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第三種境界:辛棄疾元宵節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到底是尋誰?

2021-01-20 烽火系古今

人的第三種境界:辛棄疾元宵節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到底是尋誰?

辛棄疾是一位不屈的歌手,一生都在為抗金復國高歌。然而朝廷始終讓他擔任著一些閒職,雖然鬱郁不得志,但每到一處,辛棄疾總能有所作為。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

人的第三種境界:辛棄疾元宵節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到底是尋誰?

夜晚的東風將元宵的燈火吹得如千樹花開,更讓煙火看來是被吹落的萬點流星。

華麗的馬車香氣洋溢在行駛的路上。鳳簫吹奏的樂曲飄動,與流轉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錯。整個晚上,此起彼伏的魚龍花燈在飛舞著。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

我千百次尋找她,都沒找到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之處。

這一切聽起來都很美,而這很美的一切都是來自於辛棄疾的一首詞《青玉案·元夕》,整首詞的原文是: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一種說法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歷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

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了受冷落後不肯同流合汙的高士之風,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第三境界,心無慾念,回顧初心。

值得推崇的還是王國維所說的,「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觀之辛棄疾的一生,少年立志報效國家,光復故國,為了這一理想他做出《美芹十論》以求聖上採納,不惜欄杆拍遍,也沒有被重用。

好在上帝並沒有為他關盡所有的門路,武力值被埋沒,但是文採卻得到了很好的發揚,所以他的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拜讀。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所以這本《辛棄疾傳》便是對他一生最好的概括,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辛棄疾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提到辛棄疾怎麼能不說蘇軾呢?《蘇軾詞傳》收集了蘇軾的各種詩詞,一本《蘇軾詞傳》寫盡一生沉浮,一路坎坷,然後蘇軾卻說「也無風雨也無晴」。翻一翻陳年舊詩,了解他的人生,明白他的豁達。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六本書,僅需7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了解詳情:

《辛棄疾傳》、《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相關焦點

  • 「眾裡尋他千百度」中國情人節「元宵節」5首古詩詞給你所有美好
    正月十五也叫元宵節、上元節、元夕。這些古代的稱謂當中,都離不開一個「元」字。西周姬昌的《周易》當中說「元者,善之長也。」意思是,元就是所有善的首領。就是集中了所有的美好。孔子他對於「元」字的解讀是:所有善的思想、善的行為、一切美好的成長,才是「元」代表了萬物的開始。
  • 辛棄疾這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到底該如何理解?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所以聊辛棄疾詞中的這一句,是因為這句太有爭議了。所以緊接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本義上理解「那人」就是辛棄疾的心上人,或者燈市中其中一位陌生女子,都沒有毛病。二、以王國維為代表性的「境界」含義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 眾裡尋他千百度,敘法人仍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敘法人仍在燈火闌珊處 2020-12-19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他有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當他深入體味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 《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這三首詞時,靈光照徹,發現了人生的大境界。他把不相干的三句話連綴成「三境界」說,從而玲瓏剔透,成了一個美妙的經典!《人間詞話》裡的原文是這樣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王國維說人生有三種境界,「境界」是什麼,分別有哪三種境界?
    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詐也。
  • 千百度,何處尋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的心情變化如同我寫的這些,有時好,有時壞,恰似正常卻又矛盾。原尋得一人,共樂,共情。但這宛如山水畫一樣,可望而不可及。我又願一個人,一直追尋下去變得更好過完此生,無牽無掛,無欲無求也挺不錯。
  • 三水國學│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乍看之下,說的無非是做學問要克服孤獨,憑著堅忍的耐性,才能迎來最終的成就。細細品讀,卻發現這番話亦能詞品人,以人品境。「昨夜西風凋碧樹。
  • 山東女排: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目前已經三個3:0連勝三場,對山東女排來說,真可謂: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山東女排能打球的人多,如何調配好一套穩定、高效的主力陣容確實是主教練李巖龍面臨的實際問題。在排超聯賽前半階段,山東女排成績並不理想,問題之一就是對場上隊員的不自信,輸球就換,看似誰都能打,但誰打都沒信心。
  • 眾裡尋他千百度,湖人第三巨頭就在陣中,詹姆斯常規賽可以休息了
    詹姆斯賽前就狂贊這名球員無可限量,當時所有人都以為詹姆斯在黃婆賣瓜自賣自誇,但是看了湖人的兩場季後賽,你還會認為詹姆斯對於塔克的讚美過譽了嗎?第一場季前賽,塔克得到19分,第二場對戰快船,塔克得分30+,而且這個數據是打了三節比賽就已經拿到的數據,塔克面對著倫納德的防守,照樣進球,塔克這場比賽進攻方式,基本不重樣,巨星相開始顯現。
  •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三種意境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的《人間詞話》在學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其中《人間詞話》裡王國維提出人生三大境界的這一說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境界出自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獲益匪淺
    他學貫中西,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領域均有深詣和創新。梁啓超讚許道:「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王乃譽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博覽群書,逐步形成了讀書的志向和興趣。在求學的路上,他潛心學問,著述甚豐。
  • 【文學天地】眾裡尋它千百度——商都方言中的缽字
    【文學天地】眾裡尋它千百度——商都方言中的缽字 2020-12-09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辛棄疾的一首詞:清新委婉,意味深長,寫出了人生最高境界
    辛棄疾這個名字,對於喜愛詩詞的人並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人稱「詞中之龍」。他的詞風視野開闊,氣勢渾厚,代表了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都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這些作品大多表達了他渴望恢復大宋江山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概。
  •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應三首絕美宋詞,隱藏三段才子愛情
    對於王國維,我們即便沒讀過他的作品,也必然聽過他的人生三境界理論,出自其代表作《人間詞話》,原文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將自己的愛國情懷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形成了南宋著名的愛國詞派,抗金是他所寫愛國作品的主旋律,從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到壯志難酬的憤恨,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從始至終。不僅如此,辛棄疾是一個剛柔兼濟、風格多樣的宋詞集大成者。辛棄疾的豪放詞慷慨悲壯、情感熾熱、極富感染力。辛棄疾的婉約詞溫婉清新、意境優美、內涵豐厚。
  • 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到達了第幾個層次?
    枕邊一直放著著名的史學家、美學家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其中第二十六章有雲「古今之成大事業著、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 辛棄疾的這首詞,曾被誤解為「情詩」,居然有大哲理,令人驚嘆
    它描繪了著裝蛾兒、雪柳、黃金縷的美麗女子,笑語盈盈地來,滿臉含羞,又莞爾一笑地走去,只留下一抹淡淡的香氣,引人駐足觀望。「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往常一直認為,作者在人熙攘攘的街道上,但是給不了詞人那份美好。因為詞人「眾裡尋他」是很辛苦的,也很心急的,找不到更是失望的。但是意外的是,詞人不經意的「暮然回首」,發現自己苦苦尋找的「那人」居然在「燈火闌珊處」。這結尾是多麼讓人激動的喜悅!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其作者應是一位出身社會中下層的無名士人。青青陵上柏此人本意在仕途,但在遊歷宛洛後,他發現這個甲第連雲巍峨的宮殿裡,權貴們朋比為奸、苟且度日,並非屬於他的世界。漢初的治國思想為黃老之學,後武帝以儒學一統,黃老失勢,在與儒學合流的同時又與莊子思想逐漸融合,形成了漢代社會道家的特殊風格。憂生懼禍是老子思想的一部分,到了莊子,更是把這種心理凸顯出來。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
  • 辛棄疾的這首詞上闕平淡無奇,卻名傳千古
    南宋詞人辛棄疾,與蘇軾齊名,合稱為「蘇辛」,共同撐起宋詞裡的豪放派。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首先是他的出生不一般,他生長在被金人佔領的淪陷區,從小就感受到「國破山河在」;青年時期,曾經單騎闖入金營,擒殺叛徒張安國,隨後回歸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