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親王傑書的後人,為何能受到康熙厚待?還被康熙寫進了遺囑

2020-12-05 歷史鑑賞者

康熙最器重的人,不是什麼魏東亭,也不是周培公、圖海、姚啟聖這些人,他最器重的其實是他們自家人康親王傑書。

這個康親王傑書大家一定很熟悉,看過《鹿鼎記》的就會知道,那個跟韋小寶拜把子的投機倒把之輩就是康親王傑書。

而歷史上的康親王傑書跟小說裡可完全不同,在歷史上他可是康熙王朝最赫赫有名的帥才,曾經帶兵平定三藩之中的耿精忠叛亂,掃蕩鄭經在金、夏地區的勢力,也是康親王傑書的功勞。

康熙一輩子值得吹噓的功勞有哪幾件?無非是平三藩、收臺灣、剿滅噶爾丹。其中三分之二的事情,都有康親王傑書的身影,可見他在康熙朝的地位有多高。

那麼康親王傑書是誰的子孫後代?那就比較有名氣了,他的爺爺是著名的禮親王代善,而代善則是努爾哈赤的嫡次子,是清朝八個鐵帽子王家族之一。

康熙留下遺書,讓雍正善待禮親王的後人,這並不奇怪。

傑書的父親祜塞其實只是代善的第八個兒子,怎麼排,這鐵帽子王都輪不到他頭上,因此祜塞生前只被封為鎮國公,19歲就去世了。

要說祜塞還得沾兒子傑書的光,由於第二代禮親王滿達海在多爾袞去世後,搶佔過多爾袞的財產,所以在他死後,順治對他兒子,也就是第三代禮親王常阿岱清算。

滿達海搶完東西,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常阿岱被父親給坑了,失去了爵位。因此在順治皇帝的授意之下,這第四代禮親王的爵位,則由傑書來繼承。

因為傑書在繼承禮親王爵位前,就被封為了康郡王,所以襲爵以後,被稱為康親王。可以說康親王和康熙之間,那是正兒八經的戰友關係。那麼康親王是怎麼效忠康熙的呢?

1、平定耿精忠叛亂。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才不過20歲,就打算強行削藩。結果導致了以吳三桂為首的各路藩王起兵叛亂。

其中吳三桂起兵於雲貴川,耿精忠起兵於福建,王輔臣起兵於陝甘,尚之信起兵於廣東,孫延齡起兵於廣西。

來勢洶洶,看著聲勢浩大,其實仔細一看,最有實力的也就只有吳三桂和耿精忠。由於耿精忠的大軍想要吞併浙江和江西,因此康熙派遣傑書作為大將軍,帶領大軍南下平定耿精忠叛亂。

吳三桂實力太強,一時半會兒搞不定,因此康熙決定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先打掉吳三桂的各路盟友,等到吳三桂勢單力薄的時候,再對他下手就方便多了。

傑書來了以後,可謂是節節獲勝。在金華一戰中,斬殺了30多名叛將,殲滅了2萬多叛軍。此後叛軍再次前來,由徐尚朝帶著五萬多人馬。

這個時候傑書再立新功,再次殲滅了2萬多叛軍,其他兵馬也被他給打散了。康熙十五年,傑書鎮定自若地在前線指揮作戰,因此清軍士氣大振,耿精忠大軍大敗。

傑書拿下了浦城、建陽以後,又陸續平定了建寧、延平等地,擊潰了耿精忠的心理防線,最終耿精忠宣布投降。

2、擊敗鄭經,收復金門、廈門。福建不僅僅是耿精忠的老巢,也是當年鄭成功的盤據地。鄭成功離開以後,這裡才被耿精忠給佔了。而三藩之亂爆發以後,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也想來分一杯羹。

他比三藩更加可惡,耿精忠在前面與清軍交戰,他躲在後面假裝做耿精忠的後盾,實際上是在蠶食福建的地盤,等於他們內部先鬧起了矛盾。

康熙十五年,傑書平定了耿精忠叛亂。鄭經認為有機可乘,所以帶領3萬人馬一路北上攻打福州,沿途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結果遭到了傑書的強烈打擊,鄭經的3萬人馬潰不成軍,一路敗退,長汀、寧化等地也陸續被傑書給收復。

