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為我國的重要宗教,為何歷史上的帝王還曾多次滅佛?

2020-12-17 騰訊網

佛教在是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響深遠,然而在中國古代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先後經歷了三武一宗滅佛事件。三武一宗滅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和後周周世宗滅佛事件。

三武一宗滅佛事件絕非偶然,背後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原因,以及特殊歷史時期的社會原因。

上圖_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禰羅突

第一政治原因。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和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少數民族鮮卑族統治者,鑑於當時漢人將鮮卑族視之為胡或者戎,而他們想要統一天下,成為統治具有高度文化漢民族為主體的整個國家,所以要推崇儒家和道家來標榜自己。太武帝將佛教稱之為胡教,稱佛教為胡經,將佛陀稱之為胡神,以此來表明自己不在胡人的行列。

北周武帝的滅佛經歷和北魏太武帝滅佛有許多相同的地方,為了表明自身是中華君君,他推崇儒家偏袒道教,三教辯法之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

第二經濟原因。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富有僧人團體和寺院經濟,僧人佔有的財富急速膨脹。北魏時期有寺院三萬多所,僧尼有二百萬之眾,佔北魏編戶人數的十五分之一。北周有寺院一萬餘所,僧人佔編戶的十五分之一。唐武宗時期一次詔令,還俗的僧人有二十六萬之多,可想當時僧尼人數之多。後周周世宗滅佛,毀棄寺院也有三萬餘所。

寺院和僧人人口急速膨脹,而僧人又不在國家賦稅的徵收的行列之中,如此必然造成了國家大量賦稅的流失,同時寺院經濟膨脹不斷兼併土地,使得寺院經濟與社會經濟也矛盾重重。實際上幾次滅佛運動,經濟原因都是主要原因。

寺院和僧人為國家經濟造成了重大的負擔,使得國家政權不得不採用極端的措施,以擴大經濟來源,充實國力。

上圖_ 河北正定隆興寺

第三文化原因,儒家和佛文化理念的衝突。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便成為歷代王朝的官學,而佛教的相關理念和儒家文化相互衝突。比如佛教提倡遁入空門不問世事,與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念相悖。佛教徒要求剃度出家,與中華文化之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輕易毀傷的傳統也相違背。

儒家講究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並且以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係的準則,而佛教出家修行的處世理念,在傳統的士大夫眼中,便是不忠君王,背棄父母,拋妻棄子的大逆不道。

佛家理念和儒教思想的格格不入,導致不斷有士大夫起來反對佛教。中國南朝南齊的張融化著《三破論》稱:佛教入國而國破,克苦百姓,使國空民窮;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異法,棄絕二親,孝道頓絕;入身而破身,有毀傷之疾。這種論調在當時的社會很有代表性。

唐朝的韓愈在《諫佛骨表》稱: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語言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身不服先王之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

歷代傳統的士大夫反對佛教從未斷絕,即便是到了宋朝之後,三教合流,儒道佛的矛盾趨於緩和朱熹也這樣嘲笑佛教的虛無觀點:佛教一齊都歸於無,終日吃飯,卻道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著衣卻道不曾掛著一條絲線。朱熹同樣批判佛教違背倫理道德的主張,稱他們「不敬王者」,「棄君背父」,「人倫滅盡」,「只是廢三綱五常,這一事便是大罪名,其他便不消說」。

第四,佛教與本土宗教的矛盾。

道教作為中華的本土宗教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基因之中,與中國人的性格和文化相合。佛教初入中國的時候,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道教的附庸,為了迎合中華文化甚至有老子西去化佛說。隨著佛教的發展,特別是佛教的輪迴因果之說,對於廣大的底層民眾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佛教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勢頭儼然蓋過了道教。佛教和道教的矛盾便愈發不可調和了。在歷次的滅佛運動之中,大多能夠看到佛道之爭的影子。

