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七旬的「老阿姨」也能有肌肉!社區康養訓練讓老人動起來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之前攥手的時候總覺得攥不緊,這會兒就能握緊拳頭了。」在正式開始訓練之前,74歲的張阿姨向同組的姐妹們展示自己的成績,不僅攥起了拳頭,還秀了秀肱二頭肌,「捏捏,我這兒也結實了,已經有肌肉了。」

張阿姨參加的訓練是海澱區北下關街道組織的社區康養訓練活動。這是街道推出的北京市首個社區康養綜合評價活動中的一環,從九月一日開始,她們按照每周兩次的頻率,由來自國家體育總局的教練帶領,目前已經到了訓練尾聲,不少老人都覺得自己的身體變得結實了,越來越認同「積極養老,加強鍛鍊」的觀念。

定製 老人有了科學鍛鍊方案

「單個中片、3磅的槓鈴,拿給牆邊第二排的阿姨,電視機旁的阿姨,兩頭各加一個小片……」張阿姨她們做完熱身後,教練小李帶著幾個小姑娘組裝槓鈴,並且分發到位。站在後排的一個阿姨拿到器械後掂了掂,提出要求,「李老師,我覺得自己長勁了,能不能再給我加重點。」小李笑眯眯地婉言拒絕,「阿姨,這個重量是測算好的,您一定得聽我的,咱們鍛鍊的時候可不是越重越好。」

試圖增加難度的不僅僅是一個阿姨,在做另外一組兩臂張開、手提沙袋的動作之前,另外一個阿姨也想換到更重一點的沙袋,小李趕緊勸阻了她,「當心手腕受傷。」

阿姨們進行鍛鍊的地點,是位於中關村南大街40號院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這個活動是北下關街道組織的康養項目中的一個內容,在為轄區老人提供免費康養測試後,在報名的老人中選取了70多名老人,分成5個班,其中年紀最大老人已經79歲。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和北科樂活堂的幾名工作人員,帶著老人們每周進行兩次科學鍛鍊,每次一個小時左右。主持這個項目的小李教練介紹,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運動對老年人骨骼密度、慢性病的影響,尤其是對高血脂、糖尿病的影響。

在項目開始之前,她和項目組的工作人員已經用一年多的時間,翻閱了大量文獻,參考了體育局很多標準,最後設計了熱身動作、7組正式抗阻訓練動作以及放鬆動作,之後才開始試驗推廣。小李對老人的身體狀況一直有監測和記錄,根據她的統計,雖然訓練周期還沒結束,很多老人的睡眠、腿部力量、甚至血脂水平都有了明顯改善。

69歲的周阿姨之前練八段錦的時候,最後一個提踵的動作總是做不了,這段時間練下來,有了很大改善,「現在立起來能穩穩得站一分多鐘,腿上明顯有勁兒,胳膊也有點肌肉了。」另外一個阿姨的血糖也比訓練之前降了不少,「肌肉多了,能量消耗大,就會降低血糖、血脂。」

改變 從不願練到主動練

在開始訓練之前,這些老人都參加了北下關街道推出的社區綜合康養指數測試。這些題目是街道請北科樂活堂工作人員開發的一套測試題,從「體適能、腦適能、情感適能」三個方面對老人進行測試。目前已經有1500多名老人登錄了小程序,完成了測試。

記者看到,這些測試題除了詢問基本身體情況之外,還需要錄製一些測試視頻。比如有一個「三十秒大作戰」的系列題,會請老人記錄在這個時間內,能夠做幾次蹲起,短距離來回能走多少次等問題。

「我們參考了醫院、體育總局的公開信息,以及我們之前在社區做養老活動時留下的數據,最後形成了現在這個評價標準。」樂活堂理事長秦金月說,他們會給所有參與測試的老人建立康養檔案,針對身體弱項進行專業訓練,訓練後再進行評估,構建出「評估—訓練—提升—再評估」良性循環康養服務體系,持續促進社區老年人健康水平穩步提升。

張阿姨她們參加的就是體適能訓練。工作人員在查閱老人們的健康指數後,還會對老人們進行骨密度、最大力量等方面的測試、然後按照老人各自的身體狀況、身體能力制定出個性化的鍛鍊方案。

