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當文學遇上哲學,才是最唯美的人生三種境界

2020-12-14 騰訊網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最早聽聞《人間詞話》便是從這三句話開始的。那時人還年幼,只道詞是詞,詩是詩,美就可以了,怎還能上升到境界的程度。可如今再次偶遇這三句詞,卻也能夠品味其中的唯美與孤寂。

王國維出生寒門,母親早逝,父親一人既當爹又當媽地將他撫養長大,一心想著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奈何偏偏他厭惡八股文考試,止步秀才,便不再參加科舉。

1898年,王國維獨自來到上海,在同鄉的引薦下進入《時務報》擔任校對兼門房。

那時,他同事的薪水是二十塊錢,而他只有十二塊,投訴無效,他又無處可去,只能學著忍讓和苟且。他在自己的扇子上寫下:「西域縱橫盡百城,張陳遠略遜甘英。千秋壯觀君知否?黑海東頭望大秦」,以此明志。

後來,他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羅振玉,命運至此發生改變。羅振玉將他請到東文學社,委任他為學社「庶務」,並且每月發給他三十元工資。

正是在那段時期,王國維接觸到了康德和叔本華,並滿腔熱情地研究起西方哲學來。王國維將這段時光定義為「獨學時代」

後來,王國維在羅振玉的資助下,東渡日本求學,回國後又跟隨羅振玉前往北京,《人間詞話》便是誕生在那個時期。

從古至今,文學批評有「神韻說」,「格調說」,「性靈說」,而王國維的「境界說」卻使文學與哲學在另一種高度相融。

或許,這是因為王國維追求的不僅僅只是一般的學問,而是一種真理,一種信仰。正如陳寅恪在《王觀堂先生碑銘》中所說: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優劣。王國維對於境界的定義為:「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整首詞都透露出一種悲涼寂寥,這也正符合了王國維「獨學時代」的特徵。

叫我說,這句話本身的起點已經是高了。

少年人常感迷茫,惆悵,些許小的煩惱立刻能掀起軒然大波。於是,諸多對於人生的困惑便會從心而生,你想要尋找答案,只能不斷攀爬,排除幹擾,一路向上,直到「望盡天涯路」,放能看清未來的方向。

於創作者而言,這是最初的醞釀時期,需要大量的準備和積累,這個過程痛苦而漫長,但你只有堅定自己的目標,方能站在別人仰望的高度,厚積而薄發。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句出自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比之第一境界,這句話中包含了苦澀之味。

找到目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你需得矢志不渝地朝著那個方向走過去。前路漫漫,未有期,你或許會經歷沙漠、雨林、荊棘,運氣好的,能遇高人指點,順水推舟,運氣不好,你甚至難辨東西,被困其中。

你唯一有的只是一個模糊的方向,虛幻的目標。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會讓你憔悴不堪,你需要一層一層剝去欲望的外殼,忽略得失,不忘初心,做到「終不悔」,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這也是創作的第二個過程:反覆推敲、琢磨、修改。這需要強大的自律,戰勝恐懼和惰性,讓創作成為一種自然屬性,才能達到飛躍的進步。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這裡的「那人」自然不是指佳人,而是真理

經歷了大風大浪,見慣了風風雨雨,最終便會明白,一切皆是身外物,無常才是永恆的有常。正如所有的英雄故事中,英雄們踏上各自的徵程,無論在外經歷何種磨難,最終都將回到起點,回歸自己的內心,因為答案就在你的心裡。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寫道: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自古以來,詩詞最重要的便是寄情於景,哪怕是寫小說時,大部分的作者也多多少少會將自己代入其中,以我的主觀感受看世界,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無我之境」乃最高境界,它是要將作者摘出,不帶有任何個人情感地去描寫一段情景,就須得有足夠多的積累,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艱辛,才能做到同「自然」一樣,無喜無悲,卻創造出了常人無法逾越之美。