北魏太武帝聽了宰相崔浩的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成了滅佛行動。北周武帝宇文邕詔佛道兩教辯論,法師炫與道士張賓辯,賓不能曲,帝親自與炫辯。皇帝偏袒道教已經親自下場辯論了。帝遂下詔廢佛道二教,悉令沙門還俗,實即滅佛教立道教,北地之佛教一時絕跡。

唐朝時,李氏皇族為了增加自身正統地位和神性,認道教供奉的祖師老子李耳為先祖,尊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位列三教之首。唐高宗將《道德經》列於上經,地位高於《論語》,成為國家科舉考試的正式考試科目。

第五,特殊的歷史時期造成了佛教的法難。

歷史上四次滅佛事件稱之為三武一宗滅佛。皇帝的廟號之中大多有一個武字,這不是歷史的巧合,有一定的必然性。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屬於南北朝時期,而唐武宗則處於唐朝的中後葉,總體來說這一段歷史不是政權割據的動亂時期,便是王朝的末期。後周周世宗雖然廟號之中沒有「武」字,但是後周同樣處於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便是政權割據,徵伐不斷,戰爭不休。

在動蕩年代,佛教的轉世輪迴之學在勞苦民眾之中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多人的人選擇遁入空門來逃避沉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於此國家政權和佛教更容易形成激烈的經濟矛盾和人口矛盾。

上圖_ 《大隨求陀羅尼經咒》

第六,佛教人數膨脹,魚龍混雜,不少僧人不守戒律。

宋代宗頤禪師為此做過檢討:「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應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儉守清規。」佛教經濟膨脹發展,使得一些僧人,不守清規,甚至在寺院之中私藏兵器,佛教徒不知經典,反而以吃喝享樂為能事。

歷次滅佛的結果:

三武一宗的滅佛行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增加了國家的整體實力,同時斷絕了政教合一的可能性,確立了中國皇朝政教分離的歷史傳統。對佛教建築和經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一定程度迫使了佛教更加本土化,在四次滅佛之後,禪宗大興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因為禪宗主張一日不作,則一日不食,「自立」而非「供養」,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封建政府的經濟壓力,特別是禪宗在政治上沒有非分要求,也使得禪宗能夠和封建統治者相安無事。