這還沒完,傑書乘勝追擊,收復了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等地,平息了福建大部分地區的戰火。光靠打仗厲害還不夠,傑書對鄭經採取了剿撫並用的方針。

可惜人家鄭經的家底壓根就不在這裡,所以這一招並不奏效。因此傑書陸續擊敗了鎮守廈門、金門的鄭經部隊,徹底清除了鄭經在福建地區的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收復臺灣的福建總督姚啟聖,其實也是在這個時候,由傑書推薦給康熙皇帝的,可見傑書給康熙立了多大的功勞。

世代皇族,又戰功赫赫,康熙自然要撫恤他的子孫。

傑書的爺爺禮親王代善,本來可以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但是由於他是個厚道人,流言四起之下,他只好退位讓賢,把汗位讓給了皇太極,這才有了後來的順治和康熙。

因此康熙能夠坐上皇位,其實一定程度上要感謝禮親王代善。畢竟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死後,代善是他所有兒子裡年紀最大,也是最有威望的一個了。

到了康熙朝,代善的孫子康親王傑書,又為康熙立下了如此赫赫戰功,你說康熙能不善待禮親王這一脈的後人嗎?

在康熙看來,傑書平定耿精忠,那是平息三藩之亂的關鍵所在。因為其他人不成氣候,尚之信處於搖擺狀態,孫延齡被吳三桂自己給滅了,王輔臣也是個牆頭草。

只有耿精忠和吳三桂是最堅挺的,傑書滅了耿精忠,等於是斷了吳三桂的一隻臂膀。為康熙滅掉吳三桂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

