徵擊潰雄踞西北的噶爾丹蒙古政權、維護清政府國家統一的事跡(圖 1)。康熙二十七年(1688)六月,噶爾丹藉口喀爾喀蒙古宗教領袖哲卜尊丹巴和土謝圖汗在調解喀爾喀兩翼紛爭的庫冷白爾齊爾會盟時,不尊重達賴喇嘛的代表西勒圖,便率精兵三萬,越杭愛山,分三路向土謝圖汗、哲卜尊丹巴發動突襲,又掠車臣汗部,血洗喀爾喀。哲卜尊丹巴、土謝圖汗南奔,先後進入內蒙,請求清政府的保護與支援。
  • 康熙猝死之謎,兩位證人證明康熙是非正常死亡
    愛新覺羅玄燁是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在清朝,康熙無疑是最優秀的,甚至在整個古代史上,康熙的成就恐怕也比不上幾位皇帝。8歲即位的玄燁將清王朝推向了頂峰。年輕的康熙除了鰲拜,平定三藩等等,這些功績都是不能抹殺的。在位六十年,康熙徵戰無數,經歷了宮廷政變、沙俄挑釁、異族入侵等一系列事情,使康熙從孩童走向巔峰。此時的康熙甚至可以與古代皇帝媲美。
  • 清朝智商最高的三個皇帝,康熙墊底,第一深不可測
    中國封建王朝專制,在清朝時達到最高峰。都說清朝庸君比較多,但前期也有不少高智商的皇帝,比下面三位的智商就奇高。 二、雍正 清世宗雍正帝,名為愛新覺羅.胤禛,清朝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在清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非常善於治國,其地位可與其父康熙相比。
  • 尚可喜為何不捲入三藩之亂?背叛大明,為何不願再度反清?事後顯示...
    康熙三十一年,在回憶起三藩歷史舊事時,人到中年的康熙不無感慨地說:「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因此在那時還是年輕皇帝的時候就日夜惦記著三個大事,其中最讓他焦灼的就是三藩問題。「朕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每當略有疲倦時,這位年輕人就以此作為警訓。
  • 康熙年間,戴梓就發明了「機關槍」等火器,為何卻沒有流傳下來
    其實,早在康熙在位的時候,有個叫戴梓的人對火器就很有研究,他不光發明了連珠火銃(也就是所謂的「機關槍」的前身),還發明了「威遠將軍炮」等。可以說,由於他的存在,康熙時期的火器裝備和製作,在整個清王朝都達到了最高水平。
  • 康熙能成功削藩,他的制勝法寶有哪些?其實很大原因在於對手
    康熙是少年天子,在親政後沒有多久就對吳三桂下手了。不過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形勢一發不可收拾,三藩之亂歷時八年才最終被平定,最危險的時候,把康熙也嚇出了一身冷汗。 威震一方的三藩,到底是怎麼來的? 三藩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三來,就是康熙一口氣連著封了四位皇位為親王,而這恰恰也昭顯了康熙極為高超的政治手腕。康熙將所有皇子聚集在戒得居,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即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八阿哥胤禩一起加封為親王爵位。與此同時,康熙還下旨,收回了太子胤礽手中的所有權力,並將整個行宮乃至熱河地區的防務交給了大阿哥胤褆和三阿哥胤祉。「從即刻起,停用太子一切印信。
  • 康熙三大重臣明珠,索額圖,佟國維,為何只有佟國維得以善終?
    明珠等人堅決撤掉三藩,但是朝臣很多都不贊成,康熙是贊成的那個,明珠不但主導了這次的撤藩,而且在整個過程中貢獻極多力量。等到平定三藩之後,康熙盛讚了明珠。之後轉調禮部尚書,後又封為武英殿大學士和太子太師等,真正做到了位極人臣、權傾朝野。明珠後面的功勞也很大,具體表現在收服臺灣和抵禦沙俄這一塊,一直深受康熙的喜愛。
  • 康熙唯一嫁給漢人的女兒,生下一子,娶了胤禩的女兒為妻
    順治朝就有三位嫁給漢人的公主,分別是順治的妹妹和碩恪純長公主、順治的兩個養女和碩和順公主與和碩柔嘉公主。這三位公主所嫁的三藩之後,政治意圖十分明顯,進入康熙朝,只有一位嫁給漢人的公主,她便是和碩愨靖公主。
  • 年富力強的康熙,為什麼早早立胤礽為太子?僅僅是因為赫舍裡氏嗎
    前幾年熱播的各種清宮劇,讓廣大的吃瓜群眾們知道了康熙的幾位皇子,知道了"九龍奪嫡",知道了這些人爭奪皇位的那些破事。這其中四、八、十三、十四阿哥一般都是正面形象,而作為早早就被立為太子的二阿哥胤礽,則很多時候都是以反派面目出場。
  • 康熙最疼愛的女兒,也是唯一嫁給漢人的公主
    康熙帝是我國古代的一位著名帝王,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締造了著名的"康乾盛世",受到了後世的許多讚譽。作為一位英明的君主,康熙帝非常注重維護各民族的團結,除了與各部落首領結交、重用各民族官員外,他還在後宮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