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明算帳。封建王朝,王公大臣之間兄弟情義存不存在?家庭倫理關係真如儒家那樣,兄慈弟悌嗎?
春秋五霸第一霸齊恆公對付兄弟就很殘忍,上篇說到齊恆公詐死騙過管仲,當上了齊國國君。然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魯國,戰爭發生在秋季,齊兵與魯兵在乾時作戰,魯兵敗逃,齊兵又切斷魯兵的退路。
將魯兵圍堵後,就有了談判的本金,有人就會說,為什麼不把魯兵全部殺掉呢?史書上也沒有記載,齊兵圍堵魯兵有沒有把他們全部幹掉。但是小編認為不可能全部幹掉,若是將魯兵全部殺完,勢必會跟魯國結下深仇大恨,那麼後面也就沒有這個談判的這個事情了。
而且用兵之道,在于震懾,而不是滅國,況且那個時候周朝天子還有點作用,要滅別的諸侯國,一定要得到周天子的肯定才行。
魯國敗了,心生膽怯,然後齊恆公寫信給魯國說:「子糾是我兄弟,不忍親手殺他,請魯國將他殺死。召忽、管仲是我仇敵,我要求活著交給我,讓我把他們剁成肉醬才甘心。不然,齊兵要圍攻魯國。」魯人害怕,就在笙瀆殺死子糾。召忽自殺而死,管仲要求囚禁。
國君眼裡有兄弟情義嗎?沒有,只有威脅。齊恆公說是是子糾是我兄弟,不忍親手殺他,請魯國將他殺死,這不是不忍親手殺他嗎?這是讓魯國擺明立場,你若要扶我的兄弟,我就要打你,打你打到死。現在情形已經明確了,我是齊國國君,不是公子糾。你們要認清現實,不要再抱有希望了,不然就打,我齊國實力這麼大,就看你們怕不怕?
所以這句子糾是我兄弟這話也是假仁慈,若是魯國不殺他,把他送回齊國,那又會怎樣?如果魯國回復;「公子糾是齊國的王子,我們魯國不敢殺害齊國王子,對你們齊國一直是敬畏。所以特將公子糾遣送回齊國,任憑你齊國自己去處置。」
那麼齊恆公會怎麼辦?等魯國將公子糾送回來,自己把他給殺了?那這可不行啊,這讓齊國的其他家族怎麼看?你兄弟就因為跟你搶了王位,沒搶過你,你就親自把他幹掉。
我們要知道周朝是個禮制的國家,不是法治,做一切事情首先考慮的是禮。用禮去治理國家的,後來就因為李悝跟商鞅的變法,就成為了禮制跟法治的國家。
可以說魯國其實也不會做,被齊國打一下就怕了,然後自己外甥也不罩著,將公子糾給殺死,然後輔助公子糾的大臣召忽自殺,管仲被關押起來。
王室家族,有兄弟之間的情義麼?沒有,可能生下來就是死對頭,那麼作為王子真的是孤家寡人啊!親人都不能絕對的信任啊。
而魯國,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不受到齊國的攻打,也只有將自己的外甥殺死。在王室貴族眼裡,親情在國家利益面前,簡直一文不值。
喜歡本篇文章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收藏分享一下,小編後續會有更多有趣的歷史知識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