總結:康親王的子孫後代世代承襲禮親王爵位。

傑書回朝的時候,康熙是親自前往盧溝橋迎接的,可見他對康親王屬於感恩戴德的狀態。因此承諾他們家世代榮寵,應該也不在話下。

所以在康熙的遺詔當中,才會讓雍正善待禮親王后人的說法。而康親王這一脈也是富貴了十幾代人,一直到清朝滅亡前夕,他的子孫後代依舊承襲著禮親王的爵位。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感念與傑書的兄弟君臣關係,讓康熙就此留下善待代善子孫的遺言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在索額圖的幫助下,藉由其訓練的布庫少年,設計「智擒」了權臣鰲拜。與此同時,康親王傑書則當眾宣讀了鰲拜的「三十大罪狀」,並認為鰲拜應該論罪處斬,最終鰲拜被康熙皇帝免除死刑,判以終身監禁。
  • 世界最早機關槍中國造,康熙居然不用,製造者為何遭人陷害?
    其實,早在康熙時期,著名的兵器發明家、火器專家戴梓在連發火器的研製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他發明的「連火銃」在當時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的火器,並且一度被後人稱為清代「機關槍」。可是,這個了不起的發明卻沒有被康熙採納。而專家認為,當時的連發火器正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
  • 如果不是,康熙為何要讓他繼位
    那胤禛為何能繼位呢?因此康熙覺得他禽獸不如,就也把他圈進了起來。而八阿哥胤禩在朝中非常有威望,因此很多皇親國戚都支持他,希望他能成為太子,並成為日後的皇帝。而康熙覺得胤禩黨羽過多,如果讓他繼位,估計別的兒子日後無法活下去,於是也沒有讓他繼位。
  • 康熙一生為何娶了四對親姐妹?不完全是政治聯姻,也非小姨子情結
    談秦說漢(369)康熙一生為何娶了四對親姐妹?不完全是政治聯姻,也非小姨子情結俗話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生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也一樣,經營好愛情能讓事業更加順利。康熙帝深諳其道,一生娶了四對姊妹花,赫舍裡氏、鈕鈷祿氏、佟佳氏、郭絡羅氏,將曾經搖搖欲墜的皇位經營得固若金湯,牢牢掌控著大清。
  • 能讓康熙讓步,佟國維太牛
    也就是說,佟國維既是康熙皇帝的親娘舅,又是康熙皇帝正兒八經的嶽父。  就此來看,佟國維作為康熙皇帝的長輩,自然有資格和康熙皇帝「對坐用膳」。  只是,道理很容易理解,但康熙皇帝為何要給佟國維這麼大的面子?有求於佟國維,而必須給出的低姿態?  當然不是!
  • 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深受雍正禮遇厚待,為何卻被乾隆囚禁至死?
    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打從皇太極開始,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形成了嫡長子繼承的觀念 康熙將原配皇后赫舍裡氏的兒子胤礽,在一周歲時就立為太子,從此悉心培養,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廢,康熙還是不死心,不久又復立其為太子。但爛泥糊不上牆,最終不得不於兩年後二廢太子。 在胤礽還未失寵之時,康熙愛屋及烏,當然也會對胤礽的兒子們寵愛有加。
  • 清初六大親王快速凋零,平定三藩時康熙只能依靠這三位
    代善的小兒子祜塞死得比較早,祜塞的三兒子名叫傑書,原本是個郡王,順治十六年成為親王,算是繼承了爺爺代善的爵位,改爵號為康親王,成為康熙時代的大紅人。 多爾袞三兄弟中,只有豫親王多鐸的爵位被兒子多尼繼承,改為信親王,但很快就被降為了信郡王。
  • 康熙通寶及嘉慶通寶賞析
    康熙8歲登基,智擒鰲拜,勇撤三藩……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康熙王朝》」曾在中央電視臺八套節目播出正酣,觀眾讚不絕口,與之相關的藏品也受到人們的追捧,許多錢幣愛好者紛紛走向文化市場,爭購古幣———「康熙通寶」,或集藏,或贈親朋好友,一時間,原來錢幣市場上並不少見的「康熙通寶」熱賣起來。
  • 康熙年間,戴梓就發明了「機關槍」等火器,為何卻沒有流傳下來
    他聰慧好學,年少便能詩善畫,精於兵法。又懂天文地理,是個難得的博學之士。不過,雖說戴梓是個全方位人才,但要說他最喜歡的,卻是研究火器。當時的社會,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參加科舉考試。做八股文會寫策論才是王道。像戴梓這樣成天鼓搗火器的,那就是不務正業。
  • 康熙王朝裡,康熙為什麼把最寵愛的藍齊兒嫁給噶爾丹?
    首先我們說一點,格格藍齊兒嫁給誰,其實並非她的注意,而是她的父親康熙做的主。但是藍齊兒這個人是虛構的,是容妃和康熙皇帝的女兒,只不過是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有的人物。歷史上的原型是為固倫榮憲公主。那麼問題來了,康熙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敵人噶爾丹呢?看過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藍齊兒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子,非常的可愛。她受到了康熙的格外寵愛,也因此無憂無慮,百寵於一身。其實在劇中,藍齊兒是有自己的心上人的,這個人還不是別人而是李光地。李光地在後來在臺灣立下功勳,被升為巡撫。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雖然根據歷史資料證明,雍正是名正言順得到皇位,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康熙除了這九個兒子,明明還有一個優秀的五阿哥,他為何沒有參與到奪嫡中?  祖母疼愛,地位尊崇  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頗受寵愛的宜妃,因此從小就受到父母疼愛,地位在宮中也很高。而皇太后也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便從小親自帶他,祖孫之間感情非常好,皇太后也無形中,成為胤祺最大的靠山。
