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家,王澍《春夜宴桃李園序》得歐楷精髓,值得欣賞和學習

2020-12-14 達謙學書法

王澍(1668一一1743),江蘇金壇人,字若霖,號虛舟,別號竹雲。清代書法家,康熙五十一年進士,入翰林,官至史部員外郎。康熙年間,由於王澍文才過人,又精於書法,康熙特命他為五經篆文館總裁官。

王澍工書法,善刻印,尤以書法聞名於世。他遍臨諸名家法帖,四體皆能,特別是對唐代歐陽詢,褚遂良兩家楷書,用功極深,刻苦臨習。吳修《昭代尺牘小傳》說:王澍「書入率更之室,篆書出自李斯,為一代作手。晚歲眇左目,鑑定古碑刻最精,金壇良常山館最擅名」。

王澍文學功底深厚,學識淵博,他著有《淳化閣帖考正》,《古今法帖考》,《虛舟題跋》等書,傳世的書法作品較多。王澍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又是一位書法家,其楷書,行書,草書,篆書冠絕當世,名播海內。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結字勻稱端莊,穩健遒勁,規整森嚴,筆力內凝,入規出矩,字字結構沉穩,火候純熟,法度嚴謹,深得陽詢法度和褚遂良遺韻,實為一代書法高手。王澍的楷書,出自歐陽詢的筆法和結構,又得褚遂良的飄逸和靈動,兩者結合,把歐楷寫得既端莊嚴謹,又生動活潑,對我們學習歐楷,有借鑑作用。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釋文

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如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敘天傖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漸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澍楷書《春夜宴桃李園序》

