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維的核心中,存在著以符號表徵人、事物及經驗的能力。
符號表徵就是能用一個事物代表另一事物的能力。
比如我們討論蘋果時,可以用「蘋果」、「apple」或者其他不同語言的詞來表示,甚至用手勢等方式表示,這些都是符號的不同形式。
繪畫是符號表徵形式之一,其他的還有語言和遊戲等。
所以在適當的年紀培養兒童的繪畫能力可以鍛鍊兒童思維能力的。
我們都知道圖像是以二維的方式呈現三位的真實效果,因此與真實的物品具有某種相似性。
而要達到這種能力,兒童需要花很多時間來練習。
法國心理學家盧葵特是研究兒童繪畫的學者,他將兒童用繪畫表現實物的能力分為四個階段:
偶爾的寫實失敗的寫實智慧的寫實視覺的寫實
1.偶爾的寫實
孩子在大學2歲左右,有時候會突然覺得自己的塗鴉像一些物品,如氣球、繩子。
兒童並沒有計劃要畫這些東西,只是一種事後的解釋。
這種「宇宙大發現」讓兒童開始理解繪畫這種符號可以表徵事物的能力。
如果父母能夠得以確認和鼓勵,如試探性的詢問:你這畫的是氣球嗎?會增強孩子的興趣。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塗鴉有助於理解紙筆這種媒介,並發展繪畫或寫字所需要的知覺和肌肉的協調能力。
父母切不可拔苗助長,要求孩子開始臨摹,能穩固靈活的握筆才是繪畫或寫字的基礎。
相比於較為困難的寫字,孩子更應該學習繪畫,至少也要在熟練塗鴉之後開始。
2.失敗的寫實
孩子會刻意畫一些特別的圖案。
當然,如果畫出來的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和真實的東西不相似時,會放棄這種意圖,轉而恢復成隨意的塗鴉。
3.智慧的寫實
孩子到了4歲左右,繪畫技巧和意圖都趨於穩定,希望自己的圖畫被人理解的傾向變得強烈。
在繪畫中,他們會注重事物的一般特徵,比如畫一個杯子時,要畫一個手把,即使在現實中,這個杯子並沒有手把。
如果孩子興致勃勃的畫完一副畫時,父母經常評論說「四不像」,會挫敗孩子繪畫的積極性。
4 視覺的寫實
孩子到了7-8歲的時候,所畫的與所見的物品就具有某種相似性了,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細節,各個部分以合適的比例和關係被畫出。
也有研究者稱這一階段為現實主義階段。
無論是繪畫,還是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要遵守客觀的發展規律,在適當的年紀才能夠培養的孩子的能力。
當然,這些規律是針對整體平均水平的,實踐中還得考慮孩子的特殊情況,比如先天近視或者父母都是畫家等方面的影響。
另外,如果孩子在繪畫方面表現出天賦,並且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畫家,那麼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培養繪畫技巧同等重要。
繪畫技巧可以讓孩子走的遠,如果再有好的審美能力,那就是如虎添翼,可以讓孩子飛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