  • 培公和啟聖皆認出康熙皇帝,伍次友為何不識,康熙疑有殺他之意
    二月河寫的《康熙王朝》,以戲說為主,真假縱橫交錯。本文以小說為主,藉此詳談周培公和姚啟聖的豐功偉績,帝師伍次友是虛構人物,頗有諸葛亮躬耕南陽,三顧茅廬論天道的味道。然而培公和啟聖只在片刻間識得康熙身份,伍次友卻久久未能識破,這是真的嗎?康熙稱他為布衣天子,為何還要殺他?
  • 康熙王朝:寶日龍梅被翻牌,康熙卻為何又說不合規矩,拒絕了她?
    ,最後拿到寶日龍梅的簪子無非是例行這侍寢慣例,以及翻牌子的例行任務而已,當時,寶日龍梅之所以會被康熙選擇,一是因為她本身想試探康熙,二則康熙又何嘗不是想試探於她。  翻牌子就不一定是要留宿  當時按宮內翻牌子的正常情況,寶日龍梅這支簪子是不合規矩,最終是寶日龍梅央求李公公放行,這支簪牌才端了進去,而這支簪子能讓李公公放行,應該是李公公知道最近康熙困擾的事,索性就放任了進去
  •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除了春聯之外,我們也都需要在家中的各個角落上貼上「福」字,不難以發現到一個問題,為何福字總是倒貼的狀態呢?其實,這就是意味著「福到了」,也代表著我們能幸福開心的度過一整年。這樣的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不過任何的事情都有例外,清朝康熙寫的「福」字就很是不同,倒過去看的話,也就能明白了!
  • 八阿哥生母乃「辛者庫賤婦」,為何能被康熙臨幸?實在沒忍住
    只是,出身微賤的「辛者庫賤婦」——良妃衛氏,為何能得康熙皇帝寵幸,而且還做到了位分較高的「妃」位呢?「辛者庫」的妃嬪,但能得皇帝恩寵,能被晉封為高等妃嬪的卻並不多。再結合良妃受寵幸的時間——康熙二十年左右,此時的康熙皇帝未滿30歲,可謂精力飽滿、身強力壯,正值需求旺盛的當年,能對良妃一見傾心並給予巨大恩寵,也屬正常現象。
  •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你看康熙背後是誰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玩「布庫」遊戲,就在鰲拜進見的時候,將鰲拜逮捕。當時鰲拜是顧命大臣之一,又是鑲黃旗重要將領,手握40萬大軍,為何鰲拜寧死不推翻康熙呢?其次,鰲拜對大清也忠心耿耿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病逝,由於死的突然,並沒有寫遺詔讓誰繼位,這個時候豪格和多爾袞就爭起來了。這個時候鰲拜就聯合索尼、譚泰擁護豪格為皇帝。再一次討論繼承人問題的時候,鰲拜開始威脅多爾袞。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讓步,讓6歲的福臨繼位。
  • 康熙親手寫的福字有何特別?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福?現藏在恭王府
    原來這個福字是康熙皇帝親手所寫,而且十分特別,所以才會彌足珍貴。那麼為何又跑到恭王府的假山之下呢?這就跟和珅有關係了。一、天下第一福打哪兒來的?康熙皇帝8歲登基,母親佟佳氏沒多久也死了,自幼就是奶奶孝莊太后撫養長大的,所以祖孫倆的感情非常好。
  •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康熙: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由於此時康熙年僅八歲,還不能夠單獨上朝理政,所以順治臨死前立下了四個輔政大臣,他們分別是索尼、遏必隆、鰲拜以及蘇克薩哈。在這四人之中以索尼為首,其次是蘇克薩哈,接著是遏必隆,最後一個才是鰲拜。然而索尼由於年事已高根本無法在朝政上勞心勞力,所以不久就乾脆做了個「甩手掌柜」。
  • 康熙王朝:為何蘇麻臨終前說一輩子只愛康熙一個人從沒愛過伍次友
    康熙則悟出另一番道理,他對蘇麻喇姑說:「自古賢臣能有幾人?朕以為小人宜遠但不可絕。因為小人當中也有多才多藝的人,才堪大用的還應該重用。就算是油吧,你每日三餐能不用油嗎?因此帝王之道,只是在於能使君子和小人各得其所,各盡其能罷了。」並且拿魏東亭和明珠做比較,魏東亭溫厚是君子,明珠油滑如小人,但君子和小人各有用途,不可或缺。
  • 不受順治寵愛的孝惠皇后,卻能當56年太后,康熙是如何孝敬她的?
    這第一件事就是,每次皇太后出行或者外出避暑,康熙皇帝必定會隨侍左右,以便照顧皇太后。 據《清史稿·列傳·卷一后妃》所寫:「上奉太皇太后謁孝陵,幸盛京,謁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臺山,皆奉太后侍行。」我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無論皇太后是外出拜訪皇陵,還是避暑,亦或是上山禮佛,康熙都必定會陪在皇太后身邊,侍奉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