相關焦點

  • 景堂習作:楷書橫幅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體會魏碑書寫性
    進入老師工作室學習以來,我按照老師的教學程序,篆書入手,五體兼修,自我感覺收穫頗多。接下來的學習中,我以楷書學習為主,兼顧其他書體的臨習,既能讓幾個書體相互促進,又能保持學習的熱情,一直樂在其中。對於楷書的學習,我近來以魏碑為主,堅持《張玄墓誌》的深入體會,並逐漸對一些經典進行臨寫,同時穿插進行各種章法形式的創作練習,以體驗老師的強化書寫性的魏碑學習理念。隨著對《張玄墓誌》以外的經典臨寫,我在創作練習中嘗試以自己的審美標準,在《張玄墓誌》的風格基礎上,強化書寫性,來尋求自己的魏碑書寫體驗。
  • 讀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而《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文,便是李太白在與眾多弟兄的歡聚夜宴之中所抒發的情感,從中亦可一窺太白先生的胸襟與懷抱。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
  • 他的歐楷堪稱「清朝第一」,這字已深得歐楷精髓,連田英章都慚愧
    說起歐楷,不同的學習者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從而呈現出不同外形和氣韻的「歐楷」。我們知道任何事物若想長久地流傳下去,必然會有相應的創新,但是創新的前提是要懂得植根於傳統,在保留傳統歐楷特色的基礎上的創新,才稱得上歐楷。
  • 四川書法家李小龍講歐楷,是正宗歐陽詢藝術,田英章不懂
    咱試著擷取書法中的歐楷為諸君解析之。歐楷總覽歐楷是由唐朝楷書大家歐陽詢集魏碑、晉隋楷書各種優點於一身,然後經自己提煉總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形成的一套弘毅剛強的字體。歐楷具有險峻挺拔、溫潤儒雅又中正庸和的特點,一如君子儒家之風。
  • 盧中南歐楷米格字帖欣賞,180個四字成語上篇,現代楷書學習帖
    盧中南老師那種追求探索的精神和古人更有一比。無須酸溜溜地說上一句:我不及也。眼高手低不如向盧中南老師學學那種奮發圖強的精神。盧中南的小楷,已經很難與方正險絕、稜角分明的歐楷書風聯繫起來,或者說在保留歐楷底蘊的基礎上,融入了王獻之、虞世南等晉唐諸家的書風特點。盧中南先生的小楷承古法而不拘泥於古法,雅逸平和而灑脫自然,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顯出不俗的格調。
  • 學習清代歐楷重要書法碑帖:臨《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晚清歐楷書法家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原著者為邵瑛,由黃自元臨摹)伊、禦、和(伊、御、和)(1994年1月26日-13歲)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晚清歐楷書法家黃自元楷書
  • 經典碑帖:沈荃《桃李園序軸》,晚年所作,自有一股縱逸的氣息
    清 ·沈荃《桃李園序軸》,縱160cm,橫65.3cm,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沈荃(西元一六二四-一六八四年),字貞蕤,號繹堂。順治九年(一六五二)探花,官至禮部侍郎。學行醇潔,書法著名,清康熙皇帝尤喜與沈氏討論書法,故其書廣為當時所推崇。書法學董其昌,但韻致有差異。
  • 王澍:建築的黑白灰
    王澍院長也是東南大學和同濟大學的知名校友,最近幾年的初試理論試卷上也經常考察關於王澍先生的理論論述題,所以我們特地推薦這篇相對非常全的作品集給大家閱讀學習積累,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注。好好學習這篇文章,相信您一定會有很多收穫。文末附贈海量學習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謝謝!
  • 當代書壇歐楷大家趙泉濤,書作《古文格言》欣賞,墨韻千秋真書法
    書法字體有楷行草篆隸,唐代叫得上名的書家肯定都會,留了碑的書法家更是得用篆書書寫碑額,只是隸書用得少,唐代又久遠,留下字跡的機會不多。但是能給後世留下「好書數行」的書家,隸書作為基本功肯定是要學的。寫得好不好是齊次,肯定是會的。歐顏柳中,歐陽詢、顏真卿五體皆有字跡,柳公權差一個隸書,但我想也應該會的。學習書法可以培養文化素養。
  • 唐伯虎書法真跡,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筆法行雲流水真好看!
    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你也知道唐伯虎非常的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吧,唐伯虎也經常臨摹王學習王羲之的字跡,而且還臨摹過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今天小七也為大家找到了唐伯虎臨摹《蘭亭序》的真跡,看到這裡以後我想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已經想迫不及待的欣賞一下吧?那麼伯虎的書法水平到底怎麼樣呢?
  • 當代歐楷大家,他與盧中南齊名!網友驚嘆:比「二田」強太多!
    歐陽詢開創的「歐體」楷書(現在多稱「歐楷」)歷來為人所重,《九成宮醴泉銘》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家。就當代來說,大家熟知的「二田」就是以歐楷為根基,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田楷」新範式,開創了教學新模式,使眾多初學者求之若鶩。不過在書法圈內,堪稱當代歐楷大家的,卻是另外兩位比較低調的書家。
  • 清代大書法家林則徐,行書智慧對聯真跡欣賞,筆勢勁健,結體挺拔
    對於林則徐的書法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在現存的林則徐書法中有以下特點:其一,林則徐書法以楷書和行楷為主,風格多屬剛健一類。除2014年5月廈門博物館發現林則徐有少許書法作品屬於「軟綿綿」的柔美之作外,林則徐大部分作品都是剛健,即剛勁有力一類。其二,林則徐書法作品落款多署名少穆林則徐。因為林則徐字少穆。其三,林則徐書法作品多以對聯的形式流傳下來。
  • 日本頂級書法家寫的字,深得中國書法的精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小野道風行書《屏風土代》長卷古代的一些書法家,在他們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你得首先是一個文人,在讀書上有一定的成績,或者是考取了進士入朝為官,或者最次也得是個秀才出身,而書法則是讀書之餘事小野道風行書《屏風土代》長卷據記載,從漢朝的時候,一些篆書和隸書的寫法便傳到了日本,日本是一個極其善於學習的民族,到了盛唐時期,日本派出了遣唐使,來到了中國學習,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
  • 宋仁宗書法欣賞,「飛白書」寫出藝術精髓!網友:一字千金!
    文 / 小白聊書畫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的古代書法文化就受到了重視,因此湧現出了很多知名書法家,比如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贏得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正是在這些古代書法家的影響下
  • 清代著名書法家費念慈,行書真跡拓本欣賞,筆法精美
    清代書法大家費念慈行書真跡拓本鑑賞:書者介紹:費念慈(1855-1905),清書法家、藏書家。字屺懷,一署峐懷,號西蠡,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武進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會試後任館閣職,授翰林院編修。
  • 清朝書法家建議選這個帖
    由於此碑的藝術性突出,在漢碑中獨樹一幟,神採飛動,華麗秀美,因此為歷代的書法家所稱道,有清人評價其為神品,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態,有「漢隸中的《蘭亭序》」之譽。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評論此碑"橫翔捷出,開後來雋麗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翁方綱評論此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
  • 「揚州八怪」之首,金農楷書《銷寒詩序帖》,有朋友問:好在哪?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有一批風格差不多的書畫家活躍在揚州地區。他們中的很多人,出生貧寒,生活得比較清苦,可他們的作品卻清高有個性,不落俗套。這些人合在一起,就是我們常說的「揚州八怪」。揚州八怪包含哪些人?
  •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隸書古文欣賞,筆法斬釘截鐵,結體貌豐骨勁
    清代是隸書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隸書水平也大幅提升。所以學習隸書,清代的帖子是很不錯的一種選擇。這樣我們要強調的是:隸書有隸書的筆法,楷書有楷書的筆法,不能拿著楷書的筆法去寫隸書。曹全碑也算是篆隸書比較好的踏板,曹全秀美,靈動,也屬於寫不壞的那種,也比較經典,網上教學資料也比較多,老師會寫的也多寫得好也多,個人覺得是個可以寫得很好看的隸書,當然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寫得很漂亮,很美,有人的喜歡稍拙一些,很古。學習書法對字形的把握至關重要,筆畫有些僵硬,要多體會筆畫收放關係 找好主筆畫,儘量貼近原帖。 筆畫轉折處略有楷意,注意體會隸書轉折特徵。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書法篆刻也一樣,只是手段含蓄,不如音樂影像來得直接。對於作品了解得越多,越容易透過表面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我示範了一個常規流程,至於提取出什麼東西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