遺憾的是,先生自己未能達到此種境界。他的時間永遠地停留在了1927年6月2日上午。

那天上午,他在清華研究院交代完工作,獨自前往頤和園,步行至排雲殿魚藻軒,點燃一捲菸,對著湖面沉思發呆。約莫過了兩個小時,他選擇了投湖自沉。當人們將他的屍體撈上來時,在其口袋發現一紙遺書,短短十六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這與他所崇拜的屈原,所鑽研的《紅樓夢》是否有關,已無從考證,然而必與他所讀之書無可分割,畢竟,他也是位「以血書文學者」。

相關焦點

  • 王國維:用三大境界凝聚出人生感悟,《人間詞話》值得一讀再度
    這個階段,他由哲學轉攻文學,向國人介紹了託爾斯泰、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等人的思想和作品,還對美學、詞學、中國戲曲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就是這段時間,他寫出了最著名的《人間詞話》。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解體了,王國維攜全家隨羅振玉東渡日本,僑居在日本京都。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有人將王國維的學術成就比作一顆耀目的鑽石,每一個晶瑩剔透的切面都閃爍著令人心旌搖曳的光彩。這並非溢美之詞。在哲學、史學、美學、文學、倫理學、文字學、考古學、心理學、詞學、曲學、紅學、金石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王國維均有深詣和創新。他平生學無專師,沒有碩士、博士的頭銜,卻能自闢戶牖,勤奮鑽研,築起了一座又一座學術裡程碑。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獲益匪淺
    王國維,一位曠世全才,一代國學大師。他學貫中西,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領域均有深詣和創新。梁啓超讚許道:「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王乃譽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
  •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三種意境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的《人間詞話》在學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其中《人間詞話》裡王國維提出人生三大境界的這一說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境界出自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竟然有三個境界
    王國維是近現代的一位著名學者,即使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早些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將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的古典學、美學相融合,這促使他形成了兼收並蓄、包容萬千的個人風格。可能有部分網友只聽過王國維這個人,對他的一些事跡也並不了解,但是「境界說」應該有不少網友知道吧?
  •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者,必然經歷這三種境界
    今天喬稀飯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的著作:《人間詞話》。而在這裡面隱含著一個成就大事業的秘訣。喬稀飯就來帶大家慢慢深入了解。他研究中外古今文化的各個領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人間詞話》就是他對美學、詞學研究所留下的成果。他甚至被公認為是這些國際性新學術的開拓者、奠基者。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王國維:三行字是人生的三個境界
    說起晚清的國學大師們,絕對不可能繞過王國維。他不僅是一代詩人,而且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歷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尤其是在美學理論方面,他為後來的現代美學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最熟悉的是他的《人生詞話》和書中提出的「學術三境界」昨晚西風枯死的綠樹,孤零零的高樓上,望著世界末日的路。我不後悔我的衣服越來越寬,這讓人們為伊而憔悴。在人群中尋找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暗的燈光下。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人間詞話》有一種境界,叫做:只一字,便驚豔了時光
    王國維,一位曠世全才,一代國學大師。他學貫中西,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領域均有深詣和創新。梁啓超讚許道:「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王乃譽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博覽群書,逐步形成了讀書的志向和興趣。在求學的路上,他潛心學問,著述甚豐。
  • 王國維的這三種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適用於讀書,亦適用於人生
    王國維的死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損失,雖然如今我們已很少關注他的作品,但王國維的成就卻是不可小覷的:他既有中國古典美學的氣質,又深諳西方美學體系,文史曲哲字略無不精通,被譽為新史學的開山之人,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者。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王乃譽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博覽群書,逐步形成了讀書的志向和興趣。
  • 讀人間詞話有感:如何看待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種境界