相關焦點

  • 佛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為什麼曾經多次遭受「滅頂之災」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於印度河流域,於東漢時期傳入我國,是我國主要宗教之一。佛教在我國發展有著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每一時期佛教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唐朝時佛教傳播達到頂峰,然而我們很難想像的是,在唐朝之前曾經發生過皇帝「法難」的歷史事件,就算在唐朝如此流行的佛教也曾被打擊,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法難」事件。一家之言,供各位消遣。
  • 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為何能在我國發展至今?
    佛教從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作為一種外來宗教,佛教是如何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紮根並發展至今的?這裡我向各位讀者簡單分析一下。儒家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被奉為正統地位,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傳入中國後,必然與儒家思想產生碰撞,若此問題解決不好,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必然難以為繼。
  • 歷史上出現多次滅佛運動,血腥殺戮下為何道教安然無恙?原因簡單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一門起源於印度的教派,在漢代的時候流傳到了我國,進入中國之後也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佛教剛開始傳播的時候,可謂是相當的瘋狂,因為那個時候佛教宣揚割掉肉去餵鷹,還有什麼用鐵鉤子掛住身體,還有將皮剝下去抄錄經文等等,而那時的人們對新來的佛教非常感冒,真的有人用自己的肉去餵鸚鵡。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盛極必反,歷史上出現了三次滅佛的行動,很多人對此並不陌生。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為啥三武一宗要滅佛,其實原因很簡單
    很多西方國家,都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統治,在古代的時候更加的明顯,不過這樣的統治,有利有弊,但是奇怪的就是,世界三大宗教,有兩個都統治了別國,唯獨佛教傳到我們中國,還被三武一宗給聯起手來,削弱了力量。宗教是一個信仰,大家都知道,佛教雖然在我國根深蒂固,但並不是本土的宗教,也是從印度流傳過來,在我國得以發揚光大,那麼同位世界級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度影響國家的政治。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後世還有一位周世宗,史稱三武一宗滅佛,那麼他們到底為啥,會突然要滅掉佛教,還積極的動手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為何影響力比不上佛教?
    想要知道為何道教為何比不上佛教這想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因為當中涉及古代統治者的利益,兩教之間的教義以及其發展的歷史與背景。首先,古印度(今尼泊爾)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古印度佛教佛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其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道教因為在中國本土宗教,所以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其影響力並沒有佛教這麼深遠和強大。
  • yesuo聊歷史|佛教中國發展史
    蕭衍迷上佛教可是認真的,他認真鑽研佛經,找到了僧人必須吃素的依據,佛教弟子吃素的戒規就是從他來的。他又提出儒、道、佛「三教同源」說,這對中國「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南北朝時雖然佛教非常興盛,但也遭受到了重創,著名的「三武滅佛」有兩起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 唐武宗滅佛:千裡佛寺難覓青縷煙,佛像布青苔,不見敲鐘人
    東漢末年,佛教經由中亞地區西域諸國傳入古代中原地區,其後在中國本土不斷吸收融合中原地區的思想觀念,逐漸為古代人們所接受,而發展成為重要的宗教之一。實際上,佛教在古代中國的傳播與發展並非是一帆風順,毫無波瀾的。
  • 朗達瑪滅佛後吐蕃逐步分裂,而佛教則繼續紮根
    松贊幹布時佛教傳入高原,此後在歷代贊普的支持下,佛教在高原上發展得非常快。佛教是不事生產的,而且塑造在赤祖贊普時,還出臺了「七戶養僧」的制度,並大量任用僧人為官。 崇敬佛教耗費了吐蕃帝國的國力,吐蕃帝國的分裂已成定局。在朗達瑪執政時期,吐蕃帝國終於迎來了一次針對佛教的大清洗,史稱「朗達瑪滅佛」事件,與中國內地的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幾乎同時,其起因都差不多一樣。不過,從結果來看,朗達瑪滅佛事件的影響顯然要比武宗滅佛要大的多,因為此後100多年間,佛教在西藏高原幾乎銷聲匿跡。
  •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佛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佛教篇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宗教經驗種種》《人類與宗教》《人的宗教》《悉達多》《維摩詰的花雨滿天》《走近藏傳佛教》《禪的行囊》《空谷幽蘭》《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
