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一個野生的山海經愛好者。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我們對吃的追求簡直是到了極致。海裡遊的,陸地上跑的,天空中飛的,飛禽走獸無一不吃。酸甜苦辣鹹,五味五覺,刺激著我們的感官。
就能滿足我們味蕾的刺激,各種動物植物,甚至是微生物都一一被搬上了餐桌。
可是吃這些有形的生物已經無法滿足某些人的需求,我是在神話故事裡有層出不窮的吃鳳凰肉的呀,龍肉的故事。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夏朝一個喜歡吃龍肉的故事。
夏朝的君王孔甲信奉鬼神,喜歡吃喝,打獵,並沉迷於聲色犬馬。
雖然這些愛好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都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但是在當時一個缺衣少食的朝代。孔甲作為一國之主每天不理朝政,盡幹這些不著調的事情,他還有一個更不著調的愛好就是養龍。
這龍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養的。
說起來龍和孔甲還是一脈所成的親戚,夏朝的開國君王,大禹本身就是一條龍,並且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沒少受到龍的幫助。
可是王位傳到了孔家這一代,親戚早已沒得做了,龍已經變成了他們所圈養的一種寵物。
傳說在舜帝在位的時候,南尋國的人從地脈深處尋到了一雌一雄兩隻龍獻給他。
為了顯示自己地位的獨一無二,舜帝將兩頭龍圈養起來。
後來大禹成了他的女婿,在傳位大禹之後,這兩條龍也順勢交給了他。
到孔甲的時候,這條這兩條龍早已不知所終,但是孔甲這個人又十分喜歡龍,於是不知道通過什麼非常的手段,也不知道從哪裡又找來了一雌一雄兩頭龍。
龍雖然找來了,但是由於養龍消失的年代太過久遠,養龍的技藝早已失傳,孔卡找了很久才找到了一個濫竽充數的劉累。
這劉累在董父後人那裡學過養龍的技術,但他沒有出師就急於巴結龍甲,於是就成了一個半吊子的養龍人。我宰了兩頭龍,給他養沒幾天,一頭龍就嗚呼哀哉了。
這劉累心理素質也過硬,龍養死了他沒有急於逃跑,反而悠哉悠哉的生死龍池子裡拖出來開膛破肚,剁成肉醬放在鼎裡面煮熟,然後不緊不慢地送到孔甲的面前,並謊稱這是自己在野外打來的獵物。
這龍肉啊,是人間極品,好吃的不得了。孔甲吃了一次又想吃,連續吃了好多次,把一頭龍吃了精光。
對於龍這種稀缺對我來說,死一頭就少一頭,並且沒有什麼替代物。
等到孔甲想起龍,讓劉累帶出來耍威風的時候只有一頭雄龍在那裡應付了事,多次後孔甲才察覺不對,憤怒之下想要懲罰劉累,沒想到這劉累察覺不對勁連夜逃了,再也沒有出現過。
經此一事,孔甲對養龍人的更謹慎了,他也的確找到一個真正有本事的養龍人——師門。
師門雖然本事不小但是脾氣更不小,龍倒是養得好可是就是不肯聽孔甲的命令反而要聽他的,經常當著群臣的面批評孔甲,讓孔甲顏面掃地,所以龍沒養多久就和孔甲鬧得不可開交,又在一次激烈的紛爭之後孔甲再也忍受不住了,命令手下將師門拖出去砍了腦袋。
孔甲是一個信奉鬼神的人,而師門卻是高人嘯父的關門弟子。嘯父是一個和赤松子同級別高人,白日作畫者飛升那種,師門死後孔甲坐在車子裡還沒回宮就被人發現死在了車裡。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原創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參考書籍:《呂氏春秋 》、《 拾遺記》、《 史記》、《左傳》、《列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