小李說,整個訓練周期是16周,在訓練的前兩周以力量訓練為主,之後會讓阿姨們扶著椅子,學習各種有針對性的鍛鍊動作。從第二個月開始,阿姨們就可以逐漸甩掉椅子。進入到第三個月時,阿姨們大多能獨立完成動作了,使用的器械也逐漸從最大力量的50%增加到如今的70%。「摔倒是對老年人威脅最大的一個意外,摔倒多數都是因為肌肉力量不夠造成的。要增加穩定性和平衡性,必須增加肌肉力量。遛彎、廣場舞,對肌肉刺激很少。」

阿姨們剛開始需要扶著椅子學習動作

一個訓練周期結束後,小李將會對阿姨們的身體再進行一次測試,記錄前後數據對比。而75歲的康阿姨覺得,就算不用測定,自己就已經知道這個訓練特別管用,「之前總是會有心慌的感覺,尤其是趕車的時候,跑幾步就覺得心慌的不行,如今沒有這種感覺了。吃飯和睡眠都比之前好,胳膊、腿的力量也增強了,如今提著小10斤的東西上三樓,完全沒問題。」

阿姨們都希望這個訓練能夠繼續下去,這也讓小李格外高興,她最期待得到的就是這種效果——老人們不僅能夠從訓練中提升健康水平,也能改變認識,有更加積極的養老觀念,「老年人健康理念比較差,不主動進行康養。但是他們的依從性特別好,只要開始了就能堅持住。所以,希望他們能夠通過事實明白,存錢不如存肌肉,多運動減緩衰老速度,讓有質量的老年生活更長一些。」

效果 每周兩次課減緩認知下降

在北下關街道推出的這套康養評估體系中,除了體適能評測之外,包括空間、記憶力等認知能力測試的題目也非常多,這是樂活堂的工作人員專門加進去的。

「隨著年齡增長,認知能力下降是必然的,而且一旦出現很難逆轉,最好的效果不過是儘量能夠維持目前的水平。」秦金月說,很多老人雖然注意到這個問題,但是體檢機構並沒有這個項目,老人們也還沒有定期進行前期測試的意識,所以樂活堂專門增加了這些題目,也是讓老人對自己的認知能力狀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我們這個體系可以反覆測試,特別適合自檢,老人們可以定期使用。」

在北科樂活堂的實驗室裡,記者看到了小的骨頭啞鈴、普拉提球、手鼓、搖鈴、字號超大的卡牌等「玩具」,這些都是樂活堂為老人們進行認知專項訓練特別開發的輔療道具。這些輔具多數色彩鮮豔,自重也很輕,老人們可以用來奏樂、伴舞,「不僅有視覺、聽覺刺激,也有肢體活動,又健身又健腦。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老人也可以參與進來。而且這些小道具自重很輕,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很方便使用。」

記者還看到一套名為「左右為難」的卡牌,就是樂活堂裡學過心理學專業的工作人員開發出來的,參與者左右手分別拿不同顏色的扇子,組織者設定好同色同位、異色同位等4個規則,請老人們依據口令來完成動作。「這項遊戲可以訓練記憶力,注意力和執行功能。這些訓練都是可以零基礎參加的,有點兒類似現在面向嬰幼兒的『早教』,只要您來,就能得到鍛鍊。」

樂活堂的工作人員組織老人進行訓練的前後也都進行過評估,「這樣數據也會源源不斷地進行更新和補充。根據我們的統計,只要每周能參加兩三次,能夠有效幫助老人保有現有的認知功能、延緩認知能力下降的趨勢。」