  • 三武一宗滅佛,這四位滅佛君主都英年早逝
    歷史上有四次大規模滅佛事件,後世稱之為「三武一宗」滅佛事件。這四場滅佛運動在歷史上有很大影響,這四場滅佛運動對佛教打擊很大,不過佛教並沒有因此而覆滅。滅佛的原因是因為佛教的發展阻礙了社會的秩序和皇帝本人的意願。
  • 都是勸人向善,為何佛教被滅4次,道教卻沒事?
    佛教太具侵略性,被捧為國教,後寺廟侵佔太多民田,又不用交稅,導致大量青壯年入寺為僧,朝庭既收不到田稅還徵不到兵源,這才是滅佛地重點。三武一宗滅佛,見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緩過氣來的佛教更加智慧的欺騙世人、為禍人間。
  • 米廣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重要意義
    宗教對社會的適應,有著時空的含義。在空間上,宗教必須適應所處的社會制度和人文環境,逐步實現本土化。在時間上,宗教必須隨著社會形態的變遷而進行調適,不然也會被邊緣化甚至淘汰。人類歷史上產生過許多宗教,能夠存續至今的並不多,大多數宗教因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現存的五大宗教,都經歷了逐步適應中國社會的複雜而曲折的過程。
  • 圖解中國佛教石窟和佛教歷史時間軸
    有時候在城市裡呆久了——表面摩登潮酷的青年音樂會,看來看去仿佛也差不了許多的文化創意園區——天黑下來的時候,城市習慣用霓虹燈去妝點天空,看多了這樣曝光過度的天空,有時候,還真有點膩味呢。想尋找一點歷史的陳腐味,或許會上頭。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5A級景區,最早從唐代開始開鑿。
  • 世界有三大宗教,光基督教信徒就有30億人,中國的三大宗教是什麼
    咱們知道宗教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都有很多受眾,世界上目前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信徒人數最多的,據統計全世界的基督徒有30億人,三大宗教基本上覆蓋了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口。然而三大宗教卻在中國發展並不樂觀,如今也僅僅是佛教比較出名。
  • 新天地教到底是個啥宗教?為何被基督教稱為邪教呢?我國也有分布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從世界誕生開始,其實宗教就產生了,並且跟隨人類世界相伴相生。而宗教基本上是和平,宣揚真善美的組織。所以大部分宗教還是推動了世界的發展的,如佛教,基督教,以及猶太教等。但是這個也有很多例外,最典型這次疫情下,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韓國新天地教會,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那麼這個新天地教會到底是個什麼組織呢?為何基督教將其稱為邪教呢?其實我國也有分布。我們知道韓國疫情現在是最嚴重的了,整個嚴重程度僅次於我國,確診數量還在快速地增加。
  • 高達200尺的蒙山大佛,為何在史書中失蹤了600年?原因令人慨嘆!
    宗教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佛教在我國歷史上更是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而說到佛教文化的標誌,除了那些莊嚴肅穆的寺廟之外,最明顯的便是那一尊尊面容慈悲的佛像了。如今位於山西太原地區的開化寺,便是在當時修建而成的一座佛教寺廟,而蒙山大佛正是開化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 同是從中國傳入的宗教,為何佛教在日本廣泛流行,道教卻難尋蹤跡
    日本國家的發展較為緩慢,曾長期處於一個奴隸社會時期。但這一情況之下,部族勢力往往佔據著重要地位,各氏族之間的鬥爭不斷的影響著所謂天皇的權威。這些氏族就如同中國的藩王一般,在爭權奪利的過程中影響到了宗教的盛衰。在當時的日本,蘇我氏和物部氏是兩個可以影響的天皇的部族勢力。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10位帝王,排名第一的來自中國!
    那麼,堪稱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10個帝王是哪些呢?為何來自中國的帝王為何排名第一呢?為此,小編請教了幾位研究人類歷史的外國學者亞歷山大·哈德根·李(Alexander Hartdegen Lee),愛德華·庫比·布朗(Edward Kubi Brown),亞杜萬希(Ayush Yaduvanshi),施賴揚什·薩卡爾(Shreyansh Sakarwal)等,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諸多外國學者一致認為,以下10位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 唐朝宗教影響是好大於壞,還是怎樣,又應該以怎樣的觀念去看它!
    唐朝宗教影響是好大於壞首先是佛教。佛教傳入中國已有幾百年,到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我覺得對於佛教有一位很著名的佛教史專家總結的有關於這一時期佛教的四大特點很是到位,一是「統一性」。唐朝宗教影響是好大於壞唐朝佛教勢力過盛,引發了一次滅佛運動,是唐朝後期武宗在位時弄的。當時一下子拆毀幾萬所寺院,強迫二十六萬多名和尚和尼姑還俗,執行力度較大。武宗一死,滅佛措施全部取消,佛教又恢復了。
  • 三武滅佛,其實滅的不是佛,而是抱佛腳的和尚
    01《紅塵說禪》系列第59篇自從東漢年間佛教傳入我國,到現在已經快兩千年了,雖然佛教發源於古印度,但是不客氣的說,如今的中國才是全世界佛教的核心地區,並且如今的佛學也和最初的原始佛學不同,在吸收了我國的道教和儒教文化之後,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