    昨日讀到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說的三種境界說: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現回味這三種境界,越品越覺得回味無窮也。今日就來跟各位讀友分享一下此時此刻的心得體會。
  • 115年前,王國維寫《人間詞話》,專家評論:最高格的無我之境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王國維開始沉迷於西方哲學,想要從尼採、叔本華等人的哲學觀裡找到解決痛苦的辦法,找到一條超脫於人生的道路。很可惜,事與願違,哲學的研究並沒有給予王國維實質性的幫助。王國維便捨棄哲學而改投文學,在1906~1908年間,他撰寫了此部影響巨大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是晚清之後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
  • 讀王國維:人總要歷經孤獨躊躇,才真正望向「詩與遠方」
    很顯然,王國維《人間詞話》保留有受西方哲學影響的印記,他提倡「境界說」也是在研讀叔本華、尼採哲學過程中對於人生問題思考而引出的話題。他曾說自己「體素羸弱,性復憂鬱」,對於生命和人生頗多思慮,當在日文教師田岡文集中看到康德、叔本華的有關論述時,很快地對西方哲學發生濃厚興趣,也堅定了他研究哲學的決心,特別是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更引起他的強烈共鳴,認為「叔氏之書思精而筆銳」。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朱光潛曾評價《人間詞話》:"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寫出的《人間詞話》王國維一生涉獵多個領域,文學、歷史、哲學、教育,在各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就。在文學上, 《人間詞話》是他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正所謂這本書沒有讀過,大家都一定聽說過。這本書大部分內容寫於1907年秋冬至1908年夏秋,那段時期,王國維接連痛失了三位親人。
  • 晏殊經典相思詞,有三句被王國維喻為人生三種境界之一,意義深刻
    王國維是近代比較著名的學者。他經歷了中式傳統教育,又有西方留學的經歷。所以他既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又諳熟西方文學。兩種思想交替影響,王國維將西方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典文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系。《人間詞話》就是這種美學體系的產物,也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
  • 從「有我」與「無我」中體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意境
    詩詞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文化之瑰寶,其中,最獨具韻味且最難以把握的便是那詩詞的境界。寥寥數語之中能夠營造出境界,那麼這首詩詞便已自成高格了,或是流傳千古那也是不在話下的。說到對於詞之境界的解讀,其中詞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人生三境界論,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其實,詞作品想要表達的境界,正是人生境界的一種傳達的媒介: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 王國維先生說的人生三重境界,告訴你求財、升遷和戀愛的人生智慧
    最近在讀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寫的《人間詞話》,受益匪淺!或許很多人知道《人間詞話》甚至知道王國維先生都是因為他所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可是很多人只是在單純引用和背誦詩詞,你真的能夠精確理解詩詞背後的人生智慧嗎?當我們讀懂了王國維先生的用意,也就能夠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了。
  • 國學大師王國維:3句詞道盡人生3境界,多數人只能做到第二層
    說起晚清時期的國學大師,絕對繞不開王國維。他不但是一代詞人,還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歷史等方面都有著很深的造詣,尤其是在美學理論方面,更是為後來的現代美學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三種境界都在追求人生的至高境界,讀懂他的人更容易達到成功所需要的高度,可惜多數人只能到達第二層,我們來簡單分析了解一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人間詞話》:藝術作品的「境界」應該如何體現?
    經過兩個多月的兜兜轉轉,我們終於來到了這裡,實在是不容易,我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目的就是為了弄懂《人間詞話》。我們從《人間詞話》出發,經歷了叔本華、康德、休謨、柏拉圖,最終又將回到《人間詞話》。《人間詞話》絕不是初高中語文老師口中說的那樣好懂,它背後有大量的哲學邏輯,如果太早的讓孩子接觸這本書,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對待經典作品,千萬不能只是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的內容將是「王庶文講壇」-《人間詞話》內容的最後一篇內容,希望這兩個月的學習對您有所幫助。
  • 讀書| 王國維 人生的至高境界
    既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好書推薦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近代中國文藝美學史上最具影響的一部著作,它除了注重對本國古典詩學進行有選擇傳承外, 還充分的借鑑了西方的文藝理論和哲學思想的精髓,達到了中西結合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