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獲益匪淺

2021-01-13 閱讀與思想

王國維,一位曠世全才,一代國學大師。他學貫中西,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領域均有深詣和創新。梁啓超讚許道:「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王乃譽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博覽群書,逐步形成了讀書的志向和興趣。在求學的路上,他潛心學問,著述甚豐。1925年,在胡適、吳宓等人的力邀之下,王國維出任清華研究院導師,與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被稱為「清華五導師」。

1927年6月2日,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給了後人無數的猜測。陳寅恪為對他撰寫碑銘:「先生之學說,或有時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文學領域的代表作,被譽為詞論界的圭臬,影響深遠。如果你喜歡詩詞,又想要深入地了解詩詞,這本《人間詞話》值得細細品味。

初聞《人間詞話》是因為其中的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簡單地概括為「立」、「求」和「得」。第一境界是在迷茫中樹立遠大的目標;第二境界是無怨無悔,無懼風雨的執著追求目標;第三境界是在幾經磨礪,不懈奮鬥後,不經意之間目標得以實現。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勁厲肅殺的西風凋零了綠樹,獨自思索著上高樓,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

在孤獨中,人更容易自我反思,也更了解自身的追求。當你在迷茫中,不妨嘗試一個人獨處靜心的思考,想想自己未來的目標。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在高處能排除幹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杜甫在登泰山時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立下豪情壯志。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詞中的本意是因為思念伊人,而身形日漸憔悴,凸顯出愛情的相思之苦之深。《人間詞話》中用以描述追求目標的執著和堅持。有了目標,追逐的道路是艱辛的,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可能會遭遇一連串的失敗,也可能會有各種嘲諷。如果你堅持不住,半途而廢,目標終究是停留在原位。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詞中,詞人在熱鬧非凡的元宵節遇到了一位心動的女子,在人群中找來找去,猛然一回頭,發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為目標奮鬥的過程中,隨著經驗的積累,能力的提高,當你積累的足夠了,頓悟了,不經意間過往樹立的目標就實現了。

要成大事業、大學問,要經歷樹立遠大目標、不懈奮鬥、實現目標的過程。有些人有遠大的目標,但卻不能付諸實踐,也有些人在奮鬥的過程中不能堅持。在這人生三境中,最考驗人,最可能令人退卻的是第二境。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貴在行動,貴在堅持,你才能達成所願。

