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初四王中,王原祁是非常講究繪畫筆墨的一位

2020-12-19 漢府古文化

王原祁《仿子久山水》作於康熙庚辰(1700年)四月,時年59歲。與王原祁其他傳世作品不同,《仿子久山水》為其綾本水墨山水,這在王原祁作品中甚為少見。

在清初四王中,王原祁是非常講究繪畫筆墨的一位,喜用幹墨重筆作皴擦,自稱筆端有金剛杵。所謂金剛杵,原本是指古代印度的一種兵器,後來佛教拿它作法器,並且成了佛教密宗的象徵。王原祁稱其筆端有金剛杵,是借金剛杵的威力對繪畫用筆的一種比喻,他主張繪畫筆墨在不生不熟之間,即所謂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

而要取得這樣的效果,畫家除了手頭要有過硬的功夫以外,還要藉助媒材比如紙張絹素來呈現,所以王原祁繪畫非常講究紙張絹素的選擇。王原祁很少用生紙作畫,也不喜用熟紙,他喜歡用別人不常用的半生半熟的鏡面箋,這種紙既能吸墨又不會暈及筆觸,適合反覆皴染。王原祁於紙張絹素十分敏感,有時得一張好紙會興奮許久。

比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王原祁為幾翁先生所繪《仿大痴山水圖軸》,就是某日他忽得一紙來了興致,於是以大痴筆法繪成山水,並且自覺「興會頗合」才「敢以請正」於幾翁先生。其實幾翁為求此畫已經「有年」,王原祁遲遲沒有命筆就是因為未得佳紙,這其中雖然有推諉的成分(當年他畫名大,地位又高,求畫者讓他應接不暇),但對紙張絹素的講究是十分明顯的。

不過有時他也不計較用紙,比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某日,他酒後興起,在簏中拾一廢紙,經揉薄後同樣以大痴筆法作山水一軸,卻因為「紙澀拒筆」,所畫不盡如意。「紙澀拒筆」是因為紙經搓揉後產生滯筆從而導致墨韻不暢,由此可知那是一張生紙。王原祁體察細微,並且善於將細微的體會以形象的比喻和膾炙人口的文句記於畫上,那句「未得大痴腳汗氣」的著名謔語即於此幅所題。這幅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相關焦點

