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0日,晴,星期日。上午,在焦岱鎮政府參加脫貧攻堅推進會。會後立即前往移民搬遷戶賀養俊家中,查看舊址建築垃圾清運和恢復綠化情況。隨後,聯繫村上副支書和施工隊,前往柳正餘老人家中查看屋面漏水問題,研究決定用彩鋼瓦敷設解決漏水問題,向老兩口解釋了費用和申請救助流程......」這是西安市市場監管局駐藍田縣焦岱鎮柳家灣村第一書記孔令舶星期日的扶貧工作日誌。在這個人口近三千人的「大戶」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達到136戶525人。讓貧困戶數量如此龐大的村子實現脫貧,確實令人感到巨大的責任與壓力。
先找病灶再激發脫貧動力
柳家灣村地處白鹿原腹地,距藍田縣城15公裡,由原柳家灣村和原安寺溝村兩個行政村合併而成。孔書記告訴記者:「2016年,工作隊進駐柳家灣村,感覺這個村交通、基礎設施各方麵條件尚可。之所以成為貧困大戶村,『病灶』在於缺乏精氣神,貧困戶缺乏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的內生動力。」
駐村工作隊針對柳家灣村的「病灶」,為村裡的脫貧攻堅工作精準制定了「藥方」。「相比給錢給物『富口袋』的『輸血式』扶貧,扶志扶智的根本目的是要『富腦袋』,要讓老百姓摒棄擺脫等靠要的『伸手思想』,因此起初工作隊的努力並不那麼立竿見影。」在孔書記印象裡,貧困戶一開始對市裡來的工作隊有懷疑、有觀望、有不屑。
打開心結的第一步,是帶貧困戶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8年夏季的一天,西安市市市場監管局黨委副書記謝瑩和駐村第一書記孔令舶帶領村裡21戶建檔立卡村民,來到曲江大唐芙蓉園、南湖,讓大家了解西安這些年煥然一新的變化發展,看看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朝氣。
走出門看世界頗有成效,村民們高興地走著、看著、笑著,看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也暗自下決心,要把自家的日子搞好,讓村裡的面貌也為之一振。
講政策、教技術 扶貧扶智的種子悄然發芽
工作隊帶貧困戶去西安開眼界的消息在村裡不脛而走,大家的心結慢慢解開了,開始向工作隊靠攏,有問政策的、有要項目的、有學技術的,貧困戶的心在慢慢向工作隊靠攏,扶志扶智的種子正在村裡慢慢發芽。
通過前期的摸底、調研,工作隊了解到村上並沒有主導產業,村民主要通過種植、養殖、外出務工幾種方式生活,而在建檔貧困戶中,有一部分人群是丈夫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婦女。面對這部分人群,孔令舶為她們聯繫了城裡的月嫂公司,為她們舉辦月嫂培訓班,讓她們掌握技術,外出務工來增加收入,減輕家裡的負擔。
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志民是孔令舶一對一幫扶的家庭,他的老伴患有精神疾病,無勞動能力,也沒有子女,老兩口用著簡陋的廁所,在露天架鍋做飯,生活十分艱難。鄰居們都說,想把他家幫好,就一個字,難!
孔令舶和工作隊的同志經過多方籌措,為他們家爭取到了新建廚房和修繕廁所的資金,完工之後的李志民家庭有了獨立的室內廚房和乾淨的廁所,生活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環境改變之後,工作隊又幫他們辦好了新農合醫保,李志民感激地說「感謝幫扶隊、感謝好政策,讓我們有了好好活下去的盼頭。」
送政策、打銷路 核桃產業助力脫貧
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柳家灣村種植有大面積的核桃樹,可以說這是村裡的主要產業之一。然而苦於遲遲沒有打開銷路,村裡的核桃始終賣不上價錢。
工作隊一邊聯繫專家為村民傳授種植技術,一邊想辦法幫村民打開銷路。近兩年的時間裡,西安市市場監管局扶貧辦、駐村工作隊對接企業、個體工商戶、行業協會和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和系統內各單位在核桃收穫季節組織了的集中收購活動,取得了「政府搭橋謀銷路,社會力量齊參與,農民增收得實惠」的共贏效果。2018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聯繫收購柳家灣村核桃累計6萬餘斤,村民累計增收10萬餘元,幫村民打通了銷售渠道。
2019年7月,第一書記孔令舶榮獲藍田縣委評選的「最美扶貧人」稱號和焦岱鎮黨委評選的「優秀駐村工作隊隊長」稱號。同年11月,孔書記再次榮獲市委組織部、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表彰的「優秀工作隊員」稱號。
近兩年時間裡,孔書記和市市場監管局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紮根柳家灣村,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用真情和真心走進村民、幫助村民、帶領村民走上了脫貧之路。目前,全村1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525人已經全部脫貧,全村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村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動力越來越強。
村委會辦公室窗外是片寬敞的農田,孔書記對記者說說:「你看現在地裡的麥子剛剛出芽,綠油油的,2018年夏天我剛來村裡的時候,地裡麥浪滾滾一片金黃色。就這樣,綠色、金黃色周而復始,不知不覺我已經在村裡任職快兩年了,時間真快,我還想再多為鄉親們做點事情。」(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