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饋「小學階段孩子寫作文太難了」,要麼流水帳,要麼口語化,要麼邏輯不通、句子不順,總之「想幫忙都無從下手」,最後往往變成「家長口述,孩子執筆」的情況,甚至很多字不會寫,還要手把手來教。
如何才能「讓孩子自己寫好一篇作文」,成為家長們集體的呼聲。
其實孩子寫作文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後期學會字詞以後自然而成的。很多時候作文的語言水平和孩子的日常語言能力是緊密相連的,你會發現,一個作文頂呱呱的孩子,日常語言水平肯定也是善於表達、語言邏輯通順的。
因此要想讓孩子在小學階段擁有一個「出口成章的作文水平」,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練起。
第一,積累和鍛鍊孩子的詞彙量
提到積累詞彙量,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自己的方法,例如帶孩子認詞認字、帶孩子讀書,甚至讓孩子背誦很多詞彙文字等。
但這對於年齡小、好動的孩子來說,過程枯燥沒意思,甚至也記不住多少,還會影響孩子後續對讀書的興趣。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建議寓教於樂,採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對詞彙進行記憶和理解,例如與孩子玩詞語接龍的遊戲,讓孩子從任何一個詞語開始,例如「蘋果-果實-實在-在家-家庭-停車」,這樣一方面能拓展孩子的詞彙量,一方面還能培養孩子的樂趣,甚至趁機講一講詞語的含義,孩子依然樂在其中。
隨著孩子年齡增大,還可以拓展為「成語接龍」,讓孩子將日常生活中或學習中,已經掌握的詞彙進行複習。例如我和孩子從幼兒園中班開始詞語接龍遊戲,一開始只是一些簡單的,後來開始慢慢複雜,一直到現在三年級,我們還經常玩這個遊戲,只是從詞語接龍變為了成語接龍。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在課本上已經學習的詞語或者成語,學過去以後孩子慢慢也會忘記,但通過詞語接龍,孩子會拼命從記憶裡挖出來,這樣就起到了複習的作用。
第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邏輯性
當孩子上小學以後,開始進行日記或作文寫作,但很多孩子寫作文太困難,經常覺得無事可寫,即使發生了一件值得寫作的事情,孩子也是「東一榔錘西一棒槌」地描寫,那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我們採取的方式是「句子接龍+故事接龍」,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詞彙量之後,我們開始造句,例如爸爸說一句「今天天氣很好,我決定出去逛一逛」,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會接一句「我們來到了遊樂場,遊樂場裡有很多玩具」……由此不斷接龍下去,從而變成一個故事。
後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由造句變成故事接龍,經常是媽媽設置一個開頭,孩子講一段故事的核心,爸爸再給故事來個結尾,三個人的思路對接,非常有趣!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往往恨不得自己把一個故事編完。由此還能洞察一些孩子的思想,更有助於家庭內部交流。
當然,除此之外,要帶著孩子多讀一些課外書,補充一些想像力。即使孩子不會看書,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讀書,讓孩子享受故事的樂趣。
第三,提升孩子語言的韻律美
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往往語言貧瘠,經常是「可美麗了,可高興了」等「了字結尾句式」,或者是「我字開頭句式」,沒有什麼新鮮花樣。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孩子多讀一些詩歌,或者一些歌謠、順口溜,讓孩子體會到語言韻律的奇妙和魅力。
建議可以和孩子一起編一首歌,每一句歌詞後面都要帶一個「同韻詞」,即「帶同一個韻母的詞」例如「了、咯、呵」等都是帶「e」的聲詞等,帶孩子一起慢慢了解詞句的魅力。
總之,關於作文寫作,提供專業技巧的機構不在少數,但其實日常生活中鍛鍊的機會就近在身邊,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鍛鍊,既能鍛鍊孩子語言思維和想像邏輯,還能增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