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2020-12-22 騰訊網

蔡瑁,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丑角,也是一個邀功獻媚的反面人物。從出場開始,蔡瑁就沒幹過一件不缺德的事:先是暗害劉備不成,又作反詩嫁禍於劉備;到後來趁劉表病重,他勾結張允、蔡夫人等偽造劉表遺書,將劉琮立為繼承者,並殺掉進忠言的李珪;再到後來為了榮華富貴,力勸劉琮投降,將荊州拱手獻給曹操,並搖身一變,成為老曹手下的水軍大都督。

劉琦所在的江夏,是當時劉表防禦孫權的前線,劉備所在的樊城,是抵禦曹操的前線。有理由認為,擁護劉琦的勢力戰力不弱於劉琮。事實上,劉琦在得知劉琮接班時,就曾經計劃借奔喪為名討伐劉琮;諸葛亮在得知劉琮投降時,也曾建議劉備襲取襄陽。事實上,劉表去世後,劉琮本人是希望打下去的。傅巽在說服劉琮時,就了一大堆,刨去地方對抗中央之類冠冕堂皇的道理外,關鍵點就是:劉備如果能打敗曹操,劉備回頭就會幹掉你;劉備如果打不過曹操,曹操就會幹掉你。

從曹操起兵近二十年來:東禽呂布、西取眭固、南討袁術、北徵袁紹、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蕩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袁紹袁術呂布等都讓曹操滅了。現在統一北方,天下十三州已據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趙巽勸劉琮投降: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國家,其勢弗當也;以劉備而敵曹公,又弗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鋒,必亡之道也。

劉表是荊州各方勢力的共主,劉表在,各方勢力還能維持現狀;劉表一旦去世,平衡瞬間就被打破,荊州政治動蕩已無可避免。與其等到荊州四分五裂後,蔡氏家族被趕出荊州,成為可憐的喪家之犬,還不如趁著有資本可用的時候,投降曹操,換得蔡氏家族維持既得利益,這才是蔡瑁的最優選擇。