趙凌雲 攝

相關焦點

  • 75歲的吳阿姨,她不願意去社區養老的理由,引發很多老人共鳴
    社區人員已經很多次問吳阿姨,要不要去社區老人「幼兒園」養老,吳阿姨說:只要我還能動,我就不去老人「幼兒園」養老,我不需要別人照顧我。吳阿姨還說:社區老人「幼兒園」好是好,但是我真的不需要,我現在活動方便,在家和社區都一樣。難就難在,以後動不了,生活不能自理了,社區老人「幼兒園」也不能照顧呀!而且每個月還要花不少錢呢?還是不如在家幫子女打掃衛生,錢還可以存下來,養老還是要子女才行。
  • 這個社區的居民紛紛動起來了,他們是在幹什麼?
    這個社區的居民紛紛動起來了,他們是在幹什麼?關愛明天 普法先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特邀上海正義永道律師事務所律師牛伶,為社區的孩子們開設一堂暑期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牛伶以「民法典對未成年人保護」為主題,利用4個最新案例剖析了民法典相關內容,以案釋法,依法論事,讓這堂法治教育課有趣又有意義。
  • 有溫度、有深度、成體系 北下關街道亮出地區養老精美名片
    街道開通為老人代開藥綠色通道,為有困難老人提供「零接觸」便民服務,通過電話、視頻和微信形式加大巡視探訪力度;整合老人餐製作和分發等資源,在大柳樹北、廣通苑、衛生部等社區為老人提供助餐服務;整合安心陪診和車輛服務公司,將助醫陪診服務引進街道。另外,北下關養老服務管理平臺整合街道內外資源,創建「北下關文化養老苑」養老品牌。各社區開展老人互助服務和多種為老活動項目。
  • 湖北七旬老人家中去世獨留6歲孫子 父親今日將接回
    新京報訊(記者 張彤 孫釗)2月24日,湖北十堰七旬老人去世,獨留6歲孫子小森(化名)在家中。今日(2月26日),新京報記者從十堰張灣區花果街道辦獲悉,孩子的父母正趕回十堰,小森很快就能回到父母身邊。
  • 貴州陪伴七旬獨居老人九年的愛犬病危,老人因無力支付手術費哭泣
    貴州陪伴七旬獨居老人九年的愛犬病危,老人因無力支付手術費哭泣根據相關媒體在12月12日的報導,我也是得知了這樣一件事情的發生,就在昨天12月11日的時候,在貴州黔東南州凱裡有一名七旬的獨居老人,因為與自己相伴九年時間的金毛犬病危,而這名老人因為沒有能力支付治療狗狗所需要用到的千元手術費留下了淚水
  • 年輕過,沒老過,強風吹拂的養老攻略撲面而來
    可面對老去這件事,誰都是新手啊,年輕過,沒老過,請問有那麼一顆珍視寶寶的心去珍視老人嗎?他們倒地的時候就如中空的大樹,突然僕倒,猝不及防。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以前無法明白,等真正失去時,才發現自己一直是小孩子,等那個替我擋住風雨、擋住死亡的人不在了,我才長大。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越來越想把老人安頓好,養老就是養自己。
  • 一位七旬老人的糾心故事 讓兩省公安一線牽
    七旬老人道心病 三十年來無戶口2019年9月份,樂陵市公安局花園派出所社區民警在下村走訪時了解到:在帽劉村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三十年來沒有戶口。社區民警將這一消息及時向戶籍民警進行了匯報,幾天後一位面帶愁容的老人來到派出所綜合服務室,在等候區待了許久,直到辦理業務的群眾都離開,老人才走到戶籍窗口向民警講述了她的故事,聽完故事後戶籍民警才知道,這就是社區民警所說那位老人。
  • 七旬老人抄近道陷入困境 消防員快速救援
    近日,孝感應城市有位七旬老人為抄近道,竟被卡狹小的牆縫中!究竟怎麼回事?點擊播放 GIF 0.0M4月15日下午5時許,在孝感應城市蒲韻尚都小區一位七旬老人被卡在倒三角的牆縫裡動彈不得,為了避免盲目挪動對老人造成傷害,附近居民立即向
  • 綦江橫山榮獲「中國氣候康養地」稱號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2日6時30分(通訊員 龔小芹 汪凡)日前,筆者從重慶綦江橫山鎮獲悉,經專家委員會評估推薦,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授予重慶橫山「中國氣候康養地」稱號。橫山鎮位於綦江區東北部,距重慶主城直線距離僅50公裡,45分鐘車程,是離重慶主城最近的千米高山養生小鎮。
  • 康麗——用真情溫暖社區
    服務社區 她是居民的「貼心人」「康警官,你讓我兒子有了一口飯吃,我終於可以安度晚年了」。2015年,當康警官幫助社區居民邱大爺將其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送進酒泉市中醫院住院治療後,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握著她的手含淚致謝。
  • 全齡康養 一種高品質養老生活方式的選擇 陽光保險集團旗下成員...
    ,陽光保險集團旗下成員,全國首個CCRC康養項目「陽光人家·粵港澳全齡康養國際社區」即將起航,標誌著陽光   陽光人家相關負責人劉堃表示,陽光人家立足廣州,希望通過多樣化服務,打造能滿足幾代人康養   2020年,陽光人家以「打造最陽光的康養品牌」為願景,以「讓陽光溫暖呵護每一個家庭」為使命,打造複合型粵港澳全齡康養國際社區,創新詮釋康養理念。
  • 多元服務+個性化護理=幸福晚年——蕾娜範(濟南)康養中心
    隨著養老行業的不斷發展,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內容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醫養結合」跨越發展……這些多元化養老服務在機構裡,是如何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和快樂?93歲的陶爺爺,在入住蕾娜範(濟南)康養中心後說了這樣的話,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在養老機構生活的老人,共同的心聲吧。