  • 段鐵畫中「石頭」的意境,此處追溯到清初「四王」之王原祁……
    中國畫大乘者無不紮根於民族文化土壤中,貫穿著革新求變精神,品鑑畫家段鐵的藝術創作,我們會立刻被畫中引人注目的「石頭」所吸引,此處的藝術創作故事,畫面追溯到清初「四王」之王原祁...段鐵作品《茂林石凳小溪邊》清初「四王」王原祁王原祁作為清初著名的畫家,也是清初「四王」中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他將風水與繪畫結合,在風水學的理論中,「龍脈」就是尋龍擇穴的選址之說,但是清初「四王」王原祁將「龍脈」運用到繪畫中,不僅是畫中龍脈,開合起伏,而且對我國後世的繪畫也產生深遠影響
  • 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
    清初「四王」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四位畫家,他們以正統派的姿態統攝當時的官方畫壇。他們主要活動於蘇南一帶,信奉董其昌的藝術主張,力圖集古人之大成,致力於在摹古或摹古中求變化。因此,他們崇拜「元四家」,將其「逸筆草草」的畫法和蕭瑟淡遠的境界在形式上總結為一些筆法符號,通過嫻熟的筆墨技藝融入精細、嚴密的畫面構架之中,但又絕不同於宋人的工細刻畫。他們看重筆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後,追求一種元人意境達到的理想境界,體現所謂士氣與書卷氣,卻較少深入、觀察自然,描寫具體感受。
  • 四王的繪畫作品乍看相似,細看面貌各異,清初正統派山水畫欣賞
    四王是指清代初期四位著名的山水畫家,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和王翬。這四位畫家中,王時敏和王鑑年齡相仿,王原祁和王翬是同輩之人。四王的山水畫風格影響了整個清代的繪畫創作,到了20世紀初期,仍然有大量臨仿四王的作品。
  • 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畫作欣賞
    清初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又稱江左四王。四人畫風接近,按傳統審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畫派,當時以正統地位雄踞於畫壇。「四王」屬於正統畫派,同時也屬文人畫家,他們倡導南宗的繪畫風格,繪畫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氣,涵養一顆平和仁愛之心。
  • 清初四王之間的關係,你可了解?
    清初的畫壇,復古與創新兩種趨勢並存。銳意變革的代表有 「清初四僧」(弘仁、髡殘、石濤、朱耷),而崇尚復古的畫家則以「四王」為首。 「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四位畫家。他們崇尚董源、巨然與「元季四大家」,以摹古為主旨,因受清王室扶植,「四王」畫派得以成為畫壇正統,從學者眾多,影響深遠。
  • 藝術鑑賞|什麼是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
    雖然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及境況不同,但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藝術上直接或間接地受趙孟影響,以繪畫作品鮮明地表達心境和生活情趣。他們以擅長水墨山水著稱,又兼工竹石。四人風貌不同,卻都重視筆墨,講究氣韻,強調詩、書、畫的融合。這種文人意趣上承五代、北宋、元初等大家,又能自出新意。「元四家」對後世明清畫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他遠學元代四大家近承清初四王,匯多家成己學,為乾隆所賞識
    他遠學元代四大家近承清初四王,匯多家成己學,為乾隆所賞識文/錢毛毛錢維城(1720-1772),起初的名字為辛來,字宗磐,又字幼安,別號有幼庵、茶山,晚年時期又號家軒,祖籍位於江蘇常州1745年的時候曾經得中進士,而且還是狀元,於己於族,都是萬分的榮耀。在錢維城幼年時期便格外喜歡繪畫,再加上家族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異條件——其族祖母陳書,跟隨陳書學習寫意折枝花果,之後更是學了勾描與渲染,氣韻聯合,整體頗為協調。後來又得到了畫家董邦達的指導,學習繪畫山水。
  • 虞山畫派創始人王翬,融合南北畫法,用筆墨建構「世外桃源」
    導語:王翬與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合稱「四王」,是「虞山畫派」的開派之人。就繪畫技能來論,在清初四王之中當屬首位,當時就有「集大成」、「畫聖」之謂。清張庚在《國朝畫徵錄》中評價王翬:「畫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甚而至於「畫聖」的稱譽。王翬影響清朝畫壇兩百多年,是傳統繪畫集大成的人物,在繪畫史上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
  • 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與四僧弘仁、髡殘、朱耷、石濤
    明末清初,活躍在中國大地上有南北兩個畫派,北方有受皇室支持的「四王畫派」,南方有在野的「四僧畫派」。風格迥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比一下。四王畫派共同特點是以"元四家"中黃子久的"恬淡平和"為最高審美標準,追求無一點塵俗之氣,一時學者風從,造成"家家大痴,人人一峰"的局面。
  • 「津門網」他的畫融南北二宗精髓為一爐,有清初四王和宋人的影子
    今天我們來分享吳湖帆先生的一張萬松金闕圖,他的這張作品有95釐米×49釐米,整個作品氣勢恢宏,構圖非常飽滿,在雲山霧繞之間,隱隱的畫出幾處茅屋和宮闕樓臺,作品貢獻非常精細,有清初四王之風。吳湖帆先生的繪畫,主要畢生追求南北二宗融合的道路,上追宋元諸家,在30年代的時候,吳湖帆先生曾任職於故宮博物院,從而飽覽故宮裡面所收藏的大量字畫,尤其是宋代繪畫之風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對青綠山水畫尤為感興趣。
  • 常說四王畫風保守教條,為何無人能夠超越,紮實的基本功太重要了
    四王是指明末清初四位山水畫名家,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他們四人中,王時敏和王鑑的年齡相當,王原祁和王翬都是他們二人的晚輩。這四位畫家被統稱為清代初期的山水畫正統派,在創作中他們四人都很強調傳統技法的重要性,講究筆筆有來歷,落墨有章法。
  • 清潤秀雅,清初吳歷繪《春陰脈脈》
    想一下也可以理解,在創作中最怕「眼前有景道不得」,這不僅痛苦,也能讓一個畫家在創作中失去信心。這幅《春陰脈脈》是清代畫家吳歷的作品,看看他在創作中如何破解這種窘境。吳歷 春陰脈脈吳歷是清代早期著名畫家,清初四王加惲壽平和他統稱為「清六家」。他在清六家中的名氣最小,不是因為他藝術成就有限,而是因為他曾經為了信仰,擱置畫筆長達20年。
  • 藝術人物 | 他強調摹古,反對創新,為何能成「四王」之首?
    藝術人物 | 他強調摹古,反對創新,為何能成「四王」之首?「四王」中名副其實的「爺爺輩」。可是,在一向強調「師自然」、「師造化」的中國繪畫,王時敏為何能憑著「摹古」崛起?又為何能在數百年後仍以其丹青享譽今朝?他的繪畫有何獨特之處?順古求變:王時敏的摹古之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王時敏的「摹古」都為人詬病,其開創的「四王」畫風也被看作是中國畫衰微的源頭。
  • 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
    因為在明末董其昌、陳繼儒們提倡文人畫與筆墨以前,畫壇並沒有真正強調過筆墨。「四王」們口口聲聲自稱是在仿董(源)巨(然)仿倪(雲林)黃(公望),仿王蒙,他們明白無誤地這樣宣稱,還明確地提在畫上,主要是因為「復古」「仿古」在當時是與今天「創新」一樣時髦的褒義詞,所以他們都喜歡用;真實他們不過是借古人之圖形傳自己的筆墨追求而已。。以「四王」中的王原祁為例。
  • 宋畫如酒元畫如醇——元代繪畫在畫史階段演進中的性質辨析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史研究中,一直流行著一種普遍的認識,即認為元代繪畫開始了一個畫史的歷史性轉折,此種轉折即從宋代的寫實性傾向轉向了自此以後開始的筆墨獨立表現傾向。因此,對元畫的評價出現了若干戲劇性變化。
  • 民間畫家模仿範曾,古風人物繪畫獲得稱讚,筆墨功夫堪稱一絕
    做慈善,做國畫成交量的先鋒人物,範曾的國畫水平實屬不低,甚至在某一種特別的人物古風繪畫上面,很難再有人能達到像他那樣子的高度。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位民間繪畫家,他的作品非常不錯,如果細細的觀察,會發現他的作品有幾分範曾的風格。
  • 明末清初兩大畫派,「四王」與「四僧」,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明末清初兩大畫派,「四王」與「四僧」,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分別是合稱為「四王」的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以及被人們稱為「四僧」的石濤、朱耷、弘仁、髡殘,由於「四王」以及「四僧」兩個流派的風格截然不同,所以自然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與關注。人們認為「四王」這風格是比較保守的,因為他們深受知名畫家董其昌的影響,堅持比較主流的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