相關焦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有人將王國維的學術成就比作一顆耀目的鑽石,每一個晶瑩剔透的切面都閃爍著令人心旌搖曳的光彩。這並非溢美之詞。在哲學、史學、美學、文學、倫理學、文字學、考古學、心理學、詞學、曲學、紅學、金石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王國維均有深詣和創新。他平生學無專師,沒有碩士、博士的頭銜,卻能自闢戶牖,勤奮鑽研,築起了一座又一座學術裡程碑。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竟然有三個境界
    王國維是近現代的一位著名學者,即使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早些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將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的古典學、美學相融合,這促使他形成了兼收並蓄、包容萬千的個人風格。可能有部分網友只聽過王國維這個人,對他的一些事跡也並不了解,但是「境界說」應該有不少網友知道吧?
  • 王國維:用三大境界凝聚出人生感悟,《人間詞話》值得一讀再度
    以上是王國維的人生經歷,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他最著名的《人間詞話》裡面的人生三大境界。眾所周知,王國維最著名的作品是《人間詞話》。這本著作不僅是一部開創了新紀元的詞話經典,更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文化經典。王國維先生將這句詞話看作是人生第一境界,認為凡是做大學問的人,首先要不為暫時的人生形勢所迷惑,要有篤定的目標和執著的追求,明確發展的方向,了解事物的大概面貌,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所在。
  •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三種意境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的《人間詞話》在學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其中《人間詞話》裡王國維提出人生三大境界的這一說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境界出自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王國維《人間詞話》:當文學遇上哲學,才是最唯美的人生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最早聽聞《人間詞話》便是從這三句話開始的。那時人還年幼,只道詞是詞,詩是詩,美就可以了,怎還能上升到境界的程度。
  •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者,必然經歷這三種境界
    今天喬稀飯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的著作:《人間詞話》。而在這裡面隱含著一個成就大事業的秘訣。喬稀飯就來帶大家慢慢深入了解。他研究中外古今文化的各個領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人間詞話》就是他對美學、詞學研究所留下的成果。他甚至被公認為是這些國際性新學術的開拓者、奠基者。
  • 王國維先生說的人生三重境界,告訴你求財、升遷和戀愛的人生智慧
    最近在讀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寫的《人間詞話》,受益匪淺!或許很多人知道《人間詞話》甚至知道王國維先生都是因為他所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可是很多人只是在單純引用和背誦詩詞,你真的能夠精確理解詩詞背後的人生智慧嗎?當我們讀懂了王國維先生的用意,也就能夠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了。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王國維:三行字是人生的三個境界
    他最熟悉的是他的《人生詞話》和書中提出的「學術三境界」昨晚西風枯死的綠樹,孤零零的高樓上,望著世界末日的路。我不後悔我的衣服越來越寬,這讓人們為伊而憔悴。在人群中尋找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暗的燈光下。
  • 《人間詞話》有一種境界,叫做:只一字,便驚豔了時光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文學領域的代表作,被譽為詞論界的圭臬,影響深遠。如果你喜歡詩詞,又想要深入地了解詩詞,這本《人間詞話》值得細細品味。初聞《人間詞話》是因為其中的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 王國維: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人生經歷三境界
    周末歸途中,人員喧囂嘈雜,獨品王國維先生之《人間詞話》,浮躁不安的心,在優美古詞中得以平靜,慢慢地、緩緩地進入古詞的世界中,心曠神怡,忘乎所以。圖|《人間詞話》作者國學大師王國維享受著片刻靈魂的歡愉與衝滌,遠離與忘卻了白天的繁華與喧囂,也忽略了火車上周邊的嘈雜與擁擠!
  • 從「有我」與「無我」中體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意境
    說到對於詞之境界的解讀,其中詞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人生三境界論,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其實,詞作品想要表達的境界,正是人生境界的一種傳達的媒介: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大境界詩詞,你知道出自哪裡嗎?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讀人間詞話有感:如何看待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種境界
    昨日讀到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說的三種境界說: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現回味這三種境界,越品越覺得回味無窮也。今日就來跟各位讀友分享一下此時此刻的心得體會。
  • 王國維的這三種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適用於讀書,亦適用於人生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文學領域的代表作,被譽為詞論界的圭臬,影響深遠。如果你喜歡詩詞,又想要深入地了解詩詞,這本《人間詞話》值得細細品味。三種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適用於讀書,亦適用於人生第一種境界,孤獨中透露著新生。不知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種這樣的感受:人是群居性動物,我們曾經一直試圖努力融入別人的圈子,一旦離開群體,就感覺無所適從。
  • 115年前,王國維寫《人間詞話》,專家評論:最高格的無我之境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王國維開始沉迷於西方哲學,想要從尼採、叔本華等人的哲學觀裡找到解決痛苦的辦法,找到一條超脫於人生的道路。很可惜,事與願違,哲學的研究並沒有給予王國維實質性的幫助。王國維便捨棄哲學而改投文學,在1906~1908年間,他撰寫了此部影響巨大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是晚清之後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
  •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應三首絕美宋詞,隱藏三段才子愛情
    對於王國維,我們即便沒讀過他的作品,也必然聽過他的人生三境界理論,出自其代表作《人間詞話》,原文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再讀王國維人生三個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裡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人間詞話》多次高度評價後主詞,王國維為何如此偏愛李煜?
    李煜、李清照向來被奉為「詞壇二李」,然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這二位卻有不同的分量,相比較於對李清照的置若罔聞(詳情見上一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王國維對李煜表現了特別的喜愛。李煜詞歷來受到好評,作品因率真自然、哀婉感人而備受喜愛,而以王國維的評價最高。
  • 《人間詞話》:藝術作品的「境界」應該如何體現?
    經過兩個多月的兜兜轉轉,我們終於來到了這裡,實在是不容易,我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目的就是為了弄懂《人間詞話》。我們從《人間詞話》出發,經歷了叔本華、康德、休謨、柏拉圖,最終又將回到《人間詞話》。《人間詞話》絕不是初高中語文老師口中說的那樣好懂,它背後有大量的哲學邏輯,如果太早的讓孩子接觸這本書,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對待經典作品,千萬不能只是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的內容將是「王庶文講壇」-《人間詞話》內容的最後一篇內容,希望這兩個月的學習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