  • 七旬黨員化身社區防疫「小靈通」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婷婷)  去年12月到鹽大街社區任職的社區書記趙璐,每每談起「老書記」張寶華都感慨萬分。今年春節,剛任職一個多月的她對社區情況還未完全掌握,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使她倍感壓力,張寶華主動加入,給了趙璐莫大的支持與信心。
  • 體育融入社區,全民樂享健康 社區體育掀開琉森堡蘇園社區康養紅蓋頭
    11月20日, 凱裡市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凱裡市民以更高昂的激情弘揚時代文明新風,踐行中央文明辦:」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活動。為促進琉森堡社區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營造濃鬱的體育文化氛圍,凱裡琉森堡小區物業公司專門成立了社區群眾文化體育專員,組織社區業主參與到文明健康的各類群眾體育活動中來,社區燈光球場全天候開放,展示了昂揚的精神風貌,提振抗擊疫情信心,也引領了全民健身新風尚。今年33歲的李玉華是琉森堡一期的業主,同時也是社區廣場舞的隊員。
  • 合肥大圩:七旬老人走失 熱心人攜手幫其尋找家人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11月27日,一名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七旬老人走失。幸運的是,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慈雲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及時伸出援手,並發動眾人轉發信息,幫其尋找家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人最終和家人團聚。
  • 當你老了 | 三克油買來買去?看了71歲上海農村阿姨的英語筆記,我笑...
    去年4月,奉賢區民政局針對全區300餘家睦鄰四堂間「有人氣,卻缺乏組織化的活動」這一現狀,請來了這家專業從事社區健康促進的社會組織,幫老人們策劃睦鄰四堂間裡的日常活動。健康大使要先跟著指導員們學起來:腿力與平衡力訓練、健康幸福舞等等,課程難度和內容是根據老人的接受水平特別定製的,不僅可以起到實效,學起來也並不複雜。 按照指導員的要求,大使回到村裡,至少要每周給睦鄰四堂間的老人開一節課,把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上課的情景還要通過手機拍下來,上傳到指導員所在的微信群,作為大使們認真上崗的記錄。
  • 【創城 我們一起】七旬老人自編「順口溜」為創城喝彩
    老人感慨小區越變越好,居民住得舒適安心,也希望大家能共同維護好新環境。東方家園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紅茹告訴記者,老人寫完「順口溜」後找到她,讓她幫著給看看,完善一下。她看後內心很受觸動,老人寫的都是老百姓說得出、聽得懂的「大白話」,樸素卻情真意切。王紅茹介紹,東方家園社區所轄東方家園小區,建成於1996年,現有1600餘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因建成時間久遠,此前小區便道磚破損不堪,每逢雨天,居民出入小區都是難題。
  • 會動更要會吃,才能長肌肉!
    會動更要會吃才能長肌肉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 於康30歲以前,人體肌肉組織量逐漸增加;3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組織量開始以每年1%~3%的速度流失,60歲以後還會加劇。維持肌肉水平,人們普遍首先會想到加強運動特別是抗阻訓練。其實要想維持較高肌肉水平,除了會動外,更要會吃。01保證優質蛋白攝入最方便的記憶方式是「4個2」,即健康成人每天攝入兩袋牛奶(每袋250毫升)、兩個雞蛋、2兩以雞胸肉和豬裡脊肉為主的精肉以及2兩豆製品。
  • 康麗——用真情溫暖社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5年,當康警官幫助社區居民邱大爺將其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送進酒泉市中醫院住院治療後,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握著她的手含淚致謝。曾經居住在南后街14號院的邱大爺,有一個兒子,父子倆相依為命,因兒子患有精神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也越來越重,時常出門傷人,與鄰居之間常常發生矛盾,年邁的父親只好將他用鐵鏈拴在家中。
  • 浙江溫州51歲阿姨,堅持15年健身後上雜誌封面,被稱「健身少女」
    而你我身邊或許就有這樣一個人,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年齡對她們來說,就只是數字而已。比如這位溫州的「阿姨」陳少洛。浙江溫州51歲阿姨,堅持15年健身後上雜誌封面,被稱「健身少女」陳少洛,出生於1968年,浙江溫州人,目前為止已經有著5年的健身運動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