相關焦點

  • 蔡瑁被稱為腌臢菜兄弟第二人,被曹操含淚斬殺,周瑜笑笑不說話
    蔡瑁,襄陽人,本在劉表部下為將,後因其妹蔡夫人嫁於劉表而更加得勢,其兄弟蔡和、蔡中、蔡壎也均在劉表部下為將,家族勢力在荊襄可謂名門,且荊襄之地人傑地靈富裕有加,蔡氏兄弟姊妹可謂富貴家族。那麼蔡瑁兄弟是如何腌臢呢?首先,劉表死後,蔡瑁依仗家族在荊襄的勢力,篡改劉表遺詔改立次子劉琮為主公。
  • 劉表的部將蔡瑁為什麼總想要劉備的命呢?
    「劉表的部將蔡瑁想要劉備的命」這事兒,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過,正史中也有提及。《三國志·先主傳》中注引《世語》的記載,說是劉備在荊州時,蔡瑁和蒯越打算在劉表宴請劉備時謀害他,但沒有成功。此事是真是假無法證實,不過蔡瑁就算有這種想法也半點不奇怪。為啥這麼說呢?因為他有動機。
  • 周瑜為何一眼看出蔡中、蔡和二人是假投降?只因違背這條規則
    我們都知道,在赤壁之戰的過程中,由於蔣幹過江,盜回來的是周瑜的假書,弄得曹操誤殺了水軍頭領蔡瑁、張允。曹操吃了這個虧,有苦說不出,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派了蔡瑁的兄弟蔡中、蔡和,過江詐降周瑜,試圖撈回一點便宜。
  • 劉表帳下7員虎將,曹操劉備各得3人,但最厲害的被孫權得到了
    劉表也是三國時期很有能力的一個梟雄,董卓為相期間,將劉表任命為了荊州牧,但由於去荊州的路上,江南宗賊很多,所以劉表偽裝後一個人單槍匹馬去荊州上任了,這也導致他剛到荊州時沒有任何勢力依附。劉表憑藉自身才能,很快在荊州站穩了腳跟。
  • 曹操長坂坡追殺劉備時,若此人計謀得逞,趙雲張飛就該反殺曹操了
    不過曹操雖顯得很牛逼,無敵天下一般,卻可知道在「長坂坡之戰」時,曹操甚至比劉備都兇險,差一點就被殺掉!這又是咋回事?事情的經過,要從荊州投降曹操之時說起了。 曹操率軍南下,劉表顯得很配合,竟然給病死了!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回(上)蔡夫人議獻荊州
    太中大夫孔融進諫說:「劉備、劉表都是漢室宗親,不可輕易討伐。孫權虎踞六郡,又有長江天險,也不易打下。如今丞相興不義之師,恐怕會大失人心的。」曹操怒道:「劉備、劉表、孫權都是叛逆之臣,怎能不徵討!」曹操喝退孔融,下令:「如果再有勸諫者,必斬。」
  • 小浣熊童年記憶之赤壁人物卡——蔡瑁,張允,文聘,魏延,淳于導
    蔡瑁 蔡瑁,字德珪,襄陽蔡州(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曹操揮軍入荊州時,與蒯越共同迫劉琮降伏曹操,爾後仕入曹操麾下,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 張允 張允,荊州牧劉表的部將,同時也是劉表少子劉琮的支黨。
  • 誅孫堅斬張濟,擁兵10萬的劉表,為何一生止步於荊州?
    建安元年(196年),張濟因軍中缺糧,於是出兵到荊州牧劉表處掠奪,攻打南陽郡的穰城,中流矢而死。也即除了孫堅,張濟(侄子是張繡)這位漢末諸侯,也被劉表所斬殺。 因此,誅孫堅斬張濟,無疑體現出劉表強勢的一面。在執掌荊州期間,劉表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在東漢末年,劉表是完全有能力和曹操等諸侯爭霸天下。
  • 關羽為什麼會投降曹操?
    關羽忠於劉備,但歷史上關羽向曹操投降,曹操是劉備的敵人,關羽卻向曹操投降,這是不合理的。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出了關羽投降的理由,說投降的時候講了條件:第一,投降漢,不投降曹;第二,保護劉備的兩個妻子;第三,當曹操接到劉備的消息時,立即離開他。
  • 三國:蔣幹連坑曹操兩次,二蔡更傻,一次就坑得曹操回到創業初期
    這一仗,曹操也算是打了沒有什麼準備的仗,周瑜勝利,曹操以失敗收軍回營,聚集文武大臣商議應對之策,同時曹操也責怪水軍都督蔡瑁沒有用心打仗,明擺著曹操人數比周瑜多,還被周瑜打敗了,所以從這裡開始,曹操有那麼一點懷疑蔡瑁是不是沒有竭盡全力。
  • 關羽被殺前,曾多次向孫權請求投降,為何都被孫權一口氣拒絕?
    很顯然,這段話和關羽不屈的形象有些出入,故而被羅貫中在文章裡面抹去,而值得一提的是,關羽之所以投降曹操,按照正史上所記載,也是在被俘虜之後迫不得已的行為。由此可見,關羽也是能夠變通,能屈能伸的人,不是古板迂腐的守將。
  • 曹操多疑與高管以誠待人
    曹操與陳宮坐久了,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曹操馬上警覺,疑心起來,「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當聽到人語「縛而殺之」一句時,便見風就是雨,以為要殺自己,「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也不問明原委,一連殺死八人。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陳宮醒悟,「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
  •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為何要哭郭嘉,是因為他想起了郭嘉的那條計謀
    要不是關羽顧及舊日的情分,放了曹操等人一馬,曹操就可能命喪在這一戰役之中了。因此在戰役結束時,曹操脫險後,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在眾人勸說時,書中寫道,曹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那麼,曹操為何要哭郭嘉,難道是因為沒有人提醒他要防備火攻嗎?
  • 精彩三國25赤壁戰前曹操眾多謀士為何沉默?勝利已經讓曹操飄飄然
    曹操佔據江陵後之後,才騰出時間處理荊州的事務處,除劉琮被封為青州刺史之外,韓嵩、蒯越等這些投降派共有15人獲封侯爵,曹操意在籠絡天下士子之心為之後用兵江東掃除障礙。也有不少效果,比如張昭心裡沒少嘀咕他們命咋這麼好。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雖然曹操沒有等到那個時刻,但曹丕卻等到了,坐觀孫權與劉備的成敗。老年關羽曹操作為一代奸雄,劉備的死敵尚且知道這個因果,殺關羽必定會惹怒劉備,招來復仇大軍。作為江東之主的孫權難道不知道嗎?答案當然是知道,江東人物眾多,這個淺顯的道理還是知道的。那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取荊州之地太輕鬆,曹操有點飄了,有了拿孫權、劉備的想法。當時的劉備正在忙著逃命,孫權剛剛掌權。分析之下,其實曹操當時最應該攻打東吳,因為劉備已經被敗了。一旦拿下東吳,那麼劉備自然不用放在眼裡了。看著眼下如此嚴峻的形勢,諸葛亮站了出來,給劉備想出了辦法:聯合孫權共同抗曹。
  • 諸葛亮真實的背景,他可不是簡單的布衣,荊州城裡都是他的親戚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王朗也嘲笑諸葛亮說「諸葛村夫」,諸葛亮卻「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一個平民百姓為何如此清楚天下大勢?劉備三顧茅廬邀請他出山,一個平民百姓何德何能讓劉備如此?諸葛亮與劉表的親戚關係相傳荊州沔南(襄陽)名士黃承彥曾經對諸葛亮說:「聽說你要選擇妻子,我家有個相貌醜陋的女兒,黃色的頭髮,黑色的皮膚,才華倒是可以配得上你。」諸葛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迎娶了黃承彥的女兒。
  • 三國演義36:趙雲一人大戰曹軍數萬人,曹操誇讚:「我愛死他了」
    這一面的劉表剛剛去世,蔡瑁就決定讓劉琮投降於曹操,至此曹操不戰而勝的得到了荊州。府上曹操坐在大殿正中央,吩咐蔡瑁讓他去訓練水軍,並且還封了他一個「水師大都督」得頭銜,並且還讓他駐守於江陵。等蔡瑁走了之後,荀彧很有疑問:「這個蔡瑁明顯就是背叛主子的人,主公為什麼還要給他一個官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