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樸宿發出「找房請柬」造夢鄉村
12月12日,看到又有十幾位城裡人下訂單租賃鄉下老房子時,湖北樸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樸宿)運營部負責人秦懷春很著急,他擔心訂單多了不能如期交房「履約」。
由於房源緊俏,秦懷春特地向記者求助,希望藉助媒體發出「找房請柬」,他呼籲有條件的鄉鎮和村委會把農村閒置房屋資源「曬出來」,為求房心切的樸宿團隊解圍。
接受「看房」邀請後,樸宿團隊前往實地考察,根據房屋資源現狀、村民意願、政府政策、周邊產業資源等狀況,決定是否籤約。協議敲定就成立村集體合作社,農戶以閒置房屋、土地、山林等資源入股合作社,樸宿拿出建設和運營方案,結合項目運營方向制定營銷推廣、招商招租政策和計劃,城裡的租房人相中鄉下老房子籤訂協議,再由樸宿、合作社、新老村民代表共同成立生態社區管理服務機構。後期,樸宿利用資源平臺提供民宿交易,空閒時的房子還能作為民俗經營賺取房費。農戶自產的農副產品,也能打通渠道銷出去。
樸宿開發的傑作不少,「荊楚家學第一村」羅田縣三裡畈鎮張家衝把老房子改造成書院,古老的「開筆禮」儀式上,身穿漢服的萌娃接受國學洗禮。名為「丁豆府」的小院也是老房子修葺改造而成。小院主人傳承家傳豆腐宴秘製法,用最原始的石磨磨出了美味的豆腐腦、豆漿。
樸宿設計打磨的鄉村建設體量小,無需大拆大建,基本上保存著鄉村的原貌。記者在樸宿打造的羅田縣三裡畈鎮楊家灣看到,灣落建築設計保持了鄂東地區鄉村的風格,原有的農田、房屋、水系、樹木絲毫未動,原始古樸的鄉村風味依舊。武漢的租房人李光明(化名)告訴記者,1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租20年,租金不到10萬元,真的很划算。
英山縣冷家山村支書餘昭陽準備聯合幾個村和樸宿搞聯營共建,在幾個相鄰的村之間打造一個「特色鄉村生態經營商圈」,把當地的天麻、茯苓、中藥材、土豬肉、土雞等產品打包經營。
樸宿計劃未來3年內推動300個鄉村社區的建設發展,積極推動鄉村人才回流和城市居民下鄉生活創業,創建一村一品、千村千態的發展模式,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鄉村生態社區運營服務商。著名鄉建學者李景奇說:「樸宿以參與運營的思維模式帶動鄉建,以產業振興為先導的鄉村振興思路,是一種全體新老村民共同參與的新型鄉村社區運營模式,值得思考和借鑑。」
記者鄒德祥
連結評論:
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鄒德祥
老房子是什麼?
老房子是「古董」,現在的鄉村,很多老「古董」都「丟」了。
老房子是文化遺產,現在的鄉村,很多文化都「跑」了。
老房子,承載著鄉音鄉愁,訴說著鄉村往事和風土人情。
我所居住的鄂東大別山地區鄉村,能看到的老房子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現代化的樓房。鋼筋水泥建築屹立在鄉村,與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鄉村氛圍相去甚遠。
老房子是地方文化之根,是地方民俗之魂,是鄉村振興之鏡……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古巷、古井、古樹,「古老」的印記在我們身邊依稀可見。
「古老」的印記是歷史,是文化,也是不可複製、極為寶貴的旅遊資源,應充分整合、釋放這些資源的「能量」,讓其成為地域人文的象徵。
科學合理地保留老房子,讓古老的遺存和記憶煥發出勃勃生機,考驗著未來一個時期中國鄉村治理的水平。
老房子烙上文化印記,更能煥發鄉村活力。中國的鄉村建設,老房子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助推劑。
誰利用挖掘好了「老房子文化」,誰就棋高一著,在經濟發展中勝出。
點擊圖片查看
來源 | 鄂東晚報
編輯 | 劉含芳
審核 | 馬豔明
